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帶球跑,四年後孩親爹找來了 第107章 低估沈予歡
因為買不起藥,就自己研究藥?研究的效果還這麼好?
謝廷川自覺見過不少奇葩事,但聽著沈予歡說得這麼輕描淡寫,還是覺得有些離譜。
這要是真的,他之前是不是低估沈予歡了?
“怎麼了?”沈予歡見謝廷川目光灼灼地盯著她,誤會他的意思,“你也想要?”
軍人的工作性質,受傷是家常便飯,沈予歡見過謝廷川脫了衣服之後的身體,幾乎遍佈各種大大小小的疤痕。
大家都羨慕謝廷川年紀輕輕站到瞭如此高位,可曾想過,這個位置真的是他拿命拚來的?
謝廷川現在是她的丈夫,她不可能坐視不管,那藥膏對他是很有用的,沈予歡就說:“你等著,我上樓給你拿。”
謝廷川確實想要這個創愈膏,在親眼看到這個藥效的時候,他幾乎立刻就反應過來這個藥物的作用和價值了。
作為軍人,雖然部隊會給他們配備好藥物,但如今醫療水平不高,又因資源匱乏,藥物十分緊缺,好的藥物更是稀有。
尤其在戰場上,因為傷口沒有得到及時處理而潰爛失去生命的士兵數不勝數。
沈予歡這種快速且有效的治療效果的藥物,如果能應用到軍中,不僅能減輕部隊的醫療負擔,還能減輕士兵的痛苦,提高士兵的恢複速度和戰鬥力。
很快,沈予歡拿下來兩隻大概有大腳趾頭大的藥膏,放到謝廷川旁邊,說道:“這些都是我之前在和平大隊的時候做的,隻剩下三瓶,我留了一瓶用,這兩瓶你先拿著,用完了我再買藥材回來做。”
謝廷川拿起一隻看,包裝的瓶身是白色塑料的,什麼字都沒有,看著很劣質。
沈予歡解釋:“這些藥瓶子都是我去找醫館買的,沒錢,買的是最普通最便宜的瓶子,反正自家用的,也不講究。”
“好,”謝廷川將藥收了起來,沉吟片刻,說道:
“其實我想要這個藥膏,不是為了我自己,你知道我們一線部隊的情況,訓練強度大,受傷不斷。現有的藥品效果慢,戰士們帶傷訓練是常事,影響狀態,容易小傷拖成大患。如果這個藥對那些傷也有用,哪怕能縮短一半的恢複時間,對部隊的戰鬥力都是巨大的提升……”
他黢黑的眼睛看著她:“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沈予歡有些意外,她當然明白,謝廷川想要拿她的藥去研究嘛!
他挺敏銳的,單看看了小陽的恢複程度,就明白了她這個藥膏的作用和價值。
要知道,在和平大隊,她這個藥膏都不知道給多少人用過了,但沒有一個人反應過來。
謝廷川提出來了,沈予歡也沒有藏著掖著,這款藥膏她研究出來,就是想著要普及惠民的。
謝廷川算是要助力她一把,她哪能拒絕呢?她就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以的,你拿去吧,到時候要普及的話,再來找我談就行了。”
她研製這個藥膏當然不可能白送出去,是要有條件的。
……
昨天沈予歡沒有騎車回來,夫妻二人將小陽送去托兒所之後,謝廷川讓陳年先將沈予歡送去陽光醫院。
“我下車了,”沈予歡邊下車邊說,“你們回去吧,不好意思陳年,耽誤你時間了。”
“沒有,這是我該做的,”陳年笑道,目送沈予歡離去,等待謝廷川回去的指令。
半分鐘過去了,一分鐘過去了……
遲遲沒等到謝廷川指令的陳年悄悄從後視鏡望向謝廷川,發現謝廷川一直保持著一個姿勢,手裡不知道拿著什麼東西在摩挲著,目光望著沈予歡離去的方向,沉默不言。
陳年:“……”團長對嫂子的感情都這麼深了嗎?就上班分離一個白天,就這麼戀戀不捨了?
謝廷川收回思緒,終於對陳年說:“走吧。”
“好!”陳年發動車子。
“不回部隊,去一下軍醫院,”謝廷川又說,低頭看了眼手中通體白色的藥膏。
陳年:“好的!”
……
軍區醫院的科研樓很安靜,空氣裡是消毒水和各種化學試劑混合的味道。
謝廷川高大板正的身影大步流星地穿過走廊,來到走廊儘頭的一個“藥物研發與檢驗科主任”辦公室門前。
門並未關緊,留著一絲縫隙,從縫隙看進去,可以看到裡麵有人影以及聽到裡麵傳來的紙張翻動的聲音。
謝廷川叩響了門。
“進!”一個略顯沙啞但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
謝廷川推門進去,辦公室不大,但堆滿了書籍、資料和檔案櫃。
一個頭發花白、戴著老花鏡、穿著洗得發白的白大褂的六十歲左右的老者正伏案寫著什麼,鼻梁上架著眼鏡,鏡片後是專注而銳利的眼神。
他是張寒鬆,是軍區醫院有名的“藥癡”,性格耿直,治學嚴謹,對一切新藥方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但也最講程式和證據。
“張伯,”謝廷川喊道。
張寒鬆抬起頭,看到是謝廷川,臉上露出一絲意外,隨即放下筆,露出了長輩般慈祥的笑容,示意道:“廷川?稀客啊,坐,找我什麼事啊?”
隨即想到什麼,忙問:“可是你爺爺?”
“不是,”謝廷川在椅子上坐了下來,“今天我來是有點私事……也可以說是公事。”
“私事?也可以說是公事?”張寒鬆來了興趣,“到底是什麼事?說來聽聽。”
謝廷川沒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題。他掏出沈予歡給的藥膏,放在張寒鬆麵前滿是檔案的桌麵上。
“張伯,我今天來,是想研究一下這個藥,”謝廷川的聲音沉穩有力,“這是我偶然得到的一種外傷藥膏,效果……應該還不錯。”
“哦?外傷藥膏?”張寒鬆推了推眼鏡,身體微微前傾,眼神裡的探究欲明顯被勾了起來。
他拿起白色塑料瓶,掂量了一下,開啟,湊近瓶口聞了聞——似乎有一絲極淡的、難以形容的薄荷清氣逸出。
他開啟抽屜,拿出一個放大鏡,仔細看了看瓶口的質地和封口:“看起來是手工做的。廷川,效果怎麼個還不錯法?你詳細說說,有病例嗎?”
謝廷川就將小陽的受傷情況、敷藥過程以及第二天幾乎痊癒的結果,清晰、客觀地描述了一遍。
“一夜之間?淤青?消了?”張寒鬆意外。
作為經驗豐富的老藥學專家,他太清楚現有外傷藥的侷限了,目前能達到謝廷川所說效果的藥物,少之又少。
即便有,成本也非常高,很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