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修煉下山 第99章 延壽禪寺
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站在石家莊市白毛女藝術館的門前,午後的陽光柔和地灑在他們略帶期待的臉上。時隔數年,當他們再次踏上這片承載著特殊記憶的土地,心中湧起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有對往昔歲月的追憶,也有對經典藝術的崇敬,更有對故地重遊的幾分雀躍。
藝術館的外觀在歲月的沉澱下更顯莊重典雅,門前那尊經典的“喜兒盼解放”的雕塑,依舊栩栩如生,眼神中飽含的期盼與堅韌,瞬間將兩人的思緒拉回了那個戰火紛飛卻理想燃燒的年代。
“記得嗎?上一次我們來,還是大學畢業旅行的時候,”陳曉陽率先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絲感慨,“那時候我們擠在人群裡,聽講解員講喜兒的故事,你還偷偷抹眼淚呢。”
顧傾城臉頰微紅,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嘴角卻忍不住上揚:“那時候年紀小,感情脆弱嘛。不過,《白毛女》的故事,確實太讓人震撼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句話現在想來,依然擲地有聲。”
他們緩步走入館內,一股沉靜肅穆的氣息撲麵而來。展廳內人頭攢動,卻井然有序,參觀者們或駐足凝視,或低聲交流,都沉浸在這段紅色曆史的氛圍中。柔和的燈光打在泛黃的劇本手稿、珍貴的曆史照片和老一輩藝術家們用過的道具服裝上,每一件展品都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卻又充滿力量的創作曆程和革命故事。
他們先是來到了“曆史背景”展區,圖文並茂的展板詳細介紹了《白毛女》從民間傳說到歌劇、再到電影的演變過程。顧傾城指著一張描繪喜兒在山洞中艱難生存的插畫,輕聲說道:“你看喜兒的眼神,即使在那樣絕望的環境下,依然沒有完全熄滅希望的火花。這種生命力,真是太頑強了。”
陳曉陽點點頭,補充道:“是啊,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無數受苦人追求解放、嚮往光明的象征。它能跨越時代,至今仍被人們銘記,就是因為它蘊含著最樸素也最深刻的情感和力量。”
隨著人流,他們來到了“藝術成就”展區。這裡陳列著《白毛女》各個版本的海報、演出節目單,以及榮獲的各種獎項。牆上的大螢幕正迴圈播放著經典的歌劇片段,“北風吹,雪花飄”的旋律悠揚婉轉,如泣如訴,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顧傾城和陳曉陽靜靜地站在那裡,聽著那熟悉的曲調,彷彿又看到了喜兒在風雪中孤苦無依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在互動體驗區,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孩子們好奇地觸控著仿製的道具,聽著父母講述白毛女的故事。顧傾城看著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真好,經典需要傳承。讓現在的孩子們瞭解這段曆史,感受這份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陳曉陽深有同感:“這大概就是我們今天再次來到這裡的原因吧。不僅僅是懷舊,更是想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重新汲取一些力量。《白毛女》所傳遞的那種反抗壓迫、追求正義、永不放棄的精神,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值得我們學習。”
他們在館內流連了許久,每一個展區,每一件展品,都讓他們駐足良久,細細品味。從喜兒的紅頭繩到“紅頭繩”主題的文創產品,從老一輩藝術家的創作心血到現代科技賦予經典的新生命力,他們看到了《白毛女》這一文化ip的曆久彌新。
離開藝術館時,夕陽的餘暉為其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心中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與平靜。這一次重遊,不僅讓他們重溫了經典的魅力,更讓他們對那段曆史、那種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白毛女的故事,如同一盞明燈,依然在照亮著他們前行的道路,提醒著他們珍惜當下,不忘初心。
秋日的午後,陽光帶著一絲慵懶的暖意,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石家莊市平山博物館古樸的青磚黛瓦之上。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站在博物館氣派的正門前,望著那莊重典雅的仿古建築,簷角飛翹,彷彿訴說著平山這片土地悠久的曆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時隔這麼久再來,感覺這裡似乎又添了幾分沉靜的韻味。”顧傾城微微側頭,目光掠過門楣上遒勁有力的“平山博物館”幾個大字,輕聲感歎道。她今天穿了一件米白色的風衣,長發簡單地束在腦後,顯得知性而溫婉。
