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三十年,重生後我踏碎皇城 365
這孩子總是比我們心思更縝密長遠
隆重的接風宴後,裴明熙與顧清弦在禦書房進行了長時間的密談。裴明熙詳細詢問了顧清弦此次遠航的見聞,尤其是關於那些金發碧眼族群和他們的火炮。
當顧清弦將自己所見所聞,特彆是對火炮威力的擔憂和盤托出時,裴明熙的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她雖然年輕,但政治和軍事嗅覺極其敏銳。她立刻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大昭潛在的威脅,也是正在崛起的大齊未來可能麵對的挑戰。海洋不再是絕對的安全屏障,強大的海軍和更先進的武器,將成為決定未來話語權的關鍵。
“義父,此事至關重要。”裴明熙沉吟道,“我們必須儘快掌握更先進的火炮技術,甚至要超越他們。大齊地處海外,水師是我們的生命線。我想請義父幫忙,不惜重金,設法招募懂得火炮製造的工匠,購買相關的技術資料,哪怕隻是碎片資訊也好。”
顧清弦鄭重點頭:“陛下放心,此事關乎國運,臣定當竭儘全力。隻是此事需秘密進行,且非一日之功。”
“我明白。”裴明熙目光堅定,“我們可以雙管齊下。一方麵,義父通過商路暗中蒐集;另一方麵,我會寫信給父皇母後,請大昭的工匠們也加緊研究改進。我們兩邊合力,總能縮短差距。”
裴明熙心裡是暗暗慶幸顧清弦帶回來的訊息,畢竟她有機會把自己那些寶貝都拿出來,並且能不漏痕跡,至於海外強敵,那就看有沒有機會碰一下,大齊會成為海域的霸主,任何來犯之敵都隻能成為自己征戰的藉口,開疆拓土,自己還年輕,時間多得很。
談完這件緊迫之事,裴明熙又向顧清弦請教了許多治理國家的經驗,尤其是如何平衡新舊臣子、如何發展海外貿易、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天災人禍等。顧清弦走南闖北,見識廣博,他的許多建議都讓裴明熙受益匪淺。
這一夜,禦書房的燈火亮到很晚。一對不是父女勝似父女的君臣,為了大齊的未來,也為了應對那遙遠海平麵之外可能到來的風暴,進行著深入而務實的謀劃。
幾天後,由趙誠親自迎接的大規模船隊抵達了大齊主港。船上載滿了從大昭而來的文武百官的家眷,一時間,港口人聲鼎沸,充滿了久彆重逢的喜悅和對新生活的憧憬。
裴明熙再次親臨港口,迎接這些遠道而來的“家人”。她事先準備好的宅邸派上了大用場,按照品級和家庭人口,一一分配下去。雖然比不上大昭京城的府邸奢華,但都是嶄新、堅固、設施齊全的院落,足以安身立命。
看著臣子們與家人團聚時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看著孩子們在新建的街道上奔跑嬉戲,裴明熙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這一步走對了。隻有當這些核心班底真正在這裡紮根,把這裡當成家,大齊才能真正穩固下來。
趙誠看著自己的妻兒住進寬敞明亮的將軍府,心中對裴明熙的感激和忠誠達到了繁體。他暗暗發誓,定要輔佐陛下,將這片海域經營得鐵桶一般!
