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大祭師 第139章 朝堂論政
乾元二年十二月末,肅宗在紫宸殿召集群臣,商議平叛之事。此時的大唐,早已不複往日的繁華,安史之亂的戰火席捲了大半個國家,叛軍佔領了洛陽、鄴城等重要城池,兵鋒直指長安。前線傳來的訊息一次比一次糟糕,李光弼將軍率領的唐軍雖然奮勇抵抗,卻因為糧草短缺、藥材不足,以及宦官監軍的掣肘,多次遭遇慘敗,士兵傷亡慘重。
班哲、阿彪和馬澤也接到了旨意,前往紫宸殿參加議事。三人身著朝服,走進紫宸殿時,殿內已經站滿了文武百官。魚朝恩和李輔國站在肅宗身邊,神色傲慢,目光掃過百官時,帶著幾分不屑。百官們則大多低著頭,神色凝重,顯然對當前的局勢感到擔憂。
肅宗坐在龍椅上,麵容憔悴,眼神中帶著一絲疲憊和焦慮。他看著百官,聲音沙啞地說:“今日召你們前來,是想商議平叛之事。如今叛軍勢大,前線戰事不利,李光弼將軍多次上奏,請求朝廷增派糧草和援兵,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儘管說出來。”
肅宗的話音剛落,一名身著緋色朝服的官員立刻站了出來,躬身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叛軍勢大,我軍不宜與他們正麵抗衡,應該暫時退守長安,加固城防,等時機成熟後再出兵平叛。”
“荒謬!”另一名官員立刻反駁道,“若是退守長安,叛軍就會更加肆無忌憚,佔領更多的城池,到時候再想平叛,就更加困難了!臣以為,應該立刻增派援兵,籌集糧草,支援李光弼將軍,與叛軍決一死戰!”
“可如今朝廷國庫空虛,哪裡還有糧草和援兵可派?”之前那名官員反駁道,“若是強行增派援兵,隻會讓更多的士兵白白送死!”
兩名官員爭論起來,其他官員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支援退守長安,有的支援繼續出兵,有的則主張與叛軍議和,一時間,紫宸殿內吵成了一團。
肅宗皺著眉,看著爭論不休的百官,心中越發焦慮。他看向身邊的魚朝恩,語氣帶著一絲詢問:“魚愛卿,你有什麼看法?”
魚朝恩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以為,李光弼將軍雖然勇猛,但不善謀略,多次指揮失誤,才導致我軍慘敗。如今之計,應該撤換李光弼將軍,另選賢能之人擔任主帥,統領全軍平叛。”
李輔國也立刻附和道:“陛下,魚愛卿說得對。李光弼將軍年老體衰,早已不複當年之勇,繼續讓他擔任主帥,隻會耽誤平叛大業。臣推薦左衛大將軍程千裡擔任主帥,程將軍年輕有為,勇猛善戰,定能率領我軍平定叛軍。”
班哲聽到這裡,心中怒火中燒。李光弼將軍是大唐的名將,多年來一直鎮守邊疆,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此次平叛,他之所以會遭遇慘敗,完全是因為宦官監軍的掣肘和糧草、藥材的短缺,與他的指揮無關。魚朝恩和李輔國之所以要撤換李光弼將軍,無非是想將程千裡安插在軍中,掌控兵權,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
“陛下,臣有話要說!”班哲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躬身道。
肅宗看向班哲,點了點頭:“班愛卿有何高見,儘管說。”
班哲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肅宗,語氣誠懇:“陛下,臣以為,魚愛卿和李愛卿的提議不妥。李光弼將軍乃大唐名將,忠心耿耿,勇猛善戰,此次平叛之所以會遭遇慘敗,並非因為他指揮失誤,而是因為宦官監軍在軍中掣肘,乾預軍務,導致軍令無法統一。而且,前線的糧草和藥材嚴重短缺,士兵們餓著肚子,用著劣質藥材,根本無法發揮出戰鬥力。”
“臣以為,如今之計,並非撤換李光弼將軍,而是應該罷黜宦官監軍,讓李光弼將軍全權統領兵權,不受任何乾預。同時,朝廷應該儘快籌集糧草和藥材,支援前線,隻有這樣,我軍才能重振士氣,平定叛軍。”
班哲的話音剛落,紫宸殿內頓時安靜下來。百官們紛紛看向班哲,眼神中帶著驚訝和擔憂。魚朝恩和李輔國則臉色大變,眼神凶狠地盯著班哲。
“班哲!你好大的膽子!”魚朝恩立刻上前一步,厲聲嗬斥道,“你竟敢在朝堂之上誣陷宦官,說我們乾預軍務!你可知罪?”
