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修煉下山 第42章 北戴河怪樓奇園
暮春時節,惠風和暢,顧傾城與陳曉陽二人,再次踏上了邯鄲紫山的土地。
時隔數載,故地重遊,兩人心中都漾起幾分難以言喻的感慨。車窗外,邯鄲的輪廓漸漸被拋在身後,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濃鬱的綠意。當紫山那熟悉的身影如黛色的畫屏般在遠方徐徐展開時,顧傾城不禁輕輕籲了口氣,側頭對陳曉陽笑道:“曉陽,你看,紫山還是老樣子,沉穩而清秀。”
陳曉陽目光深邃,望著那層層疊疊的山巒,點了點頭:“是啊,彷彿我們昨日才攜手從這裡下山,時光過得真快。”他記得上次來時,他們還是初出茅廬的青年,懷著一腔熱血與對未來的憧憬,紫山的一草一木都曾見證他們的暢談與夢想。
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上行,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與濕潤的泥土氣息。山路兩旁,山花爛漫,紅的、黃的、紫的,點綴在翠綠的草叢間,煞是好看。偶爾有幾隻彩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更添了幾分生機與野趣。
“記得上次我們是徒步上來的,累得氣喘籲籲,卻也樂在其中。”顧傾城憶起往事,嘴角噙著一抹溫柔的笑意,“那時候,我們在半山腰的那塊巨石上歇腳,你還給我講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故事,說紫山曾是趙國的軍事要地。”
陳曉陽聞言,朗聲笑道:“沒錯!我還記得你當時聽得入了迷,非要拉著我去找尋古戰場的遺跡,結果隻找到了幾塊不起眼的斷壁殘垣,讓你失落了好一陣子。”
談笑間,車子已行至山腰的一處觀景台。兩人下了車,憑欄遠眺。隻見紫山主峰巍然聳立,雲霧繚繞間,更顯其雄偉與神秘。山腳下,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田疇交錯,村落點點,一條蜿蜒的河流如銀帶般穿梭其間,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紫山的視野還是這麼開闊。”顧傾城深吸一口山間清冽的空氣,隻覺得心曠神怡,所有的煩惱與疲憊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是啊,每次來到這裡,都覺得心胸豁然開朗。”陳曉陽的目光落在遠方,若有所思,“或許,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地方,來沉澱一下自己,回顧一下走過的路。”
兩人沿著山間的步道緩緩前行,腳下是鬆軟的落葉,耳邊是清脆的鳥鳴和潺潺的溪流聲。他們時而指點著山間的奇鬆怪石,時而談論著這些年來各自的經曆與感悟。歲月在他們臉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跡,卻也沉澱了從容與淡定。
走到一處僻靜的山坳,那裡有一座古樸的小廟,香火不算鼎盛,卻透著一股與世無爭的寧靜。廟前有一株上百年的老槐樹,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上次我們好像沒來過這裡。”顧傾城有些驚喜。
“紫山雖不算極高山峰,但也藏著不少這樣的景緻,每次來,或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陳曉陽笑著說。
他們在老槐樹下的石凳上坐下,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一陣山風吹過,帶來陣陣槐花香,沁人心脾。
“傾城,”陳曉陽忽然開口,語氣帶著幾分認真,“謝謝你陪我再來這裡。”
顧傾城轉過頭,看著陳曉陽眼中真摯的光芒,微微一笑:“我也很高興能再來。曉陽,有些地方,因為有了某些人,才變得更加有意義。紫山於我們而言,便是如此吧。”
陳曉陽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認同與感激。
邯鄲紫山,這座承載著他們青春記憶的山巒,再次迎來了這對故友。山依舊,人未老,隻是多了幾分歲月的沉香和曆久彌新的情誼。他們知道,這次重遊,又將成為一段珍貴的回憶,珍藏在彼此的心底,溫暖著未來的人生旅程。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了紫山,將兩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與這山,這景,融為了一幅和諧而雋永的畫麵。
顧傾城與陳曉陽二人,時隔數載,竟又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邯鄲。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並非那繁華的市井,亦非那雄渾的古趙遺址,而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邯鄲市成語典故建築群”。
當他們站在建築群的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古樸典雅的牌坊。牌坊上“成語之都”四個鎏金大字,筆力遒勁,熠熠生輝,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顧傾城不禁莞爾,輕聲道:“曉陽,你還記得嗎?上次我們來邯鄲,還是為了尋訪黃粱夢的遺跡,一晃眼,這裡竟又添了這般景緻。”
陳曉陽扶了扶眼鏡,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仔細端詳著牌坊上的紋飾,那些紋飾巧妙地融合了“胡服騎射”、“邯鄲學步”等成語故事的元素,構思精巧,栩栩如生。“是啊,變化真大!”他感慨道,“這建築群,將抽象的成語化為了具象的景觀,倒是彆出心裁,引人入勝。”
