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拜師修煉下山 > 第14章 唐山市河頭老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拜師修煉下山 第14章 唐山市河頭老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秋日的陽光,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暖意,灑在唐山市玉田縣那座古樸的淨覺寺朱紅的山門之上。顧傾城輕輕攏了攏被風吹起的鬢發,眼中帶著幾分熟稔與期待,側頭看向身旁的陳曉陽:“曉陽,我們又來這裡了。”

陳曉陽深吸了一口帶著淡淡草木清香的空氣,嘴角揚起一抹溫和的笑意,目光掃過寺前那對飽經風霜卻依舊威嚴的石獅,以及門前幾株虯曲蒼勁的古柏:“是啊,傾城。算算日子,距離上次我們一起來,也快有兩年了。這裡好像沒什麼變化,還是這麼寧靜。”

他們並肩踏上門前的石階,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時光的脈絡上。山門兩側的壁畫,雖曆經歲月侵蝕,色彩稍顯暗淡,但那線條勾勒的飛天、祥雲,依舊能讓人感受到當年匠人的精湛技藝和虔誠心意。顧傾城伸出手指,隔空描摹著壁畫中一位飛天的飄帶,輕聲道:“你還記得嗎?上次我們來,也是這樣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寺裡的師父還請我們喝了新采的秋茶。”

“怎麼會忘。”陳曉陽笑著回應,“那位師父的禪茶,清冽甘醇,至今還記得那個味道。還有大殿前那棵據說有百年樹齡的銀杏樹,上次來的時候葉子剛開始泛黃,這次恐怕已經是滿樹金黃了吧?”

穿過山門,便是天王殿。四大天王的塑像依舊鎮守在兩側,神情威嚴,怒目圓睜,彷彿能滌蕩一切凡塵俗念。香爐裡,幾縷青煙嫋嫋升起,帶著淡淡的檀香,在空氣中彌漫開來,瞬間讓人的心緒沉靜下來。顧傾城雙手合十,對著佛像深深一揖,陳曉陽也隨之恭敬行禮。他們並非狂熱的信徒,卻都對這份古老的信仰和文化心懷敬畏。

繞過天王殿,眼前豁然開朗。果然如陳曉陽所言,庭院中央的那棵巨大的銀杏樹,此刻正身披“黃金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陣秋風吹過,金黃的葉子如同萬千彩蝶,紛紛揚揚地從枝頭飄落,在地麵上鋪就了一層厚厚的金色地毯,踩上去沙沙作響,彆有一番情趣。

“真美。”顧傾城駐足,仰頭望著那滿樹的金黃,眼中閃爍著欣喜的光芒,“比上次來的時候,更添了幾分壯闊。”

陳曉陽拿出手機,輕輕按下快門,將顧傾城與這金黃的秋色定格在畫麵中。“是啊,美得讓人移不開眼。”他看著照片,又看看顧傾城,目光溫柔,“淨覺寺的秋天,總是不會讓人失望。”

他們沿著迴廊緩緩前行,細細觀賞著寺內的建築。淨覺寺的建築風格獨特,既有北方寺廟的恢宏大氣,又不失江南園林的精巧秀麗。那些雕梁畫棟,雖已有些斑駁,但依舊能看出當年的精美絕倫。鬥拱飛簷,錯落有致,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

走到大雄寶殿附近,隱約聽到裡麵傳來誦經的聲音,低沉而悠揚,如同天籟,洗滌著聽者的心靈。顧傾城和陳曉陽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寧靜與平和。他們沒有進去打擾,隻是靜靜地站在殿外,感受著這份難得的清淨與莊嚴。

“每次來這裡,都感覺心裡的浮躁和煩惱,能被洗滌掉不少。”顧傾城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

陳曉陽點點頭,深有同感:“嗯,這裡的氣場很特彆,讓人不自覺地就沉靜下來。或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總想來這裡的原因吧。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來找尋一份內心的安寧。”

