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日子 第47章 兵鋒所向破重圍,敵後雄師展鋒芒
兵鋒所向破重圍,敵後雄師展鋒芒
一、拔除據點:新武器撕開“囚籠”
開春後的冀中平原,麥苗剛探出頭,根據地的部隊就迎來了新的任務——拔除日軍在根據地邊緣築起的“囚籠”據點。這些據點像一顆顆毒釘,分佈在交通要道上,用鐵絲網和炮樓連線,把根據地分割成小塊,日軍仗著據點堅固,時常出來襲擾。
李明遠召集各部隊指揮員,指著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據點標記:“這些據點不拔,咱的聯防走廊就不通暢,糧食、武器運輸都得繞道。這次,咱就用新家夥,給它們來個‘一鍋端’!”
首當其衝的是位於交通樞紐的“狼窩嶺據點”。這據點有三座炮樓,四周拉著三層鐵絲網,駐著一個小隊的日軍和一個連的偽軍,炮樓裡還架著機槍,以前幾次強攻都沒能拿下。
負責主攻的是趙剛的三營,配備了四具火箭筒和六挺“鐵掃帚”。戰鬥在淩晨打響,王鐵柱帶著火箭筒小組,悄悄摸到炮樓附近的土坡上,瞄準炮樓的射擊孔。
“打!”趙剛一聲令下,火箭筒“嗖嗖”發射,榴彈精準地鑽進射擊孔。“轟隆!轟隆!”幾聲巨響,三座炮樓的機槍頓時啞了火,磚石碎片滿天飛。緊接著,“鐵掃帚”的槍聲響起,壓製住據點裡的日軍,不讓他們露頭。
戰士們扛著梯子,踩著被炸開的鐵絲網缺口衝了進去。偽軍們見炮樓被炸,早就沒了鬥誌,紛紛舉手投降。日軍小隊長想負隅頑抗,被王鐵柱一發火箭筒炸成了碎片。不到一個小時,狼窩嶺據點就被攻克,戰士們在炮樓上升起了紅旗。
接下來的一個月,根據地的部隊像秋風掃落葉似的,接連拔除了十幾個據點。火箭筒專打炮樓和碉堡,“鐵掃帚”負責壓製敵人火力,新武器的配合讓攻堅變得異常順利。有個叫“黑風口”的據點,以前讓部隊吃了大虧,這次王鐵柱隻用兩發火箭筒,就炸開了碉堡的大門,戰士們衝進去時,裡麵的日軍還在傻愣愣地看著被炸爛的工事。
拔除據點後,根據地的麵積擴大了近一倍,聯防走廊徹底貫通。運輸隊的馬車可以暢通無阻地往來於各根據地之間,糧食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百姓們看著被摧毀的日軍據點,高興地說:“這下好了,鬼子再也不敢隨便出來欺負人了!”
二、伏擊車隊:機動戰顯神威
日軍的據點被拔除後,開始用汽車運輸隊運送物資,想重新打通補給線。這些運輸隊通常由十幾輛卡車組成,前後有裝甲車護衛,沿著公路行駛,自以為安全。
李明遠盯上了這些運輸隊。他對趙剛說:“鬼子的汽車隊是塊肥肉,既能繳獲物資,又能鍛煉部隊的機動能力。咱就用伏擊戰,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第一次伏擊選在野狼穀。這裡公路蜿蜒,兩邊是陡峭的山坡,適合埋伏。趙剛帶著三營,提前一天就進入了伏擊陣地,火箭筒小組藏在山坡上的灌木叢裡,“鐵掃帚”架在路邊的岩石後麵,戰士們則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壕溝裡。
上午十點,日軍的運輸隊果然來了,十輛卡車在兩輛裝甲車的護衛下,慢悠悠地開進了野狼穀。駕駛員大概覺得這裡偏僻,放鬆了警惕,甚至開啟了車窗抽煙。
“等裝甲車過去,先打最後一輛卡車,斷他們的退路!”趙剛低聲命令。
當最後一輛卡車進入伏擊圈時,王鐵柱按下了火箭筒的發射按鈕,“嗖”的一聲,榴彈正中卡車的油箱,“轟隆”一聲,卡車燃起熊熊大火,堵死了公路。
緊接著,山坡上的“鐵掃帚”同時開火,前麵的裝甲車和卡車被打得措手不及。第一輛裝甲車想掉頭逃跑,被火箭筒打中履帶,癱瘓在公路上。卡車裡的日軍慌忙跳下來,想組織抵抗,卻被兩側壕溝裡的戰士們用步槍和手榴彈壓製,根本抬不起頭。
這場伏擊戰打得乾淨利落,不到半個小時就結束了。戰士們繳獲了滿滿十卡車的物資,有糧食、彈藥、藥品,還有不少布匹和罐頭。趙剛看著繳獲的物資,笑著說:“這趟沒白來,足夠咱部隊用一個月了!”
