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修煉下山 第77章 遼西走廊
秋日的海風帶著一絲清爽的涼意,輕輕拂過渤海灣。顧傾城與陳曉陽並肩站在葫蘆島市的碼頭,望著遠處煙波浩渺中那一抹若隱若現的綠意——那便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覺華島。時隔數年,故地重遊,兩人眼中都漾著幾分期待與感慨。
渡輪緩緩駛離碼頭,犁開湛藍的海麵,留下一道白色的航跡。顧傾城憑欄遠眺,海天一色,幾隻海鷗時而低翔,時而高飛,發出嘹亮的鳴叫。她深吸一口氣,帶著鹹濕氣息的海風灌入肺腑,讓人心曠神怡。“記得上次來,還是盛夏,島上熱鬨得很。”她側過頭,對身邊的陳曉陽笑道,陽光灑在她的發梢,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
陳曉陽點點頭,目光也投向那越來越清晰的島嶼輪廓,島上的菩提古樹、紅牆黛瓦的寺廟隱約可見。“是啊,轉眼都這麼多年了。這次咱們挑了個初秋,人少些,正好可以安安靜靜地再感受一下島的韻味。”他記得上一次,他們隨著熙攘的人流,匆匆打卡了幾個主要景點,雖也儘興,卻總覺得少了一份從容品味的閒情。
船行約摸一個小時,覺華島的身影便完整地展現在眼前。碼頭依舊是記憶中的模樣,隻是似乎更整潔了些。踏上鬆軟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木清香與海腥味混合的獨特味道。他們沒有急著去景點,而是沿著碼頭附近的環島路慢慢走著。路兩旁是高大的槐樹,葉子已有些泛黃,偶有幾片隨風飄落,平添了幾分詩意。
“還記得嗎?上次我們就是在這家小飯館吃的海鮮餃子,味道特彆鮮。”顧傾城指著路邊一家不起眼的漁家菜館,眼中閃爍著回憶的光芒。
陳曉陽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笑了:“當然記得,你還差點被海風吹跑了帽子。”
兩人相視一笑,那些共同經曆的細碎往事,如同散落的珍珠,此刻被故地的氣息串聯起來,熠熠生輝。
他們決定先去拜訪島上的名刹——大龍宮寺。穿過幾條安靜的小巷,古樸的寺廟山門便出現在眼前。門口的石階被歲月磨得光滑,兩旁的鬆柏蒼勁挺拔。走進寺內,香火繚繞,梵音陣陣,瞬間讓人的心沉靜下來。他們虔誠地拜過佛像,在大雄寶殿前的菩提樹下駐足。據說這棵樹已有千年曆史,枝繁葉茂,濃蔭蔽日。顧傾城輕輕撫摸著粗糙的樹乾,彷彿能感受到歲月的流轉與沉澱。
午後,他們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沿著海岸線騎行。海風拂麵,濤聲陣陣。沿途的沙灘上,偶爾能看到三三兩兩趕海的遊人,或是悠閒垂釣的老者。他們在一處僻靜的海灣停下,脫下鞋子,赤腳踩在溫熱的沙灘上。海水一次次漫過腳踝,帶來冰涼的觸感和細膩的沙粒。遠處,漁船點點,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緩緩移動。
“曉陽,你看那邊的日落,好美。”顧傾城指向西方,天空被染成了絢爛的橘紅色,雲彩也披上了五彩的霞衣,將海麵映照得一片金紅。
陳曉陽從身後輕輕擁住她,下巴抵在她的發頂,“嗯,和你一樣美。”
顧傾城依偎在他懷裡,臉上漾起幸福的笑容。
夜幕降臨,島上漸漸安靜下來。他們找了一家靠近海邊的民宿住下。晚飯後,兩人坐在民宿的露台上,聽著海浪拍岸的聲音,仰望滿天繁星。沒有城市的喧囂,隻有寧靜與祥和。
“傾城,能再和你一起來覺華島,真好。”陳曉陽握住她的手,眼中滿是溫柔。
顧傾城回握住他,心中充滿了暖意:“是啊,這裡好像有魔力一樣,總能讓人心靜下來,感受到最簡單的快樂。”
覺華島的夜,靜謐而美好。顧傾城和陳曉陽的再次到來,不僅是重溫舊夢,更是在這片海與島的見證下,續寫著屬於他們的故事。這一次,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細細品味這座海島的每一分寧靜,每一分韻味,將這份美好深深鐫刻在記憶之中。
秋日的暖陽灑滿遼西大地,空氣中帶著一絲海的鹹腥與山林的清新。顧傾城與陳曉陽,這對似乎總與古老傳說和靜謐之地有著不解之緣的夥伴,再次踏上了遼寧省葫蘆島市的土地。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明確——那座隱於蒼鬆翠柏之間,曆經歲月洗禮的藥王禪寺。或許是為了尋訪一段湮沒的往事,或許是為了在晨鐘暮鼓中尋求片刻的寧靜與啟示,又或許,僅僅是對這座以“藥王”為名的古刹所蘊含的中醫藥文化與禪意深深吸引,他們懷著一份期待與虔誠,一同走向了那片心靈的棲息地。
顧傾城與陳曉陽二人,再次踏上了前往遼寧省葫蘆島市祈聖寺老母洞的旅程。或許是冥冥中的召喚,或許是對這片靈秀之地的深深眷戀,當他們的腳步再次印在通往祈聖寺的蜿蜒山路上時,心中都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熟悉與期待。
