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紅頂商人 第604章 做出一個“雙贏”的提議
做完這些,她才抬起頭,目光複雜地投向眼前這一片嶄新的廠區。
這裡,和他們那個“王冠”自行車廠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
“王冠”廠屬於政府轉售。
廠房和裝置都是七十年代遺留的老舊東西,建築結構是典型的蘇式紅磚廠房,低矮、采光一般,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陳舊氣息。
而“皇冠”廠則完全是白手起家新建的。
聽說當時為了趕工期,儘快投產搶占市場,顧方遠不惜成本,全部采用了造價更為高昂的輕鋼結構廠房和框架式水泥建築。
放眼望去,無論是高大的主廠房、整齊的倉庫,還是辦公樓,都顯得棱角分明,線條流暢。
廠區內的道路也全是新鋪設的水泥路麵,寬闊平整。
整個廠區的規劃,彷彿用尺子量過一樣,房屋、道路、綠化帶都被碼放得整整齊齊,如同新鮮的豆腐塊,充滿了現代工業的秩序感和力量感。
特彆是那個寬闊的水泥地停車場。
此時正停著一排嶄新的上海牌sh760轎車,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著冷峻的光澤。
兩者相比,一個如同朝氣蓬勃、肌肉賁張的年輕小夥子。
另一個則宛如步履蹣跚、氣息奄奄的年邁老者,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看見此情此景,秦思彤心中不由得泛起一絲難以言喻的酸澀和不是滋味。
曾幾何時....
那個需要仰視她秦家、在她麵前如同小跟班一樣的顧方遠.....
短短幾年過去,竟然已經成長為了讓她都需要仰望、甚至心生羨慕的存在。
是的,她不得不向自己承認,她羨慕了,甚至……嫉妒了!
嫉妒顧方遠能擺脫束縛,白手起家創下如此基業;
嫉妒他能按照自己的意誌,打造出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企業。
在門衛的指引下,她來到了廠部的接待室。
推開厚重的木門。
當看見裡麵沙發上坐著顧方偉、朱懷德、李嬸、曹平安等一大群人時,她不由得愣了一下,腳步也頓住了。
她還以為顧方遠是找她單獨談些事情。
沒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外人”在場。
這陣勢,讓她心裡微微有些打鼓。
顧方遠見到她,從主位沙發上站起身,臉上露出了自重生以來,對秦思彤露出的第一個堪稱“和煦”的笑臉。
雖然那笑意並未完全抵達眼底。
“秦部長,歡迎歡迎!外麵天冷,快請進,這邊坐。”他熱情地招呼著,伸手指向預留出來的一個單人沙發位,隨即對旁邊的馬秋元吩咐道,“秋元,給秦部長泡杯熱茶,暖暖身子。”
秦思彤帶著滿腹的狐疑看向顧方遠。
又掃了一眼在座的那些熟悉麵孔——顧方偉、朱懷德、李嬸……
這些人可都是顧方遠的核心圈子和生意上的得力乾將。
她心裡頓時警鈴大作,總感覺這不像是一場普通的商業會談,更像是一場精心佈置的“鴻門宴”。
如果不是此刻接待室裡人多眼雜,她真想立刻開口質問顧方遠,到底在打什麼算盤。
心中不免有些懊悔地嘀咕:早知道在電話裡就應該問清楚到底是什麼事了!
當時通知她過來的,並非顧方遠本人。
電話那頭隻是一個聲音陌生的助理(很可能是林小雨),隻說顧老闆想找她談談關於自行車廠合作的事情,語氣聽起來很正式。
最近他們“王冠”自行車廠一直想方設法打通政府層麵的關係,希望能像“皇冠”那樣獲得官方背書。
可她父親秦端木對此事態度冷淡,壓根不搭理她的請求,隻反複叮囑她看好財務,彆出紕漏就行。
正在她一籌莫展之際。
猛然聽到顧方遠這個競爭對手主動提出“合作”,她豈能不動心?
覺得或許是一個突破口。
反正兩個廠離得也不遠,她索性就騎上自行車過來看看情況了。
隻是她怎麼也沒想到,顧方遠會弄出這麼大的陣仗,幾乎把他的左膀右臂都聚齊了。
如果顧方遠此刻能知道她心中的想法,隻會說這完全是一場巧合。
顧方偉等人的到來完全就是意外,秦思彤的到來隻是恰好趕上了。
而且,這次與秦思彤的談話,他並沒打算保密,也無需避諱顧方偉他們,所以自然就沒想著要把他們支開。
既然正主已經到了。
顧方遠也就停止了與夥伴們的閒聊,目光平靜地轉向略顯侷促的秦思彤,開門見山地說道:
“秦部長,這次突然請你過來,主要是想當麵問一問,貴單位的自行車業務,目前有沒有尋求外部合作的意向?”
他沒有絲毫的寒暄和客套,語氣直接得近乎生硬。
如果不是為了那個特殊的目的,他根本不想看見任何秦家的人。
所以也懶得浪費口舌繞彎子,直接切入主題。
秦思彤被這突如其來的、直白的問題問得愣了一下。
臉上寫滿了困惑:
“合作?什麼合作?我到現在還有點迷糊,你能說得更清楚一點嗎?具體是指哪方麵的合作?”
顧方遠臉上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抬手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
帶著一絲表演痕跡說道:
“瞧我這記性!忘記讓人在電話裡跟你提前說清楚了。”
他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交叉放在膝蓋上,擺出談判的姿態,語氣清晰地說道:
“是這樣,關於你們‘王冠’自行車目前的銷售情況,我這邊也大致有所瞭解。
如今改革開放已經好幾年了,市場經濟越來越活躍,各行各業都在拚命搶占市場份額,‘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相信秦部長你應該很清楚。”
他話鋒一轉,點明核心:“現在的情況是,你們‘王冠’自行車廠有現成的生產線和產能,但銷量一直提不上去,產品積壓嚴重。
而我們‘皇冠’自行車廠呢,正好相反,市場需求旺盛,訂單接到手軟,但現有的產能嚴重不足,跟不上銷售節奏。”
顧方遠攤開雙手,做出一個“雙贏”的提議:“既然我們雙方各有優勢和短板,為什麼不能相互彌補一下呢?這就是我找你談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