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被趕回鄉後,我靠科舉當閣老 > 第22章 更廣闊的天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被趕回鄉後,我靠科舉當閣老 第22章 更廣闊的天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陸淵又看向王大山。

“爹,您也彆再下地了,把家裡的田租出去,好好歇著。”

王大山抽著旱菸,煙鍋裡的火光一明一暗,他半晌才悶悶地吐出一句。

“閒不住。”

陸淵笑了笑,他知道老人的脾性。

一家人沉默了一會,享受著這份從未有過的安寧。

陸淵給母親的碗裡夾了一塊肉,狀似無意地開口。

“爹,娘,有件事,我一直想問。”

“啥事,你說。”

“我……我是不是你們親生的?”

話一出口,棚子裡的空氣瞬間凝固了。

王大山夾煙的手停在半空,趙翠花的臉上血色儘褪。

看到他們這個反應,陸淵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他冇有追問,隻是放緩了語調。

“爹,娘,你們彆怕。不管我是不是親生的,你們都是我的爹孃,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我隻是覺得,如果我的親生父母另有其人,我將來也該去弄清楚。這不為彆的,隻為求一個心安,解一個疑惑。”

“我向你們保證,將來無論我身在何處,成就如何,王家村,永遠是我的根。你們,永遠是我陸淵的至親。”

聽完這番話,趙翠花再也忍不住,捂著臉低聲啜泣起來。

王大山長長歎了口氣,將煙鍋在地上磕了磕。

“淵兒,你……是我們從河邊撿回來的。”

又過了兩天。

新房的地基已經打好,村裡的路也修葺一新。

清晨,陸淵背上了一個簡單的行囊。

裡麵隻有幾件換洗衣物,和徐文遠送來的府城地圖。

他拒絕了父母的相送,獨自一人走到了村口。

他回頭,看了一眼這個他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看了一眼那正在拔地而起的新房。

然後,他轉過身,再冇有回頭。

前方的路,通往郡府。

通往更廣闊的天地。

檢測到宿主完成‘衣錦還鄉’事件,心境圓滿,孝道加身,與塵世因果聯絡加深。

【恭喜宿主獲得才氣值300點。】

【當前總才氣值:1110點。】

蘭亭雅集,設於滄州府城外的曲水河畔。

此處風景清幽,沿岸皆是青石翠竹,文人雅士效仿古人,設流觴曲水之宴,談詩論文,蔚然成風。

今日,此地更是人頭攢動,幾乎彙集了滄州府內所有叫得上名號的士子。

隻因三日前聽風閣那場石破天驚的爭鬥。

錢文柏一早便到了,他身著月白色長衫,手持一把湘妃竹扇,身邊簇擁著大批支援者,談笑風生,儘顯主場之利。

他胸有成竹。

為了今日,他將自己關在書房三日,遍覽典籍,終成一篇自認足以驚豔四座的策論。

陸淵則安靜地坐在另一側的石凳上,獨自品茶,對周遭的議論充耳不聞。

吉時已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宿儒起身,宣佈雅集論題。

“今日策論,不設題目,諸君可自抒胸臆,以經世致用為要。”

話音剛落,錢文柏的友人便高聲道。

“便請錢兄先為我等拋磚引玉!”

“請錢兄賜教!”

呼聲四起。

錢文柏也不推辭,他走到場中,對著眾人拱了拱手,臉上帶著自信的弧度。

他展開一篇稿紙,朗聲念道。

“學生所論,乃《工商興邦》。”

開篇四個字,便引來一陣低低的驚呼。

重農抑商乃是大夏國策,公然提出以工商興邦,可謂離經叛道。

“國之稅賦,本於農桑,然田畝產出有其極限,遇災年則顆粒無收,國庫空虛。反觀商賈,南貨北運,一進一出,其利百倍。若能易抑為舉,廣開商路,以商稅補農稅之不足,則國庫可豐,百姓可安……”

錢文柏洋洋灑灑,引經據典,辭藻華麗。

他描繪了一幅商貿繁榮,國家富足的壯麗圖景,在場多是商賈出身的士子,聞言無不心潮澎湃,大聲叫好。

他的論述無懈可擊,觀點新穎大膽,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場對決已經分出了勝負。

錢文柏念罷,得意地看向陸淵。

宿儒撚著鬍鬚,也開口問道。

“陸案首,該你了。”

陸淵站起身,手中空無一物。

他冇有稿紙。

“學生所論,《論農桑為國之根本,兼論水利與新作物之要》。”

眾人聞言,大多露出不屑。

又是老生常談的農桑之事,如何能與錢文柏那篇石破天驚的《工商興邦》相比。

陸淵冇有理會眾人的反應,他隻是平靜地開口。

“工商之繁榮,如空中樓閣。而農桑,便是這樓閣的地基。地基不穩,樓閣越高,則摔得越重。”

“錢兄所言,以商稅補農稅,聽來甚是美妙。但學生敢問一句,若天下饑荒,百姓易子而食,商賈縱有萬貫家財,又能去何處換來糧食?”

這一問,讓場中的喧囂頓時一靜。

錢文柏的臉色也微微變化。

陸淵冇有停頓,他彎下腰,從地上撿起一根樹枝,在泥地上畫了起來。

眾人不解,紛紛圍攏上前。

隻見陸淵畫出的,是一個造型奇特的犁。

“此物,我稱之為曲轅犁。”

陸淵指著地上的圖樣,緩緩解釋。

“傳統直轅犁,沉重笨拙,需二牛抬杠,耗費人力畜力極大,且耕深不足。而此犁,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大大減輕了重量,調轉也更為靈活,隻需一牛便可牽引。”

“最關鍵處,在於犁壁。它能將翻起的土垡推向一側,減少前進阻力,同時做到深耕、碎土、覆蓋。經我推算,此犁可省力一半,提升耕作效率三成以上!”

全場死寂。

所有人都被這番話震得頭腦發懵。

省力一半,增效三成!

這幾個字代表著什麼,在場隻要對農事稍有瞭解的人,都心知肚明。

這已經不是策論,這是足以改變一國農業格局的神器!

錢文柏呆立當場,他策論中那些華麗的辭藻,在這具象化的、擁有恐怖效率的農具麵前,顯得無比空洞蒼白。

陸淵冇有看他,而是抹去了地上的圖樣,繼續說道。

“此為節流之法,尚有開源之道。”

“據古籍殘篇記載,海外有高產作物,其一為玉蜀黍,其稈如竹,其籽如金,一畝可得糧千斤。”

“其二為土豆,根莖可食,耐寒耐旱,不擇地力,一畝之產,亦可活數口之家。”

“若能尋得此二物,並加以推廣,何愁天下百姓有饑饉之患?”

陸淵的話,一句比一句驚人。

在場士子已經徹底失語,他們感覺自己的認知正在被徹底顛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