葫蘆島的山,不似名山大川那般巍峨險峻,卻自有其沉穩厚重的氣度。秋日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枝葉,在青石板路上灑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木清香與若有若無的香火氣息。顧傾城身著素色棉麻長裙,微風拂過,裙擺輕輕搖曳,她微微眯起眼,望著前方掩映在蒼鬆翠柏之間的寺廟飛簷,眼中帶著一絲探尋與寧靜。身旁的陳曉陽則顯得更為沉靜,他背著一個簡單的行囊,目光平和,似乎在感受著這片山水間的禪意。
祈聖寺依山而建,紅牆黛瓦在綠樹叢中若隱若現。穿過古樸的山門,寺內香煙嫋嫋,梵音隱約可聞,浮躁的心緒彷彿瞬間被撫平。他們沿著石階緩步而上,兩旁的古柏虯勁挺拔,曆經歲月滄桑,更顯風骨。偶有身著僧衣的僧人低頭走過,步履從容,神色安詳。
老母洞,便深藏在祈聖寺後山的絕壁之上,是這座古寺最負盛名的所在。通往老母洞的路更為陡峭,石階狹窄而濕滑,需手腳並用,攀援而上。顧傾城雖略感吃力,但眼神中的執著卻絲毫不減。陳曉陽細心地在前引路,不時提醒她注意腳下。越往上,山風越涼,夾雜著洞壁滲出的濕潤氣息。
終於,在一片開闊的平台上,老母洞的洞口赫然出現在眼前。洞口不算寬大,由天然岩石形成,上方刻著“老母洞”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不知曆經了多少風雨侵蝕,更顯古樸莊嚴。洞內幽暗深邃,隱約可見供奉的神像,常年的香火使得洞內彌漫著濃鬱而純正的檀香。
他們在洞口稍作停留,平複了一下攀爬的喘息。顧傾城望著洞內,輕聲道:“每次來這裡,都感覺心境會特彆不一樣。彷彿能聽到曆史的回響,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寧靜。”
陳曉陽點點頭,介麵道:“是啊,這老母洞據說有千年曆史了,多少善男信女曾在這裡祈福許願,它承載了太多人的期盼與故事。這山,這洞,這寺,彷彿都有了靈性。”
他們並肩站在洞口,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和山腳下依稀可見的葫蘆島市景,一時無語。山風獵獵,吹動著他們的發絲,也吹散了心中的煩憂。這不僅僅是一次故地重遊,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回歸與洗禮。在老母洞前,在祈聖寺的禪意氛圍中,顧傾城和陳曉陽都感受到了一種超越世俗的平和與力量,彷彿每一次呼吸,都充滿了大自然的饋贈與古老智慧的啟迪。他們知道,這次重訪,又將在彼此的記憶中留下一段深刻而寧靜的印記。
夏日的風帶著渤海灣特有的鹹濕氣息,卻絲毫吹不散顧傾城和陳曉陽心中的雀躍。時隔一年,他們這對“玩心不改”的好友,又一次並肩站在了遼寧省葫蘆島市歡樂龍灣溫泉水樂園那熟悉又嶄新的入口處。
去年的歡聲笑語彷彿還在耳畔回響,今年樂園又添了不少新花樣,光看那重新設計過的巨大招牌,就比去年更加酷炫奪目,彷彿在熱情地召喚著他們。顧傾城穿著新買的亮黃色泳衣,外麵隨意罩了件輕薄的防曬開衫,長發利落地紮成一個高馬尾,青春洋溢。她興奮地拉著陳曉陽的胳膊,指著遠處那座據說是新增的、足有十幾層樓高的“急速墜落”彩虹滑道,眼睛裡閃爍著挑戰的光芒:“曉陽曉陽,你看那個!今年一定要去試試,去年那個‘時空穿梭’我還沒玩夠呢!”
陳曉陽無奈又寵溺地笑了笑,他今天選了一套深藍色的速乾泳褲,戴著一副運動墨鏡,顯得格外清爽利落。他拍了拍顧傾城的手背,語氣帶著一絲調侃:“大小姐,能不能先從溫和點的開始?我可不想剛進來就被你拖著去‘跳樓’。”
嘴上這麼說,他的目光卻也被樂園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尖叫聲所吸引,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陽光透過巨大的遮陽棚,在五彩斑斕的滑梯和波光粼粼的水池上灑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消毒水和水汽混合的清新味道,還有遠處小吃攤飄來的烤腸和爆米花的香氣。孩子們在淺水區的“夢幻城堡”裡追逐嬉戲,水花四濺,銀鈴般的笑聲不絕於耳。大人們則或在造浪池裡隨著強勁的音樂起伏尖叫,或在蜿蜒曲折的漂流河裡悠閒地隨波逐流,享受著難得的愜意。
“好好好,聽你的,先去‘懶人河’漂一圈熱身怎麼樣?”顧傾城也不是真的蠻不講理,她指了指不遠處那條環繞著整個園區、綠意盎然的人工河流,那裡三三兩兩的遊人正躺在各式各樣的浮圈上,優哉遊哉。
“這個提議我喜歡。”陳曉陽欣然同意,伸手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雙人浮圈,“走吧,我的‘領航員’小姐,讓我們開啟今天的歡樂龍灣探險之旅!”
