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拜師修煉下山 > 第83章 會賢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拜師修煉下山 第83章 會賢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秋日的午後,陽光帶著一絲慵懶,給古老的北京城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站在車流穿梭的二環路旁,隔著一片開闊的綠地,德勝門箭樓那巍峨的身影便映入了眼簾。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巨人,沉默地矗立在喧囂都市的一隅,守護著一段沉甸甸的曆史。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來這兒嗎?”陳曉陽的聲音帶著些許感慨,目光落在箭樓那斑駁的城磚上。磚石的顏色深淺不一,那是時光留下的獨特印記,每一道裂痕似乎都藏著一個古老的故事。

顧傾城微微頷首,眼神中也泛起了回憶的漣漪:“當然記得,那時候我們還穿著校服,擠了好久的公交車纔到這兒。你還說,這箭樓像個威武的將軍。”她輕輕笑了笑,指尖無意識地拂過耳邊被風吹起的一縷發絲。

他們穿過一片修剪整齊的草坪,草坪上零星散落著幾個放風箏的孩子,清脆的笑聲隨風飄來,與箭樓的肅穆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對比。越走近,箭樓的細節便愈發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巨大的城台穩固如磐,城台上那座雄偉的樓閣,四角飛簷翹起,雖然曆經歲月風霜,曾經的彩繪已有些暗淡,但那恢弘的氣勢依舊不減當年。箭窗排列整齊,彷彿一隻隻凝視遠方的眼睛,見證了數百年的風雲變幻。

兩人拾級而上,踏上古老的台階,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曆史的脈絡上。磚石的觸感堅實而微涼,帶著歲月的沉靜。站在箭樓的平台上,視野豁然開朗。向南望去,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現代北京城,玻璃幕牆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向北遠眺,護城河的水靜靜流淌,岸邊的樹木鬱鬱蔥蔥,偶爾有遊船劃過,留下一道淺淺的水痕。古老與現代,在這裡交織碰撞,卻又奇異地和諧共存。

“每次來,感覺都不太一樣。”顧傾城輕聲說道,她憑欄遠眺,目光悠遠,“小時候隻覺得它高大,後來學了曆史,知道了它的故事,再看它,就覺得多了很多厚重的東西。”

陳曉陽站在她身邊,順著她的目光望去:“是啊,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見證者,看著北京城從過去走到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來看看它,感受它,讓這些曆史的記憶一直流傳下去。”

一陣秋風拂過,吹動了他們的衣角,也吹動了箭樓四角懸掛的風鈴,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彷彿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傳說。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心中都湧起一股對曆史的敬畏和對當下的珍惜。他們知道,這座古老的箭樓,不僅是北京的地標,更是他們共同記憶中一個溫暖而深刻的坐標,每一次的到來,都像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與過去的重逢。

秋日的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古老的北京城。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走在鼓樓東大街,不知不覺間,又來到了那座熟悉的廣化寺門前。

朱漆大門在歲月的打磨下略顯斑駁,卻更顯莊重與沉靜。門口那對威武的石獅,曆經風雨,依舊默默地守護著這座千年古刹。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淡淡的檀香,混合著秋日特有的清冽氣息,一下子就將人從市井的喧囂中抽離出來。

“記得上次來,還是去年春天,寺裡的牡丹開得正盛。”陳曉陽望著寺門,輕聲說道,眼中帶著一絲回憶的暖意。

顧傾城微微頷首,目光掠過門楣上那塊蒼勁有力的“敕賜廣化寺”匾額,思緒也飄回了從前。“是啊,時光過得真快。那時候我們在天王殿前的香爐旁,還遇到一位老師傅,跟我們講了半天寺裡的曆史。”

兩人相視一笑,推開虛掩的寺門,走了進去。

院內,幾棵高大的古槐枝繁葉茂,金黃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偶爾有幾片打著旋兒飄落下來,給青石板鋪就的小徑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金毯。香火不算鼎盛,偶有三三兩兩的香客,或是虔誠地跪拜,或是低聲地祈福,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祥和。

