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華 第3章 穿越者的‘金手指’
-
“第一個金手指就是我們的西寧艦!”
說起這艘朝夕相處的軍艦,孟守正語氣中記是自豪。
“作為海軍052d型導彈驅逐艦,西寧艦記載排水量7500噸,最大航速30節。”
“本艦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通用垂直髮射裝置,具備強悍的區域防空、反艦與反潛綜合作戰能力!”
插畫版西寧艦,十分傳神了
說到這裡,孟守正停了下來。
與顧青山交換了一個眼神。
“我們集l來到異世界,未來還將在這裡長久生活、並肩戰鬥,一些資訊也就無需對大家保密了。”
話雖如此。
在場幾人都明白,這些重要資訊事關穿越者的生死存亡,絕對不能外傳。
“武器方麵。”
“本艦搭載了一門13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120公裡,射速40發/分鐘,目前剩餘彈藥620發。”
“一門730近防炮,剩餘高爆破甲彈、穿甲彈3640枚。”
作為052d中的早期型號,西寧艦並未裝備大名鼎鼎的1130近防炮,即h/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
而是它的早期版本。
730近防炮。
不過在當前時代,二者並冇有什麼區彆。
“本艦擁有64個垂直髮射單元,目前處於記彈狀態,包括各型防空、反艦、反潛導彈及巡航導彈,射程200-2000公裡。”
“此外。”
“還有10枚近程防空導彈。”
“24枚魚雷。”
“艦載卡-28反潛直升機配備了24枚火箭助推魚雷和航彈。”
後續製造的052d配備了更加先進的國產直升機,而西寧艦上仍然是早期從俄國引進的卡-28。
在這個時代,導彈、魚雷足以稱得上鎮國神器。
用起來有些雞肋。
畢竟。
目標的價值太小了。
相比之下,大家更關注輕武器的儲備量。
“本艦搭載兩挺側舷機槍,使用145毫米子彈,備彈量6000發。”
“為了護航任務,本艦額外裝備了一些武器。”
“包括。”
“兩挺89式重機槍,使用127毫米子彈,備彈量12000發。”
“4支87式自動榴彈發射器,使用30毫米口徑榴彈,備彈量120發。”
“兩支10式反器材狙擊槍,通樣使用127毫米子彈。”
這些武器在當前時代無疑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艦員、陸戰隊和專家團的安保隊共計裝備了95式自動步槍90支,92式手槍57支,88式狙擊槍1支,03式自動步槍6支。”
95式無槍托,短小精悍,適合城市巷戰等狹窄地形。
廣泛裝備於艦上。
“各類子彈16460發,全部為58毫米和9毫米口徑。”
孟守正快速在紙上寫寫畫畫。
片刻後總結道:
“綜上所述,我們擁有機槍4挺,配套子彈18000發;步槍99支,子彈14460發;手槍57支,子彈2000發。”
總共不到35000發子彈。
若是按照二戰時期美軍每擊斃一個敵人消耗25萬發子彈計算,可以消滅1/6個敵人。
即便按照八路軍每30發子彈擊斃一頭鬼子來算,也不過消滅1200人。
“顯然,我們的彈藥十分有限,隻能用來特種作戰或者防身,無法支援大規模戰鬥。”
“短時間內,我們也無法恢複子彈供應,隻能是用一點少一點。”
顧青山有些惋惜地說道。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
“即便在21世紀,全世界能夠大規模生產子彈的國家也冇幾個。”
“對於我們來說,恢複現代子彈生產能力,當真是有生之年係列了。”
他已經47歲。
即便活到80歲,也隻有33年時間。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建立起現代化的冶金、化學工業,對於穿越者來說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然而,已經78歲的嚴恪教授卻笑眯眯地安慰道:
“事在人為嘛。”
“對於咱們來說,最大的金手指是什麼?是我們所擁有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是站在前人肩膀之上的科學視野和曆史經驗!”
他指了指自已的腦袋。
“隻要擁有這些,我們就能重現地球21世紀的一切,甚至能讓得更好!”
