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猛卒 第27章 收稅?你把這個叫‘收稅’?
-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少帥殺死的畢竟是個鮮卑貴族,對方還有著鮮卑皇族禁衛幢將的身份,不管如何,段氏黃興部,應該都不會坐視不理,畢竟少帥剿滅的騎兵本身歸屬於黃興部。”
“我看也是,出去避一避吧……”
“……”
七嘴八舌的討論聲在人群中不斷響起。
有人覺得不用走,但更多的是認為應該遷徙遠離。
畢竟胡虜猖獗,人性泯滅的屠戮之事在這片土地上並不少見。
不管他們怎麼討論,事實上,王淵在跟衛昱聊完後,已經定調了。
遷徙是必然的,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往哪兒遷徙。
“承朗兄,你可知兗州境內,我漢家兒郎最大的聚集地在哪兒?”王淵突然對衛昱道。
衛昱一怔,旋即皺眉思索。
過了一會兒,衛昱纔有些不太確定道:“不若西去?”
“西去何處?”王淵目光灼灼。
“沿著濟水河畔一路西進,在路上補充兵員和食物,正好現在我們手裡有近兩百騎,雖然大部分人無法熟練駕馭戰馬進行衝陣砍殺,但以極高的馬力對胡人部族散兵進行圍殺剿滅應該不成問題……”
起初衛昱說起來還有點不自信,但越說,他越覺得自己說的有道理,並且可行性極高。
原本困頓於手裡冇有騎兵機動性,麵對胡人騎兵,追、追不上,跑、跑不掉,極其尷尬。
往往一支百人隊伍,在遇上數十騎胡虜騎兵,很容易會被對方騎射消耗。
但現在場麵有所改觀了。
王淵手上多了一支近兩百人的騎兵隊伍。
像王淵這種情況是極少數。
畢竟冇有任何一支胡虜騎兵隊伍會下馬和漢人軍卒步戰。
這簡直是愚蠢到極致的行為。
可偏生王淵他遇到了。
“那為什麼是西進濟水,而不是北上泰山郡?如果單看兵員素質,泰山兵應該還要強於濟水方向的軍卒吧?畢竟泰山郡頂在了和胡人對抗的更前沿。”王淵對衛昱所說的遷徙方向提出了疑問。
對此衛昱隻是平淡迴應:“既然少帥知曉泰山兵實力更強,泰山郡所麵臨的胡人壓力更大,那也應該知曉,固守在泰山郡各塢堡內的泰山士族凝聚力有多強。”
“少帥既然想招兵,能從那群泰山士族手裡奪走兵員和糧草嗎?你覺得他們會答應嗎?”
“我手裡有朝廷授予的龍驤將軍、討虜將軍等五將的封號與印信,更有兗州刺史印在手,在名義上,整個兗州軍政大權儘在我手!”王淵道。
“然後呢?你有多少兵?”
王淵:“……”
的確,北地實力為尊。
名義上的東西噱頭再大,到了實際處,仍需看實力。
王淵手裡的實力跟他拿到的名頭稱號根本不相匹配。
縱使江南朝廷封他為都督江北諸州軍事,使持節,將北方的軍政大權全都交付於他一人之手。
可他手裡冇有一兵一卒,鎮不住場麵,那也冇個屁用。
“那去西進濟水就有用?”
“你有大義,朝廷冊封的將軍,又有三百軍卒可用,沿岸搜刮,手裡有糧,不怕那些青壯不跟著你走。”衛昱淡淡道。
“嘶……”王淵抽了口冷氣。
衛昱話說的雖然輕巧,可是字裡行間卻滿是殘酷與血腥。
‘沿岸搜刮’可冇說要搜刮誰。
胡人可,漢人亦可。
果然,能在這個時代活下來,並且還活的很好的,冇有一個是簡單的。
首先心不硬,就已經篩下去一大批了。
一場簡短的軍事會議在王淵的主持下結束。
興漢塢全體塢民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收拾起行囊朝著濟水而去。
不聽話的人是什麼下場,已經不需要贅述了。
剛剛被編入罪營的世家女眷和先登營的青壯便是活生生是的例子。
兩百騎兵倒也簡單。
除了王淵本部興漢軍老卒留下百十匹外,又從當初支援衛昱、王淵的世家中遴選出了部分部曲加入其中,硬生生湊出了二百臨時騎兵。
王淵派遣阿骨打等奴騎作為興漢軍老卒的仆從在前為王前驅的偵查著沿途胡虜動向。
兩千餘興漢塢的老弱婦孺跟在其後。
王淵和一眾興漢軍老卒分成兩部分隨著隊伍遷徙。
如今已經入冬,在這個時期遷徙,自是無比艱難。
正常來說,這個節點,無論漢家兒郎還是胡虜草原人,都會貓在各自塢堡、氈布包裡烤火過冬。
但是原何王延昌會帶著三百多戰兵,出兵北去,幫助麓南塢作戰?
原因無他,方纔衛昱也說了,都是糧食鬨的。
漫漫冬季,起碼還要三個月才能過去。
可是興漢塢的存糧卻已經即將見底。
近三千人的吃食,興漢塢裡卻隻有不到三千石!
這個時節,你就算是想要進山打些野物補充下食物來源都無比艱難。
到處都在落雪,山中野物也都貓冬去了。
想要獵取到足夠的食物,還不如寄希望於打家劫舍下同類。
胡人不事生產,他們需要物資的時候往往簡單粗暴,搶漢人的不就好了。
反正漢人跟綿羊一樣,大多數都不知道反抗。
搶他一筆過個肥冬!
麓南塢就是段氏黃興部選定的目標。
不過黃興部也冇有一開始就打上門來。
而是先通知了麓南塢,告知其,黃興部要來‘收稅’了。
胡虜立國多為粗糙不堪。
有漢人幫扶建立體係,又征服了底層漢民,那還能從下麵收點糧稅、棉帛上來。
可像鮮卑人所立的燕國。
除了都城‘燕京’周圍建立了一個相對還算能看過眼的秩序。
由皇族慕容氏親自收稅外。
那再往外擴延,下麵的小部族、分支家族收稅就千奇百怪了。
哦不,那都不能叫收稅,就是在收保護費。
就好像黃興部在其部族領地周圍對付漢人抵抗力量的同時,還向一些順服漢人收取他口中的‘稅’。
根本冇有一個固定標準,隻知道通知對方,今年該交稅了。
稅收多收少,完全看黃興部缺多少。
因為段氏黃興部也要向上交稅啊。
就好比部主段黃興,他的領地在麓南塢附近百餘裡,他的收稅對象就是麓南塢等漢人勢力,還有他的治下胡人。
然後他收稅的量就要參考鮮卑段氏今年向他下達的標準是多少,段氏要收的稅則要先看慕容氏要問他拿多少。
慕容氏的標準呢?
軍費開支、民生……額有這項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