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拜師修煉下山 > 第66章 鐵嶺博物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拜師修煉下山 第66章 鐵嶺博物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老朋友,時隔數年,竟又不約而同地將腳步停留在了遼寧省鐵嶺市的清河生態濕地公園。或許是冥冥中的約定,或許是對這片北國濕地獨特魅力的共同嚮往,當兩人在公園入口處不期而遇時,眼中都閃爍著驚喜與重逢的暖意。

秋意漸濃的時節,陽光透過稀疏的枝葉,在鋪著落葉的小徑上灑下斑駁的光影。他們並肩漫步,腳下是鬆軟的泥土與乾枯的草葉,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響,彷彿是大地在低聲訴說著季節的故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木清香,夾雜著一絲濕潤的水汽,深吸一口,沁人心脾,洗去了旅途的疲憊與都市的喧囂。

清河如一條碧綠的綢帶,蜿蜒穿梭在濕地公園的腹地。此時的河水清澈見底,映照著岸邊五彩斑斕的樹木——金黃的楊樹、火紅的楓樹、依然蒼翠的鬆柏,像是畫家精心調配的色彩,濃墨重彩地塗抹在這廣袤的濕地上。偶有幾隻叫不上名字的水鳥,或在水麵上悠閒地遊弋,劃出一圈圈漣漪;或展翅低飛,掠過水麵,留下一道優美的弧線,為這寧靜的畫卷增添了幾分靈動的生氣。

他們沿著河畔新修的木棧道緩緩前行,棧道兩旁是叢生的蘆葦,蘆花已經泛白,在秋風中輕輕搖曳,如同一支支溫柔的畫筆,描繪著秋日的詩意。遠處的灘塗上,一片片綠色的苔蘚和不知名的水草生機勃勃,展現著濕地頑強的生命力。陳曉陽不時停下腳步,舉起手中的相機,捕捉著這自然的美景和顧傾城被美景吸引時的專注神情。顧傾城則時而俯身觀察水中嬉戲的小魚,時而抬頭遠眺天邊變幻的雲彩,臉上洋溢著輕鬆愜意的笑容。

他們聊著近況,也回憶著往昔。曾經的青澀歲月,那些共同經曆的歡笑與淚水,彷彿就在昨天。而此刻,置身於這片寧靜而美麗的生態濕地,所有的話語都顯得那麼輕鬆自然。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秋風溫柔地拂過臉頰,身邊是老友,眼前是美景,時光彷彿在這一刻靜止,隻剩下純粹的美好與安寧。

清河生態濕地公園的擴建,讓這片濕地更加煥發出迷人的光彩。新增的觀景平台讓遊客能更好地欣賞濕地全貌,精心設計的科普解說牌則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瞭解到濕地生態係統的重要性。顧傾城和陳曉陽登上一處視野開闊的觀景台,極目遠眺,隻見水草豐美,水天一色,候鳥翔集,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

他們在公園深處的一處休息亭坐了下來,看著夕陽的餘暉給整個濕地公園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輕紗。顧傾城輕輕感歎道:“真好,沒想到時隔這麼多年,這裡變得越來越美了。能和你再次一起來到這裡,感覺就像一場美夢。”

陳曉陽笑著點頭,眼中滿是讚同:“是啊,這裡的生態保護做得真好。希望我們下次再來,還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甚至更好。”

友誼如同這濕地的生態一般,需要用心嗬護,才能曆久彌新。而這清河生態濕地公園,無疑成了他們友誼中又一個美好而珍貴的注腳。夕陽下,兩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長,伴隨著遠處隱約的鳥鳴,構成了一幅溫馨而雋永的畫麵。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似乎總與山水有緣的旅伴,今日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們的目的地,正是位於遼寧省鐵嶺市境內,那座久負盛名的太平寨青雲山景區。

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駛入,窗外的景緻也隨之漸變。起初還是些許人工雕琢的痕跡,漸漸地,濃綠開始主宰視野,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草木清香,夾雜著泥土特有的芬芳,深吸一口,彷彿五臟六腑都被這純淨的氣息滌蕩了一遍。喧囂與浮躁被遠遠拋在身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久違的寧靜與期待。