他們在寺內慢慢走著,時而駐足觀賞,時而低聲交談,時而

simply

靜靜地坐著,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閒暇與愜意。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在他們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而寧靜。

不知不覺,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為淨覺寺的古建築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更添了幾分古樸與神秘。顧傾城和陳曉陽依依不捨地走到山門口,回頭望了一眼這座寧靜的古寺。

“下次,我們什麼時候再來?”顧傾城輕聲問道。

陳曉陽微微一笑:“等我們想找個地方靜靜心的時候,就再來。”

他們相視一笑,轉身離去,身後是漸漸沉靜下來的淨覺寺,以及滿地金黃的落葉和那份悠長而寧靜的時光。淨覺寺,這座古老的寺廟,如同一位沉靜的老者,見證著歲月的流轉,也見證著顧傾城和陳曉陽之間這份平淡卻真摯的情誼,等待著他們下一次的歸來。

暮春時節,惠風和暢,顧傾城與陳曉陽二人,又一次踏上了唐山市唐津運河生態旅遊度假景區的青石板路。相較於前次的初遇驚豔,此番重遊,更添了幾分熟稔的親切與探尋的悠然。

遠遠地,唐津運河如一條碧綠的綢帶,在微風中輕輕蕩漾,陽光灑在水麵上,碎金點點,晃人眼目。兩岸的垂柳早已褪去鵝黃,換上了一身蒼翠欲滴的綠裝,長長的柳條如少女的發絲,溫柔地拂過水麵,也拂過遊人的心尖。空氣中彌漫著青草、鮮花與濕潤泥土的混合芬芳,深吸一口,沁人心脾,洗去了都市的喧囂與浮躁。

他們沿著運河畔的景觀步道緩緩而行,腳下是平整的石板,身旁是精心修葺的花壇,月季、薔薇開得正盛,姹紫嫣紅,爭奇鬥豔,引得蜂蝶飛舞其間,嚶嚶嗡嗡,更添了幾分生機與野趣。陳曉陽指著不遠處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橋,笑著對顧傾城說:“傾城你看,那座‘望津橋’,上次我們就是在那裡看的日落,今日天氣晴好,視野怕是更開闊了。”

顧傾城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那石橋橫跨運河兩岸,漢白玉的欄杆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橋洞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圓,隨著水波蕩漾,煞是好看。她輕輕頷首:“是啊,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季。這裡的變化似乎不大,卻又處處透著新的生機。”

他們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蘆葦蕩,蘆葦已長至半人高,隨風搖曳,發出沙沙的輕響。偶有幾隻水鳥被腳步聲驚起,撲棱棱地掠過水麵,留下一圈圈漣漪。遠處,幾艘古色古香的遊船正緩緩駛過,船上遊客的歡聲笑語隱約傳來,與這自然的景緻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江南水鄉風情畫,讓人幾乎忘了這裡是北方的唐山。

行至一處名為“運河人家”的仿古建築群,青磚黛瓦,雕梁畫棟,頗有幾分明清時期的市井韻味。街邊有售賣唐山特色小吃的攤位,棋子燒餅的香氣、麻糖的甜味撲鼻而來,勾起了兩人的食慾。他們選了一家臨窗的茶座坐下,點了一壺本地的綠茶,幾樣精緻的點心,一邊品茗,一邊欣賞著窗外緩緩流淌的運河水和過往的船隻,時光彷彿也慢了下來。

顧傾城望著窗外,眼神悠遠:“曉陽,你說我們是不是與這裡特彆有緣分?每次來,都能發現不一樣的美,心情也會變得格外舒暢。”

陳曉陽執起茶杯,與她輕輕一碰,眼中帶著笑意:“或許吧。這唐津運河,就像一位溫婉的江南女子,靜靜地在這裡等候,用她的柔情與美麗,撫慰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而我們,便是被她深深吸引的歸人。”

