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書童告搶功名,我琴棋書畫打臉 第165章 秋後算賬——炸無對證?
大夏皇宮,議事殿內。
香爐青煙繚繞,皇帝捏著一本彈劾林家的奏摺,眉頭緊鎖。
身材高大的兵部左侍郎劉滔出列,聲如洪鐘:「臣聽聞,林家艦隊在海上橫行無忌,連江南的船都敢撞——這和海盜有何區彆?此等惡行若不嚴懲,恐將後患無窮啊!」
「陛下,林家已被查出私藏大量軍資,這可是意圖謀反的大罪,其心可誅啊!懇請陛下即刻下旨查抄林家,以正朝綱!」戶部尚書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亦是站出來表態道。
牆倒眾人倒,江南的朋黨紛紛站出來道:「臣附議!」
皇帝麵對殿中大臣的請願,心裡亦是一陣犯難,特彆最近有關林家謀反的傳言如同潮水般湧來。若不是自己的女兒攔著,恐怕他已經下旨查抄林家了。
此刻,他的眼睛閃過一抹疲倦,做皇帝著實是太難了。
「若誰再敢提議查抄林家,休怪孤翻臉無情!」正是這時,皇太女鳳傾城大步踏入,身姿挺拔,猶如一棵傲立在風雪中的青鬆,渾身散發著濃濃的殺意。
此話一出,滿殿嘩然。
雖然一直有風聲傳來,皇太女此次十分維護林家。若不是皇太女的緣故,而今的林家恐怕已經被查抄,哪可能會蹦躂到現在?
隻是再如何維護,那也應該有個限度,而不是這般連提都不許再提。
「皇太女,林家倉庫私藏重炮,此事已經由南省總督和南省副總兵證實,竟然還派艦隊北上,因何不能提議查抄林家!」兵部都給事中張瀚發揮夏朝跟皇權對著乾的優良傳統,當即針鋒相對地道。
兵部左侍郎劉滔的嘴角上揚,他們十分樂意看皇太女吃癟。
皇太女深知大部分重臣都是居心叵測的偽君子,他們表麵上道貌岸然,實則心懷鬼胎:「你們得知寧遠關大捷,便有人質疑是花老將軍謊報軍情!今訊息已經證實,寧遠關斬匈奴首級過萬,收繳馬匹和軍械無數。另外,匈奴王被炸死!」
「軍情竟然是真的?」
「匈奴王真的死了嗎?」
「如此看來,這事**不離十了!」
……
殿內的官員聞言,雖然心裡仍舊震驚,但亦是紛紛認可這個訊息。
「皇太女殿下,即便寧遠關大捷,那跟林家造反有何關聯?」戶部尚書蕭文有意讓江南集團滲透南洋,於是冷冷地道。
皇太女的眼睛冷漠地掃過在場的眾人,於是將事情披露出來道:「孤要是說此次幸得林家將神威重炮送到寧遠關,寧遠關正是用了來自林家的神威炮,這才一發炸死了匈奴王!林氏重炮,一炮定乾坤!」
「這怎麼可能?」
「炸死匈奴王竟然是林家的炮?」
「若是真的話,那麼林家是有大功的!」
……
麵對如此的劇情,很多搖擺不定的大臣已經開始倒戈。
「皇太女殿下,咱們大夏難道沒有重炮,何須一介商賈越俎代庖?這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我大夏無能乎?」兵部都給事中張瀚出列,顯得十分氣憤地指責道。
皇太女鳳傾城的臉色一寒,卻是掃了一眼那邊的戶部尚書蕭文等人一眼冷漠地道:「此事那就得問一問兵部和戶部了!」
戶部尚書蕭文心裡咯噔一聲,生起了不好的預感。
今日並不算是正式的朝會,兵部尚書並沒有到場。
「皇太女殿下,我們已經讓人運送重炮前往寧遠關!陛下,臣正要彈劾押運軍主將花千路和錦衣衛百戶林治,他們未經大理寺審訊,竟然直接以軍法斬殺兵部郎中秦湛!」兵部左侍郎劉滔倒打一耙。
「劉侍郎,兵部郎中跟北鎮撫司千戶阮露私通,主帥以軍法處置,這個事有何不妥?」夏閣老站了出來,而後沉著臉質問道:「現在傳聞你們的神威炮根本是劣質重炮,可有此事?」
「這是誣蔑!這肯定是誣蔑!我們都是用最好的玄鐵打造的,沒有一百發以上,壓根沒有炸的風險!」兵部左侍郎劉滔是主負責人,當即緘口否認道。
皇太女鳳傾城冷哼一聲,於是抖出一份證明道:「此事已經由遼東方麵查實,所運送的神威炮用於炮殺歹人,結果當場炸膛,不日廢炮會由遼東軍運回!」
「朝廷撥下的數百萬兩造炮,結果釀造一堆廢鐵?」麵對這個真相,滿殿嘩然。
皇帝的眼睛一瞪,此刻意識到問題十分嚴重:「劉侍郎,這事是不是真的?」
「臣冤枉啊!一定……一定是他們中途換了炮!」兵部左侍郎劉滔想到此前的托詞,於是進行推脫道。
皇太女的嘴角上揚,卻是冷冷地道:「若是全炸了,自然是炸無對證!隻是那批神威炮僅是炸了兩門,其餘八門都有工匠和兵部的用印,難道這些印記也能偽造不成?」
「劉侍郎,你若敢汙辱少將軍,那可是罪上加罪!」都察院左都禦史楊山站出來,亦是冷聲進行警告道。
兵部左侍郎跌坐在地,意識到自己此次在劫難逃。
若是寧遠關戰敗還好,而今寧遠關大捷,皇帝自然不會輕信他的一麵之詞。何況,花千路是花老將軍的獨苗,花老將軍不可能任由自己誣蔑他的孫女。
「哪怕這些都是真的,但林傢俬造重炮,同樣是一個重罪,這個總不能抵賴了吧?」戶部尚書蕭文知道進攻是最好的防衛,於是再度將矛頭指向林家。
鳳傾城認真審視這個由自己推舉起來的戶部尚書,於是冷著臉道:「蕭尚書,林家是海商,十三行倉庫乃是存放貨物之地。林家發現此等軍資,又得知匈奴來犯,不惜耗費家財將意外得來的軍資運到前線,你還想要汙衊他們私鑄重炮?」
「林家分明為朝廷出了大力!若不是林家,真將朝廷的廢鐵送到寧遠關,後果不堪設想!陛下,林家不僅沒有罪,而且身居大功!」都察院左都禦史楊山感念林治讓他夫人懷胎的恩情,於是出列表態道。
「臣等附議!」刑部尚書孫繼宗等人看到形象逆轉,於是站出來附和道。
皇帝看到事情已經明瞭,亦是當機立斷道:「來人,劉滔交由都察院審查,此次寧遠關大捷,林家一並論賞!」
「陛下英明!」都察院左都禦史楊山等官員齊聲附和地道。
兵部都給事中張瀚本以為逃過一劫,誰知皇太女鳳傾城指了指他,吩咐大漢將軍將他和劉滔一並帶到都察院,頓時知道自己的罪行怕是瞞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