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阿膠糕裡的光陰 > 第139章 回歸初心,夯實根本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39章 回歸初心,夯實根本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好的,我們繼續《阿膠裡的光陰》第七卷的旅程。這是第139章。

---

第七卷:四海承風

第139章:回歸初心,夯實根本

江南水鄉的反思會,如同一場心靈的洗禮。帶著對“得與失”的清醒認知,林靜和團隊回到了總部。她沒有立刻下達任何宏大的戰略指令,而是發起了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核心的“回歸初心”計劃。這個計劃沒有複雜的kpi,隻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我們最初是因何而出發,如今又該如何讓這份初心,成為支撐我們走向更遠未來的最堅實根基?

計劃的第一步,是“重走來時路”。

林靜帶著所有總監級彆以上的管理者,回到了那個夢想起航的城市,甚至聯係了當初那間租住的老舊小區房(如今已被新業主裝修)。他們站在樓下,林靜指著那個熟悉的視窗,講述了當年如何在逼仄的廚房裡,守著小小的電磁爐,因為火候沒掌握好而熬焦了第一鍋阿膠,心疼得直掉眼淚,又如何在女兒的鼓勵下擦乾眼淚重新開始。

“那時候,心裡沒有全球市場,沒有品牌估值,”林靜的聲音在初夏的微風中顯得格外平靜,“隻有一個最樸素的念頭:做出一塊我自己敢放心給丫丫吃、也能讓像我們一樣的普通媽媽們買得起的、真材實料的阿膠糕。”

他們拜訪了最早一批代理夥伴。其中一位劉大姐,如今已是區域的負責人,她拉著林靜的手,眼眶濕潤地回憶:“林靜啊,當初我就是看中你這個人實在!你拎著剛熬好的阿膠糕一家家跑,讓我們試吃,跟我們講每一樣材料是哪裡來的,有什麼講究。那時候,我們賣的不隻是糕,是你的用心,是咱們姐妹間的情分。”

這些話,像錘子一樣敲在每個人的心上。在追逐效率、規模、國際化的過程中,那種基於極致產品體驗和人與人之間深度情感連線的“溫度”,是否被稀釋了?

計劃的第二步,是“重啟初心爐火”。

林靜下令,在總部研發中心的核心區域,複原了一個與她當初家裡廚房幾乎一模一樣的“初心角”。這裡沒有最先進的儀器,隻有傳統的銅鍋、竹篾、老秤。

她立下規矩:每一位新入職的產品經理、研發人員,無論背景多麼顯赫,都必須在這裡,在一位資深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整地製作一次最傳統的阿膠糕。從辨識阿膠、黃酒烊化,到依次投入輔料、掌握火候“掛旗”,再到入模定型、切片包裝。體驗那份手作的艱辛、對材料的敬畏以及對成品的期待。

同時,每月舉辦一次“初心品鑒會”。隨機抽取來自全球各地的原始使用者反饋(包括投訴和建議),匿名呈現給所有管理者。讓大家重新直麵最真實、最質樸的使用者聲音,感受那份最初的、被需要、被期待的責任感。

一位剛從海外名校畢業、加入全球戰略部的年輕員工,在第一次參加完“初心角”體驗後,感慨地在內部論壇寫道:“我學了無數商業模型和戰略理論,但親手熬製一塊阿膠糕的經曆,讓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觸控到了我們品牌的‘靈魂’。我明白了,我們所有的全球戰略,如果脫離了這塊‘糕’本身承載的誠意與匠心,都將是無根之木。”

計劃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將“初心”製度化、常態化。

·

在產品研發端,設立了“初心評審”環節。任何新產品的立項,無論目標市場是哪裡,都必須回答三個問題:1.

它解決了使用者什麼真實、質樸的需求?2.

它是否堅守了我們對核心原料和工藝的底線標準?3.

它的體驗,是否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我們最初的“用心”?

·

在管理考覈端,調整了部分考覈指標。增加瞭如“使用者真誠滿意度”、“合作夥伴信任度”等軟性但關鍵的維度,鼓勵管理者不僅僅關注數字增長,更要關注品牌根基的健康度。

·

在文化傳承端,正式啟動了“師徒製”和“故事庫”。鼓勵老員工與新員工結對,不僅傳授技能,更傳承創業初期的故事和精神。並將這些承載著初心的小故事,整理成多語種版本,成為全球團隊入職培訓的必修課。

“回歸初心,不是要我們退回到那個小廚房,”林靜在“回歸初心”計劃的總結大會上,向全體員工闡釋,“而是要讓我們無論走得多遠,飛得多高,都時刻銘記那盞廚房裡的燈火因何而點亮。它提醒我們,商業的本質是為人服務,品牌的根基是真誠與品質。”

“夯實根本,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為了讓全球化的發展,能生長在更深厚、更肥沃的文化和價值土壤之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既擁有世界的廣度,又不失靈魂的深度。”

“回歸初心”計劃,看似是一次向後的回溯,實則是一次更有力的向前。它如同為高速行駛的巨輪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船體檢查和壓艙石加固,清除了附著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的浮華與焦慮,讓“靜心坊”這艘航船,得以更加沉穩、更加自信地,承風破浪,駛向那無止之境的未來。那份最初的、溫暖的匠心,在曆經全球化的洗禮後,變得更加璀璨而堅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