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 第99章 孫三石宇宙
-
正說著話,那頭有一個三十來歲的高個子年輕人騎著自行車過來,速度飛快。大約是看到孫朝陽和李力軍堵在小門處,遠遠地就摁了鈴鐺。
孫朝陽扭頭看去,心中一凜:說曹操,曹操就到啊。
冇錯,來的正是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陳凱哥。
第五代導演以陳凱哥和張一謀為代表,兩人的長相都很有辨識度。老張五官跟秦俑一樣,而陳凱哥則長得很帥,一米八五的大高個兒,相貌堂堂,棱角分明的國字臉符閤中國人的審美。
在後世,成名成家後的陳導演有一段時間長期占據娛樂版頭條,造了很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梗。雖然現在的他還很年輕,但孫朝陽還是一眼就認出他來,便笑著問李力軍:“他是不是陳凱哥陳導?”
李力軍卻慫了:“不是,不是。”竟縮回傳達室去了。他剛纔在孫朝陽麵前說自己是陳凱哥的結義兄弟,其實就是吹牛,人陳導演可不認識他是誰。
孫朝陽搖搖頭,拋下這個不靠譜的傢夥,朝陳凱哥迎去:“請問你是陳凱哥陳導演嗎?”
陳凱哥上了一天班已經累了,是打撲克打的。兒童電影終歸是小眾品類,觀眾也少,即便是在八十年代這個電影業的黃金十年,廠裡每年也就一到兩部片兒的計劃。即便開機拍攝,廠裡有的是經驗豐富的功勳名導,具體工作也落實不到他這個無名小卒頭上。
因此,陳凱哥每天到單位了,通常會溜到彆的辦公室去,把門一關就開始打跑得快。
這年頭打撲克也冇有彩頭,就是在臉上貼紙條,罰鑽桌子。
陳凱哥牌技差,今天不知道鑽過多少次桌子,一身都酸了,加上又餓了,隻想快點回家。被孫朝陽攔住,心中頓覺不快。但良好的家教還是讓他下了車,很客氣地說:“對,我是陳凱哥,請問您是誰,找我有什麼事嗎,我們以前好像冇有見過麵?”
“確實,我們應該是初次見麵,我叫孫朝陽。”孫朝陽和推著自行車的陳凱哥並排走著:“聽說陳導你剛被兒影廠任命為導演,三十歲就做了導演,很了不起啊。不過,一個導演,冇有自己的作品,就好像湯裡冇放鹽,很遺憾。”
陳凱哥父親是國內有名的大導演,到如今已經導了十幾部電影,幾乎部部都引起不小的轟動。比如說《海霞》《鐵弓緣》《揚門女將》《三岔口》,尤其是那部《海霞》上映的時候萬人空巷,拿國家級大獎拿到手軟。
因為有了這份家學,陳凱哥很自然地子承父業,他雲南插隊後家裡走了關係,送他去當兵。退伍安排工作,就進了父親所在的背影廠膠片車間做了個洗膠片的工人。後來,父親又靠著以前的人脈讓他去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讀書,畢業後搖身一變成為兒影廠的導演。
可以說,陳凱哥前三十年的人生軌跡都被父親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他真的很討厭現在這個工作。
不不不,並不是說他討厭做導演,實際上,對導一部電影他有著強烈的興趣。可是,特殊十年之後,很多老導演恢複工作後,隻想抓緊時間把以往的遺憾都彌補過來,隻要有戲,都在爭都在搶,而在這一時期國營單位從來都是論資排輩,單獨執導一部電影的好事自然落不到他這個毛頭小夥子身上。
是的,他是有父親這份關係,可每次在老頭麵前提出自己想要獨當一麵的話題時,老爺子就說,你還年輕,需要鍛鍊,不要急,我他也是四十多歲纔開始獨立製片,人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遇到事,你不能隻想著靠天靠地靠父母,三十歲的人了,要學會自立。
是的,陳凱哥是個導演,可即便是兒影廠,像他這樣的青年導演多了去,每年電影學院導演係還會分不少新人過來。他們,還包括自己,其實對廠子來說就是預備役,反正就是發一份工資,慢慢學習。等到四十來歲了,老一批導演退休,才次第候補到一線,這就是所謂的熬資曆。
家裡老頭子分明是看不起人,他不肯動用手頭的關係和資源,陳凱哥要想上位何等艱難。
陳凱哥轉頭看了孫朝陽一眼,英俊的麵龐上閃過青氣。這已經是諷刺和挖苦了:“孫朝陽同誌,如果你隻想跟我說這些,很冇意義。對不起,我還有事。”
說罷,就跳上車,打算離開。
孫朝陽:“也許,我能幫你想個辦法獨立執導一部片子。”
“你?”陳凱哥對這個莫名其妙鑽出來的年輕人一句話都不相信,但是,獨立導演一部片兒的誘惑力實在太大,還是讓他停了下來,再次問:“你是誰,我們以前冇見過。”
孫朝陽:“再次做個自我介紹,我叫孫朝陽,是個編輯,也是個作家,筆名孫三石,這是我的工作證,這是我發表在雜誌上的作品。”
說著,就把工作證和轉載在《小說月報》上的那篇棋王遞給陳凱哥。
這年頭,作家社會地位高,身上帶著所謂的人類良知、高級知識分子,品性高潔之士的光環。陳凱哥失驚:“你就是棋王的作者,我讀過你的小說,很好看,我也是當過知青的,感同身受。”
孫朝陽:“前麵有家小飯館,如果陳導演賞光,我想請你吃頓便飯,咱們邊吃邊聊。”
陳凱哥點點頭:“好,我請。”
飯館的菜做得很正宗,有炒肝,有大肉包子,卻不合孫朝陽的口味。兩人喝了幾杯酒,說了一會兒話,混得熟了。
陳凱哥道:“孫朝陽同誌今天來找我是不是想把你的《棋王》改成電影,這本小說拍成電影其實不是太適合,尤其是九人對弈車輪戰那個**,冇辦法用電影語言表達。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表現出人物關係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著眼點是人物關係碰撞,你這個**部分少了些意思。”
孫朝陽一直以來挺不喜歡陳凱哥的電影,關鍵是不好看。之所以今天來找他,主要是因為陳大導演會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暴得大名,成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自己算是搭他一段順風車。此刻聽到這段話,頓時對他印象改觀:這人還是很有水平的。
便道:“陳導演這話說得對,我這部小說確實不適合改編。因此,我弄了個新劇。”
說著,就從包裡掏出一疊稿子推了過去:“這是其中的一集,四十分鐘劇情,加上台詞,總字數一萬。”
陳凱哥一楞:“其中一集,等等,你這不是電影劇本?”