隨著家眷的到來,大齊的皇城真正有了家的氣息和活力。學堂開始傳出朗朗讀書聲,市集更加繁華,工匠鋪子叮當作響。一個充滿生機的新興國度,正在海外群島蓬勃生長。
裴明熙站在皇宮的最高處,眺望著這片屬於自己的江山,目光堅定而悠遠。她知道,前路依然漫長,內有治理的千頭萬緒,外有未知的強敵威脅。但她無所畏懼,因為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的身後,有強大的大昭作為後盾,有忠心能乾的臣子輔佐,有如同顧清弦這樣的長輩鼎力相助,更有墨染留下的係統,未來還真是讓人期待啊。
顧清弦在大齊停留了半月有餘。這半個月裡,他親眼見證了裴明熙如何以驚人的速度和效率治理著這片新生的國土。朝堂之上,她恩威並施,決策果決;市井之間,她鼓勵農耕商貿,體察民情。原本對這位年輕女君心存疑慮的岐國舊臣,在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和強大的軍事實力麵前,也逐漸歸心。大齊,正以一種蓬勃的姿態,在海外紮下根來。
然而,顧清弦心中始終記掛著兩件大事:一是海外所見那金發碧眼族群及其犀利火炮帶來的隱憂,二是必須儘快將熙兒的訊息和她的親筆信帶回大昭,讓裴祈安和師妹安心,同時也需商討應對那潛在威脅之策。
裴明熙雖不捨,但也知義父身負重任。臨行前,她將一封厚厚的家書鄭重交到顧清弦手中,信中不僅詳述了大齊目前的狀況、她的治理思路以及對父母的思念,更特意提到了顧清弦帶回的關於西方火炮的訊息,並附上了自己的一些初步想法和建議。
“義父,一路保重。告訴父皇母後,熙兒一切安好,勿念。大齊,必將成為大昭海外最堅實的屏障。”裴明熙送至港口,海風吹起她的衣袂,少女國君的眼中已有了超越年齡的沉穩與擔當。
顧清弦重重地點了點頭,將書信貼身收好:“囡囡放心,定不辱命。”
樓船再次啟航,這一次,歸途的心情與來時截然不同。沒有了經過岐國時的忐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歸家的急切與傳遞重要資訊的使命感。船隊乘風破浪,向著大昭的方向疾馳。
一路無話,船隊順利返回大昭國境。顧清弦顧不上休息,立刻遞牌子請求麵聖。
皇宮,禦書房。
裴祈安和溫令儀早已接到了顧清弦返航並請求緊急覲見的訊息。
溫令儀心裡急切的想要見到五師兄,她知道五師兄一定會帶來女兒的訊息。
當風塵仆仆卻目光炯炯的顧清弦被內侍引入禦書房時,帝後二人立刻從書案後站起身。
“臣,顧清弦,叩見陛下,皇後娘娘!”顧清弦欲行大禮。
“清弦快快請起!”裴祈安上前一步虛扶一把,語氣中帶著難得的急切,“一路辛苦!熙兒那邊情況如何?”
溫令儀也走上前,眼中滿是關切:“五師兄,熙兒可還安好?大齊一切可還順利?”
顧清弦站起身,看著帝後二人眼中毫不掩飾的擔憂與期待,心中暖流湧動。他先從懷中取出那封裴明熙的親筆信,雙手呈上:“這是大齊國君的家書。國君一切安好,大齊政局平穩,發展迅速,遠超預期。”
溫令儀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接過書信,指尖微微發顫。裴祈安雖維持著帝王的沉穩,但目光也立刻被那厚厚的信箋所吸引。
溫令儀小心地拆開信,與裴祈安並肩一同閱讀。信中的字跡娟秀而有力,先是報了平安,詳細描述了抵達大齊後的種種見聞,如何整頓朝綱、安撫百姓、發展生產,字裡行間透露出自信與從容。讀到女兒將大齊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開始謀劃收服周邊島嶼時,裴祈安眼中閃過激賞的光芒,溫令儀則欣慰地紅了眼眶。
然而,當讀到信的後半部分,提及顧清弦帶回的關於西方異族及其犀利火炮的訊息時,帝後二人的神色同時變得凝重起來。
裴祈安抬起眼,看向顧清弦,目光銳利:“清弦,信中所言西方火炮之事,你詳細道來。
顧清弦神色一正,將自己遠航所見,那些金發碧眼之人的樣貌、船隻的樣式,尤其是那火炮的射程、威力,以及自己對此產生的深切憂慮,原原本本、極其詳儘地稟報了一遍。
禦書房內一時寂靜無聲。裴祈安負手走到窗前,望著窗外庭院中的蒼鬆翠柏,眉頭緊鎖。溫令儀將書信輕輕放在案上,走到裴祈安身邊,眼中同樣充滿了凝重。
他們深知顧清弦的為人,他絕非危言聳聽之人。他如此描述,意味著那火炮的威脅,可能比信中輕描淡寫的描述還要嚴重。大昭如今國力強盛,火器製造也堪稱精良,但若真如顧清弦所說,西方已有遠超己方的技術,那這所謂的強盛,便如同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隨時可能被來自海上的驚濤駭浪摧毀。
“熙兒在信中說,她已著手暗中蒐集相關技術和人才。”溫令儀輕聲開口,打破了沉默,“這孩子,心思總是比我們想的還要縝密長遠。”
裴祈安轉過身,眼中已恢複了帝王的冷靜與決斷:“熙兒做得對。未雨綢繆,方能立於不敗之地。”他看向顧清弦,“清弦,此事你居功至偉。若非你此次遠航,我們恐怕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不知危機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