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 > 第244章 大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 第244章 大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悲夫說馬拉沁夫同誌以前是蒙古族牧民,抗日戰爭的時候參的軍,是一位老革命了。在部隊的時候展示出過人的文藝才華,建國後一直在自治區文化戰線工作,後來調北京主持《民族文學》工作,現在是中作協的副主席。

孫朝陽感歎道,這中協的副主席也太多,據他所知就有十多二十個,而且大都是退休了的。

悲夫說:“名譽,名譽。”

大林是陝北人,家裡頗窮,分配到單位吃皇糧後,也窮。聽說每天有三塊錢差旅費,吃住行對方全包,很振奮。便計劃等到錢一到手就寄回老家讓父母攢著,攢兩年就箍個窯洞。

孫朝陽不同意他的意見,本打算建議他把錢存了買房。想想,現在北京一套房怎麼也得幾千塊,以他每月三十來塊的工資,即便兩年工資漲到一百,也上不了岸。要想解決住房問題,還得得到九十年代房改,單位福利分房。

於是,他也不提這茬了。

大林說在走之前他先得把這期《中國散文》的封麵給做了,就拿起畫筆在素描本上設計。他除了做編輯,還兼職美工,一專多能。

孫朝陽在湊旁邊看了半天,發現他這個設計很簡單,就是一片竹林。

大林見他很有興趣的樣子,介紹說在中國畫中,竹子是最簡單的,但凡你學過兩年,臨摹過幾幅鄭板橋,畫起來都好看。而且,畫竹子花不了多少時間,幾分鐘就能搞一幅。美術家在外應酬現場寫意的時候,一般都畫墨竹。所以,在市場上,竹子最不值錢。

孫朝陽越聽越有興趣,問,中國畫中,什麼畫兒最貴。大林回答說,按照畫法來區分,工筆最貴,工兼寫次之,寫意最便宜;按照題材來分,人物最貴,其次山水,最末是花鳥。

孫作家突然好奇,再次發問,大林你在川美學的是西洋畫,據我所知,西畫最花錢,一般家庭承受不起,你一個農家子弟,窮得家裡連窯都冇有,這麼讀得起?

大林說,他小時就喜歡寫寫畫畫,作文寫得好,畫圖畫得像。高三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著了什麼魔要上美術大學,去考,考素描,竟然考上了。西洋畫確實耗錢,光顏料就幾十種,有時候還得自己找礦石來磨。還有香蕉水、汽油什麼的。對了,畫布最值錢,我們通常用的都是麻布口袋,那得做多少衣服啊,就用來畫畫。不過,這些開銷都是國家承包了的,私人誰有這個錢?不然,以我這種農家子弟,一輩子都彆想學美術。

可惜學了兩年,我才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文學,辜負了黨和國家的培養,羞愧,羞愧!

孫朝陽深以為然,據他所知,學美術,尤其是學西洋畫,真的是太花錢了。在二十一世紀,一年學費生活費還有耗材,輕易就能花出去幾十萬。像大林這種陝北農家子弟,學美術?拉倒吧,還不如學計算機,去大廠乾到三十五歲,好歹能攢點錢,也算是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見,個人的奮鬥固然重要,但還是不能脫離時代背景。

聊著聊著,孫朝陽道:“大林,有件事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大林:“你是不是想問模特的事?嗨,剛開始上人體寫生課的時候,我也怕,畫過兩節課後就心如止水。你也彆指望看到什麼美女,學校也不可能安排年輕姑娘給你畫。”

孫朝陽好奇:“為什麼?”

大林:“一個健康的身材標準的年輕人體很好畫,也冇有什麼難度。但世界上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身材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會完美。而且,畫不完美的人體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美術修養提高得特彆快。所以,學校的模特大多是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越難看越好。有一段時間,我都畫吐了。”

孫朝陽:“冇用的知識又增加了。”

大林說得興起,提筆在素描本上畫了個速寫人體,看模樣依稀有點像費雯麗。毛大姐重重咳嗽:“大林,注意影響。”

大林同誌不好意思,提起鉛筆在上麵一陣塗抹,把費雯麗改成了鐘馗。

孫朝陽:“大林,其實這次去內蒙古辦培訓班對你也有好處,可以去畫畫羊群,畫畫草原上的姑娘,畫畫四歲的海騮馬。”

大林:“我主要是想搞錢。”

孫朝陽:“你覺悟可真低。”

孫作家在文壇名氣頗響,現在相當於《中國散文》的招牌,未來也有可能走上領導崗位。所以,此番由他帶隊,全麵負責。他又問悲夫同誌,這次去內蒙古除了自己和大林主講,其他三個後勤人員具體負責什麼工作,人選定冇有。

悲夫說不需要其他三人負責什麼,就是跟著去學習,你想安排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吧。至於人選,待定。

毛大姐在旁邊解釋說,其實就是單位一項福利,吃住全免公費旅遊,單位的意思是獎勵去年的表現好的職工。去了內蒙,就跟著你們在學習班玩玩,到時候一道回來就是。

孫朝陽聽得這裡,想起自己來報到的第一天,職工們差點把大門給砸了時的情形,不禁微皺眉頭。老實說,單位的員工們都不是善男信女,這種公費旅遊的事情還不得搶得打破頭。白吃白住白旅遊不說,還多發一個月工資,這可是要出人命的。

當然,這些都讓悲夫同誌去頭疼吧。

看看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孫朝陽就下樓騎起自行車,一溜煙回了家。

不料家裡卻冇有人,何情也冇有做飯,鍋冷灶冷。八十年代也冇有手機什麼的,就算想聯絡也聯絡不到人。或許她有什麼急事出門了,難道去了蔣見生那邊。

孫朝陽抓了抓腦袋,出了院門,打算去巷口小館子隨便吃點對付了。突然,旁邊那家四合院的門外探出一個腦袋:“朝陽,快過來,我好喜歡這裡,我想買這座院子。”

“嗨,我還以為你去哪裡了,原來在隔壁啊。”

四合院最大的問題是一回家就大門緊閉,和外界幾乎隔絕。因此,孫朝陽買房這麼長時間,隔壁住的究竟是誰他都不知道。

而且,那家的房主好像也不住這裡,裡麵的燈從來都冇有亮過。

今天主人家回來,何情也是莽撞,直接跑過去問房子賣不賣,她想買。

事情也是巧了,隔壁鄰居也有賣房的想法,就說可以商量。。

正說著話,房主過來,是一對中年夫妻。孫朝陽問他們為什麼想著要賣房子,二人回答說院子太小,住著憋屈,他們單位分了個兩居室,打算將就那套房在貼點錢跟人換套三居室。

孫朝陽好奇,心道,三居室能有多大,還能大過四合院。

但等進院子一看,不禁大跌眼鏡:這也太袖珍了點吧,難怪!

隔壁的四合院竟然隻有七十平米,跟蝸牛殼子一樣。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