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愜意。遠處的水聲、風聲、鳥鳴聲,近處的談笑聲、茶杯碰撞聲,交織在一起,譜寫出一曲寧靜而美好的假日樂章。顧傾城和陳曉陽相視一笑,心中都明白,這片充滿生機與古韻的唐津運河景區,又為他們留下了一段難忘的記憶。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重遊,更是一次心靈的回歸與滋養。

夕陽的金輝溫柔地灑在唐山市萬佛園的紅牆黛瓦之上,給這座莊嚴肅穆的佛教文化園林鍍上了一層寧靜的光暈。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站在園區入口處,看著那塊鐫刻著“萬佛園”三個蒼勁大字的匾額,兩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絲複雜的情緒,有懷念,有感慨,或許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探尋。

時隔數年,他們又一次踏上了這片土地。記憶中的萬佛園,是香火繚繞,梵音嫋嫋,是無數善男信女虔誠朝拜的所在,也是他們曾經共同留下過足跡的地方。

“沒想到,我們還會一起再來這裡。”顧傾城輕輕歎了口氣,聲音被傍晚微涼的風吹散了些許。她的目光掠過眼前熟悉的牌坊,坊上雕刻的龍鳳圖案依舊栩栩如生,隻是歲月似乎也在它們身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跡。

陳曉陽的目光則投向了園內深處,那裡隱約可見錯落有致的殿宇樓閣和鬱鬱蔥蔥的鬆柏。“是啊,”他低沉地回應道,“這裡的變化好像不大,又好像……什麼都變了。”他指的,或許是這園林的景緻,或許,也是他們自己。

兩人緩步走入園中,腳下的青石板路被無數行人的腳步磨得光滑。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和草木的清新氣息,耳畔傳來遠處隱約的誦經聲和清脆的鳥鳴,一切都顯得那麼平和而悠遠。

他們沿著中軸線慢慢前行,經過莊嚴的天王殿,四大天王怒目圓睜,鎮守一方。顧傾城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來,她還被這威武的造像嚇了一跳,是陳曉陽在一旁悄悄拉住了她的手。想到這裡,她不禁側頭看了一眼身旁的男人,他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目光,回望過來,眼中帶著一絲暖意。

再往前,便是大雄寶殿。殿內金碧輝煌,如來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慈悲而威嚴。此刻雖非鼎盛香火之時,但仍有幾位信徒在蒲團上默默跪拜。顧傾城和陳曉陽沒有上前打擾,隻是在殿外靜靜地站了一會兒,感受著那份來自心靈深處的寧靜與敬畏。

繞過主殿,他們沿著一條蜿蜒的小徑走向後山。這裡少了些香火的喧囂,多了幾分山林的幽靜。路旁的石凳上,偶爾有三三兩兩的遊人休憩。他們走到一處可以俯瞰部分園區景色的觀景台停下。

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身後的石欄上。遠處的萬佛塔在暮色中矗立,塔身上的燈光已經次第亮起,如同夜空中的繁星。

“還記得嗎?”陳曉陽忽然開口,“上次我們來,也是在這裡,你說希望以後每年都能來一次,為家人祈福。”

顧傾城微微一怔,隨即點頭,眼中泛起些許濕潤。“記得,怎麼會不記得。隻是……後來的事,太多身不由己。”生活的洪流推著每個人向前,曾經的約定,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被遺忘在了角落。

“但我們終究還是來了。”陳曉陽的聲音帶著一種釋然,“或許,有些地方,有些人,有些約定,冥冥之中,總會以另一種方式,讓我們重逢,讓我們兌現。”

顧傾城看著他,暮色中,他的側臉輪廓分明,眼神深邃。她忽然覺得,這次萬佛園之行,不僅僅是故地重遊,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回歸與洗禮。它讓他們暫時忘卻了都市的繁華與浮躁,重新審視內心的渴望與曾經的純粹。

晚風吹拂,帶著山間的涼意,卻也吹散了心頭的些許陰霾。遠處的誦經聲似乎更加清晰了,伴著悠揚的鐘聲,回蕩在寂靜的山穀間。

顧傾城深吸一口氣,空氣中滿是寧靜與祥和的味道。她輕輕靠向陳曉陽,感受著他身上傳來的溫度。“是啊,我們來了。真好。”

