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 第307章 新的開始
新的開始
晚上九點,筒子樓裡的燈光星星點點,大多已經熄滅。
陳淑萍輕手輕腳地收拾完客廳的家務,看著躺在客廳角落床上熟睡的兒子和母親,疲憊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她掖了掖兒子蓋在身上的薄單,這才轉身朝臥室走去。
臥室的門虛掩著,陳淑萍剛推開門,就看到丈夫背對著門口坐在梳妝台旁。
她心裡納悶,往常這個點李振國要麼躺在床上,要麼就在燈下看報紙,今天怎麼坐在梳妝台那兒?
她走近幾步,定睛一瞧,瞬間嚇了一跳——李振國手裡正拿著一遝子鈔票,手指翻飛,認真地數著。
“媽呀,振國,你哪來這麼些錢!?”陳淑萍的聲音裡滿是驚訝,下意識地壓低了音量,生怕吵醒外麵的老人和孩子。
李振國緩緩轉過身,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笑意,揚了揚手裡的錢:“我能哪來的錢,發的工資唄。五月份上了半個月,再加上六、七、八這三個月的,總共是一千一百多,差一點不到一千二。”
陳淑萍的嘴巴一下子張得老大,眼睛瞪著那遝錢,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不會數錯了吧?咋這麼多?”
“你自己數一遍就知道了。”李振國把手裡的錢遞了過去,語氣裡滿是篤定。
陳淑萍趕緊接過錢,指尖觸到鈔票粗糙的質感,心裡一陣激動。她一張一張仔細地數著,一遍又一遍,生怕數錯一個數。
最後,她停下動作,臉上滿是驚喜:“總共是1165元!媽呀,老二咋給你發這麼多錢?這都能頂你以前在京城罐頭廠一年的工資了!”
李振國往椅背上靠了靠,舒了口氣:“我在這兒一個月基本工資是一百五,獎金加上各種補貼能有兩百左右,一個月差不多能拿到三百五十塊錢。都是自家人,老二還能虧了我這個二叔?”
他頓了頓,眼神裡多了幾分期待,繼續說道:“老二還說了,現在咱們做的是外貿單子,罐頭盈利不算高。等以後咱們自己的銷路開啟了,我的獎金還能更高,到時候咱們家的日子就能更寬裕了。”
陳淑萍一屁股坐在床邊,手裡緊緊攥著那遝錢,臉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這三四個月的辛苦總算是沒白費,我這心也踏實了。”
自打李振國辭了京城罐頭廠的工作,跑到萬安鎮罐頭廠當生產主管,她的心就一直懸在半空。
一邊擔心萬安鎮罐頭廠的生意不好做,一邊又怕京城罐頭廠那邊回不去,到時候兩頭落空,一家人的生計都成問題。
現在看到這麼多工資,她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這九月份都過去一大半了,你們廠現在還生產啥呢?”陳淑萍放下錢,關切地問道,想多瞭解瞭解丈夫廠裡的情況。
李振國坐直身子:“我們現在主要是生產黃桃罐頭。”
“之前不是主要生產番茄罐頭嗎?咋又不生產了?”陳淑萍疑惑地反問,她記得之前李振國跟她說過,廠裡重點做番茄罐頭出口。
“也不是不生產了,番茄罐頭主要是為了出口到蘇聯,不過國人不愛吃這玩意,太酸了。我們現在有一定的出口庫存就行了,要是生產太多,賣不出去堆在倉庫裡,也是浪費。”李振國耐心解釋著,
“黃桃罐頭就不一樣了,雖然利潤比番茄罐頭稍低一些,但既能出口到蘇聯,也能在國內銷售。
我們打算用黃桃罐頭開啟國內知名度,要是能在國內市場上占住一席之地,好滋味罐頭公司就能徹底站穩腳了。
以後就算外貿生意有啥變動,好滋味公司也能靠國內的生意撐下去。”
陳淑萍微微蹙起眉頭,語氣裡帶著幾分擔憂:“話是這麼說,可你在京城罐頭廠的時候,那麼大的廠子,銷量都開始下降了。一個地方小廠想擴充套件銷路,哪有那麼容易啊?我總覺得心裡沒底。”
李振國卻不像她那麼擔心,反而笑了笑:“大廠有大廠的資源,小廠也有小廠的優勢。老話說‘船小好調頭’,現在市場變化這麼快,小廠靈活,能及時跟著市場調整,未必就沒有機會。”
陳淑萍有些詫異地看著丈夫,眼神裡滿是驚訝。她沒想到丈夫能說出這麼有見地的話,跟以前那個隻知道埋頭乾活的工人完全不一樣了。
李振國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下意識地摸了摸臉:“我臉上有東西?咋這麼看著我?”
