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修煉下山 第36章 北戴河森林濕地的古戲台
顧傾城和陳曉陽又來到了秦皇島,來到了這片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如是海”。
車子沿著海岸線緩緩駛入,空氣中漸漸彌漫開鹹濕而清新的氣息,帶著海獨有的召喚。當那一片無垠的蔚藍再次毫無征兆地闖入眼簾時,顧傾城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隨即又深深吸了一口,彷彿要將這片海的氣息儘數吸入肺腑,滌蕩掉一路的風塵與喧囂。
“還是老樣子,沒變。”陳曉陽將車停穩,側過頭看著身旁的顧傾城,她眼中閃爍的光芒,一如初見這片海時那般,純粹而熱烈。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與感慨。
顧傾城輕輕“嗯”了一聲,目光早已被那片遼闊的“如是海”所牽引。是的,“如是海”,他們私下裡總是這樣稱呼它。它或許沒有一個正式的、廣為人知的名字,但在他們心中,它就是“如是”——如其所是,寧靜、遼闊、包容,帶著一種原始而深邃的力量。
他們並肩走下車,赤腳踩在被陽光曬得溫熱的沙灘上。細沙柔軟,帶著大海的記憶,從趾縫間緩緩流過。海風拂麵而來,帶著特有的腥鹹,拂動著顧傾城的長發,也吹動了陳曉陽額前的碎發。遠處,海天相接,湛藍一片,幾隻海鷗舒展著翅膀,時而低掠海麵,時而翱翔天際,發出悠長的鳴叫,為這片寧靜增添了幾分生動。
“還記得嗎?上次我們來,也是這樣的天氣,你在這裡撿了一袋子奇形怪狀的貝殼,說要串成風鈴。”陳曉陽笑著回憶道,目光落在顧傾城被風吹起的發梢上。
顧傾城臉頰微紅,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那不是覺得它們很漂亮嘛!可惜後來風鈴沒做成,貝殼倒是被我不小心弄丟了。”語氣中帶著一絲小小的遺憾,但更多的是對過往時光的甜蜜回味。
“沒關係,”陳曉陽伸手,輕輕拂去她臉頰旁的一縷碎發,“這片海還在,貝殼也還在,我們可以再撿。”
他們沿著海岸線慢慢走著,腳下的浪花一次次溫柔地漫上來,又退下去,留下濕潤的痕跡。海浪拍打著礁石,發出有節奏的“嘩嘩”聲,像是大自然亙古不變的歌謠。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跳躍著無數金色的光點,晃得人睜不開眼,卻又讓人忍不住去看。
他們聊著近況,聊著那些瑣碎卻溫暖的日常,也聊著那些不著邊際的夢想。有時候,隻是靜靜地走著,感受著彼此的存在,感受著這片海的寧靜與遼闊。所有的煩惱和壓力,在這一刻似乎都被海浪帶走,消散在無垠的蔚藍之中。
顧傾城撿起一枚小小的、潔白的貝殼,放在耳邊,那裡麵彷彿真的藏著大海的聲音,低沉而悠遠。她側過頭,看著陳曉陽被海風吹得有些淩亂的側臉,他的眼神溫柔而專注,正眺望著遠方的海平麵。那一刻,她覺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所有的美好都“如是”呈現,恰如這片海,恰如身邊這個人。
夕陽西下,將天空染成了一片絢爛的橘紅與瑰紫。海風漸漸帶上了一絲涼意,他們卻絲毫沒有想離開的意思。“如是海”,見證了他們的重逢,也將繼續見證他們未來的每一次心動與相伴。這片海,對他們而言,早已不僅僅是一片風景,更是一個心靈的棲息地,一個充滿了回憶與希望的地方。他們知道,隻要這片海還在,他們就會一次次回到這裡,回到這份寧靜與美好之中。
顧傾城和陳曉陽又來到了,秦皇島市秦行宮博物館初夏的風帶著渤海特有的鹹濕氣息,輕輕拂過古城秦皇島的街巷。顧傾城與陳曉陽並肩走在前往秦行宮遺址博物館的路上,陽光透過路旁的槐樹葉,在青石板路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記得上次來,還是幾年前的冬天,”顧傾城望著遠處隱約可見的博物館輪廓,眼中帶著一絲期待,“那時館區似乎還沒這麼大,這次聽說擴建了不少,新增了好些展廳和互動專案。”
陳曉陽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笑著回應:“是啊,我也是特地查了資料才約你過來的。據說這次擴建,不僅增加了文物的陳列麵積,還運用了很多現代科技手段來複原秦代的曆史場景,應該會很有意思。”他手中拿著一本剛買的秦皇島旅遊手冊,封麵上正是秦行宮遺址博物館的航拍圖,擴建後的博物館氣勢恢宏,在綠樹掩映下更顯古樸與莊重。
