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86章 妞妞作文裡的媽媽
第四卷:瀚海揚帆
第一百八十六章:妞妞作文裡的媽媽
林靜在家庭與事業間尋得的新平衡,如同在生活的土壤裡埋下了一顆溫暖的種子。她並未刻意期待立即看到花開,但生命的回饋,總在不經意間,以最純粹的方式悄然降臨。這一次的啟示,來自女兒妞妞的一篇課堂作文。
那是一個尋常的週末清晨,林靜難得沒有匆忙出門,正為家人準備著早餐。妞妞的老師突然發來一條資訊,附帶了一篇作文的照片,標題是《我的媽媽》。老師留言說:“妞妞媽媽,這篇作文真情流露,非常動人,建議您好好看看。”
帶著一絲好奇與隱隱的愧疚,林靜點開了圖片。妞妞稚嫩卻工整的字跡,瞬間攫住了她的呼吸。
“我的媽媽”
“彆人都說,我的媽媽是個很厲害的人。她管理著很大的公司,有很多很多的員工。她能讓不聽話的阿姨變得很能乾,還能做出讓很多小朋友變聰明、讓很多阿姨變漂亮的膏膏。我知道,那些膏膏叫‘學霸膏’、‘駐顏膏’,還有很好喝的‘精力膏’。”
看到這裡,林靜的心微微一提,預想著接下來會是對“缺席媽媽”的控訴。然而,妞妞的筆鋒卻陡然一轉。
“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最驕傲的。我最驕傲的,是現在我的媽媽。”
“以前的媽媽,像一隻永遠在轉的陀螺,電話總是響個不停,答應我的事情常常因為‘緊急工作’而消失。她回家時,身上帶著好聞的膏藥香味,但眉頭總是皺著的,好像有想不完的事情。那時的媽媽,離我很遠,像電視裡的人物。”
“現在的媽媽,不一樣了。她學會了‘關掉’手機,雖然隻是星期天。上個週末,她和我一起做‘小兒壯壯膏’棒棒糖,我的手上沾滿了黏黏的芝麻和核桃,她的臉上也沾了麵粉,我們看著對方,笑得肚子都疼了。她告訴我,這些黑黑的阿膠塊、紅紅的大棗、香香的核桃,都是來自很美的地方,是為了讓小朋友們吃飯香、身體棒。那一刻,我覺得媽媽的工作,原來這麼有意思,這麼溫暖。”
“她還是會很忙,但她會在我床頭上放一張小紙條,畫一個笑臉,告訴我她愛我。她會來參加我的家長會,雖然有一次來晚了,但她沒有像以前那樣急匆匆地道歉又離開,而是認真地聽完了老師的最後講話,緊緊牽著我的手回家。”
“我發現,媽媽的眉頭舒展開了,笑容變多了。她還是會用她的‘秘製精力膏’給自己充電,但不會再累得在沙發上睡著了。我問她是不是工作變少了,她說不是,是她學會了邀請蘇曼阿姨、陳致遠叔叔,還有像陳悅姐姐那樣的很多很多人一起來幫忙,就像她教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完成手工作業一樣。”
“我的媽媽,現在是我觸手可及的、溫暖的媽媽。她教會我,厲害不是能管多少人,而是能讓多少人感到幸福和力量。我想,她讓她的員工叔叔阿姨們感到了力量,現在,她也讓我感到了滿滿的、安全的愛。我愛我的媽媽,愛這個會笑、會陪我、雖然偶爾還是會遲到,但再也不會‘缺席’的媽媽。”
作文的結尾,妞妞還畫了一幅畫:一個大大的、微笑著的太陽,下麵是一大一小兩個手牽手的身影,旁邊寫著——“我和我的媽媽,都是太陽。”
寂靜的廚房裡,隻有粥在鍋裡咕嘟冒泡的聲音。林靜的視線早已模糊,淚水無聲地滑落,滴在手機螢幕上,暈開了那張充滿陽光的圖畫。那字裡行間蘊含的細膩觀察、真摯情感與深刻理解,遠遠超出了一個孩子的年齡。她從未想過,自己那些艱難的調整、用心的陪伴,會在女兒心中激起如此巨大而溫暖的漣漪。女兒不僅感受到了變化,更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方式,解讀了她的事業與人生——“厲害不是能管多少人,而是能讓多少人感到幸福和力量。”
這篇作文,像一麵最清澈的鏡子,照見了林靜所有的努力與轉變的價值。它比任何業績報表、任何榮譽獎杯都更讓她感到滿足與成就。她意識到,真正的成功,是在女兒的作文裡,能成為一個“觸手可及的、溫暖的太陽”。
當天晚上,林靜將這篇作文小心翼翼地儲存在自己的筆記本裡,並在旁邊寫下:
“今日讀妞妞作文,淚如雨下,心如暖陽灌注。”
“孩童之眼,清澈如鏡,映照吾輩所有言行之真相。曾以為予其優渥生活,便是最好之愛,卻不知其最渴求,不過是我舒展之眉頭,專注之陪伴,與溫暖之擁抱。”
“妞妞所言‘讓多少人感到幸福和力量’,竟一語道破‘思利他’文化之真諦。於企業如此,於家庭更是如此。昔日我於團隊高呼‘賦能’,於家庭卻近乎‘索取’,何其謬也。”
“此篇作文,勝卻萬千管理課程。它提醒我,事業之航船,若不能駛向幸福之港灣,則一切成就皆為虛妄。感謝吾女,以純真之筆,為母導航。未來之路,當時時警醒:勿忘初心,勿失溫度,做女兒筆下那個‘能讓身邊人感到幸福和力量’的、真正的‘太陽’。”
這篇普通的課堂作文,從此被林靜視為最珍貴的“戰略檔案”。它被她時時翻閱,提醒自己在瀚海揚帆的征程中,永遠不要迷失那盞名為“家”的溫暖燈塔。而這份從家庭中汲取的溫暖與力量,也必將以一種更柔和、更堅韌的方式,回饋到“靜心坊”的整個生態,讓這艘大船在充滿人性的航道上,行得更穩,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