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九叔_殺穿末世證道成仙 第263章 趙玄郎談道士窘境
千鶴道長率先開口說道:“玄郎,你這價格是不是賣的貴了點?我們一般五張祛煞符才一塊大洋,你這五張祛煞符都要25塊大洋了,這價格……”
九叔轉頭看向趙玄郎,遲疑半晌才說道:“玄郎,你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吧,如果你說的有道理,我就全力支援你。”
四目道長,麻麻地,蔗姑,錢真人,吳真人,茅山明,包括秋生,肥寶,任婷婷等人也齊齊看向趙玄郎,想聽聽趙玄郎的想法。
“所謂交易,買賣,在不強買強賣的情況下,無非是互取所需,你們覺得能做到一省督軍的程督軍,他傻嗎?能做主負責交易數百萬大洋的程公子他傻嗎?”
“他們肯定是不傻的,那他們為什麼願意拿出那麼多的物資跟我做交易,甚至把蛟龍這樣的絕世珍寶都拿出來了。
他們坐擁十多萬軍隊,掌控一省軍政大權,他們是被我強買強賣了嗎?顯然不是。
他們之所以願意交易,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次從我這交易的東西值得他們出那個價。”
“這麼說,師傅,師叔,師弟,你們明白了嗎?在那些大人物眼裡,咱們茅山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在你們眼裡不起眼的一張鎮屍符他就值五塊大洋。”
聽到趙玄郎的話,千鶴道長眉頭緊皺,率先開口說道:“玄郎,如果符篆賣這麼貴,那普通老百姓遇到邪祟怎麼辦,到那時,他們根本買不起符篆了啊!”
“千鶴師叔,普通人遇到強大的邪祟,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基本上隻有死路一條,即使他們擁有一張符篆或者一件法器,也很難逃脫。”
“大多數符篆或者法器隻有放在修行者手裡才能發揮應有的力量。
而且以咱們道門低調的性格,一張價值五個大洋的驅邪符你隻賣五個銅板,也不一定會有多少人買。
也不會有多少人相信他有用,即使相信了,也買了,他們也無法將其中的力量發揮出來。”
“這……”千鶴道長無言以對。
“所以,一張符篆與其賣不出去,或者被彆人當做廢紙,還不如賣五個大洋。”趙玄郎一臉微笑,語氣平和地對著千鶴道長說道:
“願意花五個大洋買一張符篆的人肯定是識貨的,也知道該如何使用這符篆。千鶴師叔覺得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略微沉思片刻,千鶴道長點了點頭,認可了趙玄郎的話:“玄郎,你說的有道理。可……”
趙玄郎看了千鶴道長,九叔,四目道長,錢真人,吳真人,麻麻地,茅山明等老一輩的師叔,站起身,朗聲開口說道:
“師傅,各位師叔師伯,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你們,包括大部分茅山的同門以及其他道門同道,似乎都混的不怎麼樣。
你們降妖除魔,抓鬼除僵,驅邪除煞,每一次都是拿命在拚。
要麼死在邪祟手裡,一切皆休。
要麼斬殺邪祟,然後呢?
然後你們低調行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聽上去是一副高人形象,可你太低調了,誰能聽見看見,誰知道你的功績,誰知道你的本事。
普通百姓沒有親眼見過你的手段,甚至都沒聽過你的名聲與事跡,憑什麼認可你,信任你。
我並不是說咱們要把功名放在第一位,而是你要先把名聲打出去,才能讓普通百姓知道你,信任你。
要讓他們知道在遇到邪祟的第一時間來找你救命,而不是去找那些江湖騙子,耽誤了時間,反而被邪祟害死。
這段時間我看過師傅和幾位師叔的藏書,書裡麵有很多前輩的遊記,再加上我這段時間對咱們道門同道的瞭解,我來說說各位師叔師伯,以及大部分道門道長的現狀。
他們要麼比較窮困,因為畫符煉製法器需要錢,修行資源需要錢,療傷藥需要錢,吃喝拉撒要錢,衣食住行要錢。
而你們斬妖除魔賺來的錢即使不虧本,也是入不敷出,似乎從來都沒有富裕過。
不少同道是因為沒有強力的符篆與法器,打不過邪祟,死在了斬妖除魔的道路上。
更多的同道是因為修為低微,淒慘地死在邪祟手裡。
如果,你們賺到的錢多一些,你們就可以多買一些修行資源,可以多買一些符篆和法器的材料,多畫幾張符,多煉製幾件法器。
實力變得更強,符篆多了,多幾件更強大的法器,你們是不是能活的更久,是不是能斬殺更多邪祟嗎?
如果,你們賺到的錢更多一些,是不是可以多收幾個徒弟,培養更多修為更高的弟子。
畫更多的符篆,煉製更多的法器,殺更多的邪祟,繼續收更多的徒孫……
如此,良性迴圈,豈不是更好嗎?”
聽到趙玄郎的話,九叔,四目道長,千鶴道長等人聞言全都愣在原地,彼此相互對視一眼,久久無言。
看到他們不說話,趙玄郎繼續開口說道:“師傅你們那一輩的師叔師伯們是不是成才幾率很高?心性也很好,修行起來也很刻苦。
而你們收的弟子,也就是我們這一輩,是不是大多數都不成器。
要麼調皮搗蛋,要麼偷奸耍滑,要麼眼高手低,要麼心胸狹窄,要麼膽小怕事,甚至還有怕鬼怕僵屍的。
而且,這不是個彆現象,而是很普遍的現象,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趙玄郎這一段話說完,九叔等長輩再次陷入沉思,一時無言。
而秋生,阿星,阿發等十幾個小輩,包括已經突破到煉氣化神境界的肥寶,小海,等人也是一樣,全都羞愧地低下了頭。
因為他們就是趙玄郎嘴裡的不成器的弟子,而他們能有現在的修為也都是抱上了趙玄郎的大腿,是趙玄郎拿資源硬砸上來的。
最終,九叔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玄郎,你說的問題確實存在,可我們也很無奈,認真教了,他們不好好學;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他們過會就忘,你說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