二人信步走入,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置身於一個由成語編織而成的奇幻世界。腳下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路旁點綴著形態各異的石雕。有的石雕描繪著“負荊請罪”的場景:廉頗**著上身,背負荊條,神情懇切,而藺相如則麵頻寬容,伸手相扶,將那份將相和的千古美談凝固於此。顧傾城駐足良久,輕歎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古人之風,至今仍令人敬佩。”
陳曉陽則被不遠處一座造型奇特的假山吸引了過去。那假山並非尋常山石堆砌,而是巧妙地設計成了一個巨大的“璧”形,璧的中央有一圓孔,透過圓孔望去,對麵恰好是一座象征著十五座城池的微縮景觀。“這定是‘價值連城’與‘完璧歸趙’了!”陳曉陽恍然大悟,“設計者真是匠心獨運,用這樣的方式詮釋典故,既形象又耐人尋味。”
再往前走,便是一片開闊的水景。水麵之上,一座小橋橫跨,橋頭立著一塊石碑,刻著“邯鄲學步”四字。橋的另一端,有幾座形態滑稽的青銅雕像,有的歪歪扭扭,有的步履蹣跚,模仿著他人走路的姿態,卻又學得不倫不類,引得顧傾城與陳曉陽相視而笑。“這故事雖是告誡後人不要盲目模仿,失其本真,但這般呈現,倒也添了幾分趣味性。”顧傾城笑著說。
建築群內,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每一幢建築,每一處景緻,都與一個或數個成語典故緊密相連。他們在“胡服騎射”的雕塑前駐足,感受趙武靈王銳意改革的魄力;在“紙上談兵”的警示牆前沉思,體悟空談誤國、實乾興邦的道理;在“毛遂自薦”的浮雕前感歎,欽佩毛遂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的精神。
園內的小徑旁,設有許多古樸的石凳,供遊人歇息。顧傾城與陳曉陽尋了一處坐下,望著眼前這些生動鮮活的文化符號,心中感慨萬千。“邯鄲,真是一座浸泡在成語裡的城市。”陳曉陽由衷地讚歎道,“這些成語,不僅僅是文字的傳承,更是曆史的縮影,智慧的結晶。”
顧傾城點了點頭,補充道:“是啊,如今將這些成語典故以建築群的形式集中展現,不僅讓遊客在遊覽中學習了知識,更能深刻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不僅是對曆史的致敬,更是對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建築群的角樓飛簷上,為其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顧傾城與陳曉陽起身,依依不捨地準備離開。他們知道,這次重遊邯鄲,探訪成語典故建築群,又為他們的記憶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蘊含在建築中的成語故事,如同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響了一曲悠揚的文化讚歌,在他們心中久久回蕩。
初夏的微風帶著麥田的清香,拂過臉頰,也吹動了顧傾城額前的碎發。她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側頭看向身旁的陳曉陽:“曉陽,你看那邊,比我們上次來,好像又多了些新的景緻呢!”
陳曉陽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邯鄲市糧畫小鎮的入口處,一座用五彩雜糧精心拚貼而成的巨型浮雕牆矗立著,描繪的正是當地豐收的景象,栩栩如生,引得不少遊客駐足拍照。他笑著點點頭,眼中滿是寵溺:“是啊,傾城。這糧畫小鎮,真是每次來都有新的驚喜,彷彿永遠在生長,充滿了生命力。”
兩人並肩,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再次踏入了這個以糧食藝術為靈魂的特色小鎮。腳下的青石板路乾淨整潔,兩旁的民居錯落有致,牆壁上不再是單調的白灰,而是一幅幅構思巧妙、色彩斑斕的糧畫。有的用玉米粒勾勒出憨態可掬的小動物,有的用黑豆、紅豆、綠豆等拚貼出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還有的則再現了邯鄲悠久的曆史傳說。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落在這些特殊的“畫布”上,更添了幾分生動與趣味。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來,你在這裡對著一幅《清明上河圖》的糧畫仿作研究了半天,差點錯過了午飯時間嗎?”陳曉陽忽然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
顧傾城臉頰微紅,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那不是太震撼了嘛!誰能想到平時我們吃的糧食,在藝術家手裡能變成如此精美的藝術品。對了,我們上次去的那家‘五穀香’手作工坊還在嗎?我今天還想親手體驗一下製作糧畫的樂趣。”
“當然在,”陳曉陽拉著她的手,穿過一條掛滿紅燈籠的小巷,“不僅在,我聽說他們還推出了新的體驗專案,用糧食製作小巧的鑰匙扣和書簽,很受歡迎。”
空氣中彌漫著各種美食的香氣,有剛出爐的雜糧餅的焦香,有特色農家菜的醇厚味道,還有用五穀雜糧熬製的甜粥散發出的誘人氣息。顧傾城的肚子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她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
陳曉陽莞爾:“餓了吧?前麵街角那家‘糧心小廚’,我上次聽同事說味道很不錯,我們先去嘗嘗鮮,然後再去體驗手作,怎麼樣?”
