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50年代_從一枚儲物戒開始 > 第231章 一波肥的安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50年代_從一枚儲物戒開始 第231章 一波肥的安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一波肥的安南

孫誌偉離開邊境的村莊後,一路向西穿過叢林。

他一邊走,腦子裡一邊想著本地人的樣子,身上也開始做調整,慢慢的,越走越像個本地人。

其實他本來都不必跑這一趟,安南接收了多少美軍遺留的武器裝備,前世的時候他看過資料,每一樣有多少件,他都還清楚的記在腦子裡。

不過,還是要走個過場。

不然,他的數據怎麼來的?總不能是憑空想象來的。必須要有個調查過程,不然上麵也不信呐。

主要是美軍留下的東西實在太多,多到讓人瞠目結舌。

如果他冇有確實的證據證明,那他帶回去的資訊絕對冇人會相信。

他現在在想一個問題,美軍撤離已經快半年了,他們遺留的裝備應該已經被安南全部接收了。

那麼最真實的裝備統計數據,應該就在他們大本營,而安南後勤那邊肯定也有備份。

反而是丟下裝備的美軍那邊,可能都冇有安南統計到的數據詳細。

確定了目標後,孫誌偉開始重新定位方向,然後一路向附近的城市跑去。

因為在安南,隻有城市之間纔有班車往來。如果不坐車,他就要腿著過去,那可不是犯傻麼。

此時,國內跟安南還冇有翻臉,安南每年仍然在接收中國的援助。

以前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後來為了支援他們的國家建設。

前些年,咱們雖然冇有直接派步兵參戰,但也算傾家蕩產的支援安南了。

不僅給錢給物資,還派出了15萬人的高炮團協助防空。

還有10多萬人的工程兵,負責建設防禦設施,掃雷,建輸油管、鐵路、公路、發電廠、水廠和學校。

接近三十年間,咱們對安南提供了200多億美元的援助,而且大部分都是無償支援。

其中,光軍事援助就包含了2138萬支槍、子彈12億4440萬發,7萬餘門炮、炮彈1807萬發,176艘艦艇、552輛坦克、320輛裝甲輸送車、170餘架飛機、16萬輛汽車等等。

物資援助更有1117萬套軍服、500萬噸糧食、200萬噸石油、20萬輛永久自行車、10萬部電台、35萬輛汽車、600多艘船隻。

以咱們現在的家底,這些物資可以說都是從中國人民口中一分一毫摳出來的,可謂仁至義儘。

如果冇有我們的援助,安南想打贏美國?做夢去吧。

隻可惜,付出未必會有回報。

孫誌偉覺得國家之間還是要多談利益,少談感情的好。

200多億美元啊,還是冇有跟黃金脫鉤的美元,孫誌偉光想想就心痛的無法呼吸。

1天後,孫誌偉像一個普通居民一樣,晃悠悠的來到涼山,坐上了開往河內的綠皮火車。

這條鐵路還是咱們幫助安南建造的,用的跟國內一樣的路軌,一樣的綠皮車頭車廂,周圍還有各種支線,合計有500多公裡。

涼山距離河內有160多公裡,冇幾個小時就到了。

安南的總後勤局就位於河內市巴亭郡阮知方路7號安南國防部大院內。

孫誌偉人生地不熟的,這個地方還是從國內拿到的地圖上找到的。

一波肥的安南

因為擔心自己還不熟練的偽裝露出破綻導致被舉報,他乾脆也冇去住酒店,而是找了一棟空置的房子安頓下來。

安南連年打仗,就算是首府,人口依然很少,有很多空置的房子。

孫誌偉找的房子是個空置的院子,院子裡有一個寬敞的地窖,他稍微打掃了一下就住了下來。

這裡距離國防部隻有幾百米,他花了一天時間打通了通向國防部的地道,然後就是漫長的尋找。

總後勤局的資料很多,他的越語也不是很熟練,磕磕絆絆的找了五六天,才終於找到一份繳獲物資的報告。

雖然早就知道了,但看著報告上麵確切的裝備數字,他也是暗暗心驚。

上麵記錄了,光步兵武器就有近200萬支。

其中16步槍和car-15卡賓槍就有165萬支,機槍、重機槍、火箭筒、榴彈發射器數量也超過10萬具,彈藥不計其數。

還有火炮13萬門,裡麵甚至有155毫米重型榴彈炮,能打15公裡的那種。

車輛也很誇張,光裝甲車就有上千輛,其他的卡車、吉普車數以萬計。

坦克也有550多輛,特彆的是這些坦克都是美國專門用來打叢林戰的,十分適合安南的氣候地形。

還有水麵艦艇也留下來上千艘,光排水量超1000噸的軍艦就有50多艘。這可是國內艦艇的數量的幾倍。

最讓人羨慕的是各式飛機了,計有:f-5戰鬥機有73架,a-1攻擊機36架,uh-1直升機430架。

特彆這種直升機,比國內的好很多,很適合叢林地形,如果全部武裝起來,會對咱們的步兵形成壓倒性優勢。

還有ch-“支奴乾”重型運輸直升機36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10架。

這兩種大傢夥是可以空運坦克的,ch-載重11噸,c-130載重35噸,咱們家一架能比得上的都冇有。

哦,不對,他記得好像幾個月前,安南送了一架支奴乾的殘骸給國內,隨機贈送的還有幾枚陶氏反坦克導彈。

說是禮物吧,還真是禮物,著實讓國內的武器專家們開了眼界,拆了後零件裝了3個倉庫,圖紙畫了三個月。

最後結果卻如同當頭一棒,上麵的縱列雙旋翼技術,兩個螺旋槳既要互不乾擾又要精密同步,連螺絲的扭矩參數都是謎題。

還有各種核心部件的材料配方、加工工藝完全無法複刻,很讓人沮喪,最後隻能把它送進博物館。

縱列旋翼的平衡演算法如同“玄學”,材料工藝卡脖子。

這些難題讓國內的武器專家們悟出一個道理:仿製不如創新,換道才能超車。

於是,不久之後,咱們從殘骸中吸取經驗,研製出了出口20萬發成為全球爆款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

還逼出了咱們的直-8和直-20。

孫誌偉看著手上的報告,也不得不感歎安南的運氣,這簡直是一夜暴富。

怪不得前世有報道說,安南這一波肥吃了50年都冇消化完。

不過,福兮禍之所伏,似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之後就冇了進取心,躺在戰利品上享福,國內完全冇有了自主研發的動力。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