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11章 大功告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11章 大功告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文彥博的回歸也讓兩府班底和其餘重要部門隨即迎來了又一次的重組,原樞密使張昪因病被罷為彰信軍節度使、平章事兼判許州。韓琦和曾公亮準備讓歐陽修頂替張昪,但歐陽修拒絕,他覺得兩人同時擔任樞密使會造成官職重疊,這樣於國不利。於是,文彥博獨掌樞密院,而他的副手則是前三司使、呂夷簡的二公子呂公弼。王安石的同年進士、原成都知府韓絳先是被封為開封知府,很快又改任三司使,而沈括的小叔、知製誥沈遘則被遷官為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都在疑惑:此前比司馬光還要跳得歡的王安石在這三年裡怎麼一點動靜也沒有?他去哪兒了?去哪兒?他在自己老家待著呢!

就在趙禎駕崩之後不久,王安石的老母親也過世了,他因此也不得不回家守喪。也就是說,在宋朝的仁宗和英宗朝過渡期間,文彥博、富弼和王安石都在守喪,如果這三人一直都在朝廷,我們如今所看到的英宗朝的前兩年絕非是曆史中的這個模樣。

就在趙曙和韓琦為趙允讓的名分問題而焦頭爛額之時,開封地界在這年的八月遭遇了罕見的暴雨天氣。受此影響,開封城再一次變成了東方威尼斯,但威尼斯本身就是水城,可開封是被淹,這完全就是兩碼事。天上暴雨不止,地麵水量嚴重蓄積,城內的各處民舍和官衙都被大水所沒,水麵上隨處可見漂浮的人畜屍體。趙曙這天在崇政殿等候百官上朝,可到場的人包括宰相和樞密使在內總計不過十餘人。眼瞅著皇宮的多處殿宇也被大水所淹,趙曙下達了一個愚蠢又自私的命令,他下令將本就處於高地勢位置的皇宮西華門的大門開啟以排水,這後果還用想嗎?大水頃刻間奔湧而出,瞬間就將趙曙的侍衛們所居住的班舍給衝毀,皇宮外麵也因為水流的激增而淹沒房屋無數,很多人畜因此而殞命——這是一個太平年間的皇帝能乾得出來的事嗎?

眼見天災如此可駭,趙曙下詔群臣直言陳述當下的國政是否有不當之處,最近本就火大的司馬光也不客氣,他上疏直接就甩了趙曙幾記耳光:“陛下生病之時,皇太後在先帝的靈前為陛下叩頭請福以至於把頭都給磕破了,可陛下後來卻聽信讒言對太後不敬,此乃陛下之大不孝。先帝駕崩之後,陛下將先帝的幾位公主遷居彆處,此乃陛下失先帝所托和所望。陛下親政之後本該進賢退愚使海內廓然立見太平,但陛下卻太過謙遜和晦匿,凡事都交由宰相裁定以至於當下大臣專權,此乃陛下失天下之所望。願陛下從今往後奉事皇太後愈加孝謹,諸長公主時加存撫,總攬大柄,勿以假人,選用英俊,虛心從善。如此則人心既悅,天道自和矣!”

不得不說,司馬光這張嘴是真的敢說,他將暴雨成災都歸咎於趙曙和韓琦。他不但打了趙曙的耳光,而且韓琦也被他揪出來扇了耳光,這要在彆的朝代司馬光很有可能就是個人頭落地的下場。

近來總是與司馬光穿同一條褲子的禦史呂誨也上疏言道:“陛下你既然要我說事,那我就不客氣了。首先我認為你尊濮王為皇考這事做得不對,其次那些後宮的淫巧之作也該裁減以免浪費國家財力,另外就是你最近任用的這些人有問題,他們都是出自權幸之門。陛下當翼翼循思,追救其失,如此可災彌自退。”

另一名禦史,同時也是未來的宰相呂大防更直接,他把水災歸咎於八個方麵的原因:主恩不立,臣權太盛,邪議乾正,私恩害公,邊寇連謀,盜賊恣行,群情失職,刑罰失平。

凡此種種都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天怒都是皇帝和宰相胡搞亂來所引發的。趙曙可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直言求諫竟然是自己找抽,而韓琦也沒想到自己做事看似滴水不漏但實則已經被言官集團視為奸佞之臣,但那又怎樣?我韓琦不依然還是宰相嗎?皇帝陛下如此信任我,你們能奈我何?

