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書童告搶功名,我琴棋書畫打臉 第210章 四書題?不帶這樣玩的!
棋子!
時空隧道似乎已經開啟,在皇太女鳳傾城手中的是一枚棋子,但落到順天貢院考生的試卷卻幻化成一個圓圈。
順天貢院內,成排的考舍整齊排列,宛如一片靜謐的迷宮般。
「圓圈,這是什麼鬼?」
呈現在全場幾千名考生麵前的四書題充滿詭異,因為這一道題目上麵沒有任何的文字,僅僅隻有一個圓圈圖案。
「這……這是考試題目?」一名身材瘦弱、麵色蒼白的考生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亦或者是印刷考試的人出了差錯。
哪怕在這裡不允許喧嘩,仍舊有考生忍不住發出質疑。
「這道四書題太莫名其妙了,是不是印錯了?」一名身材魁梧的考生認真端詳試卷,已經開始懷疑是印刷錯誤。
「這算哪門子的四書題?四書裡哪有這樣的題目?」一名身著藍色長衫的考生完全沒有思路,於是進行大聲質疑道。
當然,亦有考生已經反應過來:「每章之始確確實實有一個圓圈,四書每一本都是如此,但……這用來出題真的合適嗎?」
曆來四書題都是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選取,而今亦出現了大題和截搭題之分。
其中最難預測的是截搭題,但不管如何出題,文字必須要是能在四書中翻到的字眼。
眼前的怪題簡直是重新整理大家的認知,隻是說這道題偏離出題的規則又不儘然,畢竟這個圓圈確確實實在每章之始。
咚咚……
明遠樓注意到考場的異動,於是傳來了警示鐘聲。
宣考官站在明遠樓之上,朗聲進行說明道:「本屆鄉試句的開頭,那就是聖人治學最開始的時候,而用「空空如也」進行緊密相扣,恰到好處。
在破題後,他稍作思索,接著是承題:「夫空非真空,而聖人之心實虛焉」。
神情專注,眼神中透露出對知識的敬畏和對聖人的理解,於是提筆開始起講:「嘗觀夫子之自言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當此之時,其心廓然,無一物之可執。蓋聖人之學,始於虛懷,成於積累。空空者,非徒無也,乃能容天下之至有也……」
時間已經臨近中午,金燦燦的陽光灑在黃字巷內。
林治撚袖潑墨揮毫,將自己的思路如行雲流水般寫在草稿上。他的筆下,這些文字彷彿有了生命,彰顯著他的書法和活力。
正當大多數人依舊沉浸在對這離奇題目的困惑與不滿之中,他的文章已經完成。
筆行紙間,字間如梅花綻放出墨香。
林治的麵容專注,而他似乎天生能夠全心投入,彷彿麵對的是琴、是棋、是書、是畫,已經進行最後的束股:「由是觀之,聖人之空空,乃學問之大本也。不空則不能受,不受則不能化,不化則不能通,不通則不能久。學者誠欲希聖希賢,其必自空空如也始。」
最後的思想升華,這是最基本的操作。這篇錦繡文章的完成,林治對中舉又增加了幾倍信心,甚至都覺得自己有機會爭取解元郎了。
林治將手中的毛筆小心放下,即便麵前的僅是一份草稿,亦是小心翼翼地吹了吹,這才放到一邊晾乾。
人之砒霜,我之甘飴。
有了這一道古怪的題目設定門檻,恐怕淘汰一半人以上,而自己離一千萬兩和海量積分又近了一大步。
待到下午時分,剛剛趕印完成的五經題陸續發放下來。
雖然同在一個考場,但五經題目是可選項,即考生可以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中選一經作答即可。
這些都是在報名之初便已經敲定下來的,而林治所選的是《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