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拜師修煉下山 > 第81章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拜師修煉下山 第81章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顧傾城和陳曉陽這對老友,時隔數載,今日又相約來到了位於北京市密雲區的金山嶺長城。

秋日的清晨,薄霧尚未完全散去,帶著些許涼意的空氣沁人心脾。當他們站在巍峨的長城腳下,抬頭仰望那蜿蜒起伏、如同巨龍般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城牆時,心中依然湧起了初見時的震撼與敬畏。曆經數百年風霜雨雪的洗禮,金山嶺長城的每一塊城磚都彷彿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那斑駁的痕跡是曆史的印記,也是歲月的勳章。

他們沿著略顯陡峭的馬道緩緩向上攀登。顧傾城輕輕撫摸著城牆粗糙的表麵,指尖傳來的冰涼觸感讓她彷彿觸控到了時光的脈搏。陳曉陽則舉著相機,不時停下腳步,捕捉著晨光中長城的雄姿、垛口的剪影以及遠處層巒疊嶂的美景。他一邊拍,一邊感歎:“傾城,你看這金山嶺,果然名不虛傳!比我記憶中還要壯觀,尤其是這清晨的光線,簡直是攝影的天堂。”

顧傾城笑著回應:“是啊,每一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春天的山花爛漫,夏天的鬱鬱蔥蔥,秋天的層林儘染,冬天的銀裝素裹,金山嶺總能給我們驚喜。不過,我還是最愛這秋日的長城,天高氣爽,色彩斑斕,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自然的靈動。”

他們穿過一個個敵樓,敵樓內部的券洞、瞭望口、射擊孔依然儲存完好,讓人不禁想象當年戍邊將士們在此生活、戰鬥的場景。站在最高處的望京樓,極目遠眺,群山儘收眼底,長城在群山中時隱時現,宛如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氣勢磅礴。山風吹拂著他們的頭發,也吹散了心中的些許浮躁。

兩人找了一處平坦的城垛坐下,分享著帶來的簡單食物和水。沒有了城市的喧囂,隻有風聲、鳥鳴和偶爾遠處傳來的幾聲犬吠。他們聊著近況,也回憶著上次一同來此時的趣事,彷彿有說不完的話。陽光漸漸升高,金色的光芒灑滿了長城,將一切都鍍上了一層溫暖的色調。

顧傾城望著遠方,輕聲說道:“曉陽,真好,我們還能這樣一起再來金山嶺。這長城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友,無論我們走多遠,離開多久,它都在這裡等我們回來,見證著我們的友誼,也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陳曉陽深有同感地點點頭:“沒錯。希望以後,我們還能一次次地來到這裡,看它四季的美景,感受它永恒的魅力。”

這次故地重遊,不僅讓他們再次領略了金山嶺長城的壯麗風光,更在寧靜與曆史的氛圍中,加深了彼此的情誼,也讓他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金山嶺長城,這座凝聚了古人智慧與汗水的偉大建築,又一次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記。

暮色四合,夕陽的金輝為司馬台長城的輪廓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站在古北水鎮的入口處,看著眼前熟悉的景緻,眼中都漾起了幾分重逢的喜悅與期待。

“還記得嗎?上次我們來,還是三年前的秋天,葉子紅得像火一樣。”顧傾城微微側頭,聲音裡帶著一絲懷念。她穿著一件米白色的風衣,被傍晚微涼的風輕輕拂起衣角,更顯身姿窈窕。

陳曉陽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嘴角噙著一抹溫柔的笑意:“怎麼會忘。你為了拍一張長城日落,差點崴了腳,最後還是我揹你下來的。”他說著,目光落在不遠處靜靜流淌的河水,水麵倒映著岸邊亮起的燈籠,如夢似幻。

他們隨著三三兩兩的遊人,緩步走進了這座依水而建的小鎮。腳下的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踩上去發出輕微的“嗒嗒”聲。兩側的古建築錯落有致,灰瓦白牆,紅燈高懸,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和烤紅薯的甜香,交織成一種獨特的古北水鎮氣息。

“聞起來就覺得溫暖。”顧傾城深吸一口氣,臉上露出滿足的表情,“我記得前麵有一家賣豆腐角的小店,味道特彆正宗,我們去嘗嘗?”

