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99章 綠水無弦萬古琴
好的,這是根據你的要求創作的第六卷第99章。
---
第六卷:青山不墨
第九十九章: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不墨千秋畫”的餘韻尚在“空中菜園”縈繞,一種更深沉的領悟,如同地下湧泉,在林靜和她的夥伴們心中悄然彙聚。這幅以堅守與價值描繪的“青山”畫卷,需要一種怎樣的內在力量來滋養,才能使其真正生生不息?
答案,在一次看似偶然的回歸與聆聽中,被輕輕叩響。
一個週末的清晨,林靜推掉了所有商務安排,帶著已是大學生的妞妞,回到了她創業起步的那座小城。她們沒有驚動任何人,隻是漫步在熟悉的青石板路上,最後在那條穿城而過的古老運河邊駐足。
河水不如記憶中那般洶湧,隻是平靜地、持續地流淌著,蜿蜒向前,無聲無息。陽光灑在河麵上,碎成萬千金鱗,偶爾有鳥雀掠過,留下轉瞬即逝的倒影。
妞妞看著河水,忽然輕聲說:“媽媽,看著這河水,好像心都靜下來了。它不像青山那樣有具體的形狀和色彩,但它就在那裡,一直流著,好像能流到永遠。這讓我想起你以前熬阿膠的時候,守在鍋邊,不急不躁,就那麼看著火候,聽著鍋裡細微的咕嘟聲。”
女兒的話,像一顆石子投入林靜的心湖,激起了層層漣漪。她凝視著那無聲流淌的河水,一種前所未有的通透感湧上心頭。
“你說得對,妞妞。”林靜的聲音帶著恍然的寧靜,“青山不墨,是風骨,是姿態;而綠水無弦,是底蘊,是脈動。”
她繼續闡述著這瞬間的領悟,彷彿是說給女兒聽,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緒:
“你看這河水,它不爭不搶,無形無狀,順應著地勢,滋養著兩岸的萬物,卻從不居功。它沒有琴絃,但它的流淌,它滋養出的生命歡歌,不就是這天地間最悠揚、最恒久的樂章嗎?”
回到公司,在林靜的提議下,一次關於“綠水無弦”內涵的討論,在覈心團隊間展開。
林靜首先分享了她河邊所感:“我們之前一直在描繪‘青山’的畫卷,強調我們的堅守、我們的標準、我們的品牌形象。這非常重要。但如果我們隻關注‘青山’,可能會不自覺地變得僵硬,過於執著於形式。而‘綠水無弦’提醒我們,真正持久的力量,是那種如同流水般的柔軟、包容、適應與滋養的能力。”
程致遠立刻領會了其中的管理哲學:“我明白了。就像河水遇到礁石會繞行,遇到峽穀會加速。我們的企業管理、商業模式,也需要這種‘流水’的智慧。既要有戰略定力(青山),也要有戰術彈性(綠水)。麵對市場變化,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像水一樣,隨形而變,找到最適合的路徑前行。”
趙霖從產品研發角度深有感觸:“這正契合了我們‘守正創新’的理念。‘守正’是青山的骨架,‘創新’就是流水的活法。我們堅守古方正法如同青山,但具體的提取工藝、劑型改良、甚至是基於新需求開發像‘學霸膏’‘精力膏’這樣的新產品,就需要像水一樣,不斷流動,吸收新的科技養分,去滋養更廣闊的市場。”
一位負責企業文化的年輕總監興奮地補充:“這‘無弦之琴’的比喻太妙了!它象征著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力。我們不需要整天高喊口號,真正的企業文化,應該像流水一樣,滲透到每一個角落,體現在我們每一次與代理的溝通、對每一份原料的挑剔、對每一位使用者的真誠服務中。這種‘無聲’的浸潤,往往比任何刻意的宣傳都更有力量,更能彈撥人心的‘琴絃’。”
王姐用最樸實的語言道出了代理體係中的“流水”精神:“咱們對代理,不也是像水滋養萬物嘛!不強迫,不控製,就是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支援(溯源係統、培訓、‘靜心雲巢’),讓她們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能力,像水一樣,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最終彙聚成我們共同的事業江河。”
林靜聽著大家的討論,臉上露出了欣慰而寧靜的笑容。她總結道:
“所以,‘綠水無弦萬古琴’,告訴我們的是:基業長青的終極秘密,或許不在於多麼強大的控製力,而在於擁有像水一樣的生命力——至柔至剛,善於利他,持續滋養,與時俱進。”
“我們要讓‘靜心坊’成為一個像水一樣的生態:
·
對內,流淌著信任、賦能與包容,讓人才如魚得水;
·
對產品,流淌著匠心與科技的活水,讓品質曆久彌新;
·
對使用者,流淌著真誠的關懷與專業的解決方案,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
·
對行業與社會,流淌著責任與擔當,滋養土壤,惠澤四方。
這架‘無弦之琴’所奏響的,不是短暫的喧囂,而是一曲關於信任、關於成長、關於健康、關於愛與傳承的……萬古琴音。”
會議結束時,眾人心中都充滿了一種沉靜而充沛的力量。他們不僅看清了“青山”的風骨,更觸控到了“綠水”的靈魂。
林靜再次獨自來到“空中菜園”,給那些草藥澆水。水流從壺嘴灑出,在陽光下晶瑩閃爍,滲入泥土,無聲無息。她彷彿聽到,那“綠水”正以其無弦之姿,在時光的深處,彈奏著一曲深邃、悠遠而充滿生命力的樂章。這樂章,與那“青山不墨”的畫卷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靜心坊”通往未來的、最堅實也最靈動的藍圖。
青山為憑,綠水作證。一幅無需筆墨的千秋畫,一曲無需琴絃的萬古琴,正在時光的長廊中,徐徐展開,靜靜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