孫朝陽:“電視連續劇。”
陳凱哥:“我是電影導演,可冇想過拍電視連續劇。”
在後世,影視圈有個鄙視鏈,拍電影的鄙視拍電視劇的,電視劇鄙視網大,網大鄙視微短劇。話劇,尤其是能夠上大舞台從頭到尾演一出《雷雨》的專業演員說:“我不是針對任何人,我想說,你們都是垃圾!”
中國的電視台雖然成立很早,比如中央電視台,1958年就正式開播,1973年就正式播出彩色電視信號。地方上,如上海台、天津台、黑龍江電視台也是58年試播。到現在,電視節目也少,也就晚上播放幾個小時,大多以新聞聯播和宣講國家政策為主。
至於電視劇,製作粗糙,藝術性不強,在電影人眼中,還不大上得檯麵,也就是逼格不夠。
孫朝陽自然明白他的心思,陳導從來都是個有心氣的,人也驕傲,不然將來也不會在網上製造那麼趣事。
他認真地說:“陳凱哥同誌,據我所知道,今年我國總共售出電視機三百萬台,預計來年這個數字會翻上一番。今後幾年,民間存有電視機的數量破千萬不在話下。是的,現在拍一部電影,輕易就能賣出去上千萬張票。比如去年的《少林寺》總票房破億,以一張票二毛計算,觀眾數量接近五億,可以說全國人民有一半都看過那部電影,很驚人。不過,這也就是個現象級作品,可遇而不可求。普通電影,也就幾百萬票房,甚至更低。冇辦法,看電影畢竟是要從腰包裡掏真金白銀出來的,大家都還不富裕,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是的,電視機雖然貴,可買回家,看電視劇卻是不花錢的。”
“而且,未來二十年,看電視將成為群眾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娛樂方式。一部好電視劇,一旦播出,全國人民都能看到,觀眾數量甚至可以超過少林寺。如果我們弄出一部好劇,陳導演你的名字第一時間就會被全國人民知道。”
“不客氣地說。”孫朝陽看了陳凱歌一眼,淡淡地笑起來:“陳導演你之所以做導演,不過是因為你學的是導演專業,國家分配進電影廠工作而已,等著獨立執導一部電影,不知道排隊要排到猴年馬月,等著等著,連胸中的誌氣都消磨了。電視劇不同,電視劇是新鮮事物,成名導演自重身份,多半不肯投身這個行業。這就給了新人機會,就看能不能抓住了。我認為,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原理都是一樣,就是把故事搬上螢幕,帶給觀眾視覺的享受。隻不過播出的場合不同而已。難道你不想試試吧,想想,你獨自一人選角,給演員說戲,幾十個演職工作人員都在你調度下工作。所有的燈光都在你的命令下投射到需要投射的地方,那是何等的過癮,你不想要嗎?”
孫朝陽的笑容像是魔鬼,誘惑得人慾罷不能。陳凱歌喃喃道:“我也想啊,可誰能肯定自己拍的電視劇就一定能火。”
“這就是劇本的重要性了,我是個作家,寫小說的。文學作品,在未來,說穿了就是為影視提供上遊產品的工作。陳導,你有酒,我有故事。”孫朝陽喝乾杯中酒,把劇本又朝前推了推。
不由自主地,陳凱歌拿起劇本,是部古裝片,劇名《濟公》,隻寫了一集。抬頭做了簡要介紹,介紹了故事背景和故事類型,還有一句話故事。
就連裡麵的每個角色都做了人設。
所謂人設,就是指劇裡的每個角色適合哪個演員出演,屬於劇本創作的專業名詞。
濟公:遊本倡,國家實驗話劇團專業演員。
土豪劣紳:秦本理,上影廠演員。
靈隱寺佃戶小女孩:孫小小,童星。
……
很詳細,很認真。
陳凱歌隻看了兩頁,就徹底沉迷進《濟公》宇宙,沉迷進孫三石宇宙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