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4章 功虧一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4章 功虧一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通過幾年時間的暗中佈局和發展,以耶律重元父子為核心的一個謀圖通過軍事政變篡奪皇權的團體已然在遼國的上層統治集團裡悄然成形。這些人裡麵可不是些小魚小蝦類的宵小之輩,而是個個都堪稱重量級人物:前北院樞密使(鄭國王)蕭革、同知北院樞密使事蕭胡睹(豐國王蕭孝友的兒子)、殿前都點檢耶律薩喇圖、

遼國統軍使蕭特裡德、興聖宮太保蕭古迪、陳王蕭特布。除此之外,耶律涅魯古的身邊還聚攏了一批與他同樣出身顯赫但又不知天高地厚的貴族子弟作為他日舉兵起事的中堅力量。

精心準備和謀劃了整整五年之後,耶律重元父子決定在公元1063年5月(也就是宋朝這邊趙曙發瘋最厲害的時候)正式發動政變除掉耶律洪基。正所謂皇帝不急太監急,有一個人此時就比耶律重元父子還要著急起兵,他不斷催促這父子倆趕緊起事,再晚就可能要露餡了。這人誰啊?耶律重元父子帳下的“第一軍師”、已經在家安享天年的豐國王蕭孝友的好兒子蕭胡睹(就是這個好兒子害得已近九旬的蕭孝友晚節不保,事後還被砍了腦袋)。

三人圍在一起商量著應該怎麼做掉耶律洪基才最好,想來想去竟然是毫無技術含量的引君入甕。簡單說就是耶律重元詐稱自己突然患疾,然後他們料定一向對其叔父禮遇甚厚的耶律洪基一定會前來探病,他們就在家裡殺耶律洪基一個埋伏,最後耶律重元再從大侄子的身上扒下帶血的黃袍出門昭告天下他這個弑君犯從此就是遼國的新皇帝。

對此,我實在是有些詞窮,這種把戲與西夏的沒藏訛龐父子妄圖謀殺李諒祚如出一轍。何其蠢也!

就在這一眾亂臣賊子準備按計實施武裝政變的時候,他們突然又開始擔心耶律洪基身邊的遼國重臣、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會成為他們舉事的障礙,所以他們認為必須在事前將此人給支開纔好。為此,耶律涅魯古和蕭胡睹一起向耶律洪基舉薦耶律仁先出任遼國西北路招討使,這樣就會讓他們在動手之時少一個麻煩。

正當耶律洪基準備點頭答應時,時任遼國北院樞密使的耶律乙辛提醒耶律洪基:“耶律仁先乃先帝舊臣且德冠一時,他這種人不應該輕易離開陛下的身邊!”

這話點醒了耶律洪基,耶律涅魯古和蕭胡睹的陰謀就此破產。既然如此,他們索性就決定在兵變之時一不做二不休到時候把耶律仁先一起給做了。

兩個月後,耶律洪基帶著扈從前往灤河的太子山進行例行的年度夏季捺缽遊獵,而耶律洪基的扈從當中有很多都是耶律重元的舊部。值此天賜良機,耶律重元父子便決定趁這個時機發動兵變殺死耶律洪基。

不巧的是,此事還在密謀階段就被遼國雍睦宮使耶律良給意外知曉了。由於深知耶律洪基對自己的叔叔甚是寵信,耶律良擔心如果將此事直接告訴耶律洪基反而會壞事,所以他直接將此事告知給了耶律洪基的老媽。

遼國的這位皇太後也深感此事茲事體大且不可外傳,她以自己生病為由召耶律洪基前來探視,然後她將耶律重元父子準備謀反的事告知於自己的兒子。果然,耶律洪基根本不信有這事,他當場嚴厲責問耶律良:“你為何要離間我們叔侄?”

耶律良慨然回道:“臣所言句句屬實,如有半句妄言願任由陛下誅戮。此事陛下如果不早作防備,恐怕將遭不測。如果陛下不信,可現在就召耶律涅魯古前來問話,倘若他不來,那麼則證明他內心必是有鬼!”

耶律洪基半信半疑,他命人找來耶律仁先商議此事。耶律仁先大驚之餘便是大怒,他說道:“耶律涅魯古這小子我早就覺得他為人凶狠異常,當年興宗皇帝就預言此人將來必反,如今看來果然不虛!”

耶律洪基頓時也是一身冷汗直冒:“那可咋辦?要不你先把他找來問問,或者是先試探一下他?”

耶律仁先回道:“我這就找人去叫他過來!不過,陛下你這邊也要做些防備纔好!”

