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愛的試錯清單 > 林意的事業與內心的平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愛的試錯清單 林意的事業與內心的平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林意的事業與內心的平和

閨蜜們相繼離開後,我的“意境”咖啡書店,像一場熱鬨的派對散場,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店裡安靜下來,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她們的香水味和笑聲。我一個人慢慢地擦拭著吧檯,指尖劃過莉娜畫在牆上的那片雲,那雲裡藏著我們四個人的側臉,若隱若現,像一個溫柔的謎。周琪和顧白重逢時坐過的那個角落,陽光正好灑在那張藤椅上,彷彿還能看見她當時眼裡的震驚與淚光。蘇雅留下的那本精裝版的《法律之門》,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書頁裡夾著一片她從院子裡撿的銀杏葉。

這些痕跡,讓這個小小的空間不再僅僅是我的避風港,它成了一個故事的容器,盛滿了我們各自的悲歡與成長。她們帶著我的祝福離開,而我,留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我的生活,也繼續著陳澤未竟的夢。

我的咖啡事業,像院子裡那棵被雨水滋養過的三角梅,悄無聲息卻又熱烈地生長起來。

小鎮的生活是有節奏的。清晨五點,天邊還泛著魚肚白,我就已經醒來。我不再需要依靠刺耳的鬨鐘,而是被窗外清脆的鳥鳴喚醒。披上一件外套,我沿著小鎮的溪流散步,腳下的青石板路還帶著露水的濕潤,空氣裡滿是泥土和植物的清香。這和我在上海時,被地鐵的轟鳴和寫字樓的冷氣包裹著的感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時我活在時間的催促裡,而現在,我活在時間的流淌中。

上午是屬於實體店的。遊客、鎮上的居民、甚至一些慕名而來的揹包客,會三三兩兩地走進來。我會為他們衝上一杯手衝,看著咖啡液一滴滴地落入分享壺,那深褐色的液體,像時間的沙漏。他們會和我聊天,聊他們的旅行,聊他們的生活。我聽著這些故事,覺得我的小店,也成了他們旅途中的一個小小驛站。

午後,陽光變得慵懶,我便將店交給母親照看,自己則專注於網店“意境咖啡豆”的經營。

這不僅僅是賣東西。我開啟電腦,敲下的第一行字,不是產品介紹,而是一個故事的開頭。

“今天我想聊的,是‘哀牢山的晚風’。這款豆子,來自海拔一千六百米的紅土坡地。它的主人叫德叔,一個麵板黝黑、笑起來眼角布滿皺紋的哈尼族男人。我第一次去他的咖啡園,他沒有跟我談價格,而是請我坐在他家門前的石階上,喝他自己用土陶罐烘的咖啡。那味道,粗糲、狂野,帶著煙火氣和山野的芬芳。德叔說,這片咖啡林,是他爺爺的爺爺種下的,每一棵樹,都認得他們家人的腳步聲……”

我將自己對咖啡的熱愛,以及陳澤曾經在那個小小的咖啡館裡,在黑膠唱片的悠揚旋律中教給我的所有知識,都融入到了這些文字裡。我寫雲南的雨季如何影響咖啡的風味,寫不同處理法帶來的奇妙變化,也寫那些咖農們最樸實的生活和願望。

我的辦公室,有時是在咖啡店的閣樓,有時,是在去往咖啡園的山路上。

我記得有一次,為了弄清楚一款新豆子的風味來源,我跟著德叔的兒子阿力,開著一輛破舊的皮卡車,在泥濘的山路上顛簸了三個小時。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波浪,咖啡樹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我們到達咖啡園時,正下著小雨,空氣濕潤而清新。

阿力遞給我一個鬥笠,指著一片紅得發紫的咖啡果說:“林意姐,你看,今年的果子特彆甜,雨水足,陽光也好。我阿爹說,這是山神爺賞飯吃。”

我摘下一顆,放進嘴裡,果肉的清甜瞬間在舌尖化開。我能想象,當它經過水洗、發酵、烘焙,最終成為一杯咖啡時,會帶著怎樣迷人的花果香氣。

我蹲在田埂上,和阿力一家人一起吃飯。他們用芭蕉葉包著米飯,菜肴簡單卻美味。德叔用不甚流利的普通話告訴我,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山外的人,都能喝到他們用心種出來的、真正的好咖啡,而不是被中間商層層壓價,最後隻能混在一些商業豆裡,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我看著他布滿老繭的雙手,忽然明白了陳澤那個夢想的重量。那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成功,更是一種對土地、對勞動者的尊重與承諾。

我將這些故事,這些麵孔,都記錄下來,配上我在咖啡園拍的照片,發布在我的網店和公眾號上。漸漸地,我的網店不再隻是一個銷售平台。許多顧客留言說:“我在這裡買的不是咖啡豆,而是一張通往雲南的船票。”“讀完德叔的故事,我再喝這杯咖啡,彷彿能嘗到哀牢山的風和陽光。”