他們沿著中軸線緩緩前行,穿過天王殿,來到大雄寶殿前。殿宇巍峨,飛簷鬥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殿內傳來隱約的誦經聲,低沉而悠揚,彷彿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讓人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放輕了呼吸。

“每次來到這裡,心裡都會覺得特彆平靜。”顧傾城輕聲感歎道,她走到殿前的香爐旁,學著其他香客的樣子,雙手合十,微微閉目。

陳曉陽站在她身旁,靜靜地看著她,也看著這座古老的寺廟。他喜歡這裡的氛圍,喜歡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更喜歡這份與顧傾城一同分享的寧靜與淡然。

他們沒有過多的言語,隻是並肩走著,時而駐足觀賞殿內的佛像,時而抬頭仰望古樸的建築,時而俯身細嗅牆角不知名的小花。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他們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歲月靜好,大抵就是這般模樣。

廣化寺,這座隱藏在京城喧囂角落的淨土,再次見證了他們之間這份平淡卻又深厚的情誼。或許,正是這份寧靜與默契,讓他們願意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裡,尋找內心的平和與慰藉。

秋日的午後,陽光帶著一絲慵懶,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京城的中軸線上。顧傾城攏了攏身上的淺駝色風衣,腳下踩著落葉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與身旁的陳曉陽並肩,又一次站在了彙通祠的門前。

相較於上一次的匆匆一瞥,今日的彙通祠在秋光的映照下,更顯古樸與沉靜。朱漆大門雖曆經歲月風霜,那斑駁的痕跡卻彷彿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門楣上懸掛的“彙通祠”匾額,字型蒼勁有力,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

“記得上次來,還是初春,柳絲新綠,萬物複蘇。”陳曉陽望著眼前熟悉的景緻,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一晃,竟已是層林儘染的時節了。”

顧傾城微微頷首,目光掠過門前那對威武的石獅,它們鎮守在這裡不知多少春秋,眼神依舊炯炯有神。“是啊,不同的季節,這裡的韻味也全然不同。春日有它的生機,秋日便有它的靜美。”她的聲音輕柔,如同這午後的風,“你看那簷角的風鈴,在風中輕輕搖曳,彷彿在歡迎我們這對故友。”

兩人拾級而上,腳下的青石板被歲月打磨得光滑溫潤。穿過略顯幽深的門洞,眼前豁然開朗。彙通祠不大,卻佈局精巧,一草一木,一亭一榭,皆透著匠心。庭院中幾株高大的銀杏,葉子已染成了金黃色,陽光穿過枝葉的縫隙,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隨風晃動,煞是好看。偶有幾片葉子悠悠然飄落,如同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們沿著蜿蜒的小徑,來到祠內的主要建築前。雕梁畫棟,雖不複當年的金碧輝煌,但其精美的紋飾和獨特的建築風格,依然讓人讚歎不已。殿內供奉著神像,香煙嫋嫋,更添了幾分肅穆與寧靜。顧傾城和陳曉陽沒有過多打擾,隻是靜靜地站了一會兒,感受著這份穿越時空的靜謐。

“聽說這裡曾是元代郭守敬治水時建的觀測所,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了祠廟。”陳曉陽低聲說道,眼中帶著對古人智慧的敬佩。

顧傾城望向窗外,遠處的德勝門箭樓依稀可見,護城河的水在秋日下泛著粼粼波光。“站在這裡,彷彿還能感受到當年郭守敬在此觀測天象、規劃水利的身影。這彙通祠,不僅是一處古跡,更是一段曆史的見證。”

他們走到祠後的小山坡上,這裡是俯瞰什刹海景色的絕佳位置。秋日的什刹海,湖水清澈,岸邊的垂柳雖已失卻夏日的濃綠,卻也彆有一番疏朗的風情。湖上遊船點點,偶有歡聲笑語傳來,打破了片刻的寧靜,卻也增添了幾分人間的煙火氣。

“每次來這裡,心境都會變得格外平和。”顧傾城深吸一口帶著秋意的清新空氣,臉上露出一抹淡然的微笑,“彷彿所有的煩惱都能被這古老的氣息和眼前的景緻所滌蕩。”

