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70章 下詔封禪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70章 下詔封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對於已經下定決心要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的趙恒來說,此時儘管“天書”已下,但他距離封禪卻還有幾個台階要邁。不過,這事可是急不得,況且這幕後還有總導演王欽若在掌控全域性。

這年三月,山東兗州的一個名叫呂良的老者帶著當地的一千兩百八十餘名百姓進入了開封城。這些人既不是來告禦狀也不是來討生活的,他們是來請皇上到他們那裡去封禪的,因為泰山就在兗州境內。對此故作驚訝的趙恒命曹利用傳諭百姓:封禪大禮曆代罕行,朕無德無功實在是不敢妄為。

呂良回稟:“天下如今是五穀豐登且四方安寧,這是上天賜福於我大宋,願陛下不要辜負上天的厚愛趕緊去泰山答謝神靈吧!”

話雖如此,但趙恒還是不許,然後他給這些人賞賜了一些錢財和絹帛便讓他們各自回鄉。在這之後,兗州當地的官員們隆重登場了。在兗州知州大人邵華的建議下,兗州的官員聯名上疏懇請趙恒前往泰山封禪,趙恒對此還是予以了“無情”地拒絕。

又過了幾天,又是一個兗州人跳了出來,此人便是前來進京趕考的舉人孔謂。在他的倡議下,四百多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舉人前往皇宮門外懇請趙恒前往泰山封禪。毫無疑問的是,趙恒還是對此予以了拒絕。

經過這麼一鬨騰,就算趙恒真的不想封禪,可這輿論已經造得是天下沸然。如此這般之下,隻要王欽若在幕後稍微運作一番,然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全國各地懇請皇帝陛下封禪泰山的風潮必然是“群情洶洶”。有史為證,中國幾千年來善於發動群眾這項本領是每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所必備的拿手好戲,甚至可以說民眾是這些人謀取政治資本和利益的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下麵的人在使勁,上麵的人自然也得交相呼應才行,這一次就輪到了宋朝的宰輔大臣和各位京城裡的各部和有司衙門裡的高官了。

麵對全國各地官員和百姓接二連三又接四連五地殷切請封,京城裡的各位大佬們終於決定要順應民心。這一天,在宰相王旦的率領下,宋朝的各位高官、禁軍裡的各位將校、從各地來京的官員以及身處開封的各番邦異族的使節,外加各位高僧、老道和一眾雪鬢霜鬟的老者共計兩萬四千多人集體在宮門外向趙恒請願並呈上懇請趙恒封禪泰山的請表。

這陣仗夠大了吧?這牌麵也夠有氣勢了吧?那麼,皇帝陛下你是不是應該順應天意和民心下詔封禪了呢?不!趙恒還是拒絕!他的理由還是那一套:朕何德何能?封禪這種大禮豈是朕有資格可以去做的事?各位就不要再逼朕了!

於是乎,王旦帶著這群人前後五次上表請封,但趙恒都“無情無義”地表示拒絕。如此一來,他不但“惹怒”了老百姓,而且連老天爺都被他給氣得七竅冒煙:趙恒你這小子還真的是一個“昏君”啊!你怎麼可以這麼不懂得體恤百姓和臣子?看來非得我親自出麵把話給你說明白了才行!

於是乎,四月初一這天,天書再次降臨,這一次天書所出現的地方是皇宮裡的功德閣。一時間,大夥兒都知道神仙再又顯靈了,而這所要傳達的資訊也非常的明顯:上天又在給咱們的皇帝陛下寫信了,這明顯是老天爺不高興了,他老人家這是在催促皇帝陛下趕快回信啊!

既然如此,那這信要怎麼回呢?當然是焚香祭天了,那這個天又該怎麼祭呢?當然是到距離老天爺最近的地方給他焚香燒紙並回信以答。那麼,哪裡纔是距離老天爺最近的地方呢?當然是五嶽之首的泰山之巔!

民意不可違,天意更不可違,麵對雙重“壓力”,趙恒終於“被迫”在四月初四這天正式下詔:十月,封禪泰山!

