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裡的光陰 第151章 平台化戰略的構想
好的,我們開啟《阿膠裡的光陰》第八卷的全新篇章。這是第151章。
---
第八卷:光耀星河
第151章:平台化戰略的構想
第七卷的終點,是“承風前行,無止之境”的豪情與星辰大海。但當林靜和程致遠真正站在這個新的起點,回望來路,眺望前方時,一種更深沉的思考逐漸浮現:當“靜心坊”自身已經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它能否,又應該如何,為腳下這片滋養了它的森林生態,帶來更廣泛的生機?
這個問題的種子,在一個週末的午後,悄然破土。
林靜正在家中整理舊物,女兒丫丫在一旁幫忙,翻看那些記錄著“靜心坊”最初時光的老照片——那間狹小的廚房,那口冒著熱氣的鍋,那些最初隻有三個人的、充滿汗水和希望的笑臉。
“媽媽,”丫丫指著一張林靜熬夜熬膠,累得在廚房角落睡著的照片,好奇地問,“現在還有沒有像你當初一樣的阿姨,也想給自己、給孩子做點好的,但是找不到路,特彆難?”
女兒天真無邪的問題,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林靜。她想起不久前收到的一封郵件,一位來自西北縣城的年輕母親,在郵件中詳細描述了她如何仿照“靜心坊”早期的模式,想用本地的優質雜糧和草藥,製作一些健康的家庭食品,卻苦於沒有穩定的原料渠道、不懂標準化的生產、更缺乏品牌和銷售的路徑,步履維艱。
幾乎同時,程致遠在公司的月度複盤會上,也聽到了來自供應鏈和市場端類似的“噪音”:越來越多的小型工作室、區域性的特色食品開發者,通過各種渠道,表達出對“靜心坊”所擁有的供應鏈資源、研發能力、品控標準和品牌聲量的渴望。他們並非想成為競爭對手,更多的是希望獲得指引和賦能。
這兩條看似無關的線索,在林靜的心中交彙、碰撞。她立刻召集了核心戰略團隊。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世界更健康’,”會議伊始,林靜沒有談論具體的業務資料,而是丟擲了那個宏大的願景,“過去,我們靠的是做好自己的產品,服務好我們的使用者。這很重要,我們做得也不錯。但這是否已經達到了我們能力的邊界?我們積累的這套從原料甄選、古法創新、精益生產、科學驗證到全球品牌運營的‘係統能力’,是否隻能用於‘靜心坊’自身?”
她讓助理將那位西北母親的郵件和丫丫的問題,投影在大螢幕上。
“看,”她的聲音帶著一種發現的激動,“這裡有無數的‘微光’,他們擁有對健康食品的熱愛,擁有本地的特色資源,擁有最質樸的初心,就像我們當年一樣。但他們缺少的,正是我們曾經苦苦摸索、如今已經相對成熟的‘基礎設施’和‘方**’。”
程致遠立刻把握住了林靜的思路,他介麵道:“你的意思是,我們不應該僅僅滿足於自己成為星河中最亮的那一顆。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將我們走過的路、架起的橋、點亮的燈,開放出來,成為更多星辰可以憑借的‘航道’與‘光源’?”
“沒錯!”林靜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了兩個詞:“賦能”
與
“生態”。
“我在想,”她轉過身,目光灼灼,“我們是否可以啟動一個‘平台化’的戰略?打造一個開放的‘創業孵化平台’,暫定名為‘手作之心’。”
她開始勾勒這個構想的輪廓:
·
物件:麵向那些擁有健康食品創業夢想、秉持“手藝人心”的小微創業者、手工作坊、甚至是擁有特色原料的農戶合作社。
·
賦能內容:
·
供應鏈賦能:開放“靜心坊”曆經多年打磨、遍佈全球的優質原料溯源和采購網路,讓他們能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獲取到過去難以觸及的好材料。
·
研發與品控賦能:共享“靜心坊”的研發中台和檢測中心,為他們的產品創意提供科學指導和嚴格的品質把關,確保安全與有效。
·
生產與標準賦能:在確保核心工藝保密的前提下,輸出成熟的生產管理經驗和標準操作流程,幫助他們實現從“廚房手藝”到“穩定商品”的跨越。
·
品牌與渠道賦能:提供品牌定位、視覺設計、內容創作的支援,並嘗試在“靜心坊”的線上線下渠道中,開辟專區,展示和銷售這些經過平台認證的優質產品。
“這聽起來……太理想化了,而且投入巨大,直接收益可能很不明確。”一位負責財務的副總裁謹慎地提出質疑,“我們相當於要用自己的資源,去培養潛在的未來競爭者。”
林靜認真地聽著,然後緩緩回應:“如果我們把商業世界看作一個你死我活的角鬥場,那麼你的擔憂完全正確。但如果我們把它看作一個健康的生態係統呢?”
“一片森林,如果隻有一棵參天大樹,它是脆弱且孤獨的。隻有當它的周圍生長起各種各樣的植物,形成豐富的層次,這片森林才能抵禦風雨,生機盎然,而那棵大樹,也才能因此更加穩固,並獲得更廣泛的生態價值。”她用了這個比喻,“我們成就的,不是競爭者,而是共同將‘健康食品’這個品類做大、做深、做可信的‘同行者’。當整個生態繁榮起來,‘靜心坊’作為生態的構建者和引領者,所獲得的品牌美譽度、行業影響力和網路效應,將是任何單一產品銷售收入都無法比擬的。這,就是‘思利他’精神在更大尺度上的規模化實踐。”
程致遠補充道:“而且,這個平台本身,也可以通過收取合理的服務費、交易傭金等方式,實現商業上的可持續運轉。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我們更早地發現具有潛力的新品類、新趨勢,甚至為我們未來的投資並購提供專案池。”
會議室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憧憬,有擔憂,有對細節的反複推敲。但林靜提出的“從產品到平台,從獨行到賦能,從閃耀自身到光耀星河”的戰略構想,其背後的格局與情懷,已經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當會議結束,夕陽的餘暉再次灑滿“空中菜園”時,林靜和程致遠並肩而立。
“這個構想很大,很難,甚至可能失敗。”程致遠看著遠方說道。
“我知道,”林靜微微一笑,眼神卻無比堅定,“但記得我們說過嗎?‘承風前行,無止之境’。如果‘讓世界更健康’是我們的星辰大海,那麼幫助更多和我們一樣懷揣夢想的‘手藝人’找到方向、發出光芒,就是我們駛向這片星辰的,下一段註定要經曆的航程。”
平台化戰略的構想,如同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已經播撒而下。它能否在這片名為“靜心坊”的沃土上,生長出一片更加璀璨的星河?答案,就在那即將開啟的、名為“成就他人”的嶄新篇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