伏擊運輸隊的勝利讓部隊信心大增。他們開始在各條公路上頻繁設伏,有時用火箭筒炸翻裝甲車,有時用“鐵掃帚”掃射卡車,日軍的運輸隊損失慘重,不得不減少運輸次數,物資補給變得越來越困難。
有次伏擊戰中,戰士們還繳獲了一輛日軍的坦克。王鐵柱圍著坦克轉了好幾圈,興奮地說:“這下咱也有坦克了!得找個會開的,以後讓它也為咱打仗!”後來,兵工廠的工人們修好了這輛坦克,給它塗上了八路軍的標誌,成了部隊裡的“寶貝疙瘩”,每次行軍都引來百姓們的圍觀。
三、圍困據點:心理戰瓦解敵軍
拔除了大部分據點後,隻剩下幾個孤立的大型據點還在日軍手裡。這些據點防禦堅固,兵力較多,硬攻會造成較大傷亡。李明遠決定改用圍困戰術,輔以心理戰,瓦解敵軍的鬥誌。
最先被圍困的是“虎頭山據點”。這裡駐著一個中隊的日軍和兩個連的偽軍,糧食物資還算充足,想憑借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趙剛帶著三營,在據點周圍築起了壕溝和掩體,切斷了據點與外界的聯係,火箭筒和“鐵掃帚”則架在據點周圍的山坡上,隨時準備打擊突圍的敵人。
圍困開始後,部隊並不急於進攻,而是每天用喇叭向據點裡喊話:“偽軍弟兄們,你們也是中國人,彆再跟著鬼子賣命了!隻要繳槍投降,保證你們的安全!”“日軍士兵們,你們離家萬裡,為天皇賣命不值得,早日投降,還能回家見親人!”
林曉棠還組織了宣傳隊,在據點外麵的山坡上唱歌演戲,演的是日軍欺壓百姓的罪行和偽軍反政後的美好生活。據點裡的偽軍大多是本地人,聽著熟悉的鄉音,看著外麵的宣傳,心裡開始動搖。
幾天後,據點裡的糧食開始緊張,日軍把僅有的糧食都留給自己,偽軍隻能喝稀粥。有個偽軍班長趁著夜色,偷偷爬出來投降,對趙剛說:“裡麵快撐不住了,偽軍們都想投降,就是怕日軍報複。”
趙剛抓住這個機會,讓投降的偽軍給裡麵的弟兄寫信,告訴他們外麵的情況。又過了幾天,據點裡的偽軍發生了嘩變,打死了負隅頑抗的日軍小隊長,開啟了據點的大門,向三營投降。
虎頭山據點的攻克,讓其他孤立據點裡的日軍和偽軍人心惶惶。有的據點沒等部隊圍困,就主動棄守逃跑;有的則像虎頭山據點一樣,被偽軍嘩變攻克。不到一個月,所有孤立的大型據點都被拔除,根據地徹底連成一片。
四、反掃蕩升級:全民皆兵保家園
日軍對根據地的發展感到恐慌,發動了規模更大的掃蕩,這次他們調集了更多的兵力和裝備,想一舉摧毀根據地。但此時的根據地,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樣,全民皆兵的態勢已經形成,新武器的普及讓部隊的戰鬥力大幅提升。
掃蕩開始後,日軍的坦克和騎兵再次衝鋒陷陣,但等待他們的是更嚴密的防禦和更猛烈的反擊。火箭筒小組分散在各處,專打坦克的側麵和後麵;“鐵掃帚”則組成交叉火力網,對付衝鋒的騎兵;百姓們則在地道裡傳遞情報,設定陷阱,配合部隊作戰。
在一次反掃蕩戰鬥中,日軍的一個坦克大隊想突破根據地的防線,王鐵柱帶著火箭筒小組,在青紗帳裡與坦克周旋。他們利用熟悉的地形,不斷轉移位置,從不同方向打擊坦克,一天之內就擊毀了五輛坦克,嚇得剩下的坦克不敢再前進。
騎兵聯隊的下場更慘。他們衝進根據地後,發現到處都是絆馬索和炸藥雷,剛想撤退,就被埋伏在四周的“鐵掃帚”攔住。機槍的火力像割草似的,把騎兵掃倒一片,剩下的騎兵慌不擇路,掉進了百姓們挖的陷阱裡,被活捉了不少。
反掃蕩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沒能佔領根據地的一寸土地,最後不得不狼狽撤退。這次反掃蕩的勝利,徹底打掉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讓他們意識到,想征服根據地是不可能的。
五、兵工廠擴建:武器生產規模化
反掃蕩勝利後,根據地的兵工廠迎來了大發展。周先生和老王根據實戰經驗,對火箭筒和“鐵掃帚”進行了多次改進,效能越來越完善。火箭筒的射程提高到了八十米,破甲威力更大;“鐵掃帚”則加裝了瞄準鏡,射速和精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為了滿足部隊的需求,兵工廠進行了擴建,新建了多個車間,招收了大量工人。以前隻有幾百人的兵工廠,現在發展到了上千人,每天能生產幾十具火箭筒和上百挺“鐵掃帚”,武器生產實現了規模化。