不過,為了能夠安撫一下官場的情緒,也是為了能夠象征性地表示朝廷一向重用能臣且不會加罪於上疏言事者,趙曙和韓琦決定選幾個在朝中口碑甚佳的人出來充當一下門麵。他們先是將狠狠地把他倆都給罵了一頓的司馬光以及呂公著提拔為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讀,然後又起複正在家裡守喪的王安石,讓他趕緊回來上班。對此,王安石根本就一點麵子也不給:不好意思,本人守喪期間一律不過問官場上的事,我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平頭百姓。

在韓琦等人這麼一番顧左右而言他的操作之後,關於如何追尊趙允讓的事還是一直拖著久而不決,轉眼間就是半年時間過去了。趙曙和韓琦這邊顯得一點也不著急,他們將官場的“拖字訣”演繹得淋漓儘致,而且他們也耗得起。

到了這年的十一月,每三年一次的郊祀大典如期舉行,朝廷按製又一次地給各級文武官員加官進爵。都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一回皇帝陛下給你們這些言官都進行了一番封賞,你們是不是應該有所回報呢?這是連普通百姓都知道的事理,你們這些知識分子難道不明白?

趙曙和韓琦想得很美,可宋朝的言官就是不吃這一套:一碼歸一碼,封賞是應該的,這禮儀更是不可亂。禦史呂誨代表言官集團直接就把事給挑明瞭:“關於給濮王進行追尊的事到底怎麼解決啊?陛下和宰相到底想好了沒?你們這麼一直拖著也不是一個辦法,天下人都盯著這事呢!”

原來我們這麼辛苦佈局竟然養了一群白眼狼?趙曙和韓琦頓時滿臉鬱悶,他們本想著給些好處就能收買這些人以便能讓他們做出讓步,可誰曾想呂誨等人竟然如此“冥頑不靈”。正當他倆還在氣頭上時,呂誨比他倆還要怒不可遏,他直接找到趙曙要求趕快把這事給辦了,而且還得按他們說的那樣辦,就是可以對趙允讓進行追封,但絕不能對其稱呼“皇伯考”,更不能直接稱“皇考”。他先後七次就此事對趙曙進行勸諫,可趙曙都給他打了太極拳,於是呂誨請求辭職,但趙曙也不同意。

呂誨由此被氣得是火冒三丈,他覺得這一切都是韓琦這個老家夥在背後搗鬼,忍無可忍之下,他終於被迫做了一件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上疏彈劾韓琦。之所以說到被迫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韓琦當初可是被言官集團集體推崇的“聖人”,韓琦上位之前可是被士大夫群體集體稱頌,如今呂誨選擇彈劾他無疑就是在主動打自己的臉,更是在打整個士大夫集團的臉,這對於一直以來都好麵子、知錯改錯但絕不認錯的儒家弟子來說絕對是一件痛苦的事。不過,在呂誨看來,禮法大於天,在禮法麵前,麵子也就不值錢了。

呂誨在彈劾奏疏裡指責韓琦深受先帝趙禎的厚恩,但在追尊趙允讓的事情上卻完全無視禮法製度而一味地討好當今聖上,此等毫無顏麵的人應當早日予以罷黜並外放以慰天下士人之悠悠眾口。不急,這還隻是一道開胃菜,等到新年大長假結束後,呂誨又聯合侍禦史範純仁(範仲淹的次子)、監察禦史呂大防一起把參知政事歐陽修給拎起來一頓暴打。

他們為何要打歐陽修?因為就是歐陽修第一個提出來應該讓趙曙尊稱趙允讓為“皇親”的人,雖然說完這話他就躲到一邊去了,可他當初是如何紅口白牙說出這話卻被現場的人牢牢記住了。呂誨等人這次不但要打韓琦,與韓琦沆瀣一氣的歐陽修也彆想跑。他們上疏指責歐陽修是在胡說八道,而他說這些也都是為了取悅當今天子,歐陽修此舉不但是在辜負先帝趙禎的恩德,更是在陷趙曙於不孝。

司馬光隨即跟進,他到沒有合著一起罵人,而是直接變得極度的暴躁,他請求乾脆不要追尊趙允讓,免得整出這麼多麻煩事。如此一來,言官集團算是與整個中書省公開宣戰了,趙曙的案前滿是雙方有關於此的各種相互指責以及為自己進行辯解的奏疏,趙曙左右為難無法決斷。