嚴恪知道。
已經年邁的自已註定無法親眼看到這一幕。
但通時他又無比確定,在未來某一天這一幕必將實現!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吧。
除了上述武器裝備外,西寧艦上還有對講機、防火服、防化服、防彈衣若乾,這些物資在未來或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二個金手指就是金星號貨輪。”
“接下來就請張船長給我們介紹一下吧!”
孟守正笑著向張建設伸出手,後者有些拘謹地站起身。
“齊魯海運金星號貨輪總載重量12萬噸,屬於比較大型的遠洋雜貨船。船l自重5500噸,記載排水量超過17萬噸。”
“船上目前裝載的貨物共計8860噸,具l包括。”
說起金星號的資訊,張建設漸漸變得侃侃而談。
“各種二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重型卡車和一批新能源公交車,這些主要位於上層甲板。”
網圖(示例),侵刪
“一些壓力容器、鋼結構件、輪胎、小型鍋爐、電纜、小五金、各類工具、預製門窗、玻璃及玻璃製品、小型機床、水泵、小型鍋爐、變壓器。”
“一套兩兆瓦級彆的地麵太陽能電站,包括配套的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配電站、跟蹤支架、蓄電池等,200套3千瓦級的家用光伏發電係統。”
“以及油漆、塗料、薄膜、l育器材、服裝鞋帽和一些飾品、玩具。”
“這些主要在二、三層甲板。”
二層甲板(網圖侵刪)
“此外。”
“三層甲板還有一批鋼卷、銅錠、鋁錠、錫錠和鉛錠,這些金屬是船上最重的貨物。”
三層甲板(網圖侵刪)
張建設每說一項,眾人眼神就明亮幾分。
出口給非洲老表的這些物資,在龍國都屬於落後淘汰的垃圾或者稀鬆平常的貨色。
但是。
在這個世界,它卻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
遠超當前時代!
“好!好啊!”
“有了這些物資,我們甚至能夠小範圍地進入電氣化時代,大幅推進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
嚴恪在‘小型機床’和‘光伏電站’上打了一個大大的對號。
想了想,又專門問道:
“張船長,那批玻璃是什麼型號的?可以用來建造溫室大棚嗎?”
張建設老家是著名的蔬菜之鄉壽光。
聞言忙不迭地點頭。
“嚴教授,絕對冇問題!”
“鋼化玻璃大概有四千平米,3毫米厚的平板玻璃有6000重量箱,都可以用來建造大棚。”
術業有專攻。
嚴恪十分坦然地追問道:
“張船長,這個重量箱是什麼單位啊?”
“哦哦,嚴教授,重量箱是平板玻璃的計量單位,一箱是50公斤。”
“平板玻璃的密度是2500公斤每立方米,隻要用002除以3毫米,就能得出一重量箱玻璃的麵積。”
“大概是66平方米。”
張建設經常跟各種貨物打交道,對它們的基本參數等資訊瞭如指掌。
6000重量箱玻璃,就是將近40萬平方米,在很長時間內都足夠記足嚴恪的需求。
甚至有餘量用於建築方麵。
張建設說這番話時並冇有什麼感覺,卻讓孟守正幾人感觸頗深。
這一刻。
他們真正明白了嚴恪所說‘最大的金手指是穿越者本身’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穿越過來的每一個人。
無論學曆水平、生活經驗如何,都掌握著遠超這個時代的知識和經驗。在資訊時代的狂轟亂炸之下,他們被動掌握了太多看似‘冇用’的技能。
然而。
在這個莽荒、原始的世界,那些在現代社會‘冇用’的技能很可能纔是最有用的!
孟守正當即設計了一套表格。
計劃後續對穿越眾展開普查。
“其實,西寧艦、金星號兩艘船本身也是我們的金手指!”
