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8章 成為大學生創業導師
好的,這是根據你的要求創作的第十八章:
---
第五卷:星火燎原
第十八章:成為大學生創業導師
《手作之心》的出版,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顆石子,激起的漣漪遠遠超出了商業範疇。其真誠的筆觸、對傳統手藝的現代詮釋以及對“思利他”商業實踐的深刻剖析,使其成為了許多對創業抱有憧憬的年輕人的案頭書。自然而然地,林靜的名字開始進入高校的視野。幾所國內頂尖高校的商學院和創業學院,相繼發來邀請,希望聘請她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
收到第一封聘書時,林靜感到一絲惶恐。她對著蘇曼自嘲:“我去給那些天之驕子講課?我自己連大學校門都沒怎麼進去過,我的‘商學院’就是家裡的廚房和跑不斷的市場。”
蘇曼卻看得更深遠:“林靜,這正是你的獨特價值所在。你的經驗不是在象牙塔裡推匯出來的模型,是在實戰中一拳一腳打出來的真知灼見。大學生們不缺理論,他們缺的是你這種從泥土裡長出參天大樹的真實路徑和溫度。而且,”她頓了頓,眼神明亮,“這也是我們‘靜心坊’播種未來、吸引新生代力量的絕佳機會。”
懷著這種“分享”而非“教導”的心態,林靜接受了母校(一所本地綜合性大學)的邀請,站上了創業學院“名家講堂”的講台。
能容納三百人的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連過道都站滿了學生。他們眼中充滿了好奇、審視,以及對未來的迷茫與渴望。林靜沒有準備複雜的ppt,她隻是帶來了那本陪伴她最久的、頁麵泛黃的筆記本,和一塊最初的、用簡陋模具壓出的阿膠糕樣本。
“同學們,站在這裡,我比你們任何人都要緊張。”林靜的開場白引來一陣善意的笑聲,瞬間拉近了距離。“因為幾年前,我和在座許多同學一樣,為生活奔波,對未來充滿不確定。今天,我不是來傳授什麼成功秘訣的,我隻是想作為一個比你們早出發幾步的學姐,分享一下我這一路上,踩過的坑,和看到的風景。”
她從這塊小小的阿膠糕樣本講起,講述了它如何從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愛,演變成一份事業的火種。她沒有迴避創業初期的狼狽:被質疑、被拒絕、帶著孩子送貨的艱辛。她也分享了轉折點:如何意識到“思利他”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最堅實的商業底盤;如何將古法手藝與現代科技結合,打造出像“1314愛的陪伴”係列這樣兼具文化底蘊和科技硬核實力的產品。
當她講到“非遺”申報時,她展示了那份權威檢測報告(編號:
iikl),並告訴學生:“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不是簡單地換個包裝,而是要用世界的語言(科學資料)來講述東方的智慧。這份報告,就是我們讓古老膏方被現代人、甚至未來國際市場接受和信任的‘通行證’。”
互動環節,氣氛異常熱烈。
一位戴著眼鏡的男生提問:“林老師,現在很多創業專案都追逐風口,比如ai、元宇宙。您選擇傳統養生這個看似‘慢’的賽道,有沒有擔心過被時代淘汰?”
林靜微笑著回答:“很好的問題。我認為,創業的關鍵不是追風口,而是找到那個‘不變’的核心。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人類對健康、對美、對情感連線的追求是永恒的。我們要做的,是用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去更好地滿足這個‘不變’的需求。我們的‘傳統膏方文化研究中心’正在探索ai技術在膏方定製中的應用,這本身就是傳統與前沿的結合。所以,不要被‘傳統’二字束縛,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創新的生命體。”
一位女生則更關注個人成長:“林學姐,作為女性,您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您對像我這樣即將畢業、既想追求事業又擔心家庭的女大學生有什麼建議?”
這個問題讓林靜沉默了片刻,她想起了女兒,目光變得溫柔而堅定。“最大的挑戰,或許是社會角色和自我期待帶來的雙重壓力。我的建議是,不要試圖成為‘超人’,要學會接納不完美,並尋找支援係統。無論是家人、伴侶,還是像我們‘靜心坊’這樣的姐妹團隊。重要的是,明確你內心真正想要的價值,然後勇敢地去追求。事業和家庭並非隻能二選一,它們可以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甚至是相互滋養的關係。記住,你的價值,首先由你自己定義。”
她的回答,贏得了在場師生,尤其是女同學們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這次講座的成功,讓林靜“創業導師”的角色一發不可收拾。她與高校的合作愈發深入,不僅限於講座,還參與了創業大賽的評審、學生創業專案的指導。
她牽頭“靜心坊”與幾所高校合作,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學生們可以來到“靜心坊”的門店、甚至深入到“雲川巧娘”這樣的幫扶點進行社會實踐和專案研究。他們用年輕人的視角和專業知識,為“靜心坊”的數字化營銷、品牌年輕化、產品包裝設計等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些表現優異的學生,甚至在畢業後直接選擇加入“靜心坊”,成為了團隊中極具創新精神的“新生代”。
在這個過程中,林靜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養。“和年輕人在一起,他們的活力、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常常會給我帶來新的啟發。彷彿我也跟著他們一起,重新年輕了一次,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她在導師聘書的扉頁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受聘為師,誠惶誠恐。非以師者自居,乃以同行者共勉。於學子身上,見昔日己身之懵懂與渴望;於交流之中,反觀來時路之得失與迷惘。教學相長,非虛言也。願以我輩微光,引星火之初燃;更盼青年新聲,激蕩我前行之江河。此乃傳承,亦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