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地抬著浮圈,彙入了這片充滿陽光、水花和歡聲笑語的海洋。他們知道,接下來的一整天,這裡將充滿無儘的尖叫、清涼的水花和屬於他們的又一段美好回憶。葫蘆島的夏天,因為歡樂龍灣,因為彼此的陪伴,變得格外值得期待。
顧傾城和陳曉陽兩人興致勃勃地再次來到了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民俗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坐落在興城古城的一角,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收藏了大量反映當地民俗文化的珍貴文物和展品。
他們一走進博物館,就被那濃鬱的曆史氛圍所包圍。古老的建築、精美的木雕、傳統的農具以及各種手工藝品,無一不讓人感受到興城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顧傾城對民俗文化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她仔細地端詳著每一件展品,彷彿能透過它們看到過去的生活場景。陳曉陽則在一旁靜靜地欣賞著,不時與顧傾城交流著自己的看法。
在博物館的一個角落裡,他們發現了一組展示興城傳統婚禮習俗的展品。從花轎到喜服,再到各種婚禮用品,都讓人感受到了那份喜慶和莊重。顧傾城不禁想象起自己穿上喜服、坐上花轎的樣子,臉上露出了一絲羞澀的笑容。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當他們走出博物館時,夕陽已經西下。這次參觀讓顧傾城和陳曉陽對興城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了。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似乎總與曆史古城有著不解之緣的夥伴,再次踏上了尋訪之路。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那座靜靜矗立在遼西走廊東端的前所古城。
當車輪碾過最後一段通往古城的柏油路,眼前的景象漸漸從現代的喧囂切換成一種沉澱了數百年的寧靜。城門樓在午後的陽光下略顯斑駁,卻依舊透著一股凜然的氣勢。顧傾城微微眯起眼,彷彿能透過那厚重的城牆,看到當年戍邊將士們堅毅的麵龐和旌旗獵獵的景象。陳曉陽則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期待,手中的相機鏡頭已經悄悄對準了那飽經風霜的城磚,想要捕捉下時光在其上留下的每一道印記。
“終於到了,”顧傾城深吸一口氣,空氣中似乎都帶著一絲曆史的塵埃味,“比我想象的還要古樸一些。”
陳曉陽點點頭,興奮地說:“是啊,你看這城牆的規製,典型的明代軍事防禦風格,雖然曆經風雨,雄風猶在!我們快進去看看吧,聽說裡麵還保留著不少老民居呢。”
兩人並肩走向那座略顯滄桑的城門。門洞深邃,光線從另一端透進來,形成一道天然的光與影的界限。當他們穿過門洞,彷彿瞬間穿越了時空隧道,將外界的繁華與浮躁隔絕開來。城內的街道不寬,青石板鋪就的路麵被歲月磨得光滑,兩旁是鱗次櫛比的老房子,多為青磚灰瓦,木門木窗,有些屋簷下還掛著紅燈籠,平添了幾分生活氣息。
顧傾城的目光被街邊一處斑駁的石碑吸引,她走上前去,拂去上麵的些許塵土,仔細辨認著模糊的字跡。陳曉陽則像個好奇的孩子,一會兒看看這家門口懸掛的老式農具,一會兒又被那家窗台上擺放的盆栽所吸引,手中的相機快門聲此起彼伏。
古城不大,但每一步似乎都能踩到一段曆史的回響。他們走過當年的縣衙舊址,想象著昔日升堂斷案的情景;他們路過一座儲存尚好的寺廟,聽著裡麵隱約傳來的鐘聲,心靈也隨之沉靜下來;他們穿梭在曲折的小巷裡,感受著那份獨有的市井煙火氣,偶爾與閒適的居民點頭微笑,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飯菜香和老木頭的味道。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古城的每一個角落,給古老的城牆和民居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顧傾城和陳曉陽登上古城牆,憑欄遠眺。遠處是現代化的城鎮輪廓,近處則是這片沉靜的古城區,新舊交織,相映成趣。
“每次來這種地方,都感覺心靈被洗滌了一次,”顧傾城輕聲感慨,“曆史的厚重感總能讓人暫時忘卻當下的煩惱。”
陳曉陽放下相機,望著遠方,深有同感地說:“是啊,前所古城沒有那些熱門古鎮的喧囂和商業化,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過往。能和你一起,再次探尋這樣的地方,真好。”
晚風吹拂著他們的發梢,也吹動著城牆上的野草。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這次前所古城之行,又將成為他們記憶中一段珍貴而獨特的篇章。這座古城的故事,還在繼續,而他們的尋訪之路,也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