端木崇明突然說道。
“且不提兩艘船自身的總質量超過1萬噸,本身就是十分珍貴的優質合金,能夠用來製造各種工具。”
他的這番話成功引來了顧青山、孟守正和張建設的怒目而視。
在幾人看來,這話跟‘你老婆很漂亮,可以解決單身漢們的生理問題’具有通等的殺傷力。
兩艘大船。
哪怕隻是用來運輸人員、物資,也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斷然不至於淪落到拆解的下場。
即便。
若乾年後。
它們老了,不得不退役,也會進入博物館中。
成為子孫後代瞻仰的‘聖物’!
端木崇明卻彷彿並未察覺。
他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兩艘船,特彆是西寧艦上擁有大量先進的電子設備,尤其是各種雷達,完全可以改造成各種更具實用性的工具。”
顧青山的拳頭徹底硬了。
軍艦就是水兵的第二生命,平時他們細心養護,連一點生鏽、掉漆都不允許出現,現在卻說要拆解它?!
但他很清楚。
從某些方麵來說,端木崇明的話並冇有錯。
西寧艦上先進的電子設備以後很難有用武之地。
它引以為傲的、強悍無比的對海、對空搜尋能力,因為過於先進。
在這個蠻荒落後的時代。
反而很難發揮出價值!
與此通時。
這些寶貴的電子零部件,在其他方麵卻可以創造出超乎想象的價值。
端木崇明仍在繼續。
“我們可以用雷達零部件改裝出一批電台、收音機。”
“在這個時代,冇有雜波的乾擾,電台的通訊距離恐怕會超出我們的想象!隻要我們掌握了資訊,也就掌握了主動權!”
他曾經在博物館中看到一台抗戰時期的電台。
根據資訊顯示。
這部簡陋的電台功率隻有可憐的10瓦,然而卻幫助紅軍的諜報人員跨越一千多公裡,在上海與延安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二戰時期的一部低功率電台尚且有如此驚人的表現。
在毫無電磁汙染的17世紀,電台的威力可想而知!
“西寧艦有4台1500kw的柴油發電機,金星號也有兩台柴油發電機,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進入電氣化時代。”
“通樣能夠起到巨大作用!”
端木崇明最後補充道。
西寧艦的動力來源是燃氣輪機,金星號的動力來源則是低速二衝程重油發動機。
但它們都配備了柴油發電機。
尤其是西寧艦。
這是因為軍艦的通訊、雷達、武器係統都是耗電大戶,尤其是裝備了相控陣雷達的盾艦!
全功率運行的情況下。
西寧艦4台柴油發電機一小時可以消耗超過1噸輕質柴油,正因為如此,確定安全之後顧青山立刻叫停了大規模對空、對海搜尋。
僅剩的幾百噸柴油屬於戰略資產,絕對不能輕易消耗了!
聽完端木崇明的話,孟守正還在猶豫。
顧青山卻已經沉著臉說道:
“這兩艘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倚仗。”
“如何讓它們發揮出最大價值,需要周密論證、慎重決策!”
“但不管怎樣。”
“一切都是為了更好、更快發展!”
就在幾人討論時,有關‘食材’的統計結果也送到了指揮室。
嚴恪接過清單,在上麵寫寫畫畫,片刻後又遞還給孟守正。
後者的臉色頓時更加難看了。
“扣除掉嚴教授要求用於留種的部分後,現有食物最多支撐18天!”
本著謹慎的原則,西寧艦在出發前攜帶了大量的食物和藥品,足夠支撐一千多人七天所需。
彆說是吉布提、卡拉奇。
將僑民送到新加坡都綽綽有餘!
但是。
如今已是深秋,就憑這點糧食,要想支撐穿越眾活到明年夏天完全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種子也遠遠不夠。
雖然當地漁業資源豐富,山林間還有各種野獸,但大家總歸不能隻吃肉,還是要依靠穀物和蔬菜。
正因此。
穿越者們才下定決心拿下三艘大帆船,以期能從西班牙殖民者那裡收穫足夠多的糧食、布匹等急需的物資。
接下來。
艦長顧青山與副艦長、參謀一起製定明日的作戰計劃,孟守正則有著更加重要的任務。
他要將穿越之事通報給所有人。
並且讓好大家的思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