陳曉陽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他笑著回應:“是啊,上次來還是幾年前,聽說館裡又新增了不少文物和互動展覽,咱們今天可得好好逛個夠,尤其是那個關於中山國的特展,我可是惦記很久了。”他對曆史頗有興趣,一提到這些,語氣中便難掩興奮。
兩人拾級而上,穿過厚重的木門,一股混合著古老氣息與淡淡書卷味的空氣撲麵而來,瞬間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大廳寬敞明亮,正中一座巨大的平山地圖浮雕吸引了他們的目光,上麵清晰地標示著這片土地上曾經的城池、河流與重要的考古發現點。
“傾城,你看,”陳曉陽指著地圖上一個標注著“中山國王陵”的位置,“這裡出土的文物簡直是驚為天人,尤其是那些錯金銀工藝的青銅器,代表了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
顧傾城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眼神中也充滿了嚮往:“我還記得上次看到的那個‘中山王厝鼎’,上麵的銘文密密麻麻,字型古樸,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不知道這次特展會不會有更多驚喜。”
他們一邊低聲交談,一邊放慢腳步,欣賞著大廳兩側牆壁上懸掛的平山曆史沿革圖文介紹。從遠古先民的刀耕火種,到春秋戰國時期中山國的興衰榮辱,再到近現代的革命風雲,一幅幅生動的畫麵,一段段凝練的文字,彷彿一條奔流不息的曆史長河,在他們眼前緩緩展開。
不遠處,一群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在講解員阿姨的帶領下,正認真地聆聽著關於平山革命曆史的故事,稚嫩的臉上滿是好奇與崇敬。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對曆史的敬畏。
“走吧,我們先去二樓的中山國特展廳,”陳曉陽提議道,“按照我的經驗,好東西都在那兒呢!”
“好啊,”顧傾城欣然同意,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希望這次能有新的發現,更深地感受一下我們平山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
於是,兩人相視一笑,隨著稀疏的人流,朝著通往二樓的旋轉樓梯走去。他們知道,在這座莊嚴肅穆的博物館內,無數塵封的故事和璀璨的文明正等待著他們去探尋、去感受。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參觀,更是一場與曆史的深度對話,一次心靈的文化洗禮。
顧傾城和陳曉陽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眼前的平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肅穆地矗立著。陽光灑在碑身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彷彿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顧傾城凝視著紀念碑,心中湧起一股崇敬之情。她緩緩走到碑前,輕輕地撫摸著碑石,感受著它所承載的厚重曆史和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
陳曉陽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顧傾城專注的神情,他知道這座紀念碑對於顧傾城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這裡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更是他們共同的記憶和情感紐帶。
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涼爽,也吹動了顧傾城的發絲。她深吸一口氣,彷彿能聞到當年戰火的硝煙味,聽到戰士們衝鋒陷陣的呐喊聲。
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顧傾城和陳曉陽默默地佇立著,他們用心靈與革命先烈對話,感受著他們的精神力量。這座紀念碑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也見證了顧傾城和陳曉陽之間的深厚情誼。
顧傾城和陳曉陽又一次來到了石家莊市,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曹火星紀念館。這座紀念館坐落在城市的一角,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充滿了曆史和文化的氣息。
顧傾城和陳曉陽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曹火星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彷彿曹火星本人就站在他們麵前。顧傾城凝視著雕像,心中湧起一股敬意。
他們沿著展覽廳緩緩前行,仔細閱讀著每一件展品的介紹。這些展品包括曹火星的手稿、照片、音樂作品等等,它們生動地展現了曹火星的生平和創作曆程。
