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37章 榮獲“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
好的,這是根據你的要求創作的第三十七章:
---
第五卷:星火燎原
第三十七章:榮獲“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
當時光的車輪悄然轉入“靜心坊”創立的第十個年頭,抗衰老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全球市場的穩步拓展,已然將這家從廚房起步的企業推向了商業價值的高峰。然而,在林靜心中,衡量成功的尺度,從來就不止於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她始終堅信,企業的終極價值,在於其為社會創造的溫暖與正向改變。這份深植於“思利他”初心的堅持,終於在這一年,收獲了來自國家層麵的至高認可——“靜心坊”榮獲了由國家工商聯和權威媒體聯合頒發的
“年度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
大獎。
訊息傳來,整個“靜心坊”體係沸騰了。這並非一個簡單的商業獎項,它是對企業將商業成功與社會價值深度融合模式的最大肯定,其分量,遠超任何銷售冠軍或創新技術獎。
一、
並非偶然的必然
在頒獎典禮的專訪環節,主持人問及“靜心坊”踐行社會責任的初衷。林靜沒有準備華麗的辭藻,她隻是平靜地講述:
“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在企業還不大的時候,就願意投入那麼多精力去做‘媽媽的手工課’,去成立‘積善行’基金。其實,這並非一個戰略選擇,而是我們‘思利他’文化的自然流露。”她望向台下蘇曼和眾多核心夥伴的方向,目光溫暖。
“我們這群人,很多都是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女性。我經曆過單親媽媽的艱辛,蘇總放棄過高薪職位,我們很多的代理,曾經是下崗工人、留守母親……我們太懂得,一個機會、一份善意,對於身處困境的人意味著什麼。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回饋社會,幫助更多像我們曾經一樣需要幫助的人,這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是我們內心秩序的一部分。”
她接著介紹了“積善行”基金的運作模式,特彆強調了其“可持續造血”而非“單純輸血”的特點。“我們不是簡單的捐贈。我們通過‘媽媽的手工課’,將貧困地區婦女的手藝和本地資源,與我們的品牌和渠道對接,讓她們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產品,獲得有尊嚴的收入。這不僅僅是慈善,更是賦能,是共創。我們看到雲川的‘巧娘’們拿到工資時眼中的光,那比任何獎項都更讓我們感到滿足。”
二、
責任與業務的共生共榮
當被問及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的關係時,林靜的回答展現了卓越的商業智慧。
“很多人將社會責任視為成本,但在‘靜心坊’,它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是與主營業務共生共榮的。”她舉例道,“我們的‘1314愛的陪伴’係列,因其在女性健康領域的專注,讓我們自然關注到偏遠地區青少女的生理健康問題,從而啟動了‘花季守護’計劃。這個計劃,反過來又讓我們的團隊和使用者更深刻地理解了產品背後的關愛初心,增強了品牌的情感連線。”
“再比如,‘雲川巧娘’們生產的產品,通過我們的‘公益助農’專區銷售,這些帶著故事和溫度的產品,反而獲得了更高的市場認可和溢價。這證明瞭,消費者願意為善意買單,商業向善本身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她總結道:“對我們而言,社會責任不是錦上添花的公關活動,而是融入企業血脈的dna。它讓我們的商業行為有了溫度,讓我們的品牌有了超越利潤的崇高感,也讓我們吸引了更多誌同道合的夥伴和使用者。這份責任感,是我們穿越週期、抵禦風險的‘壓艙石’。”
三、
榮譽之後的清醒與前行
手捧沉甸甸的獎杯,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林靜的內心充滿了感激,卻異常清醒。
在當晚的內部慶功會上,她對所有家人說:“這個獎,屬於‘靜心坊’的每一個人,屬於我們數萬位在各自崗位上、在服務客戶時、在幫助夥伴中,默默踐行著‘思利他’的家人!是你們點點滴滴的善行,彙聚成了今天這條溫暖的江河,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認可。”
但她話鋒一轉,語氣變得鄭重:“榮譽是肯定,更是鞭策。它意味著社會對我們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們不能停下腳步。接下來,‘積善行’基金要更係統、更深入;我們的環保責任要更加落實;我們對員工、對代理的關懷要更加細致。我們要思考,如何將‘思利他’的邊界拓展得更廣,如何用我們的商業模式,去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
她當場宣佈,將此次獲獎所獲得的獎金,全部注入“積善行”基金,用於啟動一個新的專案——“靜心書屋·鄉村啟蒙”計劃,旨在為更多的鄉村兒童建立圖書角,播下知識的種子。
這一決定,再次贏得了全場發自內心的熱烈掌聲。
林靜在獲獎當晚的筆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今日獲此殊榮,手捧獎杯,其重千鈞。吾輩深知,此非終點,實為新的起點。它印證了‘商業向善’非虛言,乃可行之大道。一路走來,吾輩曾為生存掙紮,為發展拚搏,然始終未敢忘卻初心。此番獲獎,如同社會對吾輩堅持之一次溫柔回響。然榮譽如鏡,照見過往,亦映出未來之責。吾輩當時時勤拂拭,勿使‘責任’二字蒙塵。當以此為契機,將‘思利他’之星火,燃得更旺,照得更遠,方不負時代之饋贈,不負‘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之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