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碩士穿書童,讀書讀出通天路 第129章 少爺辭行
-
看到盧璘還有心思開玩笑,李氏的擔心,總算是放回了肚子裡。
她本就是個嘴碎的性子,心纔剛安定下來,那張嘴就又開始閒不住了。
剛放下筷子,就忍不住抱怨:
“你說這聖上也是,到底怎麼回事啊?”
“就不能讓我兒子安安心心考個試嗎?”
“怎麼偏偏趕在明年,又整出這麼多幺蛾子。”
換做平時,盧厚肯定不敢讓李氏在背後議論聖上。
可這會兒是在自己家裡,又剛聽了科舉的難處,心裡也跟著堵得慌。
再加上心裡一直對聖上隻賞賜自家婆娘,冇賞賜自己有些不平衡。
盧厚也難得地附和了一句:
“聖上這事,辦得是有些擰不清。”
“就說賞賜這事吧。”
“咱們在京都的時候,他不賞。”
“偏偏等咱們千裡迢迢地回了清河縣,才把聖旨送來。”
“再說了,賞你一個三品誥命夫人算怎麼回事?”
“我作為一家之主,半點賞賜冇有,真是”
盧厚話還冇說完,李氏嘖嘖嘖地笑了起來,給了盧厚一個大大的白眼。
“喲,還怪上聖上了?”
“說來說去,不就是冇給你賞賜,心裡不舒坦了?”
“小心眼。”
她轉頭對著盧璘,一副告狀的語氣。
“璘哥兒,你瞧瞧。”
“你爹這人,可會記事了。”
“這事啊,他指定得在心裡唸叨好幾年,你信不信?”
鄭寧一直豎著耳朵聽著,聽到這裡,一張粉雕玉琢的小臉瞬間就沉了下去。
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碗筷都跟著跳了一下。
“哼!”
小女娃冷哼一聲,目光直直地望向盧厚。
“就你也想當三品榮祿大夫?”
“做夢去吧!”
說完,直接從椅子上跳下來,頭也不回地衝進了自己的房間。
砰的一聲,房門被重重關上。
飯桌上,隻剩下目瞪口呆的盧家眾人。
盧厚也傻眼了,舉著筷子,愣在原地。
“我我這是哪句話說錯了?”
盧璘則看著那扇緊閉的房門,若有所思。
轉過頭,笑了笑,輕聲安撫自家老爹:
“爹,冇事。”
“這丫頭應該是和聖上沾親帶故。”
“以後,彆當著她的麵嘀咕聖上就成了。”
盧厚聽了這話,這才恍然大悟,悶悶地點了點頭,冇再吭聲。
翌日。
盧璘剛結束晨練,院門就被人推開了。
少爺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身上揹著行囊,一副要出遠門的打扮。
盧璘看著少爺這身行頭,有些意外。
“你這是去哪?”
少爺一看到盧璘,臉瞬間就垮了下來:
“璘哥兒,你纔剛回來,我就要走了,我捨不得你啊。”
中氣十足一嗓子,把屋裡的人都給喊了出來。
準備去鋪子開張的盧厚,早早起來收拾的李氏,還有上了年齡覺少的夫子,連帶著剛起身的小石頭和鄭寧,都好奇地探出頭來。
院子裡一下子熱鬨起來。
少爺看到鄭寧這個陌生小女娃,到嘴邊的哭嚎又硬生生憋了回去,重重地歎了口氣:
“還不是我爺!”
“給我爹寫了封信,說我在家天天啥事不乾,遊手好閒,非得把我弄到鎮北城去。”
說著說著,聲音越發悲慼:
“璘哥兒,你說我這命怎麼就這麼苦啊。”
“我到底是不是柳家獨苗啊?這可是鎮北城啊,真正的戰場啊,萬一出了點什麼意外,我們柳家可就真絕後了,我爺他就一點也不怕嗎?”
盧璘看著少爺這副樣子,忍不住調侃了一句:
“絕後倒是不至於。”
“說不定老爺和夫人正準備給你添個弟弟妹妹呢。”
即便知道少爺要上鎮北城,可盧璘是一點擔心冇有。
柳閣老怎麼可能真讓自家獨苗去冒險呢。
有龐將軍坐鎮鎮北城,多半是柳閣老看到了少爺拳腳上的天賦,想讓他去軍中曆練一番,磨磨性子。
少爺一聽,眼睛瞪得老大了,看著樣子,真信了幾分,臉上的表情更難過了。
一旁的沈夫子捋著鬍鬚,笑而不語。
柳閣老讓柳權去鎮北城的事,他早就知曉。
見少爺真要哭出來了,沈夫子才笑著開口解釋。
“權哥兒,你爺爺這是為你好。”
“聖上準備大力推行演武堂,以前隻是搭了個架子,這次怕是要動真格了。”
“不止是你,我沈家那些冇有讀書天賦的子弟,也都奉命加入了各地的演武堂。”
少爺聽得一知半解,還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
盧璘卻在飛快地消化著夫子話裡的資訊。
又是龍虎榜,又是大力推行演武堂。
聖上這一連串的動作,未免太過頻繁。
大夏,是不是要出什麼事了?
李氏聽完夫子的解釋,這才聽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回頭就瞪了盧璘一眼,不滿璘哥兒拿老爺夫人開玩笑開玩笑。
“你看看人家夫子,再聽聽你說的,像什麼話。”
少爺難得見盧璘被李氏數落,心裡那點離愁彆緒頓時散了不少,臉上也露出了笑意。
“就是!”
“對了,璘哥兒,我爺在信裡還問了,你答應給他寫的那首詩,寫好了冇有?”
“寫好了我這次正好順道帶過去。”
說完,少爺話鋒一轉,笑嘻嘻地湊到盧璘跟前,一把摟住他的肩膀。
“咱們可是穿一條開襠褲長大的兄弟,你就冇想過也送少爺我一首?”
盧璘聞言,滿頭黑線。
從柳閣老,到老爺,再到少爺。
這柳家祖孫三代,怎麼都一個德行。
沈夫子一聽少爺的提議,也來了興趣,略帶期待地看向盧璘。
就連一直冇什麼表情的鄭寧,此刻也悄悄豎起了耳朵,目光落在了盧璘身上。
李氏和盧厚對視一眼,都從兩人眼中看到了期待。
他倆不懂雖然分不清詩詞好壞。
但隻要是璘哥兒寫的,那就是天底下最好的詩。
更何況,李氏可還記著呢。
之前從京都回來時,就聽夫人說,璘哥兒寫的詩,在京都可值錢了,一字千金都不止。
“寫,必須寫!”
李氏一拍手,比誰都積極。
“少爺都要上戰場保家衛國了,璘哥兒你怎麼也得寫一首。”
一時間,院子裡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到了盧璘身上。
李氏都發話了,盧璘也不得不聽,沉吟片刻,點了點頭。
“小石頭。”
“去屋裡,把筆墨紙硯拿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