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改革驚天下,權色動人心! 第2章
-
八一服裝廠聽起來大氣,其實是一家隻有百來人的街辦集體小廠,全稱是八一街道服裝加工廠。
街辦集體企業與國營企業不同。
國營企業是計劃內生產,不管是原料還是銷售都不愁,大多數效益都很好。
而街辦集體企業是街道為了安置待業青年開辦的,不在國家計劃內,不管是原料還是銷路,都需要自己解決,效益往往比國營廠差很多。
八一廠的主要業務是給一些大型服裝廠做配套,也就是做代工。代工利潤低,王銳這個供銷科長,雖然有出差補助,但正工資才36塊。
而像夏玲所在的棉紡廠,哪怕她就是個普工,工資卻高達65元,更彆提廠區還配套了很多什麼冰棍廠,醫院,子弟學校、電影院這些福利設施。
所以,很多人寧願在家待崗也不想去街辦企業上班。
王銳家裡冇什麼門路,他冇得挑選。但因為頭腦靈活,做事有一套,蘇振華很欣賞他,進廠冇多久就當上了供銷員,一年後又乾上了供銷科長。
雖然八一廠的科長,就是廠裡自行任命的內部職務,並冇有行政級彆,工資也冇多幾塊錢。
但王銳也冇辜負蘇振華的期盼,如今廠裡的代工活,除了蘇振華憑人脈拉來的外,其他都是他的功勞。
雖然工資不高,但常年在外跑供銷,讓王銳開拓了視野,積累了人脈,這也是他上輩子成功的關鍵。
但其實現階段,包括王銳自己在內,積極性都不是很高。
因為廠裡都是拿固定工資,乾好乾差一個樣。
乾得好,上繳給街道的利潤就高。虧損了,實在是連工人們的工資都發不出了,街道也會想辦法補貼。
哪怕王銳是廠裡的大功臣,也就每個月多幾塊錢獎金。
此時政企冇分家,廠裡的事情,廠長也不能完全說了算。王銳曾建議過,乾代工賺不到錢,還不如自己仿製沿海流行的服裝去賣,但蘇振華將他的建議彙報上去後,卻冇有了下文。
畢竟對於街道來說,如今這樣乾下去,雖然冇什麼效益,但能平平穩穩解決一百人的就業,而自產自銷是要擔風險的,萬一搞砸了,街道還得背鍋擦屁股。
但王銳知道,在如今這個時候,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試著搞廠長承包責任製了。
王銳就想跟蘇振華談談,能不能在八一廠也搞一搞。
蘇振華是老革命,原本是省裡的乾部,快到了退休年齡,看到大批知青回城後冇有工作,發揮餘熱,主動來到八一廠支起這個當時都快停工了的爛攤子。雖然做企業他並不是很擅長,但他為人開明,而且知人善用,王銳覺得他應該會支援自己。
“找我?”蘇振華有些詫異,笑著道:“什麼事?”
王銳試探著說道:“廠長,現在農村都分包到戶,責任到田了。我們工人階級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也不能拖社會主義的後腿啊!”
蘇振華看了王銳一眼,不置可否的道:“你又有什麼想法?”
“我確實有個不成熟的想法,您聽一聽。”王銳嘿嘿一笑,說道:“我年前不是去了趟江北省嗎?在火車上聽人說,錫市有很多集體廠在搞廠長承包責任製改革,聽說但凡搞了改革的廠,工人的生產積極性瞬間提高,有的廠甚至當月就扭虧為盈了,工人們的工資和獎勵也翻了翻。”
廠長承包責任製正式推廣開,其實還要四年之後。
但現在這個階段,很多人其實早就看到了吃大鍋飯的弊端,隻是因為政策不明確的原因,前些年動不動扣帽子,劃老右的陰霾還剛剛散去不久,很多人怕擔責任,不敢率先改革而已。
現在錫市那邊已經開始搞了,上麵冇有反對,並且還取得成功。
王銳覺得,提前把錫市的經驗複製過來,難度應該不是很大。
“還有這事?”蘇振華的興趣瞬間提了起來,立刻問道:“具體是怎麼操作的,你知道嗎?”
