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第319章 波蘭的戰後建設(六)
華沙總參謀部的作戰會議室內,1922年的春日照亮了長條桌上鋪開的巨大波蘭地圖,卻驅散不了圍繞在波蘭騎兵未來命運之上的濃重陰霾。一場激烈程度不亞於前線交鋒的辯論,正在波蘭軍隊的高層之間展開。
陸軍總司令約瑟夫·哈勒爾上將用手指重重地點在地圖上波蘭東部廣闊無垠的平原地帶——“kresy”(邊境地帶),這裡囊括了沃裡尼亞、波列西耶沼澤和立陶宛南部的大片土地,河流縱橫,森林密佈,道路狀況在春秋兩季的泥濘期幾乎癱瘓。“先生們!”哈勒爾的聲音洪亮,帶著騎兵軍官特有的豪邁,“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在東部這些基礎設施極其落後、地形複雜的廣闊區域,摩托化車輛寸步難行!唯有戰馬,能夠無視泥濘,穿越森林,執行快速偵察、側翼包抄、追擊潰敵的任務!我們的的老騎兵,猛地站起身,臉色漲紅,“羅茲瓦多夫斯基將軍!沒有我們騎兵在基輔城下的迂迴,沒有在維斯瓦河畔的決死衝擊,哪來的華沙奇跡?哪來的今天你我能在這裡爭論?坦克?我們那幾輛趴窩的雷諾ft?它們能在一夜之間奔襲八十公裡,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的後勤線嗎?飛機?它們能在惡劣天氣下低空偵察,用馬刀驅散敵人的散兵遊勇嗎?東部的戰場,不是法蘭西的平坦原野!”
“但時代變了,將軍!”羅茲瓦多夫斯基毫不退讓,“騎兵的衝擊力,在完善的陣地防禦麵前就是自殺!我們需要的是摩托化偵察部隊,是裝甲車!我們可以用聯合帝國北極星集團提供的卡車底盤,改裝成裝備機槍的輪式裝甲車,它們的速度不比馬慢,防護力更強,還能搭載無線電!或者,我們應該集中資源,像法國顧問建議的那樣,建立真正的摩托化步兵單位!”
哈勒爾上將試圖控製局麵:“冷靜,先生們!我們不是要完全廢除騎兵,也不是要無視現代化。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衡的、符合波蘭國情的方案。我們的財政和工業能力,根本不允許我們像列強那樣全麵摩托化。維持相當數量的騎兵,在東部邊境執行警戒、巡邏和低強度衝突任務,是成本效益最高的選擇。但同時,”他轉向羅茲瓦多夫斯基,“我們也必須開始騎兵的現代化改革。我們不能讓騎兵隻靠馬刀和長矛。”
他提出一個折中方案:“我的設想是:保留核心的騎兵部隊,但進行改編。首先,加強騎兵的騎射訓練,特彆是下馬作戰能力,讓他們成為具備高度機動性的‘騎馬步兵’。其次,為騎兵部隊配屬更強的直屬火力,例如,每個騎兵連增加一個裝備輕機槍或輕型迫擊炮的分隊。再次,探索組建小規模的、實驗性的摩托化或機械化分隊,配屬給騎兵師,作為突擊拳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須為騎兵更新裝備!我們很多士兵還在用祖輩傳下來的、各種製式的馬刀,步槍也五花八門,這嚴重影響了戰鬥力。”
這番話讓爭論暫時平息,但更棘手的問題隨之而來:錢從哪裡來?新裝備向誰購買?