兵工廠裡,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工作著,熔爐的火光日夜不息,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周先生和老王每天都在車間裡巡視,指導工人生產,解決技術難題。有次,火箭筒的生產遇到了瓶頸,周先生連續三天三夜沒閤眼,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
除了火箭筒和“鐵掃帚”,兵工廠還研製出了不少新式武器,比如能發射手榴彈的擲彈筒、射程更遠的步槍、威力更大的地雷等。這些武器源源不斷地送到部隊,讓戰士們的裝備越來越好,戰鬥力越來越強。
六、根據地的繁榮:軍民共建新家園
隨著軍事上的勝利,根據地的經濟和文化也迎來了繁榮。百姓們安居樂業,種地、織布、做生意,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農業上,根據地推廣了新的耕作技術,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打穀場上堆滿了金黃的穀子和玉米,百姓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馬秀蘭的合作社越辦越大,不僅負責糧食的儲存和分配,還開辦了農具廠和紡織廠,生產的農具和布匹深受百姓歡迎。
教育上,根據地的學校越來越多,不僅有小學和中學,還有專門培養乾部和技術人才的培訓班。孩子們背著書包去上學,朗朗的讀書聲傳遍了村莊。林曉棠成了學校的校長,她經常對孩子們說:“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建設強大的中國。”
醫療上,根據地的醫院和診所越來越完善,醫生和藥品越來越充足。百姓們生病可以得到及時治療,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聽天由命。白求恩醫院的醫生們還經常深入農村,為百姓們體檢和接種疫苗,提高了百姓的健康水平。
根據地的繁榮讓百姓們更加擁護八路軍,他們積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軍民關係像魚水一樣親密。有個叫“李家村”的村莊,全村百姓自發組織了運輸隊,為部隊運送物資,男人們抬擔架,女人們做軍鞋,孩子們放哨,成了根據地軍民共建的典範。
七、展望未來:勝利的曙光在前
站在山崗上,李明遠望著繁榮的根據地和訓練有素的部隊,心裡充滿了信心。他知道,雖然抗日戰爭還很艱苦,但勝利的曙光已經在前。
新武器的不斷湧現,讓部隊的戰鬥力有了質的飛躍;根據地的不斷壯大,為抗戰提供了堅實的後盾;軍民的團結一心,形成了不可戰勝的力量。李明遠相信,隻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迎來民族的解放和獨立。
“同誌們,”李明遠在全軍大會上高聲說,“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這還不是終點。我們要繼續努力,擴大根據地,提高戰鬥力,為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未來,奮勇前進!”
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戰士們舉起手中的武器,齊聲高喊:“奮勇前進!奮勇前進!”喊聲震徹雲霄,回蕩在冀中平原的上空,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