兩人穿過一片開闊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秦始皇雕像,雕像目光深邃,彷彿正遙望著當年他東巡的壯麗海景。走過雕像,秦行宮遺址博物館那極具秦漢風格的建築群便完整地展現在眼前。擴建後的博物館,在保留原有遺址風貌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幾座仿秦式的大殿,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古色古香中透著一股雄渾的氣勢。
“哇,這新館區的設計真不錯,很有代入感。”顧傾城忍不住讚歎道,她伸手輕輕觸控著大殿前一根雕刻著夔龍紋的柱子,冰涼的觸感彷彿讓她瞬間穿越回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
陳曉陽則被入口處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吸引了,螢幕上正迴圈播放著秦行宮遺址的發掘過程和擴建後的場館介紹。“你看,”他指著螢幕對顧傾城說,“原來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真的曾是秦始皇東巡時的行宮所在地。這次擴建,還把一些原來沒有對外開放的遺址坑也展示出來了。”
兩人隨著參觀的人流走進博物館序廳。序廳中央,一個按比例縮小的秦代行宮建築群模型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城牆、宮殿、園林、碼頭等一應俱全,清晰地展現了當年秦行宮的佈局和規模。模型旁,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向遊客介紹秦代的建築特色和行宮的曆史背景。
“秦朝的建築水平真是令人驚歎,”顧傾城看著模型,眼中充滿了敬佩,“在那個年代,能建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群,太不容易了。”
陳曉陽點點頭,補充道:“是啊,而且從這些建築佈局中,還能看出秦代嚴格的等級製度和禮儀規範。比如那座最高的宮殿,應該就是秦始皇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
參觀完序廳,兩人沿著指示牌來到了新擴建的“東巡天下”展廳。展廳內,通過大量的文物、圖片、文字資料以及多媒體互動裝置,詳細介紹了秦始皇五次東巡的曆史背景、行程路線以及重要意義。其中,一件出土於行宮遺址的秦代瓦當引起了顧傾城的注意,瓦當上雕刻著精美的雲紋和夔龍紋,線條流暢,工藝精湛。
“這個瓦當儲存得真完整,紋飾也太漂亮了!”顧傾城感歎道,“你看這龍紋,栩栩如生,充滿了力量感,不愧是‘真龍天子’用的東西。”
陳曉陽湊過來看了看,說:“嗯,秦代的瓦當以其精美的紋飾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而聞名於世,這件瓦當應該是秦代瓦當藝術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為我們研究秦代的曆史文化和手工業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在展廳的互動區域,陳曉陽饒有興致地體驗了一把“虛擬考古”遊戲。戴上vr眼鏡,他彷彿置身於秦行宮遺址的考古現場,可以親手“挖掘”文物,並瞭解文物的出土過程和曆史價值。“這個太好玩了,”陳曉陽摘下vr眼鏡,興奮地對顧傾城說,“就像真的在考古一樣,讓我對考古工作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顧傾城也忍不住體驗了一下旁邊的“秦代服飾秀”互動裝置。通過螢幕選擇自己喜歡的秦代服飾,攝像頭就能將她的影像與虛擬的秦代背景融合在一起,讓她瞬間“變身”成了一位秦代女子。“哈哈,你看我像不像秦代的宮女?”顧傾城看著螢幕中的自己,笑著問陳曉陽。
陳曉陽看著螢幕,也笑了起來:“像,太像了!穿上這身衣服,感覺你一下子就融入到那個時代了。”
兩人在“東巡天下”展廳流連忘返,一邊參觀一邊討論著秦始皇東巡對中國曆史產生的深遠影響。隨後,他們又來到了“滄海遺珍”展廳,這裡陳列著大量出土於秦行宮遺址的文物,包括陶器、青銅器、鐵器、玉器等,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無聲地訴說著秦代的輝煌與滄桑。
在一件秦代青銅劍前,陳曉陽停下了腳步。劍身雖然有些鏽跡,但依然能看出當年的鋒利。劍柄上還刻有一些模糊的文字。“這把劍應該是當年行宮中的侍衛使用的,”陳曉陽推測道,“你看這劍身的鑄造工藝,采用了複合金屬技術,既堅硬又有韌性,說明秦代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顧傾城仔細觀察著劍身的紋路,說:“是啊,而且劍柄上的文字,說不定還能幫助我們瞭解更多關於秦代侍衛製度的資訊呢。”