訂單從全國各地飛來,北京、廣州、成都……甚至還有一些海外的華人,輾轉聯係到我。有一個在巴黎開咖啡館的女孩,她說她在我的文字裡,看到了故鄉的影子,她想把雲南的咖啡豆,帶到塞納河畔。

為了更好地推廣,我鼓起勇氣,舉辦了一場線上的咖啡品鑒會。那天晚上,我有些緊張,手心都在冒汗。母親看出了我的不安,走過來,輕輕地幫我揉了揉肩膀,用她那帶著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說:“意意,彆怕,你講的都是實在話,是自己親身經曆的,大家會喜歡的。”

我深吸一口氣,開啟了攝像頭。鏡頭裡的我,穿著一件簡單的棉麻襯衫,身後是莉娜畫的那麵牆。我對著螢幕,微笑著,開始分享我準備好的三款豆子,從它們的產區故事,到風味特點,再到我推薦的衝泡引數。

我邀請了一位國內知名的咖啡評論家連麥。他品嘗後,給出了極高的評價:“我喝到了非常乾淨、明亮的水果酸質,和細膩的回甘。更重要的是,我從這杯咖啡裡,喝到了‘人’的味道。這是現在很多精品咖啡所缺失的。”

那晚的直播非常成功,我的網店一夜之間湧入了上千個訂單。我忙到淩晨三點才處理完,當我關掉電腦,靠在椅子上時,巨大的喜悅和疲憊一同襲來。我起身,為自己衝了一杯“哀牢山的晚風”,走到院子裡。

夜空如洗,星星點點。我舉起杯子,對著夜空,在心裡默默地說:“陳澤,你看到了嗎?你的夢想,我正在一步一步地幫你實現。謝謝你,帶我走進這個世界。”

我知道,他一定在某個地方,微笑著看著我,就像那天下午,他遞給我第一杯手衝咖啡時那樣,眼神溫和而明亮。

隨著事業的步入正軌,我內心的那片曾經荒蕪的土地,也漸漸長出了豐茂的草木。

我不再計算著自己的年齡。三十歲,三十一歲,這些數字對我來說,不再是懸在頭頂的利劍,而是一圈圈記錄著我生命厚度的年輪。我不再認為婚姻是女性唯一的歸宿,也不再需要從一個男人的肯定中尋找自我價值。我一個人,站在這片土地上,活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像我自己。

我學會了與自己相處,並且享受這份獨處。

清晨,沿著溪流散步時,我會脫掉鞋子,赤腳踩在冰涼的溪水裡,感受那份從腳底傳來的清醒。午後,店裡沒有客人時,我會搬一把躺椅到院子裡,泡上一壺普洱,讀一本閒書。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我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時光彷彿都慢了下來。傍晚,我會坐在屋頂的露台上,看著遠山的輪廓在夕陽中從金黃變成緋紅,再漸漸隱入深邃的藍色。晚風拂過,帶著花香和草木的氣息,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擁有了整個世界。

我不再是那個在上海的鋼筋叢林裡,外表堅強內心卻敏感悲觀的林意。我蛻變成了一個更柔軟,也更堅韌的自己。我的笑容是從心底裡發出的,我的眼神也變得清澈而堅定。

與母親的關係,也在這日複一日的相處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諧。

她現在是我店裡最得力的“員工”,負責後勤和接待。她會熱情地跟每一個客人拉家常,把店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我們偶爾還是會拌嘴,比如她會嫌我把書架弄得太亂,我會嫌她泡的茶太濃。但那些話語裡,再也沒有了過去的尖銳和指責,隻剩下母女間帶著愛的調侃。

一天晚上,我們一起吃完飯,在院子裡納涼。她一邊給我扇著扇子,一邊絮絮叨叨地說:“隔壁的王阿姨又問我,我們家意意這麼能乾,怎麼還不找個物件。”

我以為她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催促,沒想到,她頓了頓,接著說:“我跟她說,我們家意意不急。她現在這樣,有自己的事業,有朋友,每天開開心心的,比什麼都強。找物件,要看緣分,不能將就。”

我轉過頭,驚訝地看著她。月光下,我看到她鬢角新增的白發,和眼角那份釋然的笑意。她不再擔心我孤單,因為她知道,我的生命裡充滿了愛。有她,有我的閨蜜,有我的咖啡事業,還有這片我深愛的土地。

那一刻,我伸出手,握住了她那雙有些粗糙的手。我說:“媽,謝謝你。”

她愣了一下,隨即笑了,拍了拍我的手背:“傻孩子,跟媽客氣什麼。”

我的人生,在離開了那個曾經讓我嚮往又讓我疲憊的都市後,反而變得更加遼闊和自由。我曾以為上海是我的全世界,現在才發現,當你的內心足夠豐盈時,你站在哪裡,哪裡就是你的世界中心。

我找到了屬於我的“意境”,找到了我內心的歸屬,在這片雲南的風裡,唱著屬於我自己的,咖啡的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