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2章 五平米廚房裡的夢想萌芽
第一卷:風雨起航
第二章:五平米廚房裡的夢想萌芽
夜色深沉,窗外偶爾傳來車輛駛過積水的嘩啦聲,更襯得出租屋裡的寂靜。妞妞在小床上睡得正熟,均勻的呼吸聲是這寂靜裡唯一的、令人心安的韻律。林靜卻毫無睡意,她坐在小小的折疊桌前,手機螢幕的光映亮了她略顯蒼白卻異常專注的臉。
螢幕上,是關於美思康辰阿膠的詳細介紹頁麵——“道地原料,源自美思康辰自有驢皮養殖基地”、“gmp標準淨化車間,確保每一塊阿膠的純淨安全”。那些專業的術語像是一道道堅固的壁壘,構築起一個她此前從未接觸過的、關於“品質”與“信任”的世界。她看得似懂非懂,但“道地”、“安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這些字眼,像一顆顆小石子,在她沉寂的心湖裡蕩開圈圈漣漪。
她的目光從手機移到廚房流理台上那兩塊烏黑潤澤的阿膠塊上。這就是她此刻全部的希望所在,微小,卻沉重。熱心寶媽送的枸杞和核桃也在一旁,紅豔豔、黃澄澄,帶著質樸的生機。
“得先把阿膠敲碎,用黃酒烊化。”她回憶著剛纔看的視訊教程,低聲自語。家裡沒有專業的打粉機,她找出一個厚實的保鮮袋,將一塊阿膠放進去,包裹嚴實,然後拿起一把沉重的刀背。
“砰!砰!砰!”
敲擊聲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突兀、響亮。她嚇了一跳,下意識地停住動作,緊張地望向裡屋。還好,妞妞隻是翻了個身,沒有被驚醒。她鬆了口氣,卻再也不敢用力,隻能一下一下,極輕極緩地,像做賊一樣,在袋子裡研磨著。那堅硬的阿膠塊頑固地抵抗著,震得她虎口發麻。這第一步,就如此艱難。汗水從她的額角滲出,不是因為熱,而是因為那種生怕驚醒孩子、生怕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的緊張與焦灼。
不知過了多久,手臂已經痠麻,袋子裡的阿膠總算變成了不均勻的小碎塊。她將它們小心翼翼地倒入一個白瓷碗裡,又翻找出家裡僅有的大半瓶紹興黃酒,緩緩倒入,剛好沒過阿膠碎塊。她用保鮮膜仔細封好碗口,彷彿在完成一個莊嚴的儀式。教程上說,要這樣浸泡至少二十四小時,直到阿膠完全軟化。她將碗放在廚房一角,像守著一個珍貴的秘密。
第二天,林靜是在妞妞的呼喚聲中醒來的。
“媽媽,碗裡是什麼呀?黑乎乎的,還有酒味。”
林靜連忙起身,看到妞妞正踮著腳,好奇地打量著那個白瓷碗。碗裡的阿膠碎塊在黃酒的浸潤下,邊緣似乎稍微柔和了一些,但距離“軟化”還差得遠。
“那是媽媽要給妞妞做的好吃的東西,補身體的。”她摸摸女兒的頭,柔聲說。
“好吃的東西?”妞妞的眼睛亮了一下,但旋即又皺起小鼻子,“可是有酒味,不好聞。”
孩子的直白讓林靜心裡掠過一絲不確定。是啊,阿膠特有的膠香味混合著黃酒的醇厚,並非人人都能立刻接受。她做的這東西,真的會有人喜歡嗎?