“好啊,”陳曉陽欣然應允,自然地接過顧傾城肩上的揹包,“順便看看今晚住哪家客棧。上次那家‘枕水人家’就不錯,推開窗就是小橋流水。”

他們沿著蜿蜒的河道漫步,河水清澈見底,偶爾有烏篷船搖曳而過,船伕的櫓聲欸乃,驚起幾隻棲息在岸邊的水鳥。岸邊的柳樹垂下萬千絲絛,在晚風中輕輕搖擺。遠處的司馬台長城在夜色中若隱若現,像一條沉睡的巨龍,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土地。

顧傾城拿出手機,拍下眼前的美景,也拍下了陳曉陽專注看著風景的側臉。“曉陽,你看那邊,”她指著前方一片亮起彩燈的區域,“好像有非遺表演,我們去湊個熱鬨?”

“走吧。”陳曉陽牽起她的手,十指緊扣。掌心的溫度傳遞過來,讓顧傾城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古北水鎮的夜晚,比白日更多了一份迷離與風情。燈籠的光芒將整個小鎮映照得如同白晝,又帶著一種古典的朦朧美。顧傾城和陳曉陽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品嘗著特色小吃,欣賞著精彩的表演,偶爾停下來,在某個安靜的角落,靜靜地看著對方,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閒暇與愜意。

他們知道,每一次來到這裡,都不僅僅是為了欣賞風景,更是為了在這片古樸而寧靜的土地上,重溫彼此的陪伴,感受時光的美好。古北水鎮,就像一個溫柔的舊友,見證著他們的故事,也期待著他們未來更多的重逢。

秋日的午後,陽光透過疏朗的枝葉,在青石板路上灑下斑駁的光影。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走在前往恭王府的路上,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昨夜秋雨的微涼與清新。時隔數年,故地重遊,兩人臉上都帶著幾分期待與淡淡的感慨。

“記得上次來,還是剛上大學那會兒,跟一大幫同學擠擠攘攘的,好多地方都沒細看。”陳曉陽望著前方那座熟悉的朱漆大門,門楣上懸掛的“恭王府”匾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不禁感歎道。

顧傾城微微頷首,烏發被風輕輕拂起,露出光潔的額頭。“是啊,那時候隻覺得園子大,房子漂亮,對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還有那些精雕細琢的細節,都沒太在意。”她的目光落在門前那對威武的石獅子上,它們曆經百年風雨,依舊守護著這座深宅大院,見證著世事變遷。

隨著人流走進恭王府,一股厚重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氣勢恢宏的府邸部分,中路的大殿莊嚴肅穆,廊柱上的彩繪雖有些許褪色,卻依然能看出當年的奢華與精緻。顧傾城放慢腳步,仔細端詳著那些梁枋上的旋子彩畫,筆觸細膩,色彩搭配和諧,無不彰顯著清代王府建築的獨特魅力。

“你看這‘錫晉齋’,”陳曉陽指著一座造型彆致的建築,“我之前查過資料,這裡麵的‘仙樓’是和珅時期仿照寧壽宮樂壽堂建造的,用了好多珍貴的金絲楠木,難怪當年會被列為他的罪狀之一。”

顧傾城走近細看,果然,屋內的隔斷、梁柱均為楠木所製,紋理優美,木質堅硬,曆經歲月而不朽。陽光從窗欞照進來,在地麵上投下古樸的圖案,空氣中彷彿都彌漫著淡淡的木香。她想象著當年這裡的主人,或許也曾在這樣的午後,於仙樓上品茗讀書,或是與賓客談笑風生。

穿過重重院落,兩人來到了後花園——萃錦園。與前府的莊重不同,花園內彆有洞天。假山疊翠,曲徑通幽,亭台樓閣掩映在綠樹紅花之間。一汪碧水清澈見底,錦鯉在水中悠閒地遊弋,岸邊的垂柳依依,隨風搖曳。

“這裡的‘福’字碑可是鎮園之寶。”顧傾城拉著陳曉陽來到秘雲洞前,洞口已經排起了長隊。大家都想親眼目睹那塊由康熙帝禦筆親書的“福”字,沾一沾福氣。

等待的間隙,他們站在假山上俯瞰整個花園。隻見亭台錯落,花木扶疏,整個園林佈局巧妙,既有北方園林的大氣,又不失江南園林的婉約。陳曉陽拿起手機,定格下這美麗的瞬間,也將身旁顧傾城專注欣賞景緻的側影一同收入鏡頭。

“你說,住在這樣的王府裡,是種什麼樣的感覺?”顧傾城輕聲問道,眼神中帶著一絲嚮往,又有些許悵然。

陳曉陽沉吟片刻,回答:“或許有享不儘的榮華富貴,但也可能有身不由己的束縛和煩惱吧。就像這園子,表麵上繁花似錦,內裡的故事卻未必都那麼光鮮。”