唐山市萬佛園的夜色漸濃,燈火闌珊,梵音不絕。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站在觀景台上,沒有再多說什麼,但彼此心中都明白,這次重遊,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萬佛園的寧靜與神聖,彷彿洗滌了他們的心靈,也讓他們對彼此,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新的開始。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顧傾城和陳曉陽並肩走在唐山市河頭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晚風帶著一絲初秋的涼意,輕輕拂過臉頰,也吹散了白日裡都市的喧囂與浮躁。

“還記得我們上次來,好像還是剛畢業那會兒,”陳曉陽的聲音帶著幾分感慨,目光掃過兩旁古色古香的店鋪門麵,紅燈籠在簷角下輕輕搖曳,映照著斑駁的磚牆,“那時候這裡還沒這麼熱鬨,好多地方都還在修繕。”

顧傾城微微頷首,眼底漾著溫柔的笑意:“是啊,變化真大。你看那邊,以前是個廢棄的倉庫,現在改成了這麼有格調的文創空間,連名字都雅緻——‘河頭記憶’。”她伸出纖纖玉指,指向不遠處一棟燈火通明的建築,玻璃櫥窗內陳列著精巧的手工藝品,暖黃的燈光透過窗欞,灑在行人臉上,柔和而溫暖。

腳下的青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圓潤光滑,踩上去發出輕微的“踏踏”聲,與周圍店鋪裡傳來的悠揚音樂、小販的吆喝聲、遊人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譜成一麴生動鮮活的市井交響樂。空氣中彌漫著各種誘人的香氣:剛出爐的棋子燒餅的芝麻香、老酸奶的醇厚奶香、還有遠處糖炒栗子的焦糖甜香,勾得人食慾大開。

“走,我們去嘗嘗那家‘老王記’的麻糖,”陳曉陽拉著顧傾城的手,不由分說地朝著一個排著小隊的攤位走去,“我記得你以前最愛吃這個。”

顧傾城笑著任由他牽著,指尖傳來他掌心的溫度,踏實而溫暖。排隊的時候,她轉頭望向街心。那裡,一座古舊的石拱橋橫跨在小河之上,橋下的河水被燈光染成了五彩斑斕的綢緞,幾艘烏篷船靜靜地泊在岸邊,船孃的歌聲若有若無,帶著水鄉特有的溫婉。橋上,遊人如織,有的憑欄遠眺,有的駐足拍照,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輕鬆愉悅的笑容。

“曉陽,你看,”顧傾城指著河邊一株被燈光勾勒出輪廓的垂柳,“多像一幅流動的畫。”

陳曉陽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隻見柳枝依依,光影婆娑,倒映在水中,隨波蕩漾。他握緊了顧傾城的手,輕聲說:“是啊,比畫還美。重要的是,身邊有你。”

顧傾城的心湖泛起一陣漣漪,她側過頭,對上陳曉陽深邃而溫柔的目光,巷陌間的燈火在他眼中跳躍,也映亮了她眼底的星光。

他們隨著人流,緩緩向前。時而在某個擺滿老物件的攤位前駐足,追憶那些逝去的舊時光;時而被某個街頭藝人的精彩表演吸引,停下來鼓掌叫好;時而走進一家裝修古樸的茶館,點一壺清茶,在氤氳的茶香中,靜靜感受這份難得的閒適與愜意。

河頭老街,這條承載著唐山百年記憶與變遷的老街,在夜色中煥發出迷人的光彩。而顧傾城和陳曉陽的身影,也如同這老街中無數溫馨的片段之一,被燈光拉長,定格在這充滿煙火氣與幸福感的時光裡,成為彼此心中又一段溫暖的“河頭記憶”。他們知道,這條老街還會繼續見證歲月的流轉,而他們的故事,也將在這裡,繼續書寫新的篇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