李輔國也附和道:“陛下,班哲這是在故意挑撥陛下與宦官之間的關係,其心可誅!而且,他極力維護李光弼將軍,恐怕與李光弼將軍結黨營私,意圖謀反!”
“結黨營私?意圖謀反?”班哲冷笑一聲,“魚愛卿和李愛卿,你們不要血口噴人!我與李光弼將軍隻是在邊疆有過一麵之緣,並無深交,何來結黨營私之說?我之所以維護李光弼將軍,是因為他是大唐的忠臣,是平定叛軍的希望!而你們,為了掌控兵權,謀取私利,竟然不惜誣陷忠臣,撤換主帥,你們纔是大唐的罪人!”
“你胡說!”魚朝恩氣得渾身發抖,“陛下,班哲目無君上,在朝堂之上大聲喧嘩,還誣陷朝廷重臣,懇請陛下治他的罪!”
肅宗看著爭論不休的班哲、魚朝恩和李輔國,心中十分煩躁。他知道班哲說得有道理,宦官監軍確實在軍中乾預軍務,導致唐軍多次慘敗。可魚朝恩和李輔國是他寵信的宦官,多年來一直陪伴在他身邊,他不忍心責罰他們。而且,他也擔心,若是罷黜了宦官監軍,自己會失去對軍隊的掌控。
“夠了!”肅宗猛地一拍龍椅,厲聲喝道,“朝堂之上,豈容你們如此喧嘩!班哲,你雖然是護國大祭師,但也不能在朝堂之上誣陷大臣,挑撥離間!朕看你是最近太過驕縱,忘了君臣之禮!朕命你立刻回府閉門思過,沒有朕的旨意,不得擅自出門!”
班哲心中一沉,他沒想到肅宗竟然會如此偏袒魚朝恩和李輔國,不僅不採納自己的建議,反而要治自己的罪。他還想再爭辯,卻被馬澤用眼神製止了。馬澤知道,此時若是再爭辯,隻會讓肅宗更加憤怒,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
“臣……遵旨。”班哲躬身行禮,語氣中帶著一絲失望和無奈。
魚朝恩和李輔國看到班哲被責罰,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百官們則紛紛低下頭,不敢再說話。
肅宗看著班哲離去的背影,心中也有一絲愧疚。他知道班哲是為了大唐好,可他實在是沒有辦法。如今的大唐,早已千瘡百孔,他需要依靠魚朝恩和李輔國來維持朝堂的穩定,若是失去了他們的支援,後果不堪設想。
“好了,此事就先這樣。”肅宗疲憊地說,“關於平叛之事,就按照魚愛卿和李愛卿的提議,撤換李光弼將軍,任命程千裡為帥,統領全軍。至於糧草和藥材,朕會命戶部儘快籌集。散朝吧。”
百官們躬身行禮,紛紛退出紫宸殿。魚朝恩和李輔國則留在殿內,繼續向肅宗獻殷勤,訴說著自己的“忠心”。
班哲走出紫宸殿,外麵的雪依舊在下,寒風呼嘯,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他抬頭望向天空,雪花落在他的臉上,冰冷刺骨。他知道,此次朝堂論政的失敗,意味著他在長安的處境會更加艱難。魚朝恩和李輔國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一定會趁機對自己和兄弟們下手。
“師兄,你沒事吧?”阿彪和馬澤追了上來,語氣擔憂地問道。
班哲搖了搖頭,語氣沉重:“我沒事。隻是沒想到,陛下竟然會如此偏袒魚朝恩和李輔國,我們想要扳倒他們,恐怕會更加困難了。”
馬澤歎了口氣:“如今你被陛下罰閉門思過,不能出門,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更要小心。魚朝恩和李輔國肯定會趁機報複我們,我們一定要多加防範。”
班哲點了點頭,他看著阿彪和馬澤,眼神堅定:“你們放心,就算我被閉門思過,也不會放棄。你們繼續收集魚朝恩和李輔國的證據,隻要有了證據,我們就還有機會。而且,我相信,總有一天,陛下會認清他們的真麵目,還我們一個公道。”
阿彪和馬澤點了點頭,他們知道,班哲說得對,現在放棄,就等於前功儘棄。他們一定要堅持下去,為了大唐,為了百姓,也為了自己。
三人並肩走在雪地裡,身後留下一串深深的腳印。雪花依舊在飄落,覆蓋了他們的腳印,卻掩蓋不了他們心中的堅定。他們知道,前路依舊艱難,但隻要三人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度過難關,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