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和鏡子猜拳,我贏一把就睡 第587章 神威降下,神就不用講道理?
不會錯的。
就在剛才,譚昱曦頂住鎮壓的那一瞬間,速度稍微降下來了一絲,靈豐道人已經看到了。
是碧霞元君……
也就是傳說中的,泰山奶奶對他們動的手!
雖然不明白,為什麼要對他們施威鎮壓,但是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用打!
趕緊跑就是了!
那可是正兒八經的正神,陽神!
和他們這些陰神就不是一個概念,更不是一個物種的,無腦跑就行了。
“碧霞元君?!?!”
崔玨渾身汗毛倒豎。
怎麼會給真神招惹出來了?
而且還是這麼大的腕,打他們未免有點降維打擊了。
白無常喊都不帶喊的,身影已經竄出去數百米。
“怎麼回事?”
謝逸之也蒙了,抬頭看著上方。
空蕩蕩的一片,什麼都沒有,隻有堆疊橫生山石樹木,除此之外什麼也看不見。
剛才他沒有注意到,不過既然是他曾爺爺說的,估計十之**是跑不了了。
要說起來這碧霞元君來頭可就大了。
道文中是這麼記載的,碧霞元君為應九炁以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有統攝嶽府神兵,遍察人間善惡的職責。
也有傳說,碧霞元君要追溯到幾千年前,黃帝建岱嶽觀時,曾派遣七位女子前往泰山迎西昆真人。
其中之一也被稱之為玉女,後修道得仙成,化名碧霞元君,且留在泰山。
具體是怎麼回事,就很難考究。
也無需考究。
隻需要知道,這位大神,是正兒八經的正神,五嶽之首泰山的二把手。
在民間的信奉者也是居高不下,甚至有‘萬能神’的稱號。
至於在碧霞元君之上的,就是那位更重量級的,泰山化身,泰山府君,也就是東嶽大帝了。
不過,東嶽大帝和碧霞元君是各司其職的,互不乾涉。
隻不過神職有高低,卻並沒有誰管著誰的說法。
“可能是動靜搞得太大了,擾了她老人家的清寧吧。”
靈豐道人解釋道。
他們這麼多鬼,齊聚在這裡。
剛才謝逸之又結合了陰雷和陽雷雙重雷法,摧毀了紅線。
動靜的確是整的有點太大了,驚動了碧霞元君也是正常的。
“這麼離譜嗎?”
謝逸之吐槽道。
雖說是正神,但是這紅線之主在她眼皮底下亂搞。
布線設禁忌,對鬼巫助紂為虐,甚至想推動兩界的忘川河水交融,險些釀成大禍。
這些碧霞元君不管,他搞出來一點小動靜,冒出來了,要鎮壓他們了?
這扯不扯?
“曾爺爺,你說這神講不講道理的?”
謝逸之問道。
“道理?”
“神就是道理!”
靈豐道人回答道。
謝逸之:“……那算了。”
本來還以為神既然被稱之為神,肯定是明事理講道理的。
既然曾爺爺都這麼說了,那還是算了。
轟轟!!
轟轟轟轟!!
一道道無形掌印,憑空出現,鎮壓下來。
就算是陰神鬼差們的速度再快,但是在絕對密度的鎮壓之下,還是有不少人沒能逃脫。
甚至有些弱點的鬼差,差點魂都被碎了。
本來以為也就意思意思來兩下得了,隻需要暫避鋒芒,一會兒就消停了。
可怎麼還越來越猛,沒完沒了似的。
眼見如此,靈豐道人也沒轍了,隻能是調頭回去。
“你們先跑,我帶他們回地府!”
靈豐道人喊道。
他們幾乎都癱了,動都動不了了。
靈豐道人倒是能跑,可仔細一想,他們也都是為了支援他才來到這的。
現在出事了,要是他隻顧自己跑了,也不是他的做派。
可以雞賊,可以當陰比,但是原則和底線,還是必須要有的。
最起碼得給他們先送回地府。
“謝大人!危險啊!”
崔玨大喊道。
可靈豐道人眨眼間,已經化作電光,直奔地上的牛頭馬麵而去。
將他們倆往回拖拽,朝遠處飛去。
牛頭虛弱的看著靈豐道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忍不住感歎道:“我就說……謝大人你平常雖然有些陰險狡詐,另外還有點摳搜懶惰,平常就是好吃貪睡,對兄弟們又帶點尖酸刻薄,喜歡搞點小偷小摸,不注重儀表、邋遢散漫……但是總之,你還是一個非常正義善良的好鬼的。”
馬麵:“……兄弟,你最近有投胎的打算了嗎?”
靈豐道人:“……”
雖然很想把牛頭的牛舌拔下來,蘸醬油配酒,但是這會兒實在顧不上那麼多了。
隻能是儘力的先逃竄。
找機會開鬼門,把他們先丟回地府再說。
轟轟轟……!!
哪怕是靈豐道人的速度已經快到這種程度了,可是耳畔依舊不住炸響。
靈豐道人能夠感覺到,威壓幾乎都是擦著他的身體過去的。
但凡他的速度慢下來一點,或者遲疑一瞬,也會同樣被壓扁成牛肉乾。
“謝大人!”
黑無常至今還心有餘悸。
不由得看向了譚昱曦的方向。
到現在他還是想不通,為什麼這個女人能夠擋得住鎮壓。
剛才黑無常都擔心譚昱曦受內傷。
表麵看起來可能還正正常常的,其實身體裡五臟六腑各種臟器都已經被崩碎了。
經常跳樓或者被車撞的就知道,有時候被撞飛出去十來米遠都感覺不到身體有什麼異常,或者疼痛,活蹦亂跳的就回家了。
第二天就死床上了。
可很明顯,譚昱曦沒有,她身上的陽氣依舊旺盛的很,氣血非常足。
可以說剛才碧霞元君的鎮壓,就壓根沒對她造成什麼影響。
“到底是什麼做的?”
“這謝逸之邊上,跟的都是些什麼……”
鐘馗也忍不住感歎道。
之前是小白,愣是能跟著謝逸之打十殿閻羅這種巔峰局。
現在是譚昱曦,肉身硬抗碧霞元君一下,頭發都不帶掉幾根的。
就離譜的很,一個比一個離譜。
“到我這來!”
就在這時,孟婆的聲音響起。
而她的背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分明是多了一扇古樸的紅漆大門。
高三丈有餘,寬一丈二十三寸。
門樓似乎是年久失修,鏽跡斑斑,上麵掛著兩個在陰風中飄搖的大燈籠。
上方牌匾,寫著
“鬼門關”
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