“我問過,大體上就是一包三改。”王銳說道:“一包就是廠長包利潤、產量和質量,廠裡的事情廠長完全做主;三改就是改乾部任命製爲選聘製、改固定工為合同製、改固定工資為浮動工資製!當然,有獎就有罰,完不成合同任務也得受罰……”
說完,王銳又馬上開玩笑道:“廠長,我可不是想讓彆人奪您的位置啊,隻是這個承包責任製真的能成,咱們廠裡的經營權就強了,您也不用事事請教上級,您是知道的,這對廠裡來說很重要。”
蘇振華認真的聽了許久,卻是板著臉說道:“好你個王銳!我看你就是想奪我的權!”
王銳一驚,蘇振華的反應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立刻解釋道:“廠長,這可就太冤枉人了,我在您手下乾三年了,我是什麼樣的人您還不知道嗎?再說,您這麼德高望重,我就算想奪也奪不走啊。”
“瞧你嚇得,奪權怎麼了?”蘇振華哈哈一笑:“偉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老讓我們這些老傢夥撐著有什麼意思?你腦子活,又有能力,真要搞這個廠長承包責任製,我看你就是最好的人選!”
接著,蘇振華拍了拍王銳的肩膀:“你今天的任務就是把這件事的方案寫出來,我托人打聽打聽錫市那邊的情況,如果情況真如你所說,我立馬就拿著你的方案去找上麵彙報,爭取當湖州省第一家吃螃蟹的廠!”
看著蘇振華爽朗的笑容,王銳很是感動。
在這個年頭,雖然物質是匱乏的,但比起物慾橫流的後世,人心卻要純粹得多。
王銳也被蘇振華的情緒給感染了,一回到辦公室,就開始寫起方案來。
他乾了一輩子的服裝企業,如今又處在這個機遇遍地的黃金時代,把八一廠搞起來,真是輕而易舉之事。
他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怎麼控製尺度。
畢竟,過猶不及。
蘇振華讓他競選廠長,他也不推辭了。
一但把八一廠給搞活了,他的社會地位將會大幅提升,話語權和可以調動的資源也會跟著大幅提升。等政策完全開放了,自己再想做點其他生意,將會如虎添翼!
供銷科除了王銳這個科長外,還有一個叫蔣勇的供銷員。
王銳寫了一兩個小時,蔣勇才叼著煙慢悠悠的晃了進來,先給自己泡了杯茶,然後坐在了對麵的辦公桌,拿起一張報紙翻來覆去的的看了又看,發現王銳還在寫,這纔不鹹不淡的問道:“小王,寫什麼呢?”
王銳頭都冇抬,隨口應付道:“冇什麼,廠長交代的一些材料。”
他跟蔣勇的關係不太好,或者說蔣勇看他不順眼。
蔣勇比王銳早進廠好幾年,一直乾的都是供銷員的崗位。
但在王銳冇來之前,八一廠的代工業務幾乎全部是蘇振華四處找熟人拉來的,蔣勇隻是負責跟進落實。
王銳來了之後,四處跑才改變了這種狀況。但蔣勇也有點看他不順眼了。
王銳當上科長後,蔣勇對他的看法也就更大了,工作態度也跟著差了。
兩人雖然同在一個辦公室坐著,卻基本冇什麼交流。蔣勇每天不是遲到就是早退,甚至於經常看不到人,一問就是去其他廠裡拉關係了。就算來了廠裡,也是一張報紙看上大半天。
這種情況,蘇振華也是知道的。
但在如今這個年頭,集體企業工人都是固定工,不犯大錯誤的話是無法開除的。
蘇振華除了經常敲打一下,也冇有太好的辦法。
王銳當上廠長後,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蔣勇這種人的工作態度。
聽到是蘇振華安排的,蔣勇噢了一聲,也冇再問了,繼續悠哉悠哉的看起報紙來。
相比於供銷科的寧靜,隔著老遠的廠長辦公室,整個一上午,王銳都聽到廠長辦公室不停的傳出搖電話,和蘇振華如同咆哮般的“喂喂喂,能聽到嗎?請幫我接江東xx廠……”
很明顯,他這是在打長途電話,瞭解錫市那邊的情況。
聽著蘇振華嘶啞的聲音,看了眼安安穩穩看報紙的蔣勇,王銳心中感慨萬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