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愛誰誰 > 第136章 文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愛誰誰 第136章 文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甫一開始動筆,關素衣就停不下來了,隻好給木沐綁了一個沙袋,讓他坐在旁邊練字。木沐十分乖巧,既不吵也不鬨,到了飯點還會敦促姐姐去用膳,生怕她累壞身體。

關老爺子和關父起初並不放心,跑到書房看了幾回,才讀完貼上去,不過片刻就引來大批人駐足圍觀。

“我沒看錯吧?這竟是逆旅舍饒大作?快快快,快去書肆買紙筆,把它謄抄下來!”隻看清落款,還未瀏覽全文,就有學者著急忙慌地跑去購買紙筆。然而還有更多人留下來,起初心懷疑慮,後來如癡如醉。

該文果然秉承了《民之法》的遺風,繼續與徐廣誌作對。開篇進行批駁,還唯有如此,纔是最嚴謹的學習態度,而非一家之言成風,以至於聖人之德減之又減,終至消弭。

結語時,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徐廣誌並非在註解儒學典籍,而是借儒學典籍註解自己的思想。倘若《子集註釋》經久流傳,後人學到的便不再是孔孟之思,而是徐氏之思,領會的也非聖人之言,而是徐氏之言。徐氏妄圖篡聖位,改聖言,博“下師”之譽,實乃沽名釣譽!

最後又著重點明,科舉乃皇上一力推行,諸位學子若有幸高中,應為子門生,投效子座下,而非旁人。

是一篇文章,實則字數足以立書,因逆旅舍人文名極盛,圍觀者先就把她擺放在與徐廣誌齊平的地位,並不會產生多餘的質疑。待全文看完,果然蕩氣回腸,寓意深遠,無論回味多少次,還是覺得難解其中真味。

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有學子跑來圍觀,寒門學子還未開腔,世家子弟就已拊掌叫好,讚歎連連。他們出身尊貴,自然打就延請名師,且個個都是當世巨擘,若要註解儒家典籍,誰敢越過他們?但徐廣誌偏偏逾越了,還連發文章標榜自己,貶低旁人,叫他們如何不恨?

他把批判自己的人形容為“蜀犬吠日,吳牛喘月”,諸位文壇巨擘自持清高,便也不好與他計較;此時再想著書,又怕被嘲諷為拾人牙慧,於是都保持了緘默。如今逆旅舍人首先將矛頭指向徐廣誌,還邀請下文士共同批駁自己的文章,以便更深入更全麵地探討聖人之言,這等於給高高在上的巨擘們架好梯子,此時還不順著下來,又待何時?

看罷文章,諸位名宿文思泉湧,立即就把自己最精妙的學術觀點總結出來,張貼出去,當然也不忘駁斥徐廣誌一番。他雖然儒學功底很厚,但心性太過功利,對儒家典籍的註解果如逆旅舍人描述的那般,大多是自己的思想披上了聖人言的外衣,經不起推敲。

越來越多的鴻儒加入文戰,互相駁斥,互相交流,互相點評,把儒學典籍註解得全麵而又透徹,叫學子們看得酣暢淋漓,不捨離去。一句毫不誇張的話,在這貼滿錦繡文章的牆壁前站一刻鐘,也比苦讀十年更有用。

待徐廣誌收到訊息趕來時,他的《子集註釋》早已被眾位巨擘批得體無完膚,其中許多錯漏低階得令人發笑。他顧不上一一閱覽,找到逆旅舍饒文章飛快默讀,看到最後一句,差點噴出一口鮮血。

批駁學術觀點他不怕,回去還能撰文駁回來,但暗指他篡聖位,改聖言,擺明是要斷他文路;又點明他結黨營私,與子爭奪門生,這卻是誅心之語,足夠令徐家滿門抄斬!逆旅舍人好狠毒的心思!當真是下筆如刀,趕儘殺絕!

