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15章 與國際巨頭的同台競爭
好的,我們繼續第七卷的旅程。這是第115章。
---
第七卷:四海承風
第115章:與國際巨頭的同台競爭
當靜心坊在東南亞市場逐漸站穩腳跟,並開始通過電商試探歐美市場時,他們不可避免地與盤踞市場多年的國際健康食品巨頭正麵相遇。在北美一家大型健康食品連鎖店的貨架上,靜心坊精力膏被安排在角落,而對麵整麵牆都是一個知名國際維生素品牌的各類能量補充劑。
市場部收到了一份令人沮喪的調研報告:在該連鎖店為期一個月的試銷中,靜心坊產品的動銷率遠低於那個國際品牌。店長反饋:顧客更熟悉那個牌子,你們的產品包裝雖然精美,但價格偏高,而且他們不太理解這個‘膏’是什麼,有什麼特彆之處。
我們像是在用冷兵器對抗彆人的熱武器,詹姆斯在複盤會議上有些氣餒,他們的廣告無處不在,品牌認知度極高,渠道關係根深蒂固。我們就像突然闖入巨人遊戲場的孩子。
林靜仔細翻閱著調研報告和競爭對手的產品資料,沉思良久。她沒有直接回應詹姆斯的沮喪,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這樣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我們依然能有那些忠實的回頭客,比如薩拉,比如陳太太?
這個問題讓會議室安靜下來。
因為我們在解決的不是同一個問題,蘇珊若有所悟,接過話茬,國際大牌賣的是‘成分’和‘標準化的解決方案’——缺乏維生素b,就補b族;需要能量,就吃含有咖啡因的補充劑。他們強調的是‘快速’、‘直接’、‘量化’。
而我們,蘇珊的眼睛亮了起來,賣的是‘係統平衡’和‘個性化支援’。我們的使用者選擇我們,不是因為某個單一的成分,而是認同我們‘由內而外’、‘整體調理’的健康哲學。他們追求的不是一時的興奮,而是持久的精力和平穩的狀態。薩拉就說過,她厭倦了能量飲料後的
crash(崩潰感)。
沒錯!程致遠一拍桌子,我們不能被他們拖入他們的遊戲規則,去比誰的廣告響,誰的渠道廣,誰的成分表更眼花繚亂。我們必須堅守並放大我們的差異化優勢。
林靜站起身,在白板上寫下了差異化競爭幾個大字。
我們的優勢在於:
第一,文化底蘊與故事性。我們不是冰冷的工業品,我們背後是千年智慧。我們要把這種‘有故事的健康’講透徹。
第二,整體觀與平衡哲學。我們不強效刺激,我們支援身體自身的平衡與恢複,這更符合現代人對長期健康的追求。
第三,產品的體驗感與儀式感。衝調一杯膏方,相比於吞服幾粒藥片,更像是一個關愛自己的寧靜時刻。
第四,服務的深度與個性化。我們可以通過顧問提供諮詢,這是標準化產品無法做到的。
基於此,團隊迅速調整了策略。他們不再試圖在貨架上與巨頭硬碰硬,而是采取了側翼包抄深度滲透的戰術。
線上下,他們更積極地與注重服務和體驗的高階健康生活館、中醫診所合作,在這些更理解他們價值主張的渠道進行重點推廣。他們在連鎖店的駐店促銷人員,不再隻是推銷產品,而是化身健康顧問,耐心向顧客解釋產品的理念,提供簡單的體質諮詢。
線上上,他們製作了一係列內容,直接但不尖銳地對比兩種健康理唸的差異。例如,一個名為sustained
energy
vs.
quick
fix(持續能量
vs.
快速解決)的短視訊,用動畫形象地展示了精力膏提供平穩能量曲線與某些能量補充劑帶來的能量峰值和低穀的區彆。
同時,他們更加用心地經營使用者社群,鼓勵使用者分享他們使用靜心坊產品後生活方式的積極改變,而不僅僅是功效本身。這些真實的故事,形成了強大的口碑力量。
幾個月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雖然總體市場份額依然無法與國際巨頭相比,但靜心坊在特定細分人群(如注重整體健康的高知群體、對化學合成品有顧慮的天然生活倡導者、以及亞健康問題突出的中年人群)中的滲透率和忠誠度顯著提升。那家連鎖店的店長也反饋:雖然走得慢,但買你們產品的顧客,回頭率很高。他們一旦理解了,就很認可。
林靜看著最新的銷售資料包告,對團隊說:看,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戰場。與巨頭同台,我們不是要去打敗他們,而是要去服務那些他們服務不好、或者忽視的人群。在這個戰場上,我們的‘冷兵器’——文化、理念、個性化服務——恰恰是最有效的武器。
這場與國際巨頭的初次正麵交鋒,讓靜心坊團隊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也讓他們在全球化競爭的大海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