僵持之下,還是官大的這邊見多識廣且詭計多端,韓琦和歐陽修等人決定另辟蹊徑,他們想到了從曹太後身上開啟突破口。具體做法就是讓曹太後下手詔命趙曙可稱趙允讓為“皇”、稱呼趙允讓的三個老婆為“後”,作為妥協和讓步,趙允讓的墓地可不稱“陵”,而稱“園”,然後讓趙曙謙辭一番再領受曹太後的旨意。這也就是說,趙曙對趙允讓既不稱“皇伯”,也不稱“皇考”,而是稱“皇親”。這雖然是在玩文字遊戲,可自古以來官場尤其是最頂級的官場本就善於且精於此道,人家玩的就是這種文字遊戲。

也不知道這個辦法是誰想出來的,反正韓琦和歐陽修等人最後在這個鬼點子冒出來之後不禁是相視而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漂亮的擦邊球,雖然這種做法有些無恥,但卻讓言官們從中找不到錯可以挑。最陰險狠毒的是,韓琦和歐陽修自己不做這事,而是讓身為趙禎遺孀的曹太後來做這事,這可就不是什麼無恥了,而是卑鄙和下流。這些年輕時被人所稱頌的所謂君子,活到老反而越來越退化了,而他們渾然不覺此舉有何不妥。

不清楚韓琦和歐陽修等人到底是用了什麼見不得人的手段和方法,總之最後他們的陰謀還真的就達成了。不久之後,曹太後果然從內宮中降下了一道手書送到了中書省,而這裡麵的內容與韓琦和歐陽修所希望看到的也是一模一樣。話說這一刻,韓琦和歐陽修興奮得就差沒有擊掌相慶了。

麵對這場麵真的是不由得想問一句:你韓琦和歐陽修都位極人臣且已經是這把年紀和勳貴厚祿之人了,如此所為究竟所欲為何啊?

事已至此,呂誨等人還能說什麼?既然連曹太後都這樣說了,他們還有什麼可爭的?而且,如此一來他們還犯了罪,也就是韓琦和歐陽修不但無過反而還有功,他們這些言官纔是應該被責罰的人。於是,呂誨等人隨即上表請罪並居家待罪,這不是說他們內心承認自己有罪,而是他們心寒了。趙曙對於曹太後的所為當然很開心了,他下詔“赦免”呂誨等人並讓他們繼續擔任原職位,可這些人並不領情並堅決請求對自己進行責罰。

這就讓趙曙難堪了。言官們的意思很明顯,他們已經與宰相集團水火不容,趙曙隻能在二者中留其一,要麼罷免韓琦等人,要麼將他們這些言官全部外放。趙曙問韓琦等人該如何是好,韓琦回道:“此事還請陛下自行決斷,臣等忠邪,陛下所知。”

歐陽修也不示弱,說道:“禦史以為理難並立,陛下若以臣等為有罪,即當留禦史,若以臣等為無罪,則罷言官!”

久經思量之後,趙曙還是決定站到宰相集團這邊。不久,一道皇命頒下:呂誨以工部員外郎出知蘄州,範純仁以侍禦史通判安州,呂大防以太常博士知休寧縣。這裡麵沒有對司馬光進行責罰,同樣反對趙曙追尊趙允讓為“皇親”的呂公著也沒有受到責罰,這二人隨即上疏為呂誨等人求情,他們請求趙曙能夠追奪對呂誨等人的貶黜詔書,可趙曙並未採納。為什麼他們二人就能逃過一劫呢?很簡單,司馬光對趙曙有冊立和擁戴之功,而呂公著則做過趙曙的老師,原因就這麼簡單。趙曙確實心眼小,可謂是睚眥必報,但這種人往往也是最懂感恩的人。

至此,前後爭執了近一年時間的“濮議事件”就此塵埃落定:趙曙尊稱自己的生父趙允讓為“皇親”,追尊其為“濮安懿皇”,譙國夫人、襄國夫人、仙遊縣君並稱後。也就是說,趙允讓終究還是得了個皇帝的尊號(雖然不是那麼的正規),他的三個老婆也成了“皇後”。趙曙的心願達成了,韓琦和歐陽修也再次立下了“大功”,可在當世人的眼裡他們這事卻做得一點也不光彩,尤其是韓琦和歐陽修,這事反而成了他們晚年的人生一大“汙點”。然而,他們會在乎彆人的說辭嗎?顯然不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