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三十年,重生後我踏碎皇城 195
入夢
溫令儀微微頷首,麵上沒有多餘的表情,聽完鄧老爺子說話,也隻是輕輕地吸了口氣:“您老也知道的,當初皇上讓開保和堂,我便是秦國公府和鎮國公府留在京城的人質。”
這話一出口,鄧老爺子的表情就僵了僵,這種話能說出來嗎?若是換做旁人是不會說出口的,畢竟交淺言深是大忌。
當然,溫令儀登門的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溫令儀能說出來,顯然也是誠意。
“我生在溫家,長在溫家,家中教養從來都是為人中正,天下為公,所以就算是晏懷卿叛國而去,我依舊是保和堂的東家,是溫家女,依舊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願意儘綿薄之力,至於為何來到這裡,也是早就有了預判,知道時疫會在開春的時候反撲而來,人命關天不分貴賤,我能多救一人,也是為溫家積功德,並無旁的心思。”溫令儀抬眸:“您老是杏林中人,自是知道如今江南府和涇河府的百姓多麼艱難,而我此次登門,概因無法顧全,需要有道義擔當的人出麵幫襯。”
鄧老爺子聽完,看了眼崔老大人。
“淮安啊,你還沒看出來嗎?這丫頭有救人之心,朝廷無救人之能,如今倒是把她扔到這邊來了,必定還扣著戴罪立功的帽子呢。”崔老大人說。
鄧老爺子蹙眉,轉過頭看溫令儀:“是這樣?”
溫令儀點頭:“確實如此。”
“真真是小人行徑。”鄧老爺子額頭青筋都凸起了。
溫令儀沒有再說話,鄧老爺子的脾氣領教了,本以為這個年紀的人養氣功夫都十分了得,卻不想這位是頗有俠義心腸,又十分快言快語,想必這件事能成。
崔老大人清了清嗓子:“沈濟生在涇河府那邊,是朝廷派來的太醫。”
鄧老爺子翻了個白眼兒。
溫令儀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兒。
“跟鄧家沒關係,你這丫頭想要鄧家做什麼?”鄧老爺子看溫令儀。
溫令儀起身深深鞠躬:“您老能應承此事,真是江南府百姓的福氣。”
“直接說就行。”鄧老爺子顯然不喜歡繁文縟節。
溫令儀落座後說:“隻需要您老召集靠得住的郎中,我有應對事宜的方子,也會儘可能送草藥過來,但需要郎中變辯證加減,才能用到病人身上。”
鄧老爺子捋著胡須,微微點頭:“確實如此。”
“既然要為百姓做事,怎麼能少了我們崔家人呢?”崔老大人對鄧老爺子說:“山裡草藥囤積了不少,回頭讓孩子們送下山來,也不用往彆處放了,就放在你這裡,百姓求醫問藥,治病救命都需要銀錢,我分文不取,你也彆收診資,權當為後代積德行善了,如何?”
鄧老爺子朗聲大笑:“一言為定。”
溫令儀沒想到事情如此順利,遠超預期。
“你這孩子也不用在這邊多費心思,回頭衙門那邊我去說一聲。”崔老大人說。
溫令儀又要起身道謝。
崔老大人擺手:“大可不必,這是為天下百姓做事,不是為你一人做事,你也無需背負這些本就不該你背負的人情,隻管安心在涇河府戴罪立功,就衝你為百姓奔走的這份心思,我們這些老骨頭啊,就沒有偷懶的心思了。”
“是,令儀明白。”溫令儀告退,因兩家關係匪淺,溫令儀提前告辭離開,出門吩咐譚庸帶帶自己去見白長鶴。
白長鶴得知溫令儀的事情辦的十分順利,挑起大拇指:“真是不易,夫人若有吩咐,老朽一定儘心竭力。”
溫令儀說:“請白老幫忙安撫百姓,宋家的買賣鋪麵裡的米糧儘可去取,眾合商會那邊也會打招呼,但凡是治療時疫所需,都可以白老幫忙操持送過去。”
白長鶴連連點頭,這會兒也沒有了和朝廷比的心思了,還有什麼可比的呢?這樣一個弱女子的所作所為超過了多少自稱大丈夫的人啊。
溫令儀去了眾合商會,安排了何時的登門禮,雖說自己立刻就會啟程離開江南府,可該送的禮物就算晚了點兒也要送到。
安排好這些事情,溫令儀給崔老大人留下一份書信,便離開了江南府。
譚庸留在這邊安置這九個姑娘進了眾合商會裡做事,雖說這些姑娘們歲數略小,但力所能及做事,也能有個安身之所,暫時先這般安排,也能少讓溫令儀分心。
大牛沒跟著回來,主要是涇河府這邊必定不會一點兒動靜也沒有,反倒是留在江南府這裡更安全一些。
船在拂曉時分離開了江南府,溫令儀坐在船艙裡睡著了,恍恍惚惚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抬頭就見到了裴祈安懷裡抱著小囡囡,對麵坐著的是蕭玄策,三個人之間的氣氛頗有些緊張,小囡囡的手捏著腰間的玉佩,小臉陰沉沉的。
似是心有所感一般,小囡囡看向了溫令儀的方向。
溫令儀想要說話卻發不出聲音來,一著急醒了,睜開眼睛才發現自己額頭和手心都是汗,心像是被揪起來了一般,她從沒有如此是擔心過。
他們走了有一段日子了,如今的西域三十六國到底是什麼情況也不知道,畢竟是蕭玄策的地盤。
與此同時,小囡囡眉頭緊鎖的轉過頭,抬眸看著蕭玄策:“義父,若你執意要在西涼之後做黃雀,那大夏百姓人人皆兵,除了血流成河的浩劫必定會將另外,在座的沒有贏家。”
蕭玄策眉頭一挑,這小丫頭怎麼不藏拙了?
“囡囡,你這是偏著你的父親了。”蕭玄策說。
小囡囡搖頭:“並非是我偏著我的父親,而是天道必定會站在我父親這一邊,義父,你覺得我為何如此早慧?為何知道那麼多?你以為的天縱奇纔不過是看到了表象,是冥冥中有一股力量把我送到我父親身邊的,而他能帶給大夏國泰民安,會讓那個地方的百姓安居樂業,你忘了我跟你說的話?還是你根本就不相信我說的話呢?”
蕭玄策朗聲笑了:“為何我就不能成為天下共主?”
“那是因為你若殺戮太重,傷及壽數,又後繼無人,到時候自會有彆人站出來,那麼戰禍永遠都有,而我們每個人都不過百歲的光景,最後是一捧黃土罷了。”小囡囡抬起手指了指門口的方向:“就想現在,外麵三十六國的王都在,而他們為何臣服義父?難道不是大夏江湖門派的功勞?禦敵於國外,若非不想讓大夏陷入無休止的戰禍中,我大夏子民何須如此長途奔波到這裡浴血奮戰呢?”
蕭玄策還要說話,裴祈安起身:“蕭兄,若今日談不攏,西域三十六國的國君都可以換掉了。”
“你?”蕭玄策神情大變。
裴祈安微微頷首:“確實,我的人本就安排下去了,今日若能結盟,百年之約可期。”
蕭玄策起身,微微變了臉色,起身的時候露出笑意:“把我的義女留在這邊三年如何?”
“休想!”裴祈安冷聲。
小囡囡拉了拉裴祈安的衣襟:“父親,我留在這邊也挺好的,兩國通商可期。”
蕭玄策看裴祈安,裴祈安看蕭玄策,兩個人轉身往桌案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