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84章 強勢回擊
韓琦在得到王珪傳回的最新戰報之後激動得不禁是雙手發抖:原來我的對手是李元昊這條大魚,原來他是要來攻打鎮戎軍,既然這次你來了,那就休想從我的手掌心裡溜出去!
韓琦的野心很大,但胃口卻有限,他的涇原路若論單挑的話是怎麼也掀不翻李元昊的這頭猛獸的,所以韓琦就得智取。為此,韓琦適時對戰事做了新的部署,他沒有再派軍去增援鎮戎軍,而是命令位於鎮戎軍西麵的涇原路鈐轄、渭州知州郭誌高率軍前去奪回此前被西夏攻占的三川寨,然後屯兵於此堵住李元昊的北歸通道。隨後,韓琦又命鎮戎軍東麵的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帶兵北上去奪取位於鎮戎軍北麵的西夏軍城白豹城,而鎮戎軍的任務就是守住城池並儘最大可能地消耗掉李元昊的兵力和後勤輜重。
韓琦的這一招就是想要一口氣吃掉李元昊,如果郭誌高和任福都能完成他的戰略意圖,那麼隨後他們就將兵分兩路南下對李元昊形成鉗形夾擊之勢,到了那時再讓鎮戎軍從正麵出擊,已成疲憊之師且糧草告罄的西夏軍隊就將被三麵圍攻。這還不算最狠的,如果能夠成功聯絡陝西各路的宋軍一起向鎮戎軍合圍過來,那麼李元昊這一次就鐵定會死在鎮戎軍城下。但是,這個軍事計劃能否實現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鎮戎軍不但要守住城池還得牢牢地將李元昊的主力給釘在城下。至於現在,最緊要的任務當然是去把李元昊北逃的出口給堵上。
郭誌高這一路人馬我們無需詳談,重奪三川寨對他這路人馬來說簡直就毫無挑戰性可言,我們需要特意說到的是任福帶出去的這七千兵馬。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去攻擊西夏的白豹城,這不是堡也不是寨,而是城,它是與宋朝的保安軍和鎮戎軍一樣性質和規模的軍城,而且它的位置位於西夏境內。
為了麻痹邊境那頭的西夏人,同時也是為了麻痹宋朝這邊以各種身份進行隱藏的西夏間諜,任福以例行巡邊為名率軍從慶州出發。行軍七十裡後,大軍到達宋夏邊境的柔遠寨,再往前便是此次出兵的目標白豹城。任福從慶州雖然隻帶了七千人,但這一路上他將沿途各個據點和寨堡的宋軍全部收攏在一處,宋軍的兵力就此達到了近兩萬人。
次日晚上,任福在柔遠寨內設宴與邊境一帶的所有蕃部首領聚飲,而且他在席間提前言明任何人都不得中途離場。任福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防止這些與西夏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蕃部首領當中有人去給李元昊通風報信,任福同時又命令手下諸將在酒席開始後分路進圍白豹城:王懷正圍城西,範全圍城東,譚嘉震圍城北,石全正圍城南,武英為大軍先鋒,任福親自帶領大軍主力陣於城南。
白豹城裡的西夏守軍沒有想到自己的皇帝禦駕親征之時會有宋軍前來偷襲他們,而當宋軍趁著夜色的掩護到達白豹城時已是次日淩晨,這時候的西夏人正在夢中酣睡。隨著任福的一聲令下,如是從天而降的宋軍開始四麵攻城。白豹城雖然也叫城,但它的防禦工事顯然不能和宋朝境內的那些牆高溝深的州城相提並論。在宋軍突然又猛烈的四麵圍攻之下,白豹城於破曉時分宣告城破,而就在這個時候,宋軍的“援軍”趕到了。
這些援軍不是彆人,正是被任福強留在柔遠寨裡的那些蕃部首領和他們帶來的兵馬,當然,這些人趕在這個時候到達白豹城其實也是任福有意的安排。任福讓這些人來乾什麼的?答案絕對的出乎意料,他是讓他們來摘果子的。
這白豹城是破城了,可城裡麵卻還有那麼多西夏人,如果讓宋軍去進城清剿無疑會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於是任福大手一揮對這些蕃部首領下令道:“這城我們已經攻下來了,裡麵東西就全歸你們了,我的要求很簡單,我要讓這裡變成一片白地!接下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這些蕃部的首領和手下的小弟們沒想到天底下竟然會有這種好事發生,這城是你任將軍攻下來的,可城裡麵的好東西卻讓給了我們。既然你這麼大方,那我們還客氣什麼?於是乎,白豹城裡很快就四處火起,房屋、酒舍、各類倉庫乃至於西夏人設立的官署衙門都深陷火海之中,這些蕃兵也在這個殺人放火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口袋給塞了個滿滿當當。不過,他們顯然也是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行,畢竟城中的西夏人最後就是被他們給殺得一個不留——人家顯然也是要反抗的。
此戰,宋軍俘獲西夏各級大小文武官員三十餘名,牛羊等牲畜近萬頭,而宋軍方麵僅僅隻陣亡一人(史書如此記述)、傷百餘人。這天晚上,宋軍開始撤軍南返,他們給李元昊留下的是一座隻剩下殘垣斷壁的廢城。走到半路上,任福得報西夏人的一隊近千人的騎兵正在向他們追擊而來,看這樣子是來報仇的。任福命部將範全於山路上設伏,西夏人就此又被斬首四百餘級,被生擒近百人,餘者皆倉皇敗退。