徐廣誌頭暈眼花,搖搖欲墜,所幸徐雅言及時扶了一把,才沒癱軟在地。季承悅正巧就在附近,連忙走上來幫忙,又命仆役去套馬車,送徐翁歸家。瞥見徐雅言求助的目光,他心中大感為難,臉色不由陰沉下來。

全魏國的鴻儒巨擘齊齊撰文註解儒家典籍,這簡直是百年難遇的盛事,連敝帚自珍的恩師雲翁都一連發了五篇文章,極其詳儘地闡述了他的學術觀點,若此時離開,便等於中途逃課,在文道上恐怕會落後旁人一大截,讓他如何能夠甘心?

好在徐雅言看出他的為難,未再央求他親自送人。等待馬車駛來的間隙,她目光在逆旅舍饒文稿上流連,忽然驚叫起來,“這,這是關素衣的字跡!逆旅舍人是關素衣!”

“怎會?”季承悅反射性地搖頭,再去細看,終至無言,然後一層一層羞紅麵頰,竟是無地自容。就在半月之前,他還關姐見識短淺,勇氣可嘉,卻原來真正見識短淺的人是他們才對。她的學識已遠超同輩,堪與諸位鴻儒並肩。他怎麼有臉對她指手畫腳?真是不知者無畏。

關素衣的字早已揚名燕京,此前被她卓然文采與淵博學識吸引,眾學子並未留意表象,然而一壤破,便有更多人看出來。行文如刀,言辭犀利的逆旅舍人竟是女子,且還把年長她數十歲的徐翁批駁得體無完膚,那她本人學識該有多高?從幾歲起開始讀書?關家的教育真是可怕啊!

雖然有人非議逆旅舍人女子的身份,但諸位巨擘的文戰還在繼續,學子們提筆狂抄,實在沒有心思顧及其他。途中逆旅舍人又接連發表了兩篇文章,精妙無比的言論惹來多位巨擘探討批駁,你來我往之間,其深厚的儒學功底已彰顯淋漓。

想拿她的性彆大做文章的人漸漸歇了心思,專心抄寫。

因文戰越演越烈,如火如荼,以至於驚動了官府,上頭專門派遣侍衛把守文榜,但有哪位巨擘的門生前來張貼新作,必定登記造冊。一麵牆不夠貼,竟又加了好幾排木牆,不準任何人隨意揭掉。

及至當傍晚,文戰才告一段落,然而此事還沒完,等訊息醞釀一晚,傳得更遠,必定還有更多名宿加入,或許外地鴻儒也會派遣疾足送來文稿。這不僅是儒學之戰,亦是文名之爭,無論是純粹研習儒術的學者還是醉心宦海的假道學,都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關素衣發表了三篇文章就沉寂下來,她知道後續文戰已經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她不過是一塊磚,隻為了引出美玉,更多鴻儒巨擘將撐起這場盛事。

----

庭院內星鬥漫,飛花飄零,關父抱著一罐燈油,歎息道,“一個錯眼,你竟鬨出這樣大的動靜,所幸你還知道急流勇退,適可而止,叫諸位大家蓋過了你的風頭。”

“樹大招風,我這棵苗不敢頂受颶風。”關素衣懷裡同樣抱著一罐燈油,低聲道,“文戰恐會持續數日,父親,您有沒有想過把眾位大家的文章收編成冊,製成真正的《子集註釋》?或召集魏國名宿,共同撰寫一本涉及萬事萬物,各科各業的钜著?為下人開智,為後人指路,這纔是文戰的真正意義所在。”

關父用全新的目光打量女兒,沉聲道,“這是你原本就預想好的?”

“是。下儒為下師,萬物有靈當萬世長存!”關素衣的血液在燃燒,一點一滴終至沸騰。

關父定定看她半晌,慨然長歎,“是為父看了你。倘若你所言之事達成,關家將一舉成為文壇領袖,全下的讀書人都會感念這份恩德。這纔是真正的教化之功,也是皇上推行儒學的最快捷徑。依依,我之前想左了,或許你可以入宮試一試。”

聽聞最後一句,關素衣傻了,怔愣好一會兒才抱著燈油踏進書房。今晚,祖父和父親均打算經夜寫文,燈盞怕是一夜都不會熄滅,同樣的情況必定發生在燕京的各個角落。而翌日朝堂少不了一場波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