陳淑萍忍不住笑了:“沒有,就是覺得你跟以前不一樣了,這話可不像你能說出來的。”
李振國也笑了,帶著幾分不好意思:“以前在京城罐頭廠就是個普通工人,每天接觸的不是機器就是乾活的夥計,哪會想這些。
現在不一樣了,在萬安鎮罐頭廠當生產主管,要考慮的事情多了,生產質量、生產安全,還有產品的銷路,一樣都不能馬虎。
我跟謝廠長沒事的時候就經常坐在一起聊這些,時間長了,也就懂點門道了。”
陳淑萍點了點頭,又想起一個問題:“黃桃罐頭也快過季了吧?等黃桃采摘完,你們廠又該生產啥了?”
“老二還種了一批醃漬小黃瓜,馬上就能采收了,正好能接上趟。那批醃漬小黃瓜加上之前庫存的番茄罐頭,剛好能湊夠剩下出口到蘇聯的一百噸外貿訂單。”李振國條理清晰地說著,
“等醃漬小黃瓜采摘完,差不多就到十月中下旬了,到時候我們會生產米粥罐頭。”
“米粥罐頭?”陳淑萍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我記得你在京城罐頭廠的時候,廠裡也生產過米粥罐頭,結果銷量差得不行,最後都當成員工福利下發了。
那一年我可吃夠了,天天喝那沒滋沒味的米粥,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膩。現在新廠又生產米粥罐頭,這不是賠錢貨嘛!”
李振國趕緊擺手:“那不一樣!以前京城罐頭廠的米粥不注重口味,放的食材少得可憐,除了大米就是水,味道能好纔怪。
我們新研發的米粥,一共放了八種食材,有點像臘八粥,有大棗、紅豆、桂圓、蓮子、百合、花生……食材豐富得很,味道肯定不一樣。”
陳淑萍聽到這兒,突然一拍巴掌,像是想起了什麼:“我記起來了!輝京前陣子跟我提過,說大嫂整天在家熬八寶粥,食材特彆豐盛,剛開始喝的時候覺得特彆好喝,結果大嫂天天做,他都喝膩了。
這大半個月沒喝,前兩天又嚷嚷著要喝八寶粥,前兒個媽給他熬了一回,他還說不好喝,為這事我還揍了他一頓呢!”
“沒錯,咱們這八寶粥罐頭的方子,就是大嫂研發的。”李振國笑著說,
“一開始她就是在家熬給家裡人喝,後來家裡人喝膩了,她又拿到四季青公司的食堂熬,讓廠裡的工人提意見,綜合大家的口味改了好幾回,味道是越來越好了,以後做成罐頭肯定受歡迎。”
陳淑萍話鋒一轉,想起了姐姐家的事:“對了,老二最近忙啥呢?昨兒個我姐過來串門,還說他有日子沒找過婷婷了。”
李振國說道:“他要忙的可太多了。四季青公司一直在擴規模,合作的種植戶加起來有幾百畝。
好滋味罐頭廠這邊的事,他也得操心,生產線、產品質量都得盯著。
而且他最近又要開餐廳分店,對了,他還打算開一家五百平米的大超市呢!”
“超市?那是啥?”陳淑萍頭一回聽說這個詞。
“就是賣東西的地方,跟供銷社、商場有點像,但客人能自己挑想要的,更方便。聽說外國人買東西都去超市。他手底下這麼多產業,能不忙嗎?”李振國解釋道。
陳淑萍有些擔憂:“老二又是開新餐廳,又是辦超市的,攤子是不是鋪得太大了?他就不怕賠錢嗎?萬一哪個生意做砸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李振國卻一點都不擔心,笑著說:“放心吧,老二心裡有譜,他做啥事都想得周全,不會瞎折騰的。
新開的餐廳和超市的底商都是他自己買的,就算到時候買賣沒乾成,底商還在那兒,租出去收租金,也是一筆穩定的收入,虧不了。”
“媽呀,老二又買底商了?花了多少錢啊?”陳淑萍的聲音陡然拔高,又趕緊壓低,生怕吵醒外麵的人。
李振國伸出兩根手指,神秘地笑了笑:“你猜?”
陳淑萍試探著問:“兩萬?”
李振國搖了搖頭。
陳淑萍心裡一驚,又猜:“難道是……二十萬?”
李振國點了點頭,陳淑萍驚訝得合不攏嘴:“這麼多錢!這得掙多少年才能掙回來啊!”
