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3章 西夏易主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3章 西夏易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韓琦前腳剛被罷相,王安石旋即被趙頊召入京城擔任翰林學士,而宋朝的兩府班底也隨之很快迎來了再一次的重組:曾公亮成了獨相,他的兩位副手變成了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以及知諫院趙拚(二人一並升任為參知政事),原參知政事吳奎因為是韓琦的死黨而被罷為青州知州。樞密院方麵,除了原樞密使文彥博之外,樞密副使呂公弼也被提升為了樞密使,原三司使韓絳(王安石的同年進士、韓維的兄長)、知開封府邵亢一並升為樞密副使,原樞密副使陳升之獲準以奉養老母為由出知越州。此外,原禦史中丞司馬光也被改官為翰林學士,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趙頊親自給司馬光正在編修的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鑒》並為其作序。

忙活了大半年後,趙頊現在終於是理順了朝局,正當他坐在開封城裡開始憧憬著不久之後與王安石展開激動萬分的對話時,遠在西北的種諤卻率先給他帶來了一份“驚喜”。

這個種諤不是彆人,他正是“種家軍”的第二代傳人、西軍名將種世衡的次子,此時的官職是“知清澗城”。種世衡總共三個兒子,長子種詁、次子種諤、三子種診,這三人俱為將才,而種諤能夠被父親器重繼而取代兄長成為“種家軍”的第二代傳人足見其自有過人之處。那麼,種諤給趙頊帶來的這份驚喜又是什麼呢?答案是他用計招降了西夏的皇族宗室、綏州守將嵬名山!

種諤此舉不但讓當初“定難五州”之一的綏州重回宋朝的版圖,更是直接讓西夏的三百多名各族將領改投宋朝,宋朝也由此得到了一萬五千餘戶的人口以及萬餘名可戰之士。

西夏這邊隨即發兵四萬前來奪取綏州,但種諤手下的宋軍聯合綏州城裡剛剛改旗易幟的“新軍”將這遠途而來的四萬西夏人打得大敗而逃。種諤一邊向朝廷報功,一邊開始增築城防誓要將綏州牢牢地控製在宋朝手裡。

訊息傳入開封,宋朝的朝堂大臣裡麵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這些人歡喜的是宋朝終於在西夏人這裡揚眉吐氣了一回,但愁的是如此一來很有可能把本就不老實的李諒祚給惹得暴跳如雷,那樣的話,西北大地可就將再次陷入連綿不儘的戰火之中。

為此而大為憂懼的宋朝大臣以司馬光為代表,他說種諤此舉是在主動挑起邊事擅自改變邊境現狀,這明顯是宋朝在失信於西夏,眼前宋朝確實得利了,可接下來這局勢將如何發展是很難預料的。說一千道一萬,司馬光就想表達一個意思,把綏州還給西夏,西夏的那些降將、降卒和民眾也還回去,以免西北再次大亂。

我們如今都知道司馬光在哲宗朝為相之後都乾了什麼,除了全麵廢除王安石的新法外,他還準備將宋朝將士浴血拚殺得來的土地全部交還給吐蕃和西夏。如此看來,那並不是他司馬光一時心血來潮所致,自打當年被沒藏訛龐給嚇得渾身癱軟之後,防止友邦驚詫一直都是這位大史學家一貫的睦鄰思想。

司馬光的這份說辭並未被趙頊採納,這位心氣甚高的帝王早就恨不得把西夏給踩在腳底下,種諤此舉無疑讓他興奮不已。況且,這已經吃到嘴裡的肉怎麼可能再吐出來?幾天之後,西北再次傳來一個訊息,西夏人為了報複宋朝奪占綏州便以外交談判為名將保安軍的知軍楊定給騙到了他們的營帳裡,然後西夏人毫不手軟地抽出刀子將楊定給送上了西天。

趙頊大怒,許多朝臣也紛紛建議宋朝以此為由立即出兵對西夏進行軍事報複,但新任的樞密副使邵亢隻是一句話就將趙頊和這些主戰的大臣心頭的烈火給澆滅了:“陛下,咱們現在口袋裡缺銀子,你彆忘了,你老爹的喪事都因此而被迫簡辦。為今之計,我們還是先派人過去進行外交招撫,如果那邊依舊態度蠻橫,我們再來說出兵的事吧!”

此言一出,趙頊和主戰的大臣都蔫了。邵亢說的一點也沒錯,年年都財政赤字的宋朝現在就是缺錢,而沒錢你還怎麼打仗?於是乎,君臣一番合計之後竟然想出了一個頗為屈辱的決議:宋朝方麵為了防止西夏進行大規模的報複決定把綏州還回去。當然,這並不是宋朝的最終決議,而是一個指導性的意見。

此時正在延州擔任知州的郭逵對此上疏表示反對。保安軍作為延州的轄地,楊定被殺自然和郭逵乾係重大。他說宋朝確實奪了綏州,可不管怎樣這是對方主動投誠,但西夏方麵卻公然殺了楊定,如果此時宋朝對西夏示弱放棄綏州,那麼此舉必然助長西夏的囂張氣焰,而綏州的那些降將和降卒更是無立身之地。

頗為搞笑的是,宋朝這邊因為擔心西夏接下來會展開更激烈的報複而人心惶惶,西夏的皇帝李諒祚這時候也因為西夏方麵殺了楊定而心肝亂顫。為什麼呢?因為他也怕宋朝會報複,他可不知道看上去富得流油的宋朝眼下竟然會國庫空虛。但是,作為職業軍人出身的郭逵卻因為楊定的被殺而執意要西夏方麵給出個說法,而且他還要求西夏將殺害楊定的凶手交給宋朝處置。

看上去郭逵的這個想法真的是太天真了,依照西夏人以及他們的大酋長李諒祚同誌一貫的脾性,郭逵的這個要求定會讓他們笑掉大牙。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西夏方麵竟然說他們已經把殺害楊定的凶手給砍了腦袋以示向宋朝請罪之意。

對此,郭逵並不買賬,他說他想要的是殺害楊定的主謀李崇貴和韓道喜的腦袋,西夏方麵彆想隨便用幾個死囚的腦袋就把這事給糊弄過去,他要求對方必須將李、韓二人交由宋朝處置。西夏人沒想到郭逵的情報工作竟然如此厲害,無奈之下,他們最後隻得同意交出李、韓二人。

西夏人這是怎麼了?這簡直就不是他們的作風!李諒祚又是怎麼了?他怎麼就突然這麼膽小和乖巧了?

有鑒於西北方麵的複雜和嚴峻形勢,趙頊覺得應該派一個得力大臣前去主持大局,而他想到的這個人不是彆人,正是此時還在京城裡待著的前宰相韓琦。這年十一月,趙頊下詔改任韓琦為判永興軍兼陝西路經略安撫使,而且還讓韓琦儘快前去上任。

韓琦入宮領命並順道辭行,恰好這天宰輔大臣正在同趙頊一起商量國事,宰相曾公亮於是奏請趙禎讓韓琦一同列席此次會議。麵對趙頊派來的傳喚使者,韓琦卻擺起了譜:“我現在是外臣,外臣隻負責執行國策,朝廷有什麼要我做的儘管下令便是,我絕不敢說三道四。”

這話明顯可以聽出韓琦的怨氣,你們不用我時就一腳把我踢開,現在想起我了又叫我馬上去赴湯蹈火,這事擱誰身上估計都難免心生憤懣。說完這話,韓琦還覺得不痛快,他接著又說:“王陶當初彈劾我,於是我被罷相,哪天西夏那邊要是有人說我壞話,那我豈不是要死無葬身之地乃至是被滅族?”

趙頊聽到這些話不免想要以拳捶地,但最後他隻能感歎了一句:“韓侍中難道真的不知道朕要選他去西北的用意嗎?”

牢騷歸牢騷,等到了陝西之後韓琦的表現還是無愧於國之肱骨重臣的名號。經過他的一番調研,他向趙頊上奏道:“既然西夏方麵殺了楊定,那麼這綏州我們是斷不能還給西夏的!”

這可就與當初宋朝君臣商議的意見相左,於是兩位樞密使文彥博和呂公弼就覺得韓琦的上奏是在打他們的臉,他倆督促趙頊為了大局考慮還是務必要把綏州給交出去。趙頊又派人來征求韓琦的意見,但韓琦仍然堅決反對歸還綏州,而且這次他的理由更為充分也更有底氣。

那麼,韓琦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與西夏在宋朝麵前突然變得很慫緊密相連,西夏為什麼變慫了?因為就在韓琦到達陝西之後沒多久,西夏的那位少年天子李諒祚突然魂歸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十歲出頭就沉溺於女色的帝王死了,而他的死因則是在女色上縱欲無度,這一年他年僅二十一歲。關於李諒祚在女色上麵的放縱,史書對此明文記載:

諒祚凶忍好淫,過酋豪大家輒亂其婦女,故臣下胥怨,而身以羸死。不過,李諒祚的英年早逝還有另一個說法,那就是上次他在禦駕親征攻打大順城的時候受了箭傷,也就是說他死於傷口未能得到及時且有效的處理而引發的後續炎症。

此時李諒祚的兒子李秉常年僅七歲,他隨即接替李諒祚成了西夏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而李秉常的母親梁氏則成為了西夏的攝政皇太後,梁氏的弟弟梁乙埋則成了總理西夏各類軍政事務的大相國——西夏曆史上的又一個沒藏氏和沒藏訛龐就此誕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