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 第48章 一生懸命
-
蔣見生人生的不順利始於一場轟轟烈烈的校園愛情。
蔣總編成長的溫州自古七山二水一分田,地裡養不活人。所以,當地人從懂事起就挑起擔子走南闖北行商。
他的父親也不例外,十六歲起就乾了貨郎這個行當。
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蔣見生父親在行商路上遇到小鬼子掃蕩,陷入亂軍中,貨物也全丟個精光,冇辦法向東家交代。索性心一橫,加入了陳老總和粟司令的隊伍,從此一路從江南打到山東,然後從山東打到徐州。
最後以南下乾部的身份,轉業到浙江,也娶了個老家的媳婦,生下蔣見生。
蔣總編小時候在老家念中學,溫州乃是人文鼎盛之地,他大約是沾染了鐘靈毓秀之氣,從小就聰明過人,寫得一首好文章,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學,唸的是機械。
蔣見生的父母是革命乾部,見多識廣,能量驚人。所以,當他踏入大學校園的,黃金三萬字。隻不過,蔣見生還冇有總結出來。但十多年的編輯生涯,已經讓他總結出什麼一部小說該怎麼寫才能吸引讀者。
通俗小說,真的太需要技術了,不是隨便一個作者就能輕易上手的。
下麵的編輯這段時間也送來十幾本稿子,可惜都是所謂的傷痕文學,除了控訴還是控訴,看得蔣見生都有點抑鬱了。拜托,我這可是休閒類通俗小說雜誌,大家來看的是武打,是精彩的故事,誰肯接受你的說教?
距離創刊號發行還有兩個月,手上合用的稿件一篇也無。
為了這個該死的刊物,蔣見生動用了父輩革命年代血與火凝結的關係,動用了家裡所有財產,到如今,嶽母和妻兒還住單位宿舍,一日三餐吃憶苦飯,偏偏雜誌社這邊連稿子都約不到。蔣見生賭上了一切,最後竟然是這麼個結果,他無法承受。
如果創業失敗,又有何麵目去見他們?大約隻能去煤山上尋棵歪脖子樹吊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