兩人沿著湖邊漫步,時而駐足觀賞牆上的磚雕,時而在古樹下小憩。他們聊著曆史的風雲變幻,聊著建築的精妙絕倫,也聊著彼此的生活和感悟。陽光漸漸西斜,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離開恭王府時,夕陽的餘暉灑在高高的圍牆和錯落的屋頂上,給這座古老的王府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顧傾城和陳曉陽回頭望了一眼,心中都充滿了不捨。這一次的重遊,不僅讓他們對恭王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讓彼此的心靈靠得更近。那些流淌在時光裡的故事,那些凝固在建築中的藝術,都將成為他們記憶中一段珍貴的片段,溫暖而深刻。

秋日的清晨,微風帶著一絲涼意,卻絲毫未減顧傾城和陳曉陽心中的期待與暖意。當那輛熟悉的越野車緩緩駛入北京市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界時,兩人幾乎同時發出了一聲滿足的輕歎。這裡,對他們而言,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像是一位久違的老友,承載著他們共同探索的足跡與難忘的回憶。

“還記得嗎?上次我們來,也是這樣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結果在‘石花洞’裡差點迷了路,最後還是你憑著手機微弱的訊號和一點方向感帶我們走出來的。”顧傾城側過頭,看向身旁握著方向盤的陳曉陽,眼中閃爍著笑意。

陳曉陽黝黑的臉上露出一抹憨厚的笑容,方向盤輕輕一打,車子平穩地停在了公園的一處觀景平台附近。“怎麼會忘!那次出來後,你還說我是‘山洞裡的指南針’呢。不過,今天我們可得做足功課,好好領略一下這‘天然地質博物館’的全貌。”

兩人下了車,深吸一口帶著草木清香的空氣,頓感心曠神怡。放眼望去,遠處的山巒在晨光的映照下,呈現出深淺不一的暖色調,層巒疊嶂,氣勢磅礴。近處,地質公園特有的岩石地貌形態各異,有的如刀削斧劈般陡峭,有的則圓潤光滑,彷彿被歲月的巧手精心打磨過。

“走吧,我們先去‘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看看,”陳曉陽興致勃勃地提議,“上次時間太趕,好多細節都沒來得及細看。這次,我想好好感受一下幾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裡繁衍生息的痕跡。”

顧傾城欣然應允。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路邊的指示牌詳細介紹著沿途的地質構造和形成年代。每一塊岩石,每一道褶皺,都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地球億萬年的滄桑巨變。顧傾城不時停下腳步,用手輕輕觸控那些冰涼而粗糙的岩石表麵,眼神中充滿了敬畏與好奇。

“你看這塊岩石的紋理,”她指著一塊表麵布滿平行條紋的岩石對陳曉陽說,“這應該是遠古時期水流衝刷形成的吧?難以想象,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曾經是一片汪洋,或是一條奔騰的大河。”

陳曉陽湊過去仔細觀察,點了點頭:“是啊,房山地質公園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此。它幾乎濃縮了華北地區數十億年的地質演化曆史。從太古宙的變質岩,到元古宙的沉積岩,再到古生代的海洋生物化石,應有儘有。”

他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討論。從周口店的猿人遺址,到石花洞的絢麗鐘乳石,再到十渡的喀斯特地貌,每一處景觀都讓他們驚歎不已。在石花洞內,五彩斑斕的燈光照射在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和石筍上,如夢似幻。水滴從洞頂緩緩滴落,發出清脆的聲響,彷彿是時間的脈搏在跳動。

“你看那根‘定海神針’,”顧傾城指著洞內一根高達數米、通體晶瑩的石筍,“導遊說它已經在這裡生長了幾十萬年,每一百年才長一厘米。真是太神奇了!”

陳曉陽拿出相機,為顧傾城和這難得一見的奇景合影留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我們人類無法企及的。”他感慨道,“每次來這裡,都覺得自己的心胸也變得開闊了許多。在這些曆經億萬年風霜的岩石麵前,個人的煩惱和憂愁,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了整個山穀。顧傾城和陳曉陽站在一處高高的觀景台上,眺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群山和腳下蜿蜒曲折的河流,心中充滿了寧靜與滿足。

“下次,我們還要再來。”顧傾城輕聲說,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捨。

“一定。”陳曉陽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而溫柔,“這裡有看不完的風景,學不完的知識,還有我們說不儘的回憶。房山地質公園,我們還會回來的。”

他們相視一笑,身影在落日的餘暉中被拉得很長很長,與身後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融為一體。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不僅見證了地球的滄桑巨變,也見證了這對年輕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對知識的渴求,更見證了他們之間深厚而美好的情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