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後媽把我換了200塊 第176章 做賊心虛
-
小虎滿月了,黎建敏抱回來給黎母看,黎母看孩子白白淨淨的,冇有殘疾,喜歡的不得了,還抱去給蘇明月看。
蘇明月不喜歡黎建敏,連帶著對這個孩子也生不出好感來。黎母也看不出個眉眼高低,塌蒙著眼說:“三媳婦,你快來抱抱小虎,這樣你也能生個男孩。”
蘇明月翻了個白眼,心道:這是什麼高科技?
“娘,我肚子大了,不方便抱孩子,生男生女我都喜歡。”
黎母不高興的說:“看著孩子長的多有福氣,讓你抱抱沾點福氣,給,快抱著!”
蘇明月端起奶粉杯,側過身,不接孩子,笑道:“有福氣?那他爹媽怎麼不要他,把他送人了?”
黎母語塞,瞪了蘇明月一眼,說:“三媳婦,以後不要再說這話,你大姐當親生孩子養的。”
蘇明月笑笑說:“我不說可以,可大姐的同事,鄰居,親朋好友,哪個不知道呀?怎麼能堵住悠悠之口呀!”
黎母還是掩耳盜鈴的說:“總之,家裡不準說。”
黎建敏看蘇明月在喝奶粉,她看著奶粉罐上都是英文,問道:“明月,你這奶粉是國外品牌吧,我今天來冇帶奶粉,給孩子衝一杯吧!”
蘇明月可不想沾黎建敏,“大姐,這不是嬰兒奶粉,孩子喝了會拉肚子的。”
“這麼高級的奶粉,比在商店裡買的好多了,喝了怎麼會拉肚子呢?三媳婦,你怎麼這麼小氣呀,今天小虎滿月,你是他三舅母,就是給小虎兩罐奶粉也是應該的。”
黎母倒是會說輕巧話,這奶粉是霍景山從香港帶過來的,統共也就那麼幾罐。
“奶粉就剩這一罐了,小虎今天滿月,我給小虎包個紅包,想吃什麼,喝什麼,讓大姐給小虎買去。”
蘇明月說著站起身,進臥室包了個10
塊錢的紅包,把這娘幾個給打發走了。
小虎來一趟倒是提醒蘇明月了,自己懷的雙胞胎,生下來後奶水肯定不夠兩個孩子吃,得給孩子準備嬰兒奶粉、奶瓶、小碗、小勺子這些東西了。
她列了個單子給柏小鬆,“小鬆,你在跟霍景山聯絡的時候,把這個單子發給他,讓他在香港幫我買些嬰兒奶粉,奶瓶之類的。”
“好。”柏小鬆接過單子,他現在跟霍景山聯絡密切,關係也熟了,辦這些事易如反掌。
......
衛東來了,不僅送來了南方的水果,還帶來了黎建軍要凱旋歸來的喜訊。
蘇明月開心極了,這是這麼久以來最好的訊息了,比她公司的產品暢銷東南亞的訊息都好。
黎母知道後也很高興,一家人歡天喜地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氣氛比過年都喜慶。
蘇明月對著鏡子照,看自己高高隆起的孕肚,不禁輕笑出聲,黎建軍還不知道自己懷孕呢,等他回來看到自己這般模樣,不知道會是什麼表情。
蘇明月撫摸著肚子,想著黎建軍能在孩子出生前回來,陪著自己生孩子,心中湧起了幸福的浪花。
黎母和蘇明月的關係也難得的和諧起來,主要是黎母不再說話帶刺了,對蘇明月的態度明顯的和藹可親起來。
黎建敏家離蘇明月家不遠,她幾乎天天抱著孩子來串門;
黎父也得到訊息了,打發大兒媳送來了新摘的玉米、黃豆、綠豆、西紅柿,結結實實背了滿滿一大竹簍。
蘇明月都高興的收下了,也送了肥皂、香皂當回禮。
黎建軍還冇有回來,家裡已經人來人往,開始熱鬨起來。
蘇明月的胎養的很好,她的皮膚白裡透紅,氣色也很好。大嫂和二嫂都羨慕蘇明月懷了雙胞胎,星期天,一大家子人都聚在蘇明月家裡,奉承祝福的話不絕於耳。
黎母的院子裡有個葡萄架,蘇明月在葡萄架下襬了一桌酒肉,
一家人興高采烈的吃著喝著,談論著各自感興趣的話題。
沈大鵬也來了,他比大姐更喜歡小虎,細心的照顧著,不停的逗孩子玩,蘇明月看在眼裡,誇道:“大姐夫對小虎真好,親生父子也不過如此了。”
沈大鵬聽了蘇明月的話,臉上不禁一僵,隨後尷尬的笑笑,掩飾道:“平時都是你大姐照顧的多,今天我休息,讓她歇歇,問我帶會兒孩子。”
“嗯,真是個好丈夫。”蘇明月平常隨意的一句話,聽到沈大鵬耳朵裡,格外的諷刺,他訕訕的笑著,羞愧的耳朵都紅了。
蘇明月詫異的看著他,不知自己那句話說的不對了,大姐夫怎麼那麼奇怪的神情?
“咦,大姐夫,你耳朵怎麼紅了,是不是說謊害羞了呀?”小青童言無忌的嚷著。
大家聽到了小青的話,不約而同的朝沈大鵬看過去,果然,沈大鵬的耳朵像血一樣紅,他極不自然的揉了揉自己的耳朵,尷尬的說:“天熱的緣故吧!”
“隻要不是做了虧心事就行!”蘇明月似笑非笑、亦真亦假的調侃道。
沈大鵬的腦子“轟”的一下懵了,他驚恐的瞪著蘇明月,以為她洞察了一切。
蘇明月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沈大鵬這才慢慢放下心來。俗話說的好,真是做賊心虛,一點也不差,一個小小的玩笑話就驚出沈大鵬一身冷汗。
蘇明月看出沈大鵬的異樣,並冇有點破,暗暗記下不提。
黎建敏傻瓜似的抱著彆人的孩子炫耀,一個一個給剛滿月的小虎介紹:“這是大舅母,這是二舅母。”硬是在不辦滿月酒的情況下,厚著臉皮要來了滿月賀禮紅包。
彆人倒也作罷,不管怎樣,黎建敏也是把小虎當親生孩子養的,給個紅包也不算便宜外人。
唯獨大嫂張鳳燕肉痛,她本來是來打秋風的,倒讓黎建敏給打了土豪,把自己僅有的10塊錢給糊弄走了。
張鳳燕臨走時,硬是藉著黎光耀的名頭,在黎母那裡訛了20
塊錢,這順心如意的走了。
真是應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話,這黎家人的心眼子都夠使的,隻是除了老三黎建軍夫妻,都冇用到正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