當白豹城被宋軍焚為廢墟的訊息傳入李元昊耳中時,他所率領的大軍已經在鎮戎軍城下與宋軍對峙了三天,但他卻連鎮戎軍的一根毛也沒拔下來。與此同時,李元昊又得知郭誌高已經收複了三川寨。直到這時他才發現自己的後路已經被截了,生性敏感且警覺的他頓時發現自己眼下的處境很是不妙,除了擔心各路宋軍會將他合圍在鎮戎軍外,他還有更大的擔憂:也不知道鄜延路那邊的宋軍這些天又在乾什麼,如果他們也出兵了,而且還是去攻擊我的都城興慶府,那可就壞事了。
想及於此,李元昊再不做任何的猶豫,他下令全軍趁著宋軍的口袋陣還未完全紮緊之際立即撤軍回國,再待在這裡不走不但他自己會交代在這裡,而且連他的老窩都有可能被宋軍給端了。事實上,李元昊真的是過慮了,鄜延路那邊的範仲淹從始至終都不力主對西夏實施越境攻擊,攻擊西夏都城這種事自然就更彆提了,此時的範大人完全是在一門心思地給自己家的院牆紮籬笆。
李元昊就這樣走了,韓琦卻在捶胸頓足,他原本是想把李元昊給埋葬在涇原路,可此時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李元昊離開。他的網太小,網不住李元昊這條大魚,而這條大魚又足夠的狡猾和警覺,以至於在大網撲向自己之前就率先開溜了。
這一次的出兵越境攻宋對李元昊來說可謂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他現在需要待在老窩裡好好地恢複一下元氣,可宋夏雙方顯然都沒有想在此時罷兵的意思。在此之後的好幾個月裡,雙方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但整個宋夏邊境線並沒有就此安寧下來,反而是一派烽火連天的景象,雙方的各個軍寨之間隔三岔五就會彼此相互攻伐。
在開封城內,此時的趙禎也是坐立不安,李元昊已經兩次禦駕親征進入宋境作戰,這被趙禎視為奇恥大辱,他迫切地想要以牙還牙,想讓宋軍集結重兵也對西夏進行一次報複性的越境攻擊。前麵也提到過,趙禎在八月的時候就派人到陝西來與夏竦商議對西夏實施越境攻擊的事宜,但這事卻再次難產。一來是陝西這邊當時正在忙著應付李元昊的第二次親征,二來就是陝西本地的的三巨頭在此事上麵無法達成共識。
韓琦主張的進兵策略是陝西四路的宋軍齊頭並進讓西夏防不勝防,而範仲淹則認為當下出兵的時機尚不成熟,還需在鞏固自身的基礎上對軍隊勤加操練,等到西夏因為宋朝的經濟封鎖而更加舉步維艱時再行攻取之道。這樣一來韓琦和範仲淹這兩位經略副使就意見完全相左,作為二人頂頭上司的夏竦則是根牆頭草,儘管他更傾向於範仲淹的策略,但他更清楚趙禎的心思並想以此討好自己的皇帝,這就讓夏竦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可是,你夏竦再難也得給趙禎一個回複才行,萬般無奈之下,夏竦就耍起了賴皮,一個字——拖。
要說趙禎也真是好脾氣,裝聾作啞的夏竦連著四個月都不吭氣竟然也被他給忍了下去。等到第五個月,也就是這年年底的十二月,趙禎終於是再也忍不住了,他直接下達了一份手詔詢問夏竦到底選在何時出兵。這下夏竦也沒轍了,他乾脆就讓一直主戰的韓琦會同陝西經略判官尹洙親自前往開封向趙禎當麵陳述陝西這邊的情況。
韓琦和尹洙到了京城後,等待他們的是趙禎以及東西兩府的一眾大佬。韓琦當然是要推銷他的主戰策略,但同時他也得把範仲淹的想法轉述給趙禎以及各位大臣以供參考。
每逢戰事,曆朝曆代的朝堂官員們都會形成態度鮮明的兩派,也就是主戰和主和,然後便是雙方隨即吵作一團。以此時的宋朝東西兩府的官員為例,他們倒是沒有戰與和之分,都是清一色的主戰派,但這仗該怎麼打雙方卻是各有意見,這些人裡支援韓琦的大有人在,但支援範仲淹的也不乏其人。不過,隨著呂夷簡再度為相,東府中書省的幾位大佬幾乎是集體支援韓琦的主張,西府樞密院隻有樞密副使杜衍力挺範仲淹但卻被宰相呂夷簡給一頓狂噴,爭吵的結果就是韓琦的四路出擊方案獲勝。
出兵的方案定下來了,那麼後勤問題又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並沒有難倒韓琦,他早就想好了辦法,那就是征集河北、河南、陝西和山西各地的驢子,用驢子運送糧草就可以代替數以萬計的民夫,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這些驢子還可以殺了以充軍糧,而韓琦向朝廷請求的驢子數量則是五萬頭。不知道當韓琦說出這個辦法的時候,東西兩府的大佬們是否當場鬨然大笑,但這個辦法確實堪稱一個好法子。於是,趙禎下令征調四地境內的驢子並儘快送往陝西。
繼當年宋太宗趙光義發動五路大軍進剿李繼遷後,宋朝在時隔近五十年後準備再一次地在西北地區大舉用兵,看這架勢李元昊這一回真的是要倒血黴了,可這件事最後的發展卻是讓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