陳曉陽讚同地點點頭:“或許,這就是我們一次次想來這裡的原因吧。在這喧囂的都市中,能有這樣一處可以安放心靈的角落,實屬難得。”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為彙通祠的琉璃瓦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澤。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沿著來時的路緩緩走下山坡。他們知道,彙通祠的秋日靜好,已深深印刻在了彼此的心中,成為又一段難忘的記憶。而這座古老的祠廟,也將繼續在這裡,靜靜地等待著更多懂它、愛它的人前來尋訪。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的京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囂,平添了幾分古都特有的沉靜與雍容。顧傾城與陳曉陽並肩走在王府街那青石板鋪就的小路上,晚風輕拂,帶著一絲初秋的涼意,也吹散了些許白日的浮躁。

不多時,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便映入眼簾——正是那聞名遐邇的會賢堂。門前兩盞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在暮色中搖曳生姿,散發著溫暖而誘人的光暈。門楣上,“會賢堂”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筆走龍蛇,透著一股儒雅與大氣,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這裡過往的風雲與傳奇。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都帶著幾分期待與熟稔。這裡,曾是他們品茗論道、暢談古今的所在,每一次來,都有不同的心境與收獲。

“傾城,你看這會賢堂,依舊是老樣子,一點沒變。”陳曉陽望著那熟悉的門臉,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他身著一件月白色長衫,更顯得溫文爾雅,眉宇間帶著對這處風雅之地的喜愛。

顧傾城微微頷首,她今日穿了一襲素雅的旗袍,勾勒出曼妙的身姿,長發鬆鬆挽起,露出光潔的額頭和修長的頸項,氣質溫婉而嫻靜。她輕聲道:“是啊,歲月似乎格外厚待這裡,讓它得以在這繁華都市中,保留一份難得的古樸與寧靜。能再次與曉陽兄在此相聚,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說著,兩人拾級而上,門上的銅環被門童輕輕拉開,一股混合著茶香、墨香與淡淡檀香的氣息撲麵而來,瞬間將人包裹其中,與門外的塵世喧囂隔絕開來。堂內燈火通明,卻並不刺眼,而是透著一種柔和的暖光。紅木桌椅整齊排列,擦拭得一塵不染,角落裡擺放著幾盆青翠的蘭草,更添幾分雅緻。三三兩兩的賓客低聲交談,或品茗,或對弈,或賞玩著牆上懸掛的名人字畫,整個廳堂既不失熱鬨,又井然有序,充滿了人文氣息。

“兩位裡麵請,還是樓上的雅間?”店小二熱情地迎了上來,臉上堆著恰到好處的笑容,顯然對他們有些印象。

陳曉陽看了一眼顧傾城,笑道:“正是,還煩請帶路。”

“好嘞,兩位這邊請!”店小二引著他們穿過大堂,沿著古樸的木樓梯拾級而上。樓梯踩上去發出輕微的“吱呀”聲,更添了幾分懷舊的韻味。

來到二樓臨窗的雅間,店小二恭敬地拉開門。兩人走進屋內,隻見房間佈置得簡潔而不失格調,一張八仙桌,幾把太師椅,牆上掛著一幅水墨山水畫。推開窗戶,晚風習習,樓下的街景與遠處的燈火儘收眼底,彆有一番風情。

“還是這裡視野好。”顧傾城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夜景,輕輕吸了口氣,眼中流露出愜意的神色。

陳曉陽在桌旁坐下,為兩人各斟上一杯剛沏好的雨前龍井,茶香嫋嫋升騰。“是啊,在這裡,方能真正體會到‘會賢’二字的真諦。遠離塵囂,與知己對坐,品香茗,論古今,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顧傾城轉過身,在他對麵坐下,端起茶杯,輕輕啜了一口,眉眼彎彎:“曉陽兄說得是。今日能再次來到會賢堂,與你相聚,想必又會有不少新的感悟與收獲。”

窗外夜色漸濃,會賢堂內的燈火卻愈發溫暖。顧傾城與陳曉陽相對而坐,茶香氤氳中,他們的身影與這古樸的堂宇融為一體,開始了又一段關於人生、關於理想、關於歲月情長的暢談。這會賢堂,也因他們的到來,更添了一份人文的溫度與雋永的故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