在參觀過程中,顧傾城和陳曉陽不時交流著彼此的感受。他們對曹火星的才華和成就深感欽佩,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音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離開曹火星紀念館後,顧傾城和陳曉陽又來到了石家莊市的另一個著名景點——真武閣。真武閣是一座古老的建築,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
顧傾城和陳曉陽登上真武閣,俯瞰著城市的美景。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近處的街道車水馬龍,整個城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站在真武閣上,顧傾城和陳曉陽感受到了一種寧靜和安詳。他們靜靜地欣賞著周圍的風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放鬆。
顧傾城與陳曉陽二人,時隔數載,今日又一同踏上了前往石家莊市延壽禪寺的路。
車窗外,都市的喧囂與鋼筋水泥的叢林漸漸被拋在身後,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濃鬱的綠意和幾分郊外的寧靜。當那熟悉的、古樸的山門遙遙在望時,兩人心中都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親切感與肅穆感。
延壽禪寺,這座隱於石家莊市區一隅的古刹,雖無那些名山大川古寺的赫赫聲名,卻自有其獨特的清幽與莊嚴。顧傾城望著那曆經歲月風霜洗禮的門楣,“延壽禪寺”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依舊是記憶中的模樣,隻是似乎又添了幾分斑駁,更顯曆史的厚重。陳曉陽則深吸了一口氣,彷彿要將這山間特有的清新空氣與淡淡的檀香一同吸入肺腑,滌蕩一路的塵囂與疲憊。
兩人拾級而上,腳步輕緩。寺前的那棵老槐樹,枝繁葉茂,華蓋如雲,夏日裡總能投下一片清涼的綠蔭。此刻雖非盛夏,但其虯曲的枝乾依然透著勃勃生機,彷彿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守護著這座古寺,也見證著往來香客與遊人的故事。
走進山門,便是天王殿。四大天王怒目圓睜,神情威嚴,鎮守著一方佛土。顧傾城雙手合十,微微躬身行禮,心中一片虔誠。陳曉陽則饒有興致地看著殿內的楹聯和壁畫,試圖從中解讀出更多關於寺廟曆史的資訊。
穿過天王殿,庭院深深。青石板鋪就的小徑乾淨整潔,兩旁是修剪整齊的鬆柏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火味,混合著草木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偶有僧人穿著樸素的僧袍,手持念珠,步履從容地走過,神情淡然,與世無爭。遠處傳來隱約的誦經聲和清脆的鐘聲,悠遠而寧靜,彷彿能穿透人的靈魂,將凡俗的煩惱一一撫平。
他們沿著中軸線,繼續往裡走。大雄寶殿巍峨矗立,殿頂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著柔和的光澤。殿內,三世佛莊嚴肅穆,慈眉善目,俯瞰著芸芸眾生。顧傾城與陳曉陽在蒲團上輕輕跪下,雙手合十,默默祈禱。他們所求的,或許並非功名利祿,更多的是內心的平和、家人的安康,以及對未來的一份期許。
拜過佛祖,兩人信步走到殿外的迴廊。迴廊曲折,連線著各個殿堂,也提供了一個休憩觀景的好去處。憑欄遠眺,可以看到寺院後方連綿的青山,鬱鬱蔥蔥,雲霧繚繞,更添了幾分禪意。近處,幾株盛放的海棠開得正豔,嫣紅的花朵點綴在綠葉之間,為這古樸的寺廟增添了一抹亮色與生機。
“還記得嗎?”顧傾城輕聲開口,打破了片刻的寧靜,“上次我們來,也是這樣一個晴好的日子,隻是那時你還在為那個專案焦頭爛額。”
陳曉陽聞言,不禁莞爾:“是啊,時光過得真快。那時候覺得天大的事,現在回頭看看,也不過如此。或許,這就是來寺廟的意義吧,能讓人暫時放下執念,看得更開一些。”
顧傾城深有同感地點點頭:“這裡的氣場總是這麼好,讓人心裡特彆踏實。每次來,都感覺像是給心靈做了一次大掃除。”
兩人相視一笑,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站著,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愜意。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落在他們身上,也落在這千年古寺的每一寸土地上。
延壽禪寺,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以其不變的莊嚴與慈悲,迎接著每一位前來尋訪、朝拜、或是尋求心靈慰藉的人。而顧傾城與陳曉陽,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到訪中,感受著歲月的流轉,體悟著人生的真諦,讓疲憊的心靈得以在此棲息、滋養,然後帶著新的力量,繼續前行。他們知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還會再次來到這裡,因為這裡,早已成為他們心中一個特殊的、可以安放思緒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