“你以為呢,那倆底商一個在亞運村,一個在西單,都是京城最繁華的地方,五百多平米的大底商,能便宜得了嗎?”李振國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
“老二有眼光,是托了朋友的關係才買到,一般人想買,也買不著。”
陳淑萍歎了口氣:“你說我姐也是瞎操心,老二去找婷婷,她擔心倆孩子整天膩在一起出事;現在老二忙得沒功夫去找婷婷,她又惦記著,生怕倆孩子感情淡了。”
“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事要忙。”李振國說道,“婷婷忙著上學,老二忙著事業,倆人又不住在一起,見麵少點也正常。
你回頭勸勸你姐,彆管那麼寬,讓孩子們自己相處,他們心裡有數。”
“我纔不稀罕說她呢。”陳淑萍撇了撇嘴,又想起了什麼,“回頭讓我媽說說她,她最聽我媽的話,我媽說一句,比我說十句都管用。”
說完,她低頭看著手裡的錢,臉上又露出了笑容,“要是罐頭廠真能像你說的這麼好,乾到年底,咱今年能存不少錢哩。”
李振國看著妻子開心的樣子,心裡也暖洋洋的,他握住陳淑萍的手,信心十足地說:“媳婦,放心吧,好日子還在後麵呢!
等咱們攢夠了錢,就從這筒子樓裡搬出去,買個大一點的房子,讓你和媽、孩子都住得舒服點!”
小胖子越來越大,一家四口住個一居室,卻是有些不方便了。
……
下午,亞運村北辰路20號的底商裡,處處是忙碌卻有序的裝修景象。
地麵的米白色牆磚已鋪了大半,陽光透過窗外臨時搭建的施工架,在磚麵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陳永發穿著沾了些許白灰的工裝,正站在東側牆麵旁指揮工人乾活,他時不時抬手抹一把額角的汗,聲音洪亮:“把那邊的瓷磚保護膜貼上,對對,黏整齊了,彆弄的歪七扭八。”
東南角用輕質木板隔出了一間辦公室和一個貨倉,這兩個區域暫未貼瓷磚,牆麵隻做了基礎找平,露出淺灰色的水泥底色,角落裡堆著幾卷電線和未拆封的塗料桶,顯然還未完工。
小辦公室裡簡單擺著一張掉了點漆的木桌,四把塑料椅靠牆放著,桌角立著一個軍綠色的暖壺,旁邊的鐵皮櫃上還貼著一張泛黃的報紙,用來遮擋櫃麵的劃痕。
李哲坐在辦公室的木桌旁,麵前放著一遝子單據,都是最近幾天裝修的用料和價格報表,每一筆費用都記錄的很清楚。
“咚咚……”外麵傳來敲門聲。
“請進。”李哲抬頭,看見一個穿著藏藍色中山裝的男人站在門口,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手裡拎著個黑色的人造革包,神態有些拘謹。
“李總您好,我是秦大偉,來麵試的。”
李哲起身做了個請坐的手勢,指了指對麵的椅子:“秦主任請坐,超市剛裝修,到處都是灰,您多包涵。”
秦大偉坐下時把包放在腿上,右手輕輕搭在包上,腰桿挺得筆直:“李總,我已經辦理停薪留職了,‘主任’那稱呼可不敢再用,您叫我老秦或者秦師傅都行。”
他今年35歲,眼角已經有了淡淡的細紋,說話時語速不快,每一句都透著謹慎。
李哲拿起桌上的搪瓷茶壺,給秦大偉倒了杯熱水,白色的水汽嫋嫋升起,在杯口打了個轉兒才散開:“秦師傅,喝茶。”
“謝謝李總。”秦大偉雙手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目光不自覺地掃過辦公室的陳設,又很快落回李哲臉上。
李哲也給自己倒了杯茶:“秦師傅,您的資料我看過了,在供銷社待了十多年,還去港島學習過超市管理,履曆確實很豐富。我們這超市是剛起步,正需要您這樣有經驗的人,所以今天想跟您好好聊聊。”
“能被李總看重,是我的榮幸。”秦大偉坐得更端正了些,“您有什麼想知道的,儘管開口問。”
李哲點點頭,直奔主題:“您之前任職的供銷社,麵積有多大?日常在崗的員工有多少人?各自的分工是怎樣的?”
秦大偉幾乎沒有停頓,顯然對這些情況爛熟於心:“我們那供銷社有800多平米,算上我一共三十多人。主任、副主任、會計、出納各一個,銷售員20個,分在食品、日用品、農資三個區域;
收銀員5人,輪班值守收款台;倉庫管理員3人,負責貨物盤點和出入庫登記;采購人員2人,專門對接國營批發站;剩下的4人是後勤,負責打掃衛生、維修裝置這些雜事。”
李哲接著問,“如果讓您來管咱們這個500平米的超市,您覺得需要多少員工?”
