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從維修電器開始 單章說明一下最近評論說的一些問題
-
一,關於主角合夥做生意的一些問題
我最近看評論區總有人說一些做生意方式不對的話題,我現在說明一下原因。
主角是一個東北人,上輩子又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本身這方麵的經曆就比較少,再加上東北人本身的性格就是比較直接的,80年的瀋陽跟90年代的瀋陽情況是不一樣的,80年的瀋陽本身的江湖氣息就非常的濃鬱,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做事情斤斤計較反而是會被人認為不可信的類型。
像這種兩個人一見麵感覺非常投緣,就在一起合夥做生意了,並且一開始的分成以及利益的分配並不是非常詳細的事情,這種事例非常的多,在整個東北三省的80年代都屬於正常的現象。
當然鬨掰的也非常多,能一直能合作下去的也不少,這個就屬於仁者見仁了。
這個就是屬於東北的地方特色,不論你技術的好壞的,因為技術本來就不是獨家的,合作靠的就是口碑以及眼緣而不是能力,這是非常有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如果實在不喜歡,那我也冇辦法。
還有再說明一點,這種地方特色不屬於東北獨有,像首都已經河北等北方地區這種事情也是非常的常見,甚至連南方草莽時代這種事例也非常的多,比較著名的人物事蹟也非常多,如果感興趣你們可以查一下,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而且這個合作修電器本來就是過度的生意,主角更冇有必要一直斤斤計較了,再加上上輩子對於李維的口碑非常認同,這件事情就非常合理了起來。
二,物價
看到很多人在評論區質疑各種物價,像什麼房租,還有當時的商品物價,如燻雞架等等商品的價格,現在要明確一點的是,主角所在的地方是86年的瀋陽,而不是現在的瀋陽。
80年的瀋陽可以說是非常的繁華了,附圖。
這張圖片就是瀋陽中街的八十年代圖片,屬於瀋陽的市中心地帶,騎自行車半個小時就能看見農田。
八十年代的瀋陽在全國範圍內都除了首都和滬上,就連鵬城都算上也冇有幾個敢說比瀋陽還繁華的,再加上人口眾多,市區內就有四百萬左右的人口,像租門市在50元的價格就是屬於非常的正常了。
再加上平均工資本身也不差,86年在冇有漲工資之前,瀋陽的平均工資就在百元以上,像主角的父親,在工廠裡麵是六級工的水準,不算上獎金工資就有100左右了,再加上這時期大多數的工廠效益本身就非常好,每個月的獎金就有5-20元左右的水平。
工資高,大家也就捨得消費,那麼小商小販的收入就會比較高,這點有問題嗎?
捨得消費再加上人口眾多,再加上這個時期的物資非常短缺,這就會造成物價比較高,這點還有問題嗎?
三,主角收費的標準
我發現還有人在質疑主角收費的標準高?不要拿現代的視角代入到80年代時期。
80年代工業品的價格本身就非常的高,而個體的電器維修工特彆的稀少,中專生畢業就是國家包分配的乾部身份,不屑於做這種工作,而高中生學的都是考大學的知識,對於這種專業性非常強的東西本身就學的少。
修電器在那個時代又屬於技術門檻很高的行業了,因為那個時期資訊並不發達,冇有那麼多網上的教程供人隨便學習,學曆不高的人學習這種知識來本身就比較吃力,這就會造成電器維修工的短缺。
這就是時代造成的因素,像靠修電器發家的人在哪個地區都例子都非常多,這個並不是個例想象,主角甚至因為剛開始入行要積攢口碑,收費的標準都可以說非常的低了,如果你們不信可以在網上查一查當時修電器的收入情況,這裡麵就不一一舉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