此時距離封禪的時間還有半年,看上去時間很充足,但實則不然,因為這裡麵的準備工作堪稱繁巨。趙恒先是找到掌管國家錢糧的三司使丁謂,問他朝廷是否有足夠的經費來應付此次封禪所需的花消,丁謂的回答是:“臣大略地算了一下,咱們國庫裡的錢糧不但夠用,而且還綽綽有餘,陛下你放心地花吧!”

看起來趙恒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不過是到泰山去旅遊一番而已,怎麼就扯得上國庫吃緊的事?實則不然!

趙恒的這次封禪其規模以及所需花費的錢糧和物資絲毫不亞於宋朝出動幾十萬大軍遠征幽燕,因為他這次封禪的規模和禮儀規格將是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在他以後再沒有人去泰山封禪),他將帶領朝中的文武百官和數以十萬計的將士出河南入山東,沿途這些人要吃喝要玩樂,要到點歇息,所過之地要為皇帝修建行宮,要為隨行大臣和軍士準備房子,沿途的道路要修繕,沿途的百姓要賞賜,通往泰山之巔的道路更是要修整,泰山從上至下更是要為此次封禪而大興土木,上述之事所要征發的勞力更是要耗費巨額的錢財和糧食。綜上所述,所謂封禪其實無異於一場超級戰爭。

說得難聽和刺耳一點就是四個字——勞民傷財。當然,如果你要非要說宋朝現在有錢不怕花,而且宋朝的老百姓也是真心實意地熱切期盼趙恒前去泰山封禪,那麼自當另說。

在錢糧得到保障後,趙恒任命王旦為此次封禪的大總管——大禮使,王欽若為禮儀使,馮拯為儀仗使,陳堯叟為鹵簿使,趙安仁為橋道頓遞使,全體宰輔大臣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放在次要位置,優先準備封禪大禮。另外,趙恒命丁謂總領封禪的一切開支,曹利用和李神福負責沿途其他的各項事宜,各位翰林學士們負責製定封禪的各種禮儀和程式。這裡麵的王欽若和趙安仁即日起馬上趕往兗州負責修建和佈置封禪的各種道場以及大禮當天的各種前期準備工作。

為表體恤百姓,趙恒還下令沿途修建行宮不得侵占民田,沿途道路也不得取道於民田並指定禦史負責糾察。總之,這封禪既要搞得熱熱鬨鬨卻也不可擾民害民,更不可有損國之根本的農業。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封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所謂封禪並不是一件事,這個“封”是指祭天,得在山巔之上進行,這個“禪”則是指祭地,得在山下完成,這是兩個流程。那麼,什麼情況下才能舉行封禪大禮呢?

《史記·封禪書》記載:“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簡而言之,天下太平和盛世降臨意味著上天賜福,所以人間的君王就應該答謝上天,其方式就是在距離上天最近的地方築台焚香以告,這意思就代表著人間的君王在向上天彙報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並借機感謝上天的賜福。

這封禪的條件看似簡單但實則不易,何為天下太平?何為煌煌盛世?看看自先秦以來都去泰山封禪的帝王有哪些就能夠知道這裡麵的難度了: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武則天除外,她封禪的是嵩山)。

始皇帝一統華夏,漢武帝內富於民外擊匈奴,光武帝重整山河讓四海再度一統,唐高宗接棒貞觀之治開創永徽之治且讓大唐帝國在他的手裡版圖麵積達到了巔峰,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且大唐國富民強,這些人無疑都是具有封禪的條件和資格。

再來看看趙恒和此時的宋朝:要說國富,前麵這幾位都比不上他,經曆了鹹平之治,宋朝在這個時候已經超越前代所有王朝成為了最有錢的朝代。至於天下太平,跟遼國的戰爭已經結束且雙方達成了和平誓約,黨項那邊也盟誓不再惹是生非,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天下太平之象。遺憾的是,相比武功赫赫且令周邊四夷都為之賓服的漢唐,宋朝的這天下太平不是以強悍的武力打出來的,而是用錢買來的。可是,咱們也彆拿豆包不當乾糧,買來的和平也是和平——當然,這也正是趙恒為什麼要在一番裝神弄鬼之後纔敢封禪泰山的根本原因,要不然他“師出無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