秦大偉早就在心裡盤算過這個問題,他放下茶杯,語氣篤定:“這個要看咱們超市的定位。
以我目前的瞭解,咱們超市定位中高階,得靠服務留客,不能太精簡人手。
我建議:經理、副經理、會計、出納各一人;收銀員四到五個,避免高峰排隊;倉庫管理員兩個;采購專員一個,專門對接貨源;後勤四人。
再配幾個導購員,幫客人找商品、介紹活動。這樣人手寬裕,服務能跟上。”
李哲聽完點點頭:“您說的跟我想的一樣,咱們不缺那點人工成本,缺的是能讓客戶滿意的服務。”
秦大偉鬆了口氣,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包帶:“李總,我也有個問題想請教您。現在市麵上大多是供銷社、百貨商店,超市這模式雖然新穎,能吸引不少人來嘗鮮,但要想留住客戶,還得靠商品和價格。
我想知道,咱們超市的優勢在哪兒?是有彆人沒有的商品,還是價格能更便宜?”
這個問題李哲早就想過,他笑了笑:“您問得很實在。論貨源渠道,咱們跟供銷社比沒太大優勢。但要說獨有的商品,還真有一樣——反季節蔬菜。”
他頓了頓,看著秦大偉詫異的眼神,繼續說道:“我在廊坊大營村種了幾百畝半地下式蔬菜大棚,哪怕冬天零下十幾度,也能種出黃瓜、西紅柿、青椒這些蔬菜。到時候超市裡能隨時供應新鮮蔬菜,這算不算個優勢?”
秦大偉眼睛一亮,身體不自覺地往前湊了湊:“李總,您說的是真的?那可太有優勢了!冬天能吃到新鮮蔬菜,能吸引不少客人來逛。這絕對是個引流的好辦法!”
李哲話鋒一轉,“引流是肯定的,但反季節蔬菜的利潤不會太高,甚至可能不賺錢。超市要考慮的是,如果留下這批來買反季節蔬菜的客戶,讓客戶在超市購買更多的商品,這樣才能盈利。”
秦大偉明白,這是李哲在考驗他的能力。
他在供銷社待了十多年,對貨源和銷售門道很熟悉,當下整理了下思路:“李總,我在供銷社的時候,除了按計劃從國營批發站進貨,這幾年也試著找過其他渠道。
比如直接跟廠家合作,像咱們常賣的洗衣粉、肥皂、餅乾這些,直接找廠家拿貨,價格能比從批發站拿便宜不少,還能保證貨源穩定。”
他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還有省級、市級的經銷商,他們手裡代理著不少品牌,種類比廠家全,要是咱們需要的貨量不大,找經銷商更方便。
另外各地還有批發市場,國營、集體、個體的攤位都有,新鮮水果、肉類、日用品都能買到,價格也靈活。
最近幾年還興起了物資交流會,每年春天、秋天都有,能跟全國各地的供貨商談合作,簽訂長期合同,這樣貨源就更有保障了。”
李哲聽得很認真,他知道超市目前最缺的就是貨源渠道,秦大偉有這方麵的經驗和人脈,正是他需要的人才:“您說的這些渠道都很實用,咱們超市開業前,正需要把貨源這塊理順。”
兩人又聊起了超市開業前的準備工作。從貨品的種類,品牌、價格;員工的招聘、培訓、管理,一直聊到了開業前的宣傳和活動……
夕陽西下,外麵的裝修聲漸漸小了,工人開始收拾工具準備下班。
李哲合上筆記本,看著秦大偉:“秦師傅,您的經驗和想法都很符合我們超市的需求,我覺得您就是我們要找的人。不知道您什麼時候能來上班?”
秦大偉沒想到這麼快就能定下來,激動得手心都有些出汗:“李總,我明天就能來!”
秦大偉從供銷社離職後,不敢告訴媳婦,每天都按時出門,又知道去哪,整天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現在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他的心裡頓時踏實了下來。
“那太好了。”李哲站起身,伸出手,“我聘請您擔任超市的代理經理,等開業後要是做得好,再正式任命。”
秦大偉連忙站起來,雙手緊緊握住李哲的手:“李總!謝謝您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好好乾,不辜負您的信任!”
他的聲音有些哽咽,這些天假裝上班的焦慮和不安,在這一刻終於煙消雲散。
兩人又聊了幾句近期的安排,秦大偉才起身告辭。
走出底商時,他拎著包的手都輕快了不少,腳步也比來時穩了許多。
夕陽的餘暉灑在北辰路上,遠處傳來自行車的鈴鐺聲,秦大偉抬頭看了看天,晚霞染紅了半邊天,他深吸了一口氣,心裡滿是期待——明天,就是新的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