當見到耶律仁先的信使前來傳喚自己時,耶律涅魯古頓覺大事不妙,他覺得謀反之事很有可能已經敗露了。如此,他隻好在沒有完全準備好進行政變的情況下提前動手,他下令將耶律仁先的信使給關押了起來,然後便去調派兵馬準備立馬突襲耶律洪基的禦營大帳。

這是年輕且幼稚又愚蠢的耶律涅魯古此生所犯下的最大的一個錯誤,他其實最該做的就是直接殺掉耶律仁先的這個信使,可他沒有。更倒黴的是,這個信使竟然偷偷地逃了出去,然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全部回稟。事已至此,耶律洪基徹底相信了自己的叔叔和堂弟將要謀害自己這一事實。

就在耶律洪基在大帳裡來回打轉時,耶律涅魯古和蕭胡睹這兩個熱血青年隻帶著四百親兵以及一隊弓弩手就向耶律洪基的大帳殺了過來。被自己的兒子這一頓迷幻操作攪得心神大亂的耶律重元也亂了分寸且慌了手腳,倉促之下他竟然也親自帶隊跟了上去。

這一天是一個大雨天,天上的大雨如血紅的鮮血一般灑落在大地之上(帳前雨赤如血),這種詭異的天象無疑加劇了耶律洪基的恐慌。當叛軍的喊殺聲傳入耳中時,耶律洪基首先想到的不是迎戰,而是立馬跳上馬背準備開溜,儘管這時候護衛在他身邊的人達到了數千人。

見耶律洪基這架勢是準備要跑路,耶律仁先拉住他,問道:“陛下欲往何處?”

“朕去找南北兩院大王,他們那裡兵多!”

耶律仁先大叫道:“不可!陛下怎知他們二人就一定沒有參與謀反?況且,我們尚有數千人在此,一旦這些人看到陛下逃了,他們必然潰散,到時候叛賊一路追殺,陛下還能走得了嗎?”

哪知道,耶律仁先的兒子這時候突然跟自己的老子唱起了對台戲:“父親,聖意不可違啊!咱們還是暫避鋒芒吧!”

耶律仁先氣得差點吐血,他以馬鞭猛擊自己兒子的頭盔,怒斥道:“你個蠢貨!你是豬腦子啊!你給老子閉嘴!”

耶律仁先表麵是在教訓兒子,但實際上這話卻是衝耶律洪基說的。恰好此時,北院宣徽使蕭罕嘉努聽聞兵變就火速帶領一隊兵馬趕來護駕,他也勸耶律洪基不要跑,以現在的兵力他們完全可以與叛軍一戰。

耶律洪基這才作罷,他隨即下令由耶律仁先統帥帳下諸軍立馬禦敵。耶律仁先下令將馬車環繞在帳前作為防禦工事,然後又在前方設定拒馬鹿角以阻擋叛軍的騎兵衝鋒,而工事之內則讓騎兵列陣於於其間適時發起反衝鋒。

眼見情勢危急,耶律洪基的廚子們也拿著菜刀加入了戰鬥的隊伍。耶律洪基的老媽、遼國的皇太後蕭撻裡也將自己的侍衛派出去禦敵,而且她還親自於陣前督戰。(金庸的小說裡她被耶律重元當做人質用以脅迫耶律洪基,但事實並非如此。)

待到兩軍交戰之時,遼國南府宰相蕭德親自領軍衝鋒,這陣仗一下子就讓跟著他一起衝殺的皇室近衛軍軍心大振,耶律重元的先鋒隨即就被摧毀。雙方第一回合的較量,叛軍完敗!

就這點戰鬥力居然也想著要弑君謀逆,你說耶律重元父子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是些什麼腦子?即使他們是因為倉促起兵才敗至如此,可這難道不正好說明他們蠢嗎?蠢到要前來主動送人頭!

見衝鋒不利,耶律涅魯古大怒,他這可不是在給彆人打江山,而是在給自己打江山,他不賣命誰還肯給他賣命。耶律涅魯古隨即單騎出陣,正當他準備向手下的嘍囉們發表戰前激情宣言時,耶律洪基帳下的一名神射手一箭過來將其射翻在地並當場斃命(另有說法是受傷被俘然後被殺)。

耶律涅魯古這一死,叛軍軍心大亂,他們立即就在磅礴大雨中開始倉皇奔逃。

不過,這事並沒有完。耶律重元帶人奔逃時,耶律洪基這邊也沒有追,而是繼續堅守行營並召集四周的軍隊前來勤王,而耶律重元也重整舊部再次紮下了營帳,他也在召集同黨向他靠攏。得知耶律重元這邊已經起兵,遼國殿前都點檢耶律薩喇圖將隨行的奚族獵戶編入旗下前來與耶律重元會合。

耶律薩喇圖也是直到此時才知道己方已經舉事且遭遇大敗,而耶律涅魯古更是兵敗身死,

他對此不禁是既痛又恨。他對耶律重元說道:“如此大事竟然如兒戲般行事,此可謂自取滅亡,如今我們唯有拚死一戰方有一線生機。此刻禦營宮帳的兵力還很薄弱,我們必須趁著他們的援軍到來之前趁夜劫營,如此大事可定!倘若等到明天天亮,一切就將大勢儘去矣!”