當他們終於站在青雲山景區的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巍峨的山門。山門古樸典雅,由大塊的青石砌成,上書“青雲山”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筆鋒間透著一股仙風道骨之氣,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山的悠久曆史與神秘傳說。顧傾城微微仰頭,陽光透過山門上方的飛簷,在她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她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輕聲道:“曉陽,你看這山,果然有股直衝雲霄的氣勢。”

陳曉陽則顯得更為沉靜,他背著兩人簡單的行囊,目光掃過周圍層巒疊嶂的山峰,那些山峰或險峻挺拔,或圓潤秀美,皆被鬱鬱蔥蔥的植被覆蓋,一片生機勃勃。山間雲霧繚繞,更添了幾分縹緲的仙境之感。“是啊,”他應道,“鐵嶺的山,既有東北漢子的雄渾,又不失江南山水的靈秀,這青雲山,看來便是個中翹楚了。”

他們隨著三三兩兩的遊客,沿著鋪設好的石板路拾級而上。山路兩旁,古木參天,遮天蔽日。粗壯的鬆柏虯枝盤旋,彷彿一個個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守護著這片淨土。偶爾有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跳躍鳴叫,清脆的歌聲在山穀間回蕩,更顯清幽。腳下的石板路被歲月和行人的腳步磨得光滑,卻也因此多了一份溫潤的質感。

顧傾城興致勃勃,不時停下腳步,或是撫摸一下路邊奇特的岩石,或是俯身細嗅一朵不起眼的野花,或是舉起手機,捕捉著林間透過葉隙灑落的光束,或是遠處山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倩影。“曉陽,你快來看,這棵樹的根都盤在石頭外麵了,生命力真頑強!”她像個孩子般興奮地招呼著。

陳曉陽總是帶著溫和的笑意,耐心地等她,偶爾也會被她的情緒所感染,指著遠方某個景點,為她講解著從導遊圖上看到的介紹:“前麵應該就是傳說中的‘一線天’了,據說窄處僅容一人側身通過,仰望天空,隻能看到一線光亮。”

越往上走,山路越發陡峭,空氣也更加清新涼爽。他們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但攀登帶來的酣暢淋漓感卻讓他們精神愈發抖擻。山風拂麵,帶著山林特有的清涼,吹散了些許疲憊。遠處,隱約傳來瀑布水流撞擊岩石的轟鳴聲,如雷貫耳,引得他們加快了腳步,想要一探究竟。

太平寨青雲山,這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正以它獨有的魅力,迎接著顧傾城與陳曉陽的到來。他們知道,在這座山中,有著更多的驚喜與美景,等待著他們去發現,去感受。他們的身影,也漸漸融入了這青山綠水之間,成為了這幅畫卷中流動的風景線。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好友,時隔數載,懷著一份對曆史的崇敬與對故地的眷戀,又一次踏上了遼寧省鐵嶺市的土地,他們的目的地,正是那座承載著厚重文化底蘊的銀岡書院。

秋日的陽光,帶著幾分慵懶與和煦,灑在銀岡書院古樸的門楣之上。“銀岡書院”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曆經歲月的洗禮,更顯莊重典雅。兩人拾級而上,腳步不由自主地放輕,彷彿生怕驚擾了這裡沉澱百年的書香氣息。

推開那扇虛掩的木門,發出“吱呀”一聲輕響,像是時光老人的一聲歎息,又似是書院在歡迎舊友的重逢。院內草木蔥蘢,幾株上了年歲的鬆柏依舊挺拔,虯曲的枝乾伸向天空,見證了無數來來往往的身影和朝代的更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與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

顧傾城深吸一口氣,眼中滿是感慨:“曉陽,你還記得嗎?上次我們來,還是青澀的學生模樣,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與懵懂。如今再來,心境已是截然不同。”她的目光掃過那些熟悉的亭台樓閣、迴廊小徑,每一處似乎都還殘留著當年的記憶碎片。

陳曉陽點頭附和,目光落在不遠處那座古樸的講堂上。講堂內,依稀還能看到當年學子們端坐苦讀的身影,耳畔彷彿回蕩起朗朗的讀書聲,以及先生們循循善誘的教誨。“是啊,”他輕聲道,“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它不像現代建築那般張揚,卻以其獨有的厚重,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靜下來,去思考,去感悟。”

