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阿膠糕裡的光陰 > 第193章 引進技術合夥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93章 引進技術合夥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第四卷:瀚海揚帆

第一百九十三章:引進技術合夥人

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藍圖已然繪就,但林靜深知,憑借“靜心坊”現有的團隊基因,要真正將這宏偉藍圖從紙上變為現實,無異於一次艱難的二次創業。他們精通膏方藥理,擅長團隊文化建設,但在複雜的軟體工程、資料演算法和網際網路產品運營方麵,存在著難以逾越的專業鴻溝。尋找一位能夠彌補這塊短板、並與之共同奔赴未來的“技術合夥人”,成為了戰略落地最緊迫、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一、

識人之明:跨越圈層的尋覓

林靜並沒有將目光侷限於傳統的招聘渠道。她相信,能與“靜心坊”文化同頻共振的技術領軍人物,需要的不僅是技術能力,更是對事業價值的認同和共同的願景。她動用了所有的人脈網路,並通過投資人的引薦,接觸了多位技術領域的精英。最終,一位名叫江辰的人物進入了她的視野。

江辰,國內頂尖高校計算機專業出身,擁有在知名網際網路大廠帶領百人技術團隊並成功打造過百萬日活產品的輝煌履曆。然而,吸引林靜的並非僅僅是這份光鮮的簡曆,而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非常規”選擇——三年前,他毅然從大廠離職,加入了一個致力於用數字化手段改善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的公益專案,擔任技術負責人。

“我需要找的,不是一個冰冷的程式碼機器,而是一個心中有溫度、對技術賦能民生有過實踐和思考的同行者。”林靜在覈心層會議上如是說。

二、

價值共鳴:一場決定性的會談

林靜與江辰的會麵,安排在一個安靜的茶室。林靜沒有攜帶厚厚的商業計劃書,而是帶著一瓶

“秘製精力膏”

和一套

“1314愛的陪伴”

產品科技解析圖冊。

她沒有急於談論職位和薪酬,而是從“靜心坊”的創業故事講起,講到如何用一罐罐膏方改變了許多普通女性的命運,講到王琳的蛻變、陳悅的崛起,講到團隊文化節上數萬人的感動,也坦誠地分享了當前在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困境和擔憂。

她將產品圖冊推向江辰:“江先生,你看,我們的產品,比如這個‘1314’,蘊含著非常前沿的生物科技。但如今,我們與使用者之間的連線,我們給代理的賦能,卻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傳統的人際關係和線下管理。這限製了我們的規模、效率和服務的深度。我們希望能用技術,將我們產品的科技力、文化的感染力,更高效、更精準地傳遞給需要它的人。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專案,更是一個用技術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的探索。”

江辰默默地聽著,翻看著那些詳細闡述“貽貝蛋白”和“重組膠原蛋白”作用機理的圖冊,眼中閃爍著感興趣的光芒。他後來坦言,是林靜的真誠、清晰的願景以及“靜心坊”獨特的“思利他”文化打動了他。他看到了一個能將他在大廠積累的技術能力與在公益專案中踐行的社會價值理想相結合的全新平台。

“林總,”江辰最後開口道,“您不是在找一個cto,而是在找一個用技術為您和數萬人共同追求的夢想架設高速公路的工程師。這件事,比單純追求流量和資本回報的網際網路專案,更有意義。我願意加入。”

三、

重磅加盟:架構重塑與認知衝擊

江辰的加盟,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湖中,在“靜心坊”內部激起了層層波瀾。林靜給予他充分的授權,職位是“技術長兼數字生態合夥人”,直接進入核心決策層。

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並非立刻著手開發,而是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業務沉浸”。他深入一線,跟隨陳悅學習私域運營,到王琳的茶飲站觀察使用者行為,與供應鏈團隊的陳致遠深入溝通,參加代理的線下培訓會。在這個過程中,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原先的數字化轉型方案進行了一次“升級重構”。

在第一次全體技術骨乾和業務負責人參加的數字戰略深化會上,江辰用簡潔清晰的圖表展示了他的構想:

“我們之前的‘一平台、兩中台’方向完全正確。但我建議進行一些關鍵增強。”

·

在資料中台層麵:

“我們不僅要彙集交易資料,更要構建‘健康效果追蹤’資料模型。比如,使用者服用

‘秘製學霸膏’

一段時間後,注意力改善的自我評估資料;使用

‘宮廷白玉膏’

後氣色變化的反饋。通過演算法分析,我們能更精準地驗證產品效果,優化配方建議,甚至為未來與美思康辰的聯合研發提供獨一無二的真實世界資料支援。”

·

在業務中台層麵:

“我們需要設計一個‘智慧賦能引擎’。它可以根據代理的級彆、其客戶畫像、銷售資料,自動為其推薦最合適的產品知識、營銷素材和客戶跟進策略。比如,當一個代理的客戶群體中寶媽比例較高時,係統會自動多推送

‘小兒壯壯膏’



‘秘製月禧膏’

的相關內容和活動方案。”

·

在技術架構上:

他提出了采用“雲原生
微服務”的架構,確保係統的高可用性和快速迭代能力,並能支撐未來可能爆發式增長的使用者和交易量。

他的闡述,讓蘇曼、陳致遠等業務負責人眼前一亮,許多困擾他們已久的模糊想法,被江辰用清晰的技術路徑具象化了。同時,他也帶來了網際網路公司高效、敏捷的研發管理流程,如每日站會、敏捷開發、持續整合等,給傳統的團隊注入了一股新的工作風氣。

四、

融合與展望:技術賦能的文化新篇

江辰的加入,不僅僅是引進一個技術專家,更是為“靜心坊”的基因池注入了全新的序列。他代表著一種以資料驅動決策、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以快速迭代為方法的現代商業思維。這與“靜心坊”原有的基於人情與信任的團隊文化,既形成了有益的互補,也必然經曆一段磨合期。

但林靜對此充滿信心。她在一次管理層會議上說:“江工的加入,標誌著‘靜心坊’正式進入了‘雙核驅動’時代。一個是我們的‘文化與人’的核心,另一個是‘技術與資料’的核心。兩者融合,才能讓我們走得更穩、更遠。”

林靜的筆記新篇:

“技術合夥人江辰終加盟,心下大定,如得一臂。

觀其人對業務之快速理解、對戰略之技術深化,深感專業之事,必委之以專家。其提出之‘健康效果資料模型’與‘智慧賦能引擎’,直指未來競爭之核心,將‘思利他’文化推向可量化、可精準觸達之新高度。

此非簡單之人才引進,實為組織基因之一次重要進化。技術之理性、嚴謹、效率,與我們文化之溫度、包容、奮進,如何相得益彰而非彼此衝撞,乃下一階段之重要管理課題。

然,吾心樂觀。見江辰眼中之熱忱,與蘇曼、陳致遠等人研討時之投入,可知價值觀同頻者,必能融合創新。期待技術與文化雙翼齊飛,‘靜心坊’之數字化航船,自此有了最可靠的船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