這是耶律重元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可壞他好事的人這時候跳了出來。蕭胡睹針對眼下己方的處境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說晚上劫營天太黑,不好區分敵我,所以還是等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再動手更好一些。耶律重元這個老糊塗不知怎麼想的竟然也讚同蕭胡睹的觀點。他命令全軍戒備,等到黎明時分再殺向耶律洪基的宮帳。

那麼,從晚上到黎明的這段時間,耶律重元和他的這夥叛軍又在乾什麼呢?答案是登基稱帝!

在蕭胡睹的一頓忽悠之下,耶律重元“名正言順”地當上了遼國的皇帝,而他也“名正言順”地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討伐耶律洪基這個“殺父篡位”的宗室敗類。契丹人被漢文化熏陶了百餘年,師出有名這種把戲他們早就學得有模有樣。

蕭胡睹之所以在這事上如此賣力當然是有原因的,而他的努力也沒有白費,耶律重元現在當了皇帝,他這個頭等擁立功臣也跟著水漲船高——他被耶律重元封為了北院樞密使。遼國和宋朝可不一樣,遼國的北院樞密使在權力和地位上等同於宋朝的首輔宰相,所以蕭胡睹可以說是一躍而成為了遼國的第一重臣,但他們的這個“遼國”是超級迷你版的,甚至是拿來鬨著玩的。

等到耶律重元這邊自導自演又自我臭美了一番後,他們點集身邊的所有兵馬總計兩千餘人於黎明時分再度殺向了耶律洪基。

他們以為耶律洪基身邊還是之前那麼點人,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忙著給新皇帝舉行登基大典時,耶律洪基的禦營外圍已經新增了兩支援軍。在兵力上仍然是耶律洪基占優且他的帳下多是遼國的精銳之師,而耶律重元這邊卻有很多人都是被其脅迫而來的奚族人。如今是契丹人在爭搶皇位,作為奚族人的他們根本不想為耶律重元賣命。

耶律仁先在開戰前激勵眾將:“叛軍白天的時候剛剛遭遇大敗,此時正是他們氣餒的時候,諸輩當趁此時機急攻之!”

耶律仁先將手下人馬分為數隊,然後分彆將其交由耶律乙辛、蕭德、蕭罕嘉努、蕭惟信、耶律良等人統管。耶律仁先這一次根本不打算防守,他就是要跟叛軍來一次正麵對決並將其戰而勝之,他命令全軍背營而陣。等到叛軍衝殺過來時,他下令全軍與其迎頭對衝,他要在氣勢上從一開始就壓過對方。

一場惡戰下來,剛剛才受了封賞而熱血沸騰的叛軍被硬生生地敲了一記大悶棍。耶律重元下令後撤數裡,他想等到中場休息過後雙方再來殺個你死我活。

耶律洪基這邊卻不打算給叛軍喘息之機,北院宣徽使蕭罕嘉努策馬立於兩陣之間。他決定對士氣明顯已經墮落的叛軍玩一出心理戰,具體來說就是他想從內部對叛軍進行瓦解,因為叛軍裡麵充當了主力和炮灰角色的並非是契丹本族的軍隊,而是奚族人。

蕭罕嘉努對這些人大聲吼道:“你們這些奚族人最好馬上放下武器,如果你們拒不投降今後必然會給你們的族人帶來滅族之禍,倘若你們現在放下兵器向陛下請罪,陛下將會對你們的行為既往不咎!”

蕭罕嘉努的這番話堪比小說裡喬峰的絕世大招——降龍十八掌。奚族人本就不想給耶律重元賣命,眼下他們又見耶律洪基這邊兵力雄厚且戰力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於是乎他們紛紛扔掉手中的兵器,然後跪地頷首請求耶律洪基赦免他們。

自此,耶律重元算是徹底完蛋了,他的餘黨見此情形開始掉頭逃竄,而他自己也在幾名親衛的扈從下開始了逃亡。

此時不追更待何時?耶律仁先等人率軍在一望無儘的草原上對這些分散逃竄的叛黨進行窮追猛打,他們追殺了二十餘裡才收住兵。這其中遼國殿前都點檢耶律薩喇圖被直接斬殺,遼國統軍使蕭特裡德、興聖宮太保蕭古迪雖然被生擒但隨後就被當場處決。

耶律重元親口冊封的遼國新任“北院樞密使”蕭胡睹拚死逃命最終得以單騎逃遁,但天下之大已然無他的容身之地,並且他這麼一鬨也必將讓包括他的父親和兒子在內的所有宗室親族全部人頭落地。想及於此,蕭胡睹最終找了一個風水好的地方投河自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