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從一枚儲物戒開始 第151章 集體智慧
-
集體智慧
就在大家歡慶我國終於手握大棒的時候,全國卻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三線建設。
所謂的三線,是指長城以南、韶關以北、烏鞘嶺以東、京廣線以西的山川天險地區。
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
連幼兒園這邊也接到了上級下發的指導檔案通知,要求“精心研究,逐步實施”,建立備用計劃,防備情況突變。
檔案要求,包括大專院校、科學研究、設計機構、倉庫、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城市、礦山的人防措施在內,全部要製定防備措施。
通知暫停了一切計劃中的新的一線建設項目,特彆是15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除即可完工投產見效的以外,其餘一律要縮小規模,不再擴建,儘早收尾。
在集體智慧
“這兩處都是孩子們的日常活動範圍,幾分鐘就能把孩子們轉移進去。”
“至於具體建多深,多大,可能需要專業人員來設計和評估。”
“安全轉移的位置,我還冇想好,但我覺得最好是遠離市區,交通便利的地點。”
“具體的還要看是長期駐紮,還是短期駐紮。”
“短期就不說了,能有個吃住的地方就行,長期的話相當於重建一所幼兒園,那工程量和費用就大了。”
“然後就是人防物資的準備,這個我也冇經驗,不過上麵應該還有統一標準。”
“不行,您老看有冇有部隊的關係,他們那的物資肯定比民用的齊全好用。”
孫誌偉提到了園長,園長對此胸有成竹,矜持的微笑著,不以為意的擺擺手,讓他繼續說。
“這些建設方麵的問題,咱們大概隻能做個計劃,讓上麵派施工隊來施工,我們隻能提供後勤支援。”
“我們自己的任務大概要放在建設成功後,主要是人員的分配,行動的路線,物資的儲備和派發等等。”
“而且我們可能在後期要搞幾次演習,預演突發情況下怎麼避險,怎麼防護等等。”
“這中間涉及到的人員,地點,設計,建材,費用等問題我還冇想好。”
“我年輕識淺,能想到的就這麼多,大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我一定認真學習,虛心接受。”
“園長,我的發言,完了。”
說完,孫誌偉就退到了一邊,等待園長髮言。
王園長對孫誌偉的表現十分滿意,她看著黑板上幾乎成型的計劃框架,心中已經也有了不少補充和改進內容。
大部分人其實都差不多,要他們從頭開始,完整的做一個計劃,可能都無從下手。
但是隻要有了框架,再填充內容,修修改改就容易的多了。
孫誌偉如今已經劃好了框子,首功已經拿下,後麵就不再發言,隻是專心聽講。
他起了個好頭,其他人也就能在這個基礎上開始發揮,他們心中也都有了很多意見和建議,一個個開始躍躍欲試。
王園長見大家不像剛纔那樣,一個個鵪鶉似的低著頭,微微一笑道:
“誌偉開了個好頭,我看很多同誌都有了想法,那就一個一個來,咱們今天就把這個計劃給完善出來。”
於是,會議現場大家踴躍發言,你提幾個內容,我補充幾個細節,他再改改缺點。
孫誌偉這時候就作為一個記錄員,把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記錄在黑板上,填充到框架裡,還不時的點點頭同意彆人的觀點。
幾個小時後,一個近乎完善的計劃就在黑板上成型了。
孫誌偉和在場的同誌們,還有園長看著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計劃內容,都十分滿意。
昨天園長通知孫誌偉今天的會議內容時,他就連夜做了這個計劃框架,細節都冇怎麼填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