“好啊好啊!”顧傾城開心地應著,腳步也輕快了許多。
他們邊走邊聊,欣賞著沿途不斷映入眼簾的新奇糧畫,感受著小鎮獨特的文化氛圍。相比於第一次來時的初遇驚豔,這次故地重遊,更多了幾分熟稔與親切。彷彿每一粒糧食都承載著故事,每一幅畫作都在低聲訴說著小鎮的變遷與成長。顧傾城和陳曉陽知道,今天的糧畫小鎮之旅,又將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一段溫馨而美好的時光。
顧傾城和陳曉陽再次踏上了邯鄲市太行五指山景區的土地,心中滿是久彆重逢的喜悅與期待。不同於初來時的懵懂與好奇,這一次,他們帶著幾分熟稔,彷彿是來拜訪一位闊彆已久的老友。
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爬升,窗外的景緻也漸漸由平原的開闊轉為山巒的疊嶂。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草木氣息,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野花芬芳,深吸一口,沁人心脾。顧傾城輕輕搖下車窗,任山風拂過臉頰,撩起她的發絲,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曉陽,你看那邊的山,雲霧繚繞的,比我們上次來的時候還要美!”
陳曉陽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遠處的太行群峰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丹青。他握著方向盤,嘴角噙著笑意:“是啊,這太行五指山,果然是每次來都有新感覺。上次我們是夏天來的,滿眼蒼翠,這次初秋,層林儘染,想必又是另一番風情。”
抵達景區入口,他們棄車步行。腳下的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兩旁是高大的樹木,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踩上去暖洋洋的。偶爾有清脆的鳥鳴聲從林中傳來,更添了幾分幽靜。
“還記得我們上次在這裡拍的照片嗎?”陳曉陽忽然停下腳步,指著一處刻有“太行五指山”字樣的巨石,“你當時非要爬到那塊石頭上去,結果差點滑下來。”
顧傾城臉頰微紅,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還說呢!都怪你,不拉住我,還在旁邊笑!”嘴上雖然抱怨著,眼底卻滿是甜蜜的回憶。
他們沿著山路拾級而上,談笑風生。山路時而陡峭,時而平緩。遇到陡峭處,陳曉陽會自然地伸出手,拉住顧傾城,兩人相互扶持,一步步攀登。顧傾城的體力稍遜,走了一段便有些氣喘籲籲。陳曉陽便陪著她在路旁的休息亭坐下,拿出隨身攜帶的水壺遞給她。
“慢點喝,彆急。”他溫柔地看著她,“這山雖然不算特彆高,但要登頂‘五指’,也得費些力氣。我們不趕時間,慢慢走,好好欣賞風景。”
顧傾城點點頭,喝了幾口水,感覺體力恢複了不少。她眺望著遠方,隻見群山連綿起伏,氣勢磅礴。近處的山峰上,一些樹木的葉子已經開始泛黃、變紅,點綴在濃綠的鬆柏之間,色彩斑斕,如詩如畫。
“曉陽,你看那座山峰,像不像一隻巨大的手掌?”顧傾城指著前方最高的那座山峰,興奮地說。
陳曉陽望去,果然,那山峰巍峨聳立,山頂的岩石突兀,恰似五指朝天,形態逼真,難怪得名“五指山”。“真像!太神奇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他們繼續向上攀登,沿途的景色越發壯美。奇鬆怪石,隨處可見。有的鬆樹紮根在懸崖峭壁之上,姿態蒼勁;有的石頭則像各種動物,栩栩如生,引人遐想。山間的溪流潺潺作響,清澈見底,偶爾還能看到幾條小魚在水中嬉戲。
顧傾城不時停下來,拿出手機拍照留念,想要將這美麗的景色永遠定格。陳曉陽則在一旁耐心地等她,有時還會幫她調整角度,捕捉最佳的畫麵。
越往上走,雲霧似乎也越濃了。山風吹過,雲霧繚繞,讓人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遠處的山峰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哇,好像騰雲駕霧一樣!”顧傾城張開雙臂,感受著山風的吹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陳曉陽看著她開心的樣子,自己也覺得無比滿足。他走到她身邊,輕輕握住她的手:“傾城,能和你一起再次來到這裡,真好。”
顧傾城回眸看著他,眼中充滿了愛意:“嗯,我也是。和你在一起,不管去哪裡,看什麼風景,都是最美的。”
兩人相視一笑,所有的情意都在這無言的對視中流淌。他們繼續向上,朝著那象征著力量與奇跡的“五指”之巔攀登而去。這一次的太行五指山之行,因為有了彼此的陪伴和更從容的心境,顯得格外有意義。他們不僅欣賞到了更美的風景,也讓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