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兩人參觀完了所有的展廳。走出博物館,夕陽的餘暉灑在博物館的建築上,給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
“今天真是收獲滿滿,”顧傾城伸了個懶腰,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擴建後的博物館果然沒讓我失望,學到了很多關於秦代曆史和文化的知識。”
陳曉陽也笑著說:“是啊,尤其是那些互動裝置,讓曆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了。下次有機會,我們再一起來參觀,好好研究一下那些還沒看明白的文物。”
兩人相視一笑,沿著來時的路慢慢走去。渤海的濤聲彷彿在耳邊回響,與秦行宮的曆史遺跡交相輝映,讓人不禁沉醉在這跨越千年的曆史長河之中。這次秦行宮博物館之行,不僅讓他們感受到了秦代文化的魅力,也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曆史的瞭解和熱愛。
顧傾城和陳曉陽手牽著手,興高采烈地再次來到了新奧海底世界。這裡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曾經多次一同來過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地方。
走進海底世界的大門,一股清新的海洋氣息撲麵而來,讓他們感到格外舒暢。眼前是一個巨大的水族箱,裡麵遊動著各種色彩斑斕的魚兒,它們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彷彿在向人們展示著海洋的神秘與美麗。
顧傾城和陳曉陽沿著通道緩緩前行,一邊欣賞著周圍的水族景觀,一邊輕聲交談著。他們看到了許多奇特的海洋生物,有長得像花朵一樣的珊瑚、會發光的水母、還有巨大的鯊魚和海龜等等。每一種生物都讓他們感到驚歎不已,也讓他們對海洋的奧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不知不覺中,他們來到了海底隧道。這條透明的隧道彷彿將他們帶入了海底深處,周圍是成群結隊的魚兒和其他海洋生物,它們從頭頂遊過,讓顧傾城和陳曉陽感覺自己就像是置身於一個真實的海底世界之中。
在海底隧道裡漫步,顧傾城和陳曉陽不時停下腳步,用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他們相互拍照留念,笑容燦爛,幸福洋溢。
最後,他們來到了海豚表演區,觀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海豚表演。聰明可愛的海豚在訓練師的指揮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引得觀眾們陣陣喝彩。顧傾城和陳曉陽也被海豚的表演深深吸引,他們不停地鼓掌歡呼,為這些可愛的動物加油助威。
當太陽漸漸西沉,顧傾城和陳曉陽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新奧海底世界。這次的參觀之旅讓他們收獲滿滿,不僅領略了海洋的魅力,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顧傾城和陳曉陽兩人再次來到了北戴河森林濕地的古戲台前。
這裡的環境十分清幽,周圍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宜人。古戲台靜靜地矗立在濕地中央,彷彿是一位曆經滄桑的老人,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顧傾城站在古戲台前,仰望著那斑駁的戲台牆壁,感受著曆史的沉澱。她想象著當年這裡上演過的一幕幕戲劇,演員們在戲台上演繹著悲歡離合,觀眾們在台下或歡笑或落淚。
陳曉陽則走到了戲台旁邊的一棵大樹下,靜靜地觀察著古戲台的細節。他注意到戲台的建築風格獨特,有著精美的雕刻和裝飾,這些細節無不顯示出當年建造者的用心和技藝。
兩人在古戲台前停留了許久,享受著這份寧靜和美好。他們談論著彼此對古戲台的感受,也分享著一些關於曆史和文化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