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 第285章 世界大戰(三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第285章 世界大戰(三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莫斯科蘇維埃總部的木屋裡,煤油燈的光在牆上投下晃動的影子。列寧坐在堆滿檔案的木桌後,手指劃過一份標著“機密”的情報——上麵是朱世豪局長(聯合帝國軍情局局長)發給韓建國大使(聯合帝國駐聖彼得堡大使,北方黨)的密電,提到“秦樹賢總督(東西伯利亞總督,北方黨)在勒拿河增兵一個師,監視白軍與蘇維埃動向,暫不出兵”。

“列寧同誌,聯合帝國真的不會佔領中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和中亞嗎?”一名蘇維埃代表忍不住開口,手裡的鋼筆是南洋黨造的“雅加達文具廠”款,是之前與聯合帝國談判時陳德康副黨首(南洋黨)送的“禮物”,“昨天有士兵說,看到北方黨的卡車給白軍送‘鞍山-1914’型步槍,許德華大臣(聯合帝國工業大臣,北方黨)這是在幫白軍打我們!”

列寧放下情報,指尖在地圖上的勒拿河劃過,那裡是聯合帝國與俄國的分界線,秦樹賢的駐軍帳篷在情報裡標得清清楚楚。“他們不會佔領,”他語氣平靜卻堅定,“聯合帝國的領土已經夠大了——內東北、外東北、漠北、西域、漢地十八省,再加上海外的自治領和殖民機構,蘇曼黨首(南洋黨黨首)的南洋聯邦還在跟英國搶馬來亞的橡膠,周伯宜黨首(南方黨黨首)的魔都商隊在印度帝國跟福爾摩斯侯爵(印度帝國財政大臣)爭棉布訂單,他們沒精力消化新領土。”

他拿起另一份檔案,是黃金集團的催款單,大衛·陳·斯坦利(聯合帝國海外黨黨首)的簽名像個冰冷的印記,“而且,西方列強不會允許聯合帝國獨吞俄國腹地。勞合·喬治(英國首相)剛通過格倫維爾伯爵(印度帝國外交大臣)給韓建國發了照會,要求‘保證俄國領土完整’;美國的威爾遜總統也讓高明軍大使(聯合帝國駐美大使,南方黨)帶話,‘反對任何單方麵領土擴張’——聯合帝國要是敢吞並,就是跟整個協約國為敵,李光首相(聯合帝國首相)不會做這種虧本買賣。”

斯大林突然從角落站起來,軍靴在地板上踩出重響,他手裡的戰報上,白軍控製區的物資清單裡赫然有“南洋黨橡膠輪胎”“南方黨棉布軍裝”的字樣。“那按照您的說法,我們蘇維埃就是聯合帝國對抗西方國家的前線?”他眼神銳利,像鷹盯著獵物,“他們希望我們擋住白軍,擋住協約國的滲透,自己卻在背後賣武器、放貸款,坐收漁利?”

“確實是這樣,斯大林同誌。”列寧點頭,從抽屜裡翻出一份與聯合帝國的秘密貿易協議,上麵寫著“蘇維埃用巴庫石油換北方黨鋼鐵,每月兩百噸,利息按‘友好價’月息一分”,“一個過於虛弱的蘇維埃,不符合聯合帝國的利益——他們需要一個‘能扛住壓力’的政權,幫他們把西方列強的注意力擋在勒拿河以西;但也不能讓我們太強,否則我們會收回勒拿河的鐵礦,斷了許德華的原料,這就是他們的‘平衡術’。”

“可他們也在幫白軍!”另一名代表激動地拍桌子,檔案散落一地,露出一張白軍與北方黨商人的合影,背景是裝滿“鞍山步槍”的卡車,“上週白軍攻占喀山時,用的重炮是南洋黨‘雅加達-1915’型,陳德康副黨首的人通過波斯灣偷偷運過去的,用中亞的棉花抵賬!”

“這就是他們的算計。”列寧彎腰撿起檔案,指尖拂過照片上的“雅加達兵工廠”標識,“聯合帝國四黨各有各的算盤:北方黨想拿勒拿河的鐵礦,所以給白軍送步槍,也給我們送鋼鐵,看誰能先控製鐵礦;南洋黨想占海參崴的碼頭,所以給白軍送橡膠,也跟我們談‘橡膠換糧食’,郭全銘大臣(聯合帝國農業大臣,南洋黨)的南洋聯邦還在跟我們換大米;海外黨想放貸款,所以既給白軍借華夏元,也給我們借,大衛·陳·斯坦利要的是利息,不是某一方的勝利。”

他走到地圖前,用紅筆在中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和中亞圈出範圍:“如果我們擊敗了這三個地方的白軍,聯合帝國會默許我們吞並——因為他們需要一個‘穩定的鄰居’幫他們擋列強;但如果我們輸了,他們就會扶持當地勢力建國,比如讓中西伯利亞的白軍成立‘西伯利亞自治政府’,讓中亞的部落首領‘獨立’,這些政權會依賴聯合帝國的資源,成為他們的‘附屬勢力’,就像阿富汗王國、孟加拉王國那樣。”

斯大林皺起眉,手指敲擊著桌麵:“那我們就得贏,不僅要打敗白軍,還要讓聯合帝國看到我們的價值——不能一直當他們的棋子。”

“沒錯。”列寧的目光變得銳利,“我們要利用他們的矛盾:北方黨想要鐵礦,我們就用鐵礦換他們的鋼鐵,但要控製開采權;南洋黨想要碼頭,我們就租給他們,但要收高額租金,還要他們保證橡膠質量;黃金集團想要利息,我們就按時還款,但要他們降低利率——一步步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談判’,讓蘇維埃從棋子變成棋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門被推開,一名通訊員衝進屋,手裡的電報還帶著前線的硝煙味:“同誌!白軍在鄂木斯克發起進攻,他們的坦克用的是北方黨‘鞍山-1918’型鋼板,許德華大臣的鋼廠上個月剛發的貨!秦樹賢總督的人在勒拿河對岸觀望,沒出兵幫忙!”

