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74章 團隊心智模式的共同成長
第六卷:青山不墨
第七十四章:團隊心智模式的共同成長
學習型組織的深化讓靜心坊在知識和技能層麵建立了係統優勢,但林靜在一次高管團隊建設活動中發現:團隊成員雖然掌握了相同的知識和工具,但在麵對複雜挑戰時仍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這個發現讓她意識到,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智模式,比技能提升更深層的是思維方式的進化。
我們要推動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成長,更是整個團隊心智模式的共同進化。在管理層心智成長工作坊上,林靜提出了這個更具深度的成長目標。
---
一、
覺察:心智模式的影響力顯現
推動團隊心智模式成長的契機,來自於幾個關鍵事件:
戰略決策的思維差異:
在討論新市場拓展時,銷售出身的高管傾向於快速佔領市場份額,而研發背景的成員則堅持品質先行。同樣的資料,不同的解讀,反映出深層次的心智模式差異。
危機應對的能力差距:
當供應鏈出現突發問題時,有的團隊立即尋找替代方案,有的卻陷入指責和推諉。危機像一麵鏡子,照出了我們心智模式的成熟度。程致遠在危機複盤會上指出。
創新突破的思維侷限:
在開發超分子阿膠精華時,團隊一度被傳統工藝思維束縛,直到引入跨界思維才實現突破。我們最大的限製,往往來自思維的限製。趙霖深有感觸。
最讓林靜警覺的是,一位資深管理者在績效麵談中說: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過去很成功。這句話讓她看到了思維固化的危險訊號。
---
二、
破局:心智成長的係統路徑
基於對現狀的深入診斷,靜心坊開啟了團隊心智模式的係統成長工程:
1.
覺察訓練:看見思維的盲點
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團隊的心智覺察力:
·
反思實踐:在每次重要決策後,組織團隊進行思維過程複盤
·
跨界體驗:安排管理者到完全不同行業的企業交流學習
·
教練對話:引入專業教練,通過提問幫助團隊發現思維定式
當一位習慣單打獨鬥的研發主管通過覺察訓練認識到協作的價值時,他的團隊管理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
2.
對話深化:在碰撞中成長
建立深度對話機製,促進思維融合:
·
戰略工作坊:定期舉辦跨部門戰略對話,打破思維壁壘
·
對立觀點整合:刻意邀請持不同觀點的人參與決策討論
·
沉默聲音傾聽:建立機製確保每個聲音都被聽到
最典型的是在討論輕養青年品牌定位時,通過深度對話,團隊成功整合了傳統養生潮流時尚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
3.
實踐淬煉:在挑戰中進化
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實踐場景:
·
輪崗挑戰:讓管理者到不熟悉的領域任職
·
攻堅專案:組建跨部門團隊解決複雜問題
·
失敗學習:將失敗案例轉化為心智成長的素材
---
三、
突破:心智成長的三重境界
在係統推進心智成長的過程中,靜心坊團隊實現了重要突破:
從固定思維到成長思維:
團隊逐漸擺脫能力天註定的固定思維,建立起能力可培養的成長思維。一位曾認為自己不擅長創新的生產主管,在心智成長計劃中發現了自己的創新潛力,帶領團隊完成了阿膠糕生產線的智慧化改造。
從單點思維到係統思維:
管理者開始從孤立看問題轉向係統思考。在討論環保包裝方案時,團隊不僅考慮成本,還綜合評估了供應鏈影響、品牌價值、使用者體驗等係統因素。
從競爭思維到共生思維:
團隊心智從零和博弈共生共贏。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從單純的壓價談判轉變為共同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的價值共創。
---
四、
成效:心智紅利的多元收獲
團隊心智模式共同成長一年後,成效開始全麵顯現:
決策質量提升:
·
重大決策的一次通過率從65%提升至88%
·
決策執行過程中的調整需求減少42%
·
跨部門決策共識度顯著提高
創新能力增強:
·
突破性創新專案數量增長2.3倍
·
創新想法到落地的轉化率提升至35%
·
團隊麵對不確定性時的適應力明顯增強
組織活力迸發:
·
員工主動擔責意願提升57%
·
跨部門協作效率提高40%
·
組織應對變化的敏捷度大幅提升
---
五、
升華:成長生態的自我滋養
更重要的是,團隊心智成長開始形成自我強化的良性迴圈:
成長文化的形成:
心智成長不再是需要推動的任務,而成為團隊自發的追求。各部門主動組織心智成長活動,分享成長心得。
成長方法的沉澱:
團隊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有效的心智成長方法,包括思維覺察四步法深度對話五要素等實用工具。
成長影響的擴散:
團隊的心智成長開始影響合作夥伴,帶動整個價值鏈的思維升級。一位供應商在參與靜心坊的心智工作坊後,主動優化了合作模式。
當林靜看到團隊成員在麵對重大挑戰時表現出的從容、智慧和擔當時,她深深體會到:心智模式的成長,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
---
在團隊心智成長年度分享會上,林靜對全體管理者說:今天我們推動的不僅是個人的心智成長,更是組織思維能力的整體進化。當每個團隊都能以成長的思維麵對挑戰,以係統的視角思考問題,以共生的心態創造價值,我們就真正打造了一個能夠持續進化、基業長青的組織。
---
團隊心智模式的共同成長,標誌著靜心坊完成了從能力建設到心智進化的深度轉型。當成長成為團隊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動,企業就獲得了在複雜環境中持續發展、不斷突破的核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