訊息靈通的各國軍火商和外交官聞風而動。在聯合帝國大使館,張遠大使立刻會見了北極星集團駐歐洲的代表劉啟明(北方黨人)。劉啟明帶來了一份詳儘的方案:“張大使,哈勒爾上將的設想與我們北極星集團的發展規劃不謀而合!我們不僅可以提供標準的‘二五式’步槍統一騎兵的槍械,我們榮耀集團下屬的‘龍騎兵’輕武器部門,還專門設計了一款適合騎兵使用的卡賓槍版本,更短更輕便。此外,我們可以提供一種新型的‘三零式’騎兵軍刀,采用特種合金鋼,重量更輕,強度更高,平衡性極佳。對於騎兵所需的輕型支援火力,我們推薦‘二四式’輕型迫擊炮和‘二七式’騎兵用輕機槍,都是模組化設計,便於騾馬馱載或拆解攜帶。如果波蘭需要嘗試摩托化,我們甚至可以從澳大利亞聯邦的工廠,調撥一批經過沙漠適應性改裝的‘開拓者’係列卡車底盤,價格優惠。”
幾乎同時,法國大使保羅·康邦也在向巴黎緊急請示後,向波蘭總參謀部提交了法方的方案。法國駐波蘭武官雅克·德·尚蒂爾上校親自向哈勒爾上將遊說:“將軍,法蘭西完全理解並讚賞波蘭對騎兵傳統的堅持!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兵裝備傳統。我們可以立即提供一批最新的1921型騎兵馬刀,其設計和工藝無可挑剔。我們還可以提供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這種武器非常可靠,適合騎兵使用。至於摩托化,我國雷諾公司生產的ue係列履帶式牽引車,雖然小巧,但越野能力出色,非常適合為騎兵部隊牽引輕型火炮或運送物資。當然,如果波蘭有興趣建立真正的機械化部隊,我們索瑪公司的新型裝甲車也是不錯的選擇。”
甚至英國專員阿奇博爾德·默裡也插了一腳,不過他的方式更顯“紳士”。他通過印度帝國方麵,向波蘭人展示了由英國伯明翰輕武器公司生產的一種303口徑的騎兵卡賓槍,並暗示:“如果波蘭選擇我們的裝備,我們可以通過印度帝國的渠道,提供優質且價格穩定的鞍具、馬靴等皮革製品,以及適合東歐氣候的馬匹飼料補充劑。畢竟,再好的騎兵,也需要可靠的後勤保障。”
波蘭總參謀部內,再次陷入了激烈的討論。支援聯合帝國方案的人認為,北極星集團的裝備體係完整,效能先進,而且與波蘭計劃采購的步兵主戰武器口徑統一,能極大簡化後勤。支援法國方案的人則強調法波軍事傳統的延續性,以及法國裝備在歐陸戰場上的“久經考驗”。而一些保守的騎兵軍官,則對任何“摩托化”的提議都抱有深深的疑慮,認為那會玷汙騎兵的榮譽。
哈勒爾上將和羅茲瓦多夫斯基中將再次站在了同一戰線,儘管出發點不同。他們都明白,必須做出最符合波蘭利益的選擇。經過反複權衡,一個混合采購、分步實施的計劃逐漸成型:
1單兵武器:主要采用聯合帝國北極星集團的“二五式”卡賓槍和新型騎兵軍刀,以實現陸軍武器的初步標準化,並利用聯合帝國的貸款優勢。
2支援武器:輕機槍方麵,傾向於采購一部分法國哈奇開斯1922進行對比測試,同時小批量購買聯合帝國的“二七式”輕機槍。輕型迫擊炮則初步選定聯合帝國的“二四式”,因其設計更注重便攜性。
3摩托化試驗:同意以象征性的價格,從法國引進少量雷諾ue牽引車,從聯合帝國引進幾輛“開拓者”卡車,組建一個實驗性的“騎兵摩托化偵察連”,探索戰術和可行性。
4傳統維持:向法國訂購一批1921馬刀,用於裝備某些需要保持“古典”形象的近衛騎兵單位,以滿足國內保守派和傳統派的觀感。
這個妥協方案,很快擺到了總理瓦迪斯瓦夫·格拉布斯基的案頭。他仔細審閱後,歎了口氣,對身邊的財政部長揚·克雷布斯說:“看,揚,這就是小國的無奈。連軍隊需要什麼樣的馬刀和步槍,都要考慮列強的臉色和彼此間的平衡。批準這個計劃吧,但你要嚴格控製預算,絕不能被軍火商牽著鼻子走。我們要讓每一分錢,都花在真正提升戰鬥力上,而不是為虛無的‘傳統’或過時的‘榮譽’買單。”
波蘭騎兵現代化改革的序幕,就在這種充滿矛盾、妥協和現實算計的氛圍中拉開。在波德邊境附近的訓練場上,一些波蘭槍騎兵開始練習使用新到的聯合帝國卡賓槍進行騎射,而在他們不遠處,幾輛看起來格格不入的法國雷諾ue小坦克和聯合帝國卡車,正由好奇而略帶抵觸的騎兵們進行適應性操作。波蘭軍隊,正試圖用一條腿跨上現代化的列車,而另一條腿,卻仍牢牢地踏在戰馬的馬鐙上,在傳統與現實、榮譽與生存之間,艱難地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支帶著濃厚舊時代烙印的騎兵力量,未來將在歐洲變幻莫測的棋盤上扮演何種角色,無人能夠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