列寧接過電報,快速掃過內容,然後抬頭看向眾人,語氣變得凝重:“看到了嗎?聯合帝國在等我們‘證明實力’。我們不能敗,一旦敗了,不僅會失去土地,還會成為他們扶持的傀儡——現在,我們要讓北方黨知道,隻有蘇維埃能穩定地給他們供石油,隻有我們能擋住協約國的滲透,他們的利益,跟我們的勝利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聯合帝國帝都總理府的四黨會議上,李光首相正對著俄國內戰的地圖沉思。秦樹賢送來的情報放在桌角,提到“白軍在鄂木斯克受阻,蘇維埃援軍帶著南洋黨橡膠輪胎的卡車趕來”。

“秦樹賢問,要不要幫白軍一把,派一個團的‘誌願兵’過去。”陳宏斌副黨首(北方黨)開口,許德華大臣的鋼廠報表攤在麵前,“鞍山的鐵礦庫存還夠三個月,要是蘇維埃贏了,我們得重新談鐵礦開采權,周伯宜肯定會趁機讓趙文濤(聯合帝國商業大臣,南方黨)搶小麥訂單。”

周伯宜立刻反駁:“搶訂單?我們的棉布軍裝還在給蘇維埃供貨,林建斌(南方黨副黨首)跟他們談好,用棉布換烏克蘭的小麥,趙文濤的商隊已經在基輔裝貨了!要是幫白軍,我們的小麥就沒了,郭全銘(南洋黨農業大臣)的南洋聯邦還等著用小麥換橡膠,陳德康能趁機抬價!”

“小麥和橡膠都不重要,貸款才重要。”大衛·陳·斯坦利晃著酒杯,黃金集團的賬本在他麵前翻開,“白軍欠我們八千萬華夏元,用中西伯利亞的煤礦做抵押;蘇維埃欠我們五千萬,用巴庫石油做抵押——不管誰贏,我們都能拿到抵押物,要是他們兩敗俱傷,我們還能扶持新勢力,利息能漲到月息一分五,比給協約國的還高!”

蘇曼黨首(南洋黨)冷笑一聲,手指指向地圖上的海參崴:“邱瑞峰大臣(聯合帝國海軍大臣,南洋黨)的太平洋分艦隊已經在海參崴外海巡邏了,陳德康跟蘇維埃談好,隻要他們贏了,碼頭租給我們十年,用橡膠抵租金;要是白軍贏了,租金得漲三成,還要用西伯利亞的毛皮抵賬——誰贏我們都不虧,沒必要出兵。”

李光敲了敲桌子,目光掃過四黨代表,語氣平穩:“就按現在的方案來,‘坐山觀虎鬥,按利定立場’。秦樹賢繼續在勒拿河駐軍,不幫任何一方;周伯宜的棉布、蘇曼的橡膠、許德華的鋼鐵,誰給的利益多就賣給誰;大衛·陳·斯坦利的貸款,繼續給兩邊放,把抵押品攥緊——多極化格局裡,最忌諱的就是站隊,我們要當‘平衡者’,不是‘參與者’。”

他拿起朱世豪送來的情報,上麵寫著“列寧在蘇維埃會議上提出‘從棋子變棋手’”,忍不住輕笑:“這個列寧,倒是看得透徹。不過沒關係,想從聯合帝國手裡搶主動權,沒那麼容易——他們現在需要我們的鋼鐵和橡膠,需要黃金集團的貸款,隻要我們握著這些,他們就永遠跳不出我們的棋盤。”

莫斯科的木屋裡,列寧看著窗外的雪,斯大林正召集將領部署反攻,桌上的作戰地圖上,用紅筆標出了白軍的物資補給線——那裡有北方黨送步槍的卡車、南洋黨送橡膠的商船,是蘇維埃反攻的重點。

“列寧同誌,我們真的能從聯合帝國手裡搶主動權嗎?”之前提問的代表又開口,語氣裡帶著擔憂,“他們的太平洋艦隊和印度洋艦隊加起來有二十支分艦隊,邱瑞峰大臣的巡洋艦還在海參崴等著,我們連像樣的海軍都沒有。”

列寧回頭,目光堅定:“我們有土地,有石油,有人民——這些是聯合帝國最想要的。他們四黨有矛盾,北方黨和南方黨爭鋼鐵和棉布的訂單,南洋黨和海外黨搶碼頭和貸款的利益,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矛盾。比如,用巴庫石油同時跟北方黨和南洋黨談,讓他們互相壓價;用烏克蘭小麥跟南方黨和印度帝國談,讓趙文濤和福爾摩斯侯爵爭起來——多極化格局的脆弱,就是我們的機會。”

他拿起那支南洋黨造的鋼筆,在貿易協議上簽下名字:“現在,我們先打敗白軍,保住中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和中亞,然後——再跟聯合帝國,好好下這盤棋。”

窗外的雪還在下,覆蓋了莫斯科的街道,卻蓋不住蘇維埃總部裡的決心。列寧知道,這場棋局才剛剛開始,聯合帝國是強大的對手,但隻要蘇維埃能抓住機會,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博弈”,就一定能從棋子,變成真正的棋手。

喜歡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請大家收藏:()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