他們沿著石子鋪就的小徑緩緩前行,細細觀賞著牆上懸掛的名人字畫、曆代碑刻。那些泛黃的書卷,陳舊的桌椅,無聲地訴說著書院曾經的輝煌與榮光。顧炎武、呂留良等大儒曾在此講學論道,培養了無數棟梁之才。這片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也見證了鐵嶺文風的鼎盛。

走到一處假山旁,顧傾城停下腳步,指著山下一汪清澈的池水:“你看這‘泮池’,依舊水波粼粼。當年我們還在這裡拍照留念呢。”陽光下,池水倒映著藍天白雲,也倒映著兩人如今略顯成熟的麵容。

陳曉陽微微一笑,心中亦是百感交集。銀岡書院,對於他們而言,不僅僅是一處曆史遺跡,更是一段青春記憶的錨點,是一個能讓心靈得到慰藉與滋養的所在。每一次來,都能感受到新的東西,彷彿與古人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他們在書院裡流連許久,從上午直到午後,陽光漸漸西斜,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臨彆時,兩人再次回望這座古樸的書院,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無聲地啟迪著每一位前來拜訪的後人。

“下次,我們一定還要再來。”顧傾城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捨,更帶著一份篤定。陳曉陽重重地點了點頭。銀岡書院,這座鐵嶺大地上的文化燈塔,將永遠在他們心中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吸引著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前來,感受那份曆久彌新的書香古韻與曆史傳承。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老搭檔,時隔數年,又一次踏上了遼寧省鐵嶺市的土地。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明確——鐵嶺博物館。

當計程車緩緩駛近,那座融合了地方特色與現代感的建築便映入眼簾。鐵嶺博物館並不算那種一眼望去就氣勢恢宏的龐然大物,但它沉穩的色調和獨特的造型,卻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沉澱,彷彿一位靜默的老者,正無聲地訴說著這片黑土地上的千年往事。

兩人下了車,並肩站在博物館前,陽光正好,灑在他們略帶期待的臉上。顧傾城深吸了一口氣,空氣中似乎都帶著一絲古老塵埃的味道,混合著北方特有的爽朗氣息。“曉陽,還記得我們上次一起來東北考察的情景嗎?一轉眼,都這麼多年了。”她側過頭,對身邊的陳曉陽笑道,眼中閃爍著回憶的光芒。

陳曉陽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目光也投向博物館的大門,帶著幾分感慨:“是啊,時間過得真快。不過,每次來這種地方,都感覺像是開啟了一本厚重的史書,總能有新的發現和觸動。鐵嶺這地方,曆史悠久,文化底蘊也深厚,想必這座博物館裡,一定藏著不少寶貝和故事。”

他們相視一笑,邁步走向入口。經過安檢,踏入館內,一股涼爽而靜謐的氣息撲麵而來,瞬間隔絕了外界的喧囂。大廳寬敞明亮,中央或許矗立著一座標誌性的雕塑或是一幅巨大的鐵嶺曆史地圖,無聲地引導著參觀者開啟一段時光之旅。

“我們先從哪個展廳開始?”陳曉陽看著導覽圖,問道。

顧傾城目光掃過四周,輕聲說:“我記得資料上說,這裡的遼金時期文物很有特色,要不我們就從古代史部分開始,順著時間的脈絡走吧?”

“好主意。”

於是,兩人便如同兩位求知若渴的學生,放慢腳步,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前駐足。從新石器時代的古樸玉器、陶器,到商周的青銅禮器,再到遼金時期的鐵器、陶瓷,每一件展品都彷彿擁有生命。顧傾城時而俯身,仔細觀察著一件陶罐上的紋飾,若有所思;陳曉陽則會拿出手機,在征得同意後,拍下一些特彆感興趣的細節,同時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什麼。

他們低聲交流著各自的見解,時而為一件文物的精美工藝而讚歎,時而為一段塵封的曆史而唏噓。在關於鐵嶺古代城市發展的展區,那些複原的場景、詳實的圖文介紹,更是讓他們對這片土地曾經的繁華與變遷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淌,顧傾城和陳曉陽沉浸在曆史的長河裡,感受著鐵嶺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參觀,更像是一場與古人的對話,一次對過往歲月的深情回望。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時間裡,還有更多的驚喜和知識等待著他們去發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