這個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便被現實的緊迫感壓了下去。她沒有太多時間猶豫。送妞妞去幼兒園後,她拿著計算器和小本子,開始盤算。
兩塊阿膠是朋友送的,成本不計。但要做成阿膠糕,還需要大量的輔料:核桃、紅棗、枸杞、黑芝麻、冰糖……還有模具、包裝紙、真空機……這些都需要錢。她看著銀行卡餘額後麵那串可憐的數字,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
接下來的兩天,林靜像上了發條的陀螺。她跑遍了附近所有的菜市場和乾果批發店,比價格,看品質。為了省幾塊錢,她可以多走兩站路;為了挑到最新鮮飽滿的紅棗,她能在攤位前站上半個小時,一顆顆地仔細篩選。那雙曾經隻用來撫育兒肌膚、打理家務的手,如今沾滿了市場的塵土,也掂量著生活的每一分重量。
她第一次體會到“成本控製”這個詞的具體含義——它不是財務報表上的冰冷數字,而是她多走的幾步路,多流的幾滴汗,是她在給孩子買水果時,下意識減去的那一點點份額。
第三天,所有輔料終於備齊。而那碗裡的阿膠,在經過黃酒長達六十多個小時的溫柔浸泡後,終於變得綿軟、黏稠,散發出更加濃鬱醇厚的香氣。決戰般的時刻,到了。
晚上,哄睡妞妞後,林靜站在了廚房的灶台前。那口紫色的砂鍋已經被清洗得乾乾淨淨,莊嚴地坐在燃氣灶上。她深吸一口氣,將烊化好的阿膠液連同黃酒一起倒入鍋中。開小火,用木鏟開始緩緩地、不停地攪拌。
時間在攪拌中緩慢流逝。廚房裡很安靜,隻有砂鍋底部傳來的細微“咕嘟”聲,和木鏟劃過鍋壁的沙沙聲。她的手臂很快就感到了酸脹,但不敢有片刻停歇。教程裡反複強調,火候是成敗的關鍵,稍有不慎,就會糊鍋,整鍋料就廢了。
汗水順著她的鬢角流下,她也顧不上擦。眼睛緊緊盯著鍋裡的液體,看著它從最初的稀薄,慢慢變得濃稠,顏色也逐漸加深,泛起細密的小泡。這過程枯燥而磨人,像是在考驗她全部的耐心和毅力。
感覺差不多了,她按照步驟,依次倒入砸碎的冰糖,以及準備好的核桃仁、紅棗塊、枸杞和炒香的黑芝麻。每加入一樣,鍋裡的混合物就厚重一分,攪拌起來也越發費力。她的手腕幾乎要僵硬了,木鏟像是陷入了粘稠的泥沼,每一次翻動都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氣。
濃鬱的、混合著膠香、棗香、堅果香的熱氣蒸騰起來,彌漫在小小的廚房裡,幾乎令人窒息。她也顧不上了,全部心神都係在那鍋逐漸成型、顏色烏亮誘人的阿膠糕上。
終於,到了“掛旗”檢驗的時刻。她用木鏟舀起一勺濃稠的膠液,高高舉起,看著那褐色的、閃爍著光澤的膠液如同旗幟般,在鏟子邊緣緩緩垂下,形成一片綿延不斷的、透明的“旗子”。
成功了!林靜心裡一陣狂喜,多日來的疲憊彷彿一掃而空。她連忙關火,用儘最後的力氣,將滾燙的、近乎固態的阿膠糕快速盛入鋪好了油紙的模具中,用鏟子背麵使勁壓實、壓平。做完這一切,她幾乎虛脫,後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緊緊貼在麵板上。
看著模具裡那平整烏亮、點綴著紅色枸杞和黃色核桃仁的阿膠糕半成品,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希望感油然而生。她甚至已經開始想象,這鍋阿膠糕切塊包裝後,換來第一筆收入時的喜悅。
她將模具放在窗邊通風處冷卻,自己則癱坐在廚房的小凳子上,揉著痠痛無比的手臂和手腕。雖然累,但嘴角卻忍不住向上揚起。這五平米的狹小空間,此刻在她眼中,不再是僅僅滿足口腹之慾的地方,它孕育著一個可能,一個關於獨立、關於未來的,雖然微弱卻無比真實的夢想。
她期待著明天。期待著阿膠糕徹底冷卻定型後,那第一刀的切割,和女兒品嘗時滿足的笑臉。也許,這條路,真的能走得通?
然而,她並不知道,創業路上的第一次打擊,正伴隨著黎明,悄然而至。那看似